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转换式喷水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流转换式喷水器,包括连接管、喷水器本体及雾化喷头。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直向出水孔,连接管的中部设置有横向出水孔;连接管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密封槽及第二密封槽,第三密封槽及第四密封槽;四个密封槽上都安装有密封圈。喷水器本体设有第一内腔,第一内腔的形状与所述连接管的外部形状配合;第一内腔的设置有直射出水口及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当直向出水孔与直射出水口连通时,密封圈隔绝横向出水孔及直向出水孔与连通口连通;当连通口与横向出水孔连通,密封圈隔绝横向出水孔及直向出水孔与直射出水口连通。通过上述结构,水流转换式喷水器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实现雾化喷水与直向喷水的变换,简单易用,效果出色,实用性强。
【专利说明】水流转换式喷水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水器,特别涉及一种水流转换式喷水器。
【背景技术】
[0002]一般家庭或园林绿化使用的喷淋工具如花洒、雾化喷水器、洒水枪等产品,一件工具只可以作直射形喷射或雾化形喷淋,不能通过简单的调节实行实现喷水水流状态的转换,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场合。导致常用的这些喷淋产品功能单一,可用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流转换式喷水器,通过简单的操作即能实现雾化喷水与直向喷水的变换,十分方便。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水流转换式喷水器,包括连接管、喷水器本体及雾化喷头;
[0006]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直向出水孔,所述连接管的中部设置有横向出水孔;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直向出水孔的上下方的连接管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密封槽及第二密封槽,所述横向出水孔的上下方的连接管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三密封槽及第四密封槽;所述四个密封槽上都安装有密封圈;
[0007]所述喷水器本体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形状与所述连接管的外部形状配合;所述第一内腔的与直向出水孔相对应的第一端设置有直射出水口,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开设敞口 ;所述第一内腔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0008]所述喷水器本体还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一内腔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一内腔之间设置有连通两个内腔的并且对应横向出水孔设置的若干个连通口 ;
[0009]所述雾化喷头设置在所述直射出水口所在的喷水器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内腔的靠近雾化喷头的一端开设为敞口 ;所述雾化喷头中部设置一直出口,所述直出口与直射出水口连通,所述雾化喷头上围绕直出口的部分设置有雾化出口,所述雾化出口与第二内腔的敞口连通;
[0010]所述连接管通过螺纹联接安装在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密封圈被夹紧在连接管及第一内腔侧壁之间;
[0011]旋动连接管:当直向出水孔与直射出水口连通时,密封圈隔绝横向出水孔及直向出水孔与连通口连通;当连通口与横向出水孔连通,密封圈隔绝横向出水孔及直向出水孔与直射出水口连通。
[0012]作为优选,所述喷水器本体的连通口的有效截面积>所述连接管的横向出水孔的有效截面积,所述直射出水口的有效截面积 < 所述连通口的有效截面积,并且所述直射出水口的有效截面积<所述连接管的管内截面积。
[0013]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为五级阶梯型连接管,所述第一密封槽设置在第二阶梯,所述第二密封槽设置在第三阶梯,所述第三密封槽及第四密封槽设置在第四阶梯;所述外螺纹设置在第五阶梯;所述直向出水孔设置在第三阶梯的顶部;所述第一内腔为四级阶梯形状的内腔,所述连通口设置在第三阶梯的侧壁,所述直射出水口设置在第一阶梯的端面;
[0014]所述连接管从第一内腔的敞口旋入所述第一内腔;
[0015]当连接管被完全旋入第一内腔时,连接管的第二、三、四及五阶梯分别正对第一内腔的第一、二、三及四阶梯,所述连接管的第一阶梯伸出直射出水口 ;此时,第二密封槽与连通口的靠近第一内腔的第二阶梯的侧边的距离大于第一密封槽与第一内腔的第二阶梯的顶面的距离;此时,连通口与第三密封槽及第四密封槽之间的空间连通;此时,第一密封槽与第一内腔的第二阶梯的顶面的距离不小于第三密封槽与连通口的靠近第一内腔的第四阶梯的侧边的距离。
[0016]作为优选,所述喷水器本体的外形为回转体,所述连接管的轴线与喷水器本体的
轴线相互重合。
[0017]作为优选,所述雾化喷头与喷水器本体螺纹连接。
[0018]作为优选,所述直向出水孔设置有四个孔眼。
[0019]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的第四、五阶梯部分的管内直径为I吋,所述连接管的第二、三阶梯部分的管内直径为0.5吋。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水流转换式喷水器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转换喷水水流状态,即实现雾化喷水与直向喷水的变换,从而方便不同场合、需求使用。该水流转换式喷水器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取材广泛,用途广,并能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和使用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的喷水器本体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的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
[0027]I一连接管;11一第一阶梯;12—第二阶梯;121—第一密封槽;13—第二阶梯;131—第二密封槽;14一第四阶梯;141 一第三密封槽;142—第四密封槽;143—横向出水孔;15—第五阶梯;151—外螺纹;16—管内;2—喷水器本体;21—第一内腔;211—第一阶梯;2111—直射出水口 ;212—第二阶梯;213—第三阶梯;2131—连通口 ;214—第四阶梯;2141—内螺纹;22—第二内腔;3—雾化喷头;31—直出口。
[0028]现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流转换式喷水器,其包括连接管1、喷水器本体2及雾化喷头3。
[0030]连接管I为五级阶梯型连接管。在连接管I上,第三阶梯13的顶部设置有直向出水孔,在第四阶梯14设置有横向出水孔143 ;直向出水孔的上方的第二阶梯12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密封槽121,直向出水孔的下方的第三阶梯13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密封槽131 ;横向出水孔143上下方的第四阶梯14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三密封槽141及第四密封槽142 ;在第五阶梯15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151。四个密封槽上都安装有密封圈。直向出水孔设置有四个孔眼。
[0031]连接管I的第四、五阶梯部分的管内16直径为I吋,连接管I的第二、三阶梯部分的管内16直径为0.5吋。
[0032]喷水器本体2的外形为回转体,喷水器本体2设有第一内腔21,还设有围绕第一内腔21的第二内腔22,第二内腔22与第一内腔21之间设置有连通两个内腔的若干个连通口2131。
[0033]第一内腔21的形状与连接管I的外部形状配合,第一内腔21为四级阶梯形状的内腔。在第一内腔21内,连通口 2131对应横向出水孔143设置在第三阶梯213的侧壁,第一阶梯11的端面设置为直射出水口 2111 ;第四阶梯214的侧壁设置有与外螺纹151配合的内螺纹2141,第四阶梯214的底部开设为敞口。
[0034]第一内腔21的第一阶梯211所在的喷水器本体2的一端为喷水器本体2的上端,第一内腔21的第四阶梯214所在的喷水器本体2的一端为喷水器本体2的下端。
[0035]雾化喷头3设置在喷水器本体2的上端,与喷水器本体2螺纹连接。
[0036]第二内腔22的靠近雾化喷头3的一端开设为敞口 ;雾化喷头3中部设置一直出口31,直出口 31与直射出水口 2111连通,雾化喷头3上围绕直出口 31的部分设置有雾化出口,雾化出口与第二内腔22的敞口连通。直出口 31与雾化出口互不相通。
[0037]连接管I从第一内腔21的敞口旋入第一内腔21,连接管I的轴线与喷水器本体2的轴线相互重合。
[0038]当连接管I被完全旋入第一内腔21时,连接管I的第二、三、四及五阶梯分别正对第一内腔21的第一、二、三及四阶梯,连接管I的第一阶梯11伸出直射出水口 2111及直出口 31,四个密封圈被夹紧在连接管I及第一内腔21侧壁之间;此时,第二密封槽131与连通口 2131的靠近第一内腔21的第二阶梯212的侧边的距离大于第一密封槽121与第一内腔21的第二阶梯212的顶面的距离,连通口 2131与第三密封槽141及第四密封槽142之间的空间连通;此时,第一密封槽121与第一内腔21的第二阶梯212的顶面的距离不小于第三密封槽141与连通口 2131的靠近第一内腔21的第四阶梯214的侧边的距离。
[0039]当旋出连接管I至第三密封槽141位于连通口 2131的且靠近第一内腔21的第四阶梯214的一侧外时,第三密封槽141始终处于第一内腔21的第三阶梯213内运动,第二密封槽131始终处于第一内腔21的第二阶梯212内活动,第一密封槽121处于第一内腔21的第二阶梯212。
[0040]上述四个密封槽皆为侧壁外部凸出的一圈凹槽。
[0041]喷水器本体2的连通口 2131的有效截面积≥连接管I的横向出水孔143的有效截面积,直射出水口 2111的有效截面积<连通口 2131的有效截面积,并且直射出水口 2111的有效截面积<连接管I的管内16截面积。
[0042]本实用新型的应用:
[004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流转换式喷水器中,第一内腔的第一阶梯及第二阶梯为直向流水封闭区;第一内腔的第三阶梯中连通口的下侧部分为横向水流封闭区;第二内腔为雾化储流室。
[0044]水流转换式喷水器在不使用时,连接管是完全旋入喷水器本体的第一内腔中的。
[0045]使用时:
[0046]当不旋出连接管,第一密封槽及第二密封槽上的密封圈分别被第一内腔的第一阶梯及第二阶梯的侧壁夹紧,即两密封圈将直向出水孔密封,隔绝了直向出水孔与直射出水口的连通,水流不能从直射出水口喷出;而且,直向出水孔也不与连通口连通。此时,横向出水孔与连通口连通,水流从横向出水孔流出并流入第二内腔(雾化储流室),再流入雾化喷头的雾化出口,即水流从雾化喷头的雾化出口雾化喷出。
[0047]当旋出连接管直至雾化喷口不喷出水,第三密封槽处于第一内腔中的横向水流封闭区,第三密封槽上的密封圈被第一内腔的侧壁夹紧,此时密封圈将横向出水孔密封,隔绝了横向出水孔与连通口的连通;而且,直向出水孔也不与连通口连通。此时,第二密封槽及第一密封槽皆处于第一内腔的第二阶梯内,第一密封槽不再隔绝直向出水孔与直射出水口的相连,即水流能够通过直向出水孔并通过直射出水口射出。
[0048]重复上述过程,可以实现水流转换式喷水器直喷水及雾化喷水的变换。完成上述过程时螺纹依然相互旋合。
[0049]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动。
【权利要求】
1.一种水流转换式喷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喷水器本体及雾化喷头; 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直向出水孔,所述连接管的中部设置有横向出水孔;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直向出水孔的上下方的连接管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密封槽及第二密封槽,所述横向出水孔的上下方的连接管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三密封槽及第四密封槽;所述四个密封槽上都安装有密封圈; 所述喷水器本体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形状与所述连接管的外部形状配合;所述第一内腔的与直向出水孔相对应的第一端设置有直射出水口,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开设敞口 ;所述第一内腔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所述喷水器本体还 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一内腔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一内腔之间设置有连通两个内腔的并且对应横向出水孔设置的若干个连通口; 所述雾化喷头设置在所述直射出水口所在的喷水器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内腔的靠近雾化喷头的一端开设为敞口 ;所述雾化喷头中部设置一直出口,所述直出口与直射出水口连通,所述雾化喷头上围绕直出口的部分设置有雾化出口,所述雾化出口与第二内腔的敞口连通; 所述连接管通过螺纹联接安装在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密封圈被夹紧在连接管及第一内腔侧壁之间; 旋动连接管:当直向出水孔与直射出水口连通时,密封圈隔绝横向出水孔及直向出水孔与连通口连通;当连通口与横向出水孔连通,密封圈隔绝横向出水孔及直向出水孔与直射出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转换式喷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器本体的连通口的有效截面积 > 所述连接管的横向出水孔的有效截面积,所述直射出水口的有效截面积<所述连通口的有效截面积,并且所述直射出水口的有效截面积<所述连接管的管内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流转换式喷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五级阶梯型连接管,所述第一密封槽设置在第二阶梯,所述第二密封槽设置在第三阶梯,所述第三密封槽及第四密封槽设置在第四阶梯;所述外螺纹设置在第五阶梯;所述直向出水孔设置在第三阶梯的顶部;所述第一内腔为四级阶梯形状的内腔,所述连通口设置在第三阶梯的侧壁,所述直射出水口设置在第一阶梯的端面; 所述连接管从第一内腔的敞口旋入所述第一内腔; 当连接管被完全旋入第一内腔时,连接管的第二、三、四及五阶梯分别正对第一内腔的第一、二、三及四阶梯,所述连接管的第一阶梯伸出直射出水口 ;此时,第二密封槽与连通口的靠近第一内腔的第二阶梯的侧边的距离大于第一密封槽与第一内腔的第二阶梯的顶面的距离;此时,连通口与第三密封槽及第四密封槽之间的空间连通;此时,第一密封槽与第一内腔的第二阶梯的顶面的距离不小于第三密封槽与连通口的靠近第一内腔的第四阶梯的侧边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流转换式喷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器本体的外形为回转体,所述连接管的轴线与喷水器本体的轴线相互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转换式喷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头与喷水器本体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转换式喷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向出水孔设置有四个孔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流转换式喷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第四、五阶梯部分的管内直径为I吋,所述连接管的第二、三阶梯部分的管内直径为0.5吋。
【文档编号】B05B1/16GK203695249SQ201320797834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5日
【发明者】谭成富 申请人:谭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