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固化瞬干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13270发布日期:2023-05-31 22:35阅读: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瞬干胶,具体是指一种新型双固化瞬干胶。


背景技术:

1、瞬干胶是一种单组分、低粘度、透明、常温快速固化胶粘剂,粘接面广,对绝大多数材料都有良好的粘接能力,是重要的室温固化胶种之一。现有的瞬干胶采用单一固化方式,在低湿度和低温度的环境下固化时间相对较慢,快则需要30分钟,慢则需要数个小时的时间,无法应用于快速定型和快速装配的设备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其韧性不足,很容易出现断裂的问题,同时粘合表面会出现白化的状况,整体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双固化瞬干胶。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双固化瞬干胶,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改性α-氰基丙烯酸酯92-96%、聚氨酯丙烯酸酯0.5-0.8%、光引发剂1-4%、二苯甲酮0.2-0.5%、稳定剂1-2%、增塑剂0-0.6%和阻聚剂0.1-0.5%,所述光引发剂为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和2异丙基硫杂蒽酮的混合物。

3、作为改进,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改性α-氰基丙烯酸酯92-94%、聚氨酯丙烯酸酯0.5-0.8%、光引发剂2-4%、二苯甲酮0.2-0.4%、稳定剂2-4%、增塑剂0.1-0.3和阻聚剂0.2-0.4%。

4、作为改进,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改性α-氰基丙烯酸酯93%、聚氨酯丙烯酸酯0.8%、光引发剂3.4%、二苯甲酮0.2%、稳定剂2%、增塑剂0.2%和阻聚剂0.4%。

5、作为改进,所述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和2异丙基硫杂蒽酮的重量比例为3:1。

6、作为改进,所述稳定剂为硬脂酸镁、硬脂酸锉和硬脂酸铝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7、作为改进,所述增塑剂为脂肪酸脂、苯多酸酯和烷基磺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8、作为改进,所述阻聚剂为硫酸钠和硫氰酸氨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由于光固化体系的加入,转变为双固化瞬干胶,在需要快速定型和装配的设备上,能够通过光源照射快速实现固化效果,进而缩短整体的固化时间,同时通过添加的光引发剂和聚氨酯丙烯酸酯能够促使α-氰基丙烯酸酯难以挥发并与水发生单链反应,有效减少粘合处出现白化的可能性,同时通过稳定剂等的添加,提升瞬干胶的强度,进而增强其韧性,降低粘合处断裂的可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双固化瞬干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改性α-氰基丙烯酸酯92-96%、聚氨酯丙烯酸酯0.5-0.8%、光引发剂1-4%、二苯甲酮0.2-0.5%、稳定剂1-2%、增塑剂0-0.6%和阻聚剂0.1-0.5%,所述光引发剂为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和2异丙基硫杂蒽酮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固化瞬干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改性α-氰基丙烯酸酯92-94%、聚氨酯丙烯酸酯0.5-0.8%、光引发剂2-4%、二苯甲酮0.2-0.4%、稳定剂2-4%、增塑剂0.1-0.3和阻聚剂0.2-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固化瞬干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改性α-氰基丙烯酸酯93%、聚氨酯丙烯酸酯0.8%、光引发剂3.4%、二苯甲酮0.2%、稳定剂2%、增塑剂0.2%和阻聚剂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固化瞬干胶,其特征在于:所述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和2异丙基硫杂蒽酮的重量比例为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固化瞬干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硬脂酸镁、硬脂酸锉和硬脂酸铝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固化瞬干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脂肪酸脂、苯多酸酯和烷基磺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固化瞬干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聚剂为硫酸钠和硫氰酸氨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固化瞬干胶,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改性α‑氰基丙烯酸酯92‑96%、聚氨酯丙烯酸酯0.5‑0.8%、光引发剂1‑4%、二苯甲酮0.2‑0.5%、稳定剂1‑2%、增塑剂0‑0.6%和阻聚剂0.1‑0.5%,所述光引发剂为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和2异丙基硫杂蒽酮的混合物。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由于光固化体系的加入,转变为双固化瞬干胶,在需要快速定型和装配的设备上,能够通过光源照射快速实现固化效果,进而缩短整体的固化时间,同时通过添加的光引发剂和聚氨酯丙烯酸酯能够促使α‑氰基丙烯酸酯难以挥发并与水发生单链反应,有效减少粘合处出现白化的可能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斗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斗牛士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