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外漆修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94550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外漆修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车门表面喷涂方法包括对汽车车门表面进行打磨、去静电和除尘等表面处理,以及对汽车车门进行喷底漆、刮腻子、刮灰及喷色漆等步骤。其中,刮腻子和刮灰是在汽车车门表面喷涂完底漆之后,通过填补或者整体处理的方式,清除汽车车门表面高低不平的部分,使得汽车车门表面平整光滑,使得油漆均能有效附着在汽车车门表面,保证汽车车门表面的外观质量。

由于技术限制,汽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事故必然频发,即使小的剐蹭也会造成汽车表面漆的剥离或磨损,造成不美观。时常需要对汽车外漆进行修补,而在现有技术中,补漆会造成大量的浪费且痕迹较为明显,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汽车外漆修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外漆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1.针对车漆损伤位置进行清洗,并采用砂纸针对车漆损伤位置进行打磨;

a2.对a1步骤清洗处理过的驳口进行干燥处理20—30min,再进行电晕放电的活性基团的表面处理,以增强驳口处的表面吸附能力;

a3.对驳口处进行底漆的喷涂,喷涂时喷枪与喷涂表面的距离为10—30cm,并干燥30分钟;将上述经过底漆喷涂的胚件进行加热干燥处理30—50min,加热的温度保持在60—80摄氏度;在底层漆表面喷涂中涂层漆,所述中涂层漆为脂肪族聚氨酯玻璃鳞片漆,干燥0.5-1.5小时后连续在中涂层漆上喷涂三遍聚氨酯罩光清漆;

a4.在驳口的新漆与旧漆交接处喷涂驳口修复液,该驳口修复液按重量配比由55份混合二元酸酯、20份乙二醇乙醚醋酸酯、5份乙酸丁酯、3份单组份丙烯酸树脂、1份消泡剂、1份流平剂组配而成;经过1分钟后,再进行第二次驳口液喷涂,再等待漆膜实干。

进一步地,所述底层漆的涂层厚度为100μm-120μm。

进一步地,所述中涂层漆的涂层厚度为130μm-150μm。

进一步地,所述聚氨酯罩光清漆的涂层厚度为130μm-150μ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能显著提高涂层的机械性能和光泽度,从而提高了涂层的耐磨性、抗冲击性及保色保光性。同时,所修复的驳口新旧外漆没有明显交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汽车外漆修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针对车漆损伤位置进行清洗,并采用砂纸针对车漆损伤位置进行打磨;

a2.对a1步骤清洗处理过的驳口进行干燥处理20—30min,再进行电晕放电的活性基团的表面处理,以增强驳口处的表面吸附能力;

a3.对驳口处进行底漆的喷涂,喷涂时喷枪与喷涂表面的距离为10—30cm,并干燥30分钟;将上述经过底漆喷涂的胚件进行加热干燥处理30—50min,加热的温度保持在60—80摄氏度;在底层漆表面喷涂中涂层漆,所述中涂层漆为脂肪族聚氨酯玻璃鳞片漆,干燥0.5-1.5小时后连续在中涂层漆上喷涂三遍聚氨酯罩光清漆;

a4.在驳口的新漆与旧漆交接处喷涂驳口修复液,该驳口修复液按重量配比由55份混合二元酸酯、20份乙二醇乙醚醋酸酯、5份乙酸丁酯、3份单组份丙烯酸树脂、1份消泡剂、1份流平剂组配而成;经过1分钟后,再进行第二次驳口液喷涂,再等待漆膜实干。

本发明能显著提高涂层的机械性能和光泽度,从而提高了涂层的耐磨性、抗冲击性及保色保光性。同时,所修复的驳口新旧外漆没有明显交接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外漆修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针对车漆损伤位置进行清洗,并采用砂纸针对车漆损伤位置进行打磨;A2.对A1步骤清洗处理过的驳口进行干燥处理20—30min,再进行电晕放电的活性基团的表面处理,以增强驳口处的表面吸附能力;A3.对驳口处进行底漆的喷涂,喷涂时喷枪与喷涂表面的距离为10—30cm,并干燥30分钟;将上述经过底漆喷涂的胚件进行加热干燥处理30—50min,加热的温度保持在60—80摄氏度;在底层漆表面喷涂中涂层漆,所述中涂层漆为脂肪族聚氨酯玻璃鳞片漆,干燥0.5‑1.5小时后连续在中涂层漆上喷涂三遍聚氨酯罩光清漆;A4.在驳口的新漆与旧漆交接处喷涂驳口修复液。采用本发明有效修复车体驳口外伤。

技术研发人员:张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科创诺商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30
技术公布日:2017.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