一种畜禽舍内气溶胶病原菌采集装置

文档序号:35616336发布日期:2023-10-02 06:10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畜禽舍内气溶胶病原菌采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畜禽病原菌采集,具体为一种畜禽舍内气溶胶病原菌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相关畜禽疫病的传播过程中,空气中的气溶胶充当了很大的媒介作用,加速了病原菌的传播和流行,为了监测畜禽舍内空气中的病原菌情况,需要对空气中的病原菌进行采集培养,但现有病原菌空气采样器较为简单,且采集样品不具有相应的代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畜禽舍内气溶胶病原菌采集装置,具备采集效果好的优点。

3、(二)技术方案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畜禽舍内气溶胶病原菌采集装置,包括主体筒,所述主体筒的左右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有侧罩和尾座,所述主体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三组呈环形阵列的固定杆,且每组固定杆的内端之间均固定安装有放置架,每个所述放置架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弹片,所述尾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呈环形阵列的扇叶。

5、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筒的内部放置有固定环,且固定环的外表面分别与三个放置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固定环使三个放置架进行牢固的连接在一起。

7、进一步的,所述尾座的外表面开设有呈环形阵列的出气口。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舍内采集时更好的让舍内空气在主体筒内进行快速流通。

9、进一步的,所述侧罩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保护罩。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防止在舍内病原菌采集时舍内的漂浮杂物进入到主体筒的内部。

11、进一步的,所述扇叶的外表面与尾座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扇叶在旋转时与尾座的内壁发生碰撞的问题。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畜禽舍内气溶胶病原菌采集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伺服电机,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伺服电机的运转带动扇叶进行旋转,使主体筒内的气流从左向右进行快速通风,并通过出气口排出,从而畜禽舍内的空气在主体筒的内部快速流通,舍内空气对放置架上放置的培养皿进行冲击,因而气流冲击在培养皿的表面,气溶胶的病原菌就吸附在培养皿上,从而取出培养皿并经过培养后,就可获得气溶胶的病原菌,提高了病原菌的采集效果。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侧罩和尾座,在使用中,能够通过螺纹旋紧安装和后续的拆卸,因而更好的将培养皿放入和取出,通过设置保护罩,能够在舍内病原菌采集时,防止漂浮物进入到主体筒的内部,通过设置有弹片,将培养皿放入到放置架内的时候,对弹片进行干涉,使弹片形变,因而通过弹片的回弹力使培养皿压紧固定在放置架的内部,防止在采集的过程中脱落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畜禽舍内气溶胶病原菌采集装置,包括主体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筒(1)的左右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有侧罩(2)和尾座(3),所述主体筒(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三组呈环形阵列的固定杆(7),且每组固定杆(7)的内端之间均固定安装有放置架(9),每个所述放置架(9)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凹槽(14),每个所述凹槽(14)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弹片(8),所述尾座(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13),所述安装座(1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2),所述伺服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盘(11),所述转盘(1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呈环形阵列的扇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畜禽舍内气溶胶病原菌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筒(1)的内部放置有固定环(10),且固定环(10)的外表面分别与三个放置架(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畜禽舍内气溶胶病原菌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3)的外表面开设有呈环形阵列的出气口(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畜禽舍内气溶胶病原菌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罩(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保护罩(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畜禽舍内气溶胶病原菌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6)的外表面与尾座(3)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畜禽舍内气溶胶病原菌采集装置,涉及畜禽病原菌采集技术领域,包括主体筒,所述主体筒的左右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有侧罩和尾座,所述主体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三组呈环形阵列的固定杆,且每组固定杆的内端之间均固定安装有放置架。该畜禽舍内气溶胶病原菌采集装置,通过伺服电机的运转带动扇叶进行旋转,使主体筒内的气流从左向右进行快速通风,并通过出气口排出,从而畜禽舍内的空气在主体筒的内部快速流通,舍内空气对放置架上放置的培养皿进行冲击,因而气流冲击在培养皿的表面,气溶胶的病原菌就吸附在培养皿上,从而取出培养皿并经过培养后,就可获得气溶胶的病原菌,提高了病原菌的采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宋帅,罗胜军,温肖会,吕殿红,牛瑞辉,张怀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51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