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448550发布日期:2023-06-13 12:47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汽车涂装,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由于能够给人以直观的视觉冲击,汽车外观效果作为体现产品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越来越被各大汽车公司重视。其中,平光、高光素色或金属色外色属于较为常见的汽车外观效果,为了迎合群众审美的多元化追求,日前各大汽车公司已经研究出了各式各样的汽车外观效果,其中,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装因其冷色调的特质,可以让车身外观看起来更加高贵、低调奢华,更加有内涵,可以大幅提升汽车质感,从而得到群众的青睐。

2、目前车身涂装一般采用水性三涂一烘(3c1b)涂装工艺,其主要有两种体系,其各工序的生产工艺和各涂层之间的组分关系如下。

3、1、水性中涂+水性色漆工艺体系:待喷涂车身→擦净→水性中涂→水性色漆1道→水性色漆2道→预烘→清漆喷涂→流平→烘干→后工序。该方案在大多数平光、高光素色或金属色外色时,水性色漆1道和2道为组分相同的涂料,水性中涂为另一组分涂料;

4、2、水性b0b1b2工艺体系:待喷涂车身→擦净→水性b0喷涂→水性b1喷涂→水性b2喷涂→预烘→清漆喷涂→流平→烘干→后工序,该方案在大多数平光、高光素色或金属色外色时,b1、b2为同一组份,b0位另一组份涂料。

5、目前,采用上述两种工艺体系喷涂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时,一般采用如下方案:色漆1道(或b1)、2道(或b2)为不同组分涂料,一般以色漆1道(b1)为底层实色漆(使车身具有某种颜色特征,例如白色、黄色等),色漆2道(b2)为珠光和树脂组分的陶瓷效果漆,不含色浆,且必须使该涂层较薄以保证陶瓷效果的显色,因此对中涂(或b0)和色漆1道(或b1)的遮盖力要求非常高。

6、因此对于低遮盖力颜色涂料的实施较为困难,如果电泳涂层l值<45,则中涂(或b0)l值>85、色漆1层(或b1)l值>88的情况下,两层膜厚之和要达到35-40μm才可保证对电泳涂层的遮盖,这对一般的水性涂装体系来说膜厚过厚,很容易出现针孔、流挂等缺陷,影响漆膜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陶瓷效果车身涂装存在涂层厚度过大或者遮盖力不足的问题。

2、本发明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泳层、第一底色漆层、第二底色漆层、珠光漆层和清漆层;

4、所述第一底色漆层由第一底色漆固化形成;

5、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一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

6、树脂11.5-17份、溶剂40-50份、第一助剂3-5份、钛白粉30-38份、辅助色浆0.01-1.50份;

7、所述第二底色漆层由第二底色漆固化形成;

8、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二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

9、树脂11.5-17份、溶剂40-50份、第二助剂3-5份、钛白粉30-38份、辅助色浆0.01-1.50份。

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助剂包括紫外吸收剂、稳定剂和附着力促进剂。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助剂包括ph稳定剂、附着力促进剂、阻光稳定剂、流平助剂。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色浆包括:

13、红浆0.01-0.75份、黄浆0.01-0.75份、黑浆0.01-1.50份。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树脂包括丙烯酸氨基树脂和聚氨酯树脂。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色漆的固体分为45-55%;

16、和/或,所述第二底色漆的固体分为45-55%。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色漆层的厚度为18-20μm;

18、和/或,所述第二底色漆层的厚度为9-11μm;

19、和/或,所述珠光漆层的厚度为4-7μm;

20、和/或,所述清漆层的厚度为30-45μm。

2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泳层的l值为10-45。

2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珠光漆层分散有云母粉;

23、所述云母粉的d50粒径为5-25μm。

24、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5、在沉积有电泳层的车身上进行第一底色漆层喷涂;

26、在所述第一底色漆层上进行第二底色漆层喷涂;

27、在所述第二底色漆层上进行珠光漆层喷涂,预烘;

28、在所述珠光漆层上进行清漆层喷涂,流平、烘干。

29、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申请通过控制底色漆层的组成,使第一底色漆和第二底色漆的颜色体系相同,能够减少层间的互相遮盖关系,提高底色漆层的整体遮盖力,在l值为10-45的电泳层上可实现28-30μm膜厚的工程遮盖,相比于现有中涂+色漆的涂层结构,本申请方案能够显著降低涂层膜厚,减少漆膜出现针孔和流挂现象,同时实现对电泳层的工程遮盖,赋予车身高纯度白色陶瓷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泳层(101)、第一底色漆层(102)、第二底色漆层(103)、珠光漆层(104)和清漆层(10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助剂包括紫外吸收剂、稳定剂和附着力促进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助剂包括ph稳定剂、附着力促进剂、阻光稳定剂、流平助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色浆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包括丙烯酸氨基树脂和聚氨酯树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色漆的固体分为45-5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色漆层(102)的厚度为18-20μ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泳层(101)的l值为10-4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珠光漆层(104)分散有云母粉;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陶瓷效果的车身涂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涂层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泳层、第一底色漆层、第二底色漆层、珠光漆层和清漆层;所述第一底色漆层由第一底色漆固化形成;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一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树脂11.5‑17份、溶剂40‑50份、第一助剂3‑5份、钛白粉30‑38份、辅助色浆0.01‑1.50份;所述第二底色漆层由第二底色漆固化形成;按质量分计,所述第二底色漆包括以下组份:树脂11.5‑17份、溶剂40‑50份、第二助剂3‑5份、钛白粉30‑38份、辅助色浆0.01‑1.50份。本申请的两层底色漆颜色相同,减少层间互相遮盖,底色漆层整体遮盖力高,在L值为10‑45的电泳层上可实现28‑30μm膜厚的工程遮盖,减少漆膜针孔和流挂现象,赋予车身高纯度白色陶瓷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炜,苏军,丁易华,王文文,周倩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