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多类储存的多腔口采样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21446发布日期:2023-11-17 14:17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多类储存的多腔口采样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采样管,具体为一种可多类储存的多腔口采样管。


背景技术:

1、生化检验利用生物和化学的方法进行检测,从而反映人体功能状态,在进行生化检验时,需要通过采样管进行试剂的采样,并通过采样管将试剂加入相应的设备中,从而进行生化检验。

2、现有的采样管采用单管设置,从而使得一次只能采集一种检测样本,从而使得工作效率变低,且采样管本身不具有保温的功能,使用时,仅仅能够起到短时间保存血液样本的作用,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及时送往病毒采样管保存箱内,从而对病毒采样管进行保温存放,而此过程极其繁琐,故难免会影响检测结果,从而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多类储存的多腔口采样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多类储存的多腔口采样管,包括采样管本体,所述采样管本体的内部靠中间的位置开设有冷却槽,且冷却槽的内壁开设有若干组通孔,所述采样管本体的内部靠边缘的位置开设有若干组放置腔,且对应放置腔的对应内壁靠顶端两侧的位置均安装有弹簧,对应所述弹簧的对应一端均安装有限位球,所述冷却槽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冷却管,且冷却管的顶端安装有安装板。

3、优选的,所述冷却槽贯穿于采样管本体的内部,且采样管本体的内部靠底端的位置安装有过滤板。

4、优选的,所述采样管本体的底端靠冷却槽外侧的位置安装有螺纹柱,且螺纹柱的外表面活动螺接有收集套。

5、优选的,所述采样管本体的顶面靠冷却槽外侧的位置开设有四组固定孔,且四组固定孔以冷却槽的圆心点为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

6、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顶端靠中间的位置安装有手持杆,且安装板的内部靠边缘的位置活动螺接有四组安装螺栓。

7、优选的,所述采样管本体的顶端活动安装有顶盖,且顶盖的底端靠中间的位置开设有收纳槽。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通过冷却槽、通孔、放置腔、弹簧、限位球、安装板和冷却管等零部件设置可有效解决现有的采样管采用单管设置,从而使得一次只能采集一种检测样本,从而使得工作效率变低,且采样管本身不具有保温的功能,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及时送往病毒采样管保存箱内,从而对病毒采样管进行保温存放,而此过程极其繁琐,故难免会影响检测结果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多类储存的多腔口采样管,包括采样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管本体(1)的内部靠中间的位置开设有冷却槽(11),且冷却槽(11)的内壁开设有若干组通孔(12),所述采样管本体(1)的内部靠边缘的位置开设有若干组放置腔(14),且对应放置腔(14)的对应内壁靠顶端两侧的位置均安装有弹簧(15),对应所述弹簧(15)的对应一端均安装有限位球(16),所述冷却槽(11)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冷却管(23),且冷却管(23)的顶端安装有安装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类储存的多腔口采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槽(11)贯穿于采样管本体(1)的内部,且采样管本体(1)的内部靠底端的位置安装有过滤板(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类储存的多腔口采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管本体(1)的底端靠冷却槽(11)外侧的位置安装有螺纹柱(18),且螺纹柱(18)的外表面活动螺接有收集套(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类储存的多腔口采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管本体(1)的顶面靠冷却槽(11)外侧的位置开设有四组固定孔(13),且四组固定孔(13)以冷却槽(11)的圆心点为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类储存的多腔口采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的顶端靠中间的位置安装有手持杆(22),且安装板(2)的内部靠边缘的位置活动螺接有四组安装螺栓(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类储存的多腔口采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管本体(1)的顶端活动安装有顶盖(3),且顶盖(3)的底端靠中间的位置开设有收纳槽(3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采样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多类储存的多腔口采样管,包括采样管本体,所述采样管本体的内部靠中间的位置开设有冷却槽,且冷却槽的内壁开设有若干组通孔,所述采样管本体的内部靠边缘的位置开设有若干组放置腔,且对应放置腔的对应内壁靠顶端两侧的位置均安装有弹簧。通过冷却槽、通孔、放置腔、弹簧、限位球、安装板和冷却管等零部件设置可有效解决现现有的采样管采用单管设置,从而使得一次只能采集一种检测样本,从而使得工作效率变低,且采样管本身不具有保温的功能,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及时送往病毒采样管保存箱内,从而对病毒采样管进行保温存放,而此过程极其繁琐,故难免会影响检测结果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云,杨辉,吴小芳,汪泽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沪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