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应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844526发布日期:2023-10-25 16:36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应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油田注水开采,具体涉及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还涉及上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应用和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1、油田投入注水开发后,由于组成油层的粘土矿物遇水后发生膨胀,且注入水成垢离子含量较高,注入地层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易在地层结垢以及残余油饱和度较高的注水井及长期采出水回注引起油污堵塞,导致水井注水压力居高不下、注水量严重不够,不能正常配注,使油田采油速度降低,成为制约油田长期稳产的一个主要问题。

2、常规酸化解堵措施有效期太短,因此施工后注水压力上升过快,且对硫酸钡形成的垢无法消除。常规的化学降压增注剂,只能通过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提高水相渗透率和油水微乳液的运移速度,或以阻止垢的形成,达到低渗透油田注水井降压增注的目的。但对已经结垢和粘土发生膨胀的地层,无法得到有效治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解决了常规酸化解堵措施无法有效治理已经结垢和粘土发生膨胀的地层的问题。

2、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的制备方法。

3、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的应用方法。

4、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的应用。

5、本发明所采用第一种技术方案为: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26%~35%的氨基羧酸类螯合剂,10%~14%的渗透剂, 12%~16%的两性表面活性剂,14%~18%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8%-22%的互溶剂,余量为水,上述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6、本发明所采用第一种技术方案的特点还在于,

7、氨基羧酸类螯合剂具体为三乙烯四胺六乙酸六铵,其有效成分含量为 90%。

8、渗透剂具体为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所述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具体为快速渗透剂t,其有效成分含量为99%。

9、两性表面活性剂具体为烷基酰胺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烷基酰胺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具体为十二烷酰胺丙基甜菜碱。

1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体为烷基糖苷类表面活性剂,所述烷基糖苷类表面活性剂具体为椰油基葡糖苷。

11、互溶剂具体为乙二醇丁醚。

12、本发明所采用第二种技术方案为: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步骤1、在反应釜中按照质量百分比依次加入26%~35%的氨基羧酸类螯合剂、10%~14%的渗透剂、12%~16%的两性表面活性剂、14%~18%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补足余量;

14、步骤2、开启反应釜搅拌装置,转速设定为600r/min-800r/min,将反应釜温度控制在15℃-60℃,加入18%-22%的互溶剂,搅拌40-60分钟后,降至室温得到所述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

15、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三种技术方案是: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的应用方法,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在使用时直接将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利用撬装加药装置直接加注到注水井管线中,所述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的加入量为原油体积的0.1%~0.5%。

16、本发明所采用的第四种技术方案是: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的应用,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用于注入水悬浮固体含量超过50mg/l、地层结垢及残余油饱和度超过80mg/l的注水井及长期采出水回注引起油污堵塞井。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应用方法,用于解决碳酸钙、硫酸钙和硫酸钡引起的地层堵塞;使已经发生膨胀的粘土矿物质晶格扭曲脱水,恢复被堵塞地层孔隙;降低原油在岩石表面的粘附力,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降低渗流阻力,从而提高储层渗透率,疏通地层恢复油井供液能力,实现水井的正常注水。本发明的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用于注入水水质差,地层结垢及残余油饱和度较高的注水井及长期采出水回注引起油污堵塞井,可有效降低注水井压力30%以上。



技术特征:

1.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26%~35%的氨基羧酸类螯合剂,10%~14%的渗透剂,12%~16%的两性表面活性剂,14%~18%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8%-22%的互溶剂,余量为水,上述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基羧酸类螯合剂具体为三乙烯四胺六乙酸六铵,其有效成分含量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透剂具体为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所述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具体为快速渗透剂t,其有效成分含量为9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性表面活性剂具体为烷基酰胺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酰胺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具体为十二烷酰胺丙基甜菜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体为烷基糖苷类表面活性剂,所述烷基糖苷类表面活性剂具体为椰油基葡糖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互溶剂具体为乙二醇丁醚。

8.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在使用时直接将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利用撬装加药装置直接加注到注水井管线中,所述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的加入量为原油体积的0.1%~0.5%。

10.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用于注入水悬浮固体含量超过50mg/l、地层结垢及残余油饱和度超过80mg/l的注水井及长期采出水回注引起油污堵塞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应用方法,有效成分包括氨基羧酸类螯合剂、螯合分散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活性剂、互溶剂和水,其中各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氨基羧酸类螯合剂26%~35%,渗透剂10%~14%,两性表面活性剂12%~1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4%~18%,互溶剂18%‑22%,余量为水。本发明一种减阻增注驱油剂体系能够有效降低原油在岩石表面的粘附力,改变岩石表面的润湿性,降低渗流阻力,提高原油通过喉道的流动能力,从而提高储层渗透率,疏通地层恢复油井供液能力,实现水井的正常注水。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郑力军,姬振宁,张随望,陆小兵,邓志颖,唐泽玮,隋蕾,何思娴,王亚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