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胶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5985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双面胶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论先从哪一侧剥离、都能容易地将剥离衬垫剥离的双面胶带。该双面胶带(20)具有基材层(21)和设置在该基材层两面的粘合剂层(22),所述两粘合剂层(22)的与基材层(21)相反一侧的表面分别由剥离衬垫(23)保护,所述剥离衬垫(23)的与两粘合剂层表面接触的表面均为轻剥离型表面。
【专利说明】双面胶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合胶带,具体地,涉及一种能良好地适用于各种办公自动化设 备、便携式设备、电子部件的制造(组装)用的双面胶带。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手机、数码相机、PDA (个人数字助理,又称掌上电脑)等便携式设备的小型 化不断发展。因此,所搭载的各种电子部件也需要小型化和薄型化。例如,作为便携式设备 的代表性例子的手机,其中使用的主要部件都处在薄层化的趋势中。通常,便携式设备的显 示部分主要由LCD模块和背光单元构成,为发挥发光、反射、遮光、导光等功能,层叠有各种 片状部件。为此,设计出用于组装(接合)这些部件的双面胶带(参见专利文献1)。
[0003] 如图1所示,双面胶带的构成是,在基材层11的一个表面形成有粘合剂层12,在另 一个表面12'形成有粘合剂层12'。上述双面胶带10中,常见的形态有,粘合剂层12'由 剥离衬垫(防粘膜)13保护,并且,以使粘合剂层12与剥离衬13的另一侧表面(与粘合剂层 12'相反一侧的表面)接触的方式被卷成卷筒状。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12 - 520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作为上述双面胶带中使用的剥离衬垫13,基于剥离衬垫的剥离操作性等考虑,设 置在由基材层11及在其两侧表面形成的粘合剂层12和12'构成的粘合体的一侧表面的剥 离衬垫与粘合体表面之间的剥离力(从粘合体上将剥离衬垫剥离所需要的力)与设置在粘 合体另一侧表面的剥离衬垫与粘合体之间的剥离力通常是不同的。
[0007] 将这样的双面胶带用于上述电气、电子部件等被粘体中时,通常在使用时,先将双 面胶带中剥离力小的一侧(轻剥离侧)的剥离衬垫剥离,贴在被粘体的任一个部件上,然后 将剥离力大的一侧(重剥离侧)的剥离衬垫剥离,贴在另一个部件上。
[0008] 因此,在使用以往的双面胶带时,需要先将轻剥离侧的剥离衬垫剥离,这样,在将 剥离衬垫剥离时,需要先确认哪一侧是轻剥离侧。此外,重剥离侧的剥离力与轻剥离侧的剥 离力之差〔(重剥离侧的剥离力)一(轻剥离侧的剥离力)〕小时,会有剥离操作性等方面的问 题。而若上述剥离力之差大,则剥去重剥离侧的剥离衬垫时,在轻剥离侧的剥离衬垫与粘合 剂层表面之间的界面上会出现"浮起"(出现空隙的现象)以至剥离(所谓的"非期望的被剥 离现象")。而且,由于需要先将轻剥离侧的剥离衬垫剥离,因此,当贴附在双面胶带中各粘 合剂层表面(粘合面)上的部件已确定时,将部件贴附在双面胶带上的顺序也由此确定,使 用双面胶带时的自由度(选择性)和操作性低。另一方面,在与贴附部件的顺序相对应、在双 面胶带的侧面设置剥离衬垫(轻剥离衬垫、重剥离衬垫)的情况下,制作双面胶带时的自由 度(选择性)和操作性下降。
[0009]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没有上述浮起或非期望的被剥离现象的双面 胶带。
[0010]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从任一侧剥离衬垫剥离,都能够容易地使该剥离 衬垫从粘合面上剥离的双面胶带。
[0011]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
【发明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将双面胶带中与粘合剂 层接触的2片剥离衬垫的接触面均制成轻剥离型,能够制作上述没有浮起或非期望的被剥 离的双面胶带。此外还发现,这样,在使用胶带时,无论将哪一侧剥离衬垫先剥离,都能够容 易地将剥离衬垫剥离,从而能够提高使用时的自由度和操作性。本发明是在上述发现的基 础上完成的。
[0012]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胶带,其具有基材层、在基材层两侧分别依次层叠的粘合 剂层和剥离衬垫,所述剥离衬垫的与粘合剂层表面接触的接触面为按JIS Z0237测得的剥 离力在〇? 01N/50mm以上、小于0? 30N/50mm的轻剥离型表面。
[0013] 所述剥离衬垫优选在其作为基材的膜或片材上形成有轻剥离型剥离处理层。
[0014] 所述剥离衬垫的与所述粘合剂层表面的剥离力优选在0? 05N/50mm以上、 0. 28N/50mm 以下,更优选在 0. 07N/50mm 以上、0. 25N/50mm 以下。
[0015] 所述粘合剂层的180°剥离粘合力优选为2?20N/20mm。
[0016] 此外,在本发明中,粘合剂层表面按JIS Z0237测得的对被粘体的保持力优选在 5. Omm/hr 以下。
[0017] 优选的是,所述基材层两侧的2片剥离衬垫的与粘合剂层表面的剥离力基本相 同,或者,较大一侧的剥离力不大于较小一侧的剥离力的200%。
[0018] 所述剥离衬垫优选以聚酯类膜或片材为基材。
[0019] 此外,所述剥离处理层优选由硅酮类剥离处理剂形成。
[0020] 在本发明中,由于与粘合剂层的两表面贴合的剥离衬垫的表面均为轻剥离型表 面,因此,在将剥离衬垫剥离时不会产生粘合剂层浮起或非期望的被剥离现象。此外,在制 造本发明的双面胶带时,无需根据所贴附的部件的顺序来使用剥离衬垫,因此,可将剥离衬 垫贴附在任意一个表面上。这样,就使制造双面胶带时的自由度(选择性)和操作性得到大 幅改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示出双面胶带的一个例子的截面示意图。
[0022]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双面胶带的一个例子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本发明的双面胶带的特征在于,具有基材层和在基材层两侧分别依次层叠的粘合 剂层和剥离衬垫,所述剥离衬垫的与两粘合剂层表面接触的接触面均为轻剥离型表面。这 样,在本发明的双面胶带中,由于与粘合剂层表面接触的剥离衬垫的表面均为轻剥离型表 面,因此,将剥离衬垫从一侧粘合剂层表面剥离时,另一侧的粘合剂层表面与剥离衬垫之间 的界面不会出现所谓的"浮起"(与剥离衬垫之间产生空隙)或"非期望的被剥离现象"(在 规定的界面无法剥离、而在另一界面却发生了剥离的现象)。
[0024] 在本说明书中,"轻剥离型"剥离衬垫是指从双面胶带的粘合面将剥离衬垫剥离 所需要的力即后述的按JIS Z0237测得的剥离衬垫的180°剥离强度(亦称"剥离力")在 0? 01N/50mm以上、小于0? 30N/50mm,优选为0? 05N/50mm以上、0? 28N/50mm以下,更优选为 0. 07N/50mm 以上、0. 25N/50mm 以下。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表,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26] 在下述各实施方式中,以作为支持体的基材层的两面具有粘合剂层的双面胶带为 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双面胶带也包括片状产品,即,双面粘合片。
[0027] (基材层)
[0028] 本发明的双面胶带可以具有作为支持体的基材,也可以没有基材。但优选具有基 材。对基材无特别限定,但从强度、厚度精度和薄度等角度考虑,可适宜地使用塑料类基材。 塑料类基材的材质或素材的例子有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 物等)、聚乙烯醇、聚偏氯乙烯、聚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聚酰 胺、聚酰亚胺、纤维素类、氟系树脂、聚醚、聚苯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等)、聚碳酸酯、聚醚砜 等。其中,从价格、刚性的角度考虑,优选聚酯膜、聚烯烃膜,尤其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酯(PET )膜。塑料膜基材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
[0029] 基材层21的厚度可根据双面胶带所要求的强度、柔软性、双面胶带的使用目的等 适当选择。在本发明中,从双面胶带的不含剥离衬垫的粘合体的厚度和凹凸顺应性(也称 "凹凸吸收性"。是指贴附胶带时容易顺应被粘体凹凸形状的特性)等角度考虑,基材层21 的厚度优选在40 ii m以下,更优选在25 ii m以下,尤其优选为4?12 ii m。
[0030] (粘合剂层)
[0031] 对形成粘合剂层22、22'的粘合剂(以下也称"粘合剂组合物")无特别限定,例如 可以是聚氨酯系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聚酯系粘合剂、聚 醜胺系粘合剂、环氧系粘合剂、乙稀基烧基酿系粘合剂、氣系粘合剂等公知的粘合剂。粘合 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二种以上组合使用。所述粘合剂可以是任一形态,例如可以是乳液型粘 合剂、溶剂型粘合剂、热熔融型粘合剂等。
[0032] 在上述粘合剂中,可适宜地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和橡胶系粘合剂。其中,从耐热 性、耐候性优异的角度和设计自由度的角度考虑,优选丙烯酸系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以 丙烯酸系聚合物为主要成分或基础聚合物。此外,作为基础聚合物(粘合剂的基本成分),优 选使用以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 基酯)为单体主要成分的聚合物。该(甲基)丙烯酸C 4 _ 12烷基酯系聚合物可单独使用,也可 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0033] 作为所述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C4_ 12 烷基酯〕,只要是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就无特别限定,其例子 有(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 (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 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 -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 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 酸十一烧基醋、(甲基)丙稀酸十-烧基醋等。(甲基)丙稀酸C 4 _ 12烧基醋可单独使用,也可 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0034] (甲基)丙烯酸C4_12烷基酯用作单体主要成分,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可占50重 量%以上(优选为7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85重量%以上)。若单体成分总量中的(甲基) 丙烯酸C 4_ 12烷基酯的比例小于50重量%,则粘合力和保持力会下降,有时难以得到粘合带 或粘合片所需的良好的粘合力和保持力。
[0035] 对单体成分总量中的(甲基)丙烯酸C4 _ 12烷基酯的上限无特别限定,例如,以在98 重量%以下为佳(优选在97重量%以下)。
[0036] 使用上述丙烯酸系基础聚合物时,重均分子量在30万以上、200万以下(优选为 60?150万,更优选为70?130万)很重要。丙烯酸系基础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小于30 万时,有时无法发挥粘合剂所需的粘合力,而若大于200万,则由于粘合剂粘度上升,有时 会有涂布性不良等问题。
[0037] 此外,为提高凝聚力等,也可在丙烯酸系粘合剂中添加交联剂。具体地,可使用异 氰酸酯化合物、多官能三聚氰胺化合物或多官能环氧化合物等。其中,从比较容易取得粘合 力与凝聚力的平衡的角度考虑,优选异氰酸酯化合物。对于异氰酸酯化合物,只要其1个分 子中具有至少2个异氰酸酯基,就无特别限定。异氰酸酯的例子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月旨 环族多异氰酸酯类、芳香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等。
[0038] 交联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0039] 此外,为导入交联剂的交联点等,也可添加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多羟基化 合物等作为交联助剂。这样的多羟基化合物例如有脂肪族多醇、脂环族多醇、芳香族多醇、 聚醚多醇、聚酯多醇、聚碳酸酯多醇、聚己内酯多醇、丙烯酸类多醇、聚氨酯多醇等。
[0040] 交联助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0041] 此外,由于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极性大,难以粘附在聚烯烃等低极性的被粘体上,因 此,可视需要在粘合剂中添加增粘剂。
[0042] 对增粘剂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松香类、萜烯类、烃类、环氧类、聚酰胺类、弹性 体类、酚醛类、酮类等各种增粘树脂。这样的增粘树脂可单独使用,也可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0043] 具体地,松香类增粘树脂的例子有脂松香、木松香、浮油松香等未改性松香(生松 香);将这些未改性松香通过氢化、歧化、聚合等而进行了改性的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 松香、聚合松香、其他化学修饰过的松香等);其他各种松香衍生物;等等。上述松香衍生 物例如有将未改性松香用醇类进行了酯化的产物(即,松香的酯化物)、将改性松香(氢化松 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等)用醇类进行了酯化的产物(即,改性松香的酯化物等)等松香酯 类;用不饱和脂肪酸将未改性松香或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等)进行了改 性的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类;用不饱和脂肪酸将松香酯类进行了改性的不饱和脂肪酸改 性松香酯类;将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等)、不饱和脂肪酸改 性松香类或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酯类中的羧基进行还原处理而得到的松香醇类;未改性 松香、改性松香、各种松香衍生物等松香类(尤其是松香酯类)的金属盐;用酸催化剂将苯酚 加合在松香类(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各种松香衍生物等)上进行热聚合而得到的松香酚 树月旨;等等。
[0044] 萜烯类增粘树脂的例子有a -菔烯聚合物、卩一菔烯聚合物、二萜聚合物等萜烯 类树脂;这些萜烯树脂经过了改性(酚改性、芳香族改性、氢化改性、烃改性等)的改性萜烯 类树脂;等等。上述改性萜烯树脂的例子有萜烯-酚类树脂、苯乙烯改性萜烯类树脂、芳香 族改性萜烯类树脂、氢化萜烯类树脂等。
[0045] 烃类增粘树脂的例子有脂肪族类烃树脂、芳香族类烃树脂、芳香族类环烃树脂、月旨 肪族/芳香族类石油树脂(苯乙烯-烯烃类共聚物等)、脂肪族/脂环族类石油树脂、氢化烃 树脂、香豆酮类树脂、香豆酮-茚树脂等各种烃类树脂。作为上述脂肪族类烃树脂,例如有 选自碳原子数为4?5左右的烯烃和二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脂肪烃的聚合物等。作为上述 烯烃,例如有1 一丁烯、异丁烯、1 一戊烯等。作为上述二烯,例如有丁二烯、1,3 -戊二烯、 异戊二烯等。作为上述芳香族类烃树脂,例如有碳原子数为8?10左右的含乙烯基芳香族 类烃(苯乙烯、乙烯基甲苯、a -甲基苯乙烯、茚、甲基茚等)的聚合物等。作为上述脂肪族 类环烃树脂,例如有将所谓的"C4石油馏分"、"C5石油馏分"环化、二聚后使之聚合而成的 脂环烃类树脂;环状二烯化合物(环戊二烯、二环戊二烯、亚乙基降冰片烯、二萜等)的聚合 物或其氢化物;将芳香族类烃树脂或脂肪族/芳香族类石油树脂的芳香环氢化而成的脂环 煙类树脂;等等。
[0046] 视需要,可在上述粘合剂中添加例如填充剂、阻燃剂、抗老化剂、抗静电剂、软化 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着色剂(染料、颜料等)、光稳定剂等公知 的添加剂等。
[0047] 本发明的双面胶带由于其粘合剂在涂布后具有优异的初始凝聚力,因此,能够以 优异的保持力进行粘接。此外,双面胶带还能够以优异的粘合力粘附在各种被粘体上。
[0048] 在本发明中,上述粘合剂层的180°剥离粘合力优选为2?20N/20mm,更优选为 4 ?12N/20mm。
[0049] 此外,在本发明中,粘合剂层表面(粘合面)按JIS Z0237测得的对被粘体的保持力 优选在5. 0_/hr以下,更优选在2. 0_/hr以下。
[0050] 对上述粘合剂层的厚度(粘合体单侧的粘合剂层厚度)无特别限定,可考虑粘接特 性、基材层与形成在其两面的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或凹凸顺应性及操作性而进行适当地选 择。优选为1?30 iim,更优选为10?25 iim,尤其优选为13?20 iim。若粘合剂层的厚度 小于1 U m,则有难以得到良好的粘接性的倾向,而若大于30 y m,则双面胶带的厚度大,有 时会对用其固定柔性印刷线路基板等而加以制造的产品的薄膜化、小型化不利。粘合剂层 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此外,形成在基材层两面的2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可以基本上相 同,也可以不相同,但在多数情况下,选择两者厚度基本上相同。
[0051] 在本发明中,基材层和形成在其两面的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在3?80 iim的范围 内即可,优选为10?60 ii m,更优选为25?50 ii m,尤其优选为30?45 ii m。若粘合体厚度 大于80 y m,则对用本发明的双面胶带制造的产品(例如,硬盘驱动器等)的薄膜化、小型化 不利。而若小于3 y m、过于薄时,则有时会出现双面胶带的加工性、操作性和粘接性下降的 情况。
[0052] (剥离衬垫)
[0053] 对剥离衬垫无特别限定,可从公知的剥离衬垫中适当选择。作为剥离衬垫,可适宜 地使用在基材(剥离衬垫用基材)的至少一面形成有剥离涂布层的衬垫。剥离衬垫的基材 例如可以是塑料膜、纸、发泡体、金属箔等各种薄片状物等,但通常塑料膜能良好地进行使 用。作为上述剥离衬垫基材的塑料膜的素材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丙烯、 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聚氯乙烯等热塑性树脂等,但优选由聚烯烃类树脂构成的聚 烯烃系膜,其原因是,聚烯烃系树脂膜对粘合面的密附性和亲和性良好,且具有优异的柔韧 性,因此,即使在各种工序中被歪曲,也不会出现浮起,能良好地保持贴附在粘合面上的状 态。此外,剥离衬垫的基材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
[0054] 作为聚烯烃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_ a -烯烃共聚物都是合适的,其中,可 适宜地使用聚乙烯(尤其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因此,作为上述聚烯烃类 剥离衬垫,可适宜地使用聚乙烯类膜或片材(尤其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膜或片材、低密度 聚乙烯膜或片材)。
[0055] 对剥离衬垫的基材厚度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5?75 y m (优选为8?50 y m, 更优选为12?40 y m)的范围内适当选择。若厚度过大,则刚性大,对粘合剂层侧表面的顺 应性下降,有时容易出现剥离衬垫的浮起。而若厚度小于5 y m,则将剥离衬垫剥离时的操作 性有时会差。在本发明中,2片剥离衬垫的厚度可以基本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0056] 在上述剥离衬垫中,优选用剥离处理剂在基材表面设置剥离处理层。对构成剥离 处理层的剥离处理剂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硅酮系剥离处理剂、氟系剥离处理剂、长 链烷基系剥离处理剂等。剥离处理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0057] 作为剥离处理剂,从剥离性、成本等角度考虑,硅酮系剥离处理剂是适宜的。硅酮 系剥离处理剂可从以多硅氧烷类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公知的多硅氧烷系剥离处理剂(硅酮 系剥离处理剂)中适当选择。所述硅酮系剥离处理剂中,可适宜地使用加成反应型多硅氧烷 系剥离处理剂。加成反应型多硅氧烷系剥离处理剂可通过加成反应型交联(固化反应)而固 化、显示出有用的剥离特性。这样的硅酮系剥离处理剂例如有日本特开2004 - 346302号 公报、日本特开2004 - 346303号公报等中举例示出的硅酮系剥离处理剂等。
[0058] 作为加成反应型多硅氧烷系剥离处理剂,可从公知的加成反应型多硅氧烷系剥离 处理剂中适当选择和使用。这样的多硅氧烷系剥离处理剂例如有商品名为"TPR6600"(GE 东芝硅树脂公司产品)、商品名为"KS-778"(信越化学公司产品)、商品名为"KS-837"(信越 化学公司产品)的市售产品等。
[0059] 剥离处理层可通过将剥离处理剂涂布在剥离衬垫用基材的规定表面上后再施行 用于干燥、固化反应等的加热工序而形成。在用于干燥、固化反应等的加热工序中,可使用 公知或惯用的加热方法(例如,使用热风式干燥机的方法等)。此外,剥离处理剂的涂布量要 适宜这一点是很重要。若剥离处理剂的涂布量过少,则剥离力大,实用上会有问题,而若过 多,则成本上升,经济上不利。剥离处理剂的适宜涂布量(固体成分含量)可根据所用粘合剂 的种类等适当选择,例如可以是0. 01?5g/m2,优选为0. 05?3g/m2,更优选为0. 2?lg/ m2〇
[0060] 对剥离处理层的厚度无特别限定,可在例如0. 03?10 ii m (优选为0. 1?5 ii m, 更优选为〇. 3?2 ii m)的范围内适当选择。
[0061] 在本发明的双面胶带中,上述剥离衬垫对粘合剂层表面(粘合面)的在180° 剥离试验中的剥离力在〇? 01N/50mm以上、小于0? 30N/50mm,优选为0? 05N/50mm以 上、0? 28N/50mm以下,更优选为0? 07N/50mm以上、0? 25N/50mm以下。若上述剥离力在 0. 30N/50mm以上,则由于本发明的双轻剥离型剥离衬垫的结构,有时难以在将剥离衬垫剥 离时得到防止浮起出现的效果。而若上述剥离力小于0. 01N/50mm,则保护性差,有时容易 出现剥离衬垫的浮起。各剥离衬垫的剥离力之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外,如果均小于 0. 30N/50mm,则剥离衬垫的任一方可以相对地大或小。但以不使大的一方的剥离力大于小 的一方的剥离力的200%为宜。
[0062] 上述剥离衬垫的基材表面具有剥离处理层时,可通过例如在基材的至少一面(尤 其是单面)涂布剥离处理剂、视需要进行干燥或固化、形成剥离处理层而进行制作。
[0063] (双面胶带产品)
[0064]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双面胶带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截面图。
[0065] 本发明的双面胶带的粘合剂层表面(粘合面)可在使用之前由剥离衬垫保护。双面 胶带的各粘合面可如图1所示,由1片其双面均为剥离面的剥离衬垫以卷曲成卷筒状的形 式加以保护,但是,通常,为提高使用操作性,如图2所示,在包含基材层21的双面胶带20 中,两粘合剂层(22、22')的粘合面分别由2片剥离衬垫(23、23')保护。剥离衬垫用作粘合 剂层的保护材料,在将双面胶带粘附在被粘体上后会撕去。
[0066] 此外,在本发明中,对粘合体与剥离衬垫的总厚度无特别限定,但优选在180 iim 以下。若上述总厚度过大,则由剥离衬垫保护的双面胶带整体的刚性过大,有时在粘合面与 剥离衬垫的界面上会有浮起。
[0067] 双面胶带可以是片状物层叠而成的形态,也可以是卷曲成卷筒状的形态。此外,在 本发明中,上述双面胶带可以在使用之前,再用日东电工公司生产的SPV-V系表面保护材 料等对剥离衬垫的外侧表面进行保护。
[0068] 实施例
[0069]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70] 在下面的描述中,如无特别说明,"份"是指"重量份"。
[0071] (聚合物)
[0072] 将甲苯68份、丙烯酸2 -乙基己酯70份、丙烯酸丁酯30份和丙烯酸3份加入到 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氮气导入管和回流冷却器的反应器中,用氮气置换1小时以上。投入 偶氮二异丁腈(上海试四赫维化工有限公司产品)作为引发剂,然后将内浴温度升至62°C, 维持该温度至反应基本结束,然后,冷却,终止反应。
[0073](增粘树脂)
[0074] 使用聚合松香季戊四醇酯类的Pensel D-125 (荒川化学公司产品)作为增粘树脂。
[0075] (交联剂)
[0076] 使用异氰酸酯交联剂类的Coronate L (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产品)作为交联剂。
[0077] 实施例1
[0078] 在经过轻剥离处理A (可以与HY-S10 (东山薄膜公司产品)同等的处理)的厚25 m 的PET膜的离型面(1面)上涂布(在100份聚合物中添加3份交联剂和30份增粘树脂而成 的粘合剂溶液并干燥,形成厚度为4 y m的粘合剂层。再在粘合剂层表面叠合作为基材层的 2iim 厚 PET 膜。
[0079] 同样地,在经过轻剥离处理A的厚38 m的PET膜的离型面(2面)上涂布上述粘 合剂溶液并干燥,形成厚度为4 y m的粘合剂层。将粘合剂层复合在上述PET膜的未复合有 粘合剂的面上,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10 U m。
[0080] 实施例2
[0081] 除了使层叠在1面和2面的二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均为13 y m、基材层的PET膜的厚 度为4pm以外,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30 ym。 [0082] 实施例3
[0083] 除了使层叠在1面和2面上的二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均为24 y m、基材层的PET膜 的厚度为12 以外,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 60 u m〇
[0084] 实施例4
[0085] 除了使层叠在1面和2面上的二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均为14 ym、基材层的PET膜 的厚度为23 以外,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 51 u m〇
[0086] 实施例5
[0087] 除了使层叠在1面和2面上的二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均为21 ym、基材层的PET膜 的厚度为18 以外,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 60 u m〇
[0088] 实施例6
[0089] 除了使层叠在1面和2面上的二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均为19 y m、基材层的PET膜 的厚度为12um以外,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 50 u m〇
[0090] 实施例7
[0091] 除了使对2面的离型处理改为轻剥离处理B (与HY-US20 (东山薄膜公司产品)同 等的处理)以外,按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50 y m。
[0092] 实施例8
[0093] 除了使1面的剥离衬垫的基材和2面的剥离衬垫的基材的厚度分别改为38 ii m和 75 iim以外,按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50 iim。
[0094] 实施例9
[0095] 除了使对2面的离型处理改为轻剥离处理B (与HY-US20 (东山薄膜公司产品)同 等的处理)以外,按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60 y m。
[0096] 实施例10
[0097] 除了使对1面和2面的离型处理改为轻剥离处理B (与HY-US20 (东山薄膜公司产 品)同等的处理)以外,按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 50 u m〇
[0098] 实施例11
[0099] 除了使层叠在1面和2面上的二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均为24 以外,按与实施例 108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60 ym。
[0100] 实施例12
[0101] 除了使1面剥离衬垫的基材厚度改为50 iim外,按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法制得双 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50 y m。
[0102] 实施例13
[0103] 除了使层叠在1面和2面上的二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均为9pm以外,按与实施例3 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30 ym。
[0104] 比较例1
[0105] 除了使具有2面的剥离衬垫的基材厚度为75 ii m、对2面的离型处理改为重剥离处 理C (与HY-US30 (东山薄膜公司产品)同等的处理)以外,按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制得双 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30 y m。
[0106] (评价)
[0107] 用下述方法测定由实施例和比较例得到的各双面胶带产品的剥离力和剥离性。其 结果不于表1。
[0108] (剥离力测定方法)
[0109] 从双面胶带产品中切出宽50mm、长150mm的胶带片,将与要测试剥离力的剥离衬 垫相反一面的剥离衬垫剥离后,在粘合剂面贴合25 y m厚的PET膜,制得测试样品。
[0110] 用拉伸试验机按Jis Z0237对剥离衬垫进行180°剥离试验,测定剥离衬垫的 180°剥离粘合力(N/50mm),作为"剥离衬垫的剥离力"。测定在23°C ±2°C、50% ±5%RH的 环境下在剥离角度180°、拉伸速度300mm/分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次数(n数)为3次,算 出平均值。
[0111] (剥离衬垫的剥离性评价方法)
[0112] 准备好50mmX 300mm大小的双面胶带,对各剥离衬垫以0? 3?50m/min的速度进 行剥离,此时确认是否有"浮起"现象发生。具体地,在将一侧剥离衬垫剥离时,通过目视确 认剥离侧的剥离衬垫与粘合剂层表面(粘合面)之间的界面是否切实地发生剥离、能否容易 地将剥离侧的剥离衬垫从双面胶带上剥离开来,另一侧的剥离衬垫(未剥离一侧的剥离衬 垫)是否从双面胶带或粘合片的粘合面上浮起,此外,是否存在剥离侧的剥离衬垫与粘合面 之间的界面未剥离、而另一侧的剥离衬垫与粘合面之间的界面却发生剥离。
[0113] 表 1
[0114]

【权利要求】
1. 双面胶带,其具有基材层和分别在该基材层两面依次层叠的粘合剂层和剥离衬垫, 所述剥离衬垫与粘合剂层表面接触的表面为按JIS Z0237测得的剥离力在0. 01N/50mm以 上、小于0. 30N/50mm的轻剥离型表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衬垫具有作为基材的膜或 片材和在该基材表面上形成的轻剥离型剥离处理层。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衬垫的与所述粘合剂层 表面的剥离力在〇? 〇5N/50mm以上、0? 28N/50mm以下。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衬垫的与所述粘合剂层 表面的剥离力在〇? 〇7N/50mm以上、0? 25N/50mm以下。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按JISZ0237测得 的18〇°剥离粘合力为2?2〇N/2〇mm。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按JIS Z0237测得 的对被粘体的保持力在5. 0_/hr以下。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胶带中基材层和在其两 面形成的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为3?80 y m。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基材层两面的2片剥离衬 垫与所述粘合剂层表面的剥离力相同。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基材层两面的2片剥离 衬垫与所述粘合剂层表面的剥离力不相同,较大一方的剥离力不大于较小一方的剥离力的 200%。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衬垫以聚酯系膜或片 材为基材。
11.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由丙烯酸系粘合 剂形成。
12.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衬垫中的剥离处理层由硅 酮系剥离处理剂形成。
【文档编号】C09J7/02GK104449438SQ201310425389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丁军义, 吉田升, 尹浪飞, 佐藤正明 申请人:日东电工(上海松江)有限公司,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