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泡内表面涂层及其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1935发布日期:2019-01-05 10:49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灯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灯泡内表面涂层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白炽灯的灯泡玻璃上面是透明的,没有涂层,在工作过程中会散发出大量的热,时间久了导致灯泡内壁发黄、发黑,减少灯泡使用寿命;有些带涂层的灯泡,价格比较昂贵,工艺有些复杂,不利于大规模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灯泡内表面涂层,由多种材料为原料,均匀的涂覆在灯泡的内表面,能够吸热,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工艺简单,有利于大规模的生产推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灯泡内表面涂层,按照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硅丙乳液20-25份、氟硅树脂15-20份、氯化石蜡12-16份、二氧化钛粉12-15份、氧化铬绿13-18份、聚酯树脂4-8份、纳米氧化铁6-10份、镍粉4-7份、乙二醇苯醚8-12份、锌粉4-7份、丙烯酸树脂2-5份、超细铁粉2-5份、氧化铜粉1-4份、去离子水4-8份、石墨粉1-2份。

进一步的,一种灯泡内表面涂层,按照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石硅丙乳液22-24份、氟硅树脂17-19份、氯化石蜡13-15份、二氧化钛粉13-14份、氧化铬绿14-17份、聚酯树脂5-7份、纳米氧化铁7-9份、镍粉5-6份、乙二醇苯醚9-11份、锌粉5-6份、丙烯酸树脂3-4份、超细铁粉3-4份、氧化铜粉2-3份、去离子水5-7份、石墨粉1.2-1.6份。

进一步的,一种灯泡内表面涂层,按照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硅丙乳液23份、氟硅树脂18份、氯化石蜡14份、二氧化钛粉13.5份、氧化铬绿16份、聚酯树脂6份、纳米氧化铁8份、镍粉5.5份、乙二醇苯醚10份、锌粉5.5份、丙烯酸树脂3.5份、超细铁粉3.5份、氧化铜粉2.5份、去离子水6份、石墨粉1.5份。

一种灯泡内表面涂层其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混合:将硅丙乳液、氟硅树脂、氯化石蜡、二氧化钛粉、氧化铬绿、聚酯树脂、纳米氧化铁、镍粉、乙二醇苯醚、锌粉、丙烯酸树脂、超细铁粉、氧化铜粉、去离子水、石墨粉按所述比例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充分混合,得到母料;

s2、干燥母料:将s1中得到母料放入干燥机中干燥,温度保持在70-80℃,得到干燥母料;

s3、高压喷涂:将s2得到的干燥母料通过高压喷涂的方式,均匀喷涂在灯泡的内表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生产出玻璃灯泡,内壁有一层均匀的覆盖膜,能够吸收灯泡工作过程中散发出的热量,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工艺简单,利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一种灯泡内表面涂层,按照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硅丙乳液20份、氟硅树脂15份、氯化石蜡12份、二氧化钛粉12份、氧化铬绿13份、聚酯树脂4份、纳米氧化铁6份、镍粉4份、乙二醇苯醚8份、锌粉4份、丙烯酸树脂2份、超细铁粉2份、氧化铜粉1份、去离子水4份、石墨粉1份。

一种灯泡内表面涂层的制造工艺为:

s1、混合:将硅丙乳液、氟硅树脂、氯化石蜡、二氧化钛粉、氧化铬绿、聚酯树脂、纳米氧化铁、镍粉、乙二醇苯醚、锌粉、丙烯酸树脂、超细铁粉、氧化铜粉、去离子水、石墨粉按所述比例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充分混合,得到母料;

s2、干燥母料:将s1中得到母料放入干燥机中干燥,温度保持在70℃,得到干燥母料;

s3、高压喷涂:将s2得到的干燥母料通过高压喷涂的方式,均匀喷涂在灯泡的内表面。

具体实施例2:一种灯泡内表面涂层,按照如下重量份原料组成:硅丙乳液23份、氟硅树脂18份、氯化石蜡14份、二氧化钛粉13.5份、氧化铬绿16份、聚酯树脂6份、纳米氧化铁8份、镍粉5.5份、乙二醇苯醚10份、锌粉5.5份、丙烯酸树脂3.5份、超细铁粉3.5份、氧化铜粉2.5份、去离子水6份、石墨粉1.5份。

一种灯泡内表面涂层的制造工艺为:

s1、混合:将硅丙乳液、氟硅树脂、氯化石蜡、二氧化钛粉、氧化铬绿、聚酯树脂、纳米氧化铁、镍粉、乙二醇苯醚、锌粉、丙烯酸树脂、超细铁粉、氧化铜粉、去离子水、石墨粉按所述比例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充分混合,得到母料;

s2、干燥母料:将s1中得到母料放入干燥机中干燥,温度保持在75℃,得到干燥母料;

s3、高压喷涂:将s2得到的干燥母料通过高压喷涂的方式,均匀喷涂在灯泡的内表面。

具体实施例3:一种灯泡内表面涂层,按照如下重量份原料组成:硅丙乳液25份、氟硅树脂20份、氯化石蜡16份、二氧化钛粉15份、氧化铬绿18份、聚酯树脂8份、纳米氧化铁10份、镍粉7份、乙二醇苯醚12份、锌粉7份、丙烯酸树脂5份、超细铁粉5份、氧化铜粉4份、去离子水8份、石墨粉2份。

一种灯泡内表面涂层的制造工艺为:

s1、混合:将硅丙乳液、氟硅树脂、氯化石蜡、二氧化钛粉、氧化铬绿、聚酯树脂、纳米氧化铁、镍粉、乙二醇苯醚、锌粉、丙烯酸树脂、超细铁粉、氧化铜粉、去离子水、石墨粉按所述比例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充分混合,得到母料;

s2、干燥母料:将s1中得到母料放入干燥机中干燥,温度保持在80℃,得到干燥母料;

s3、高压喷涂:将s2得到的干燥母料通过高压喷涂的方式,均匀喷涂在灯泡的内表面。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灯泡内表面涂层及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原料:硅丙乳液20‑25份、氟硅树脂15‑20份、氯化石蜡12‑16份、二氧化钛粉12‑15份、氧化铬绿13‑18份、聚酯树脂4‑8份、纳米氧化铁6‑10份、镍粉4‑7份、乙二醇苯醚8‑12份、锌粉4‑7份、丙烯酸树脂2‑5份、超细铁粉2‑5份、氧化铜粉1‑4份、去离子水4‑8份、石墨粉1‑2份。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灯泡内表面涂层及其制造工艺,均匀的涂在灯泡的内表面,具有吸热透光的作用,延长灯泡使用寿命,扩大灯泡辐射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定远县朗赛浦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03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