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609817发布日期:2023-06-29 06:07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型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密封防腐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热熔胶被广泛的应用到石油、天然气管、装甲车、集成电路板和汽车线束接头密封等各个领域。由于热熔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从而对热熔胶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管道防腐较为常用的是以沥青为基质的热熔胶,把原材料在熔融状态下,搅拌均匀然后出料冷却为成品。但是,这种材料存在着与管道粘附力差、易开裂、难以修复等问题,并且污染严重,不能满足大温差变化时管道防腐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管道防腐材料性能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复合型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复合型热熔胶,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4、聚烯烃树脂60份~200份,增粘树脂20份~80份,增强改性剂5份~30份,抗氧剂1份~10份,防老剂1份~3份,光稳定剂1份~3份;

5、所述聚烯烃树脂为乙烯-丙烯酸丁酯、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或两者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中乙烯-丙烯酸丁酯与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比例为(2~3):1;

6、所述增粘树脂为萜烯酚树脂、萜烯树脂或c5石油树脂以及聚异丁烯的混合物,混合比例为(1~2):(2~3):(1~2)。

7、优选地,所述增强改性剂为聚乙烯与乙酸乙烯酯的混合物。

8、优选地,所述聚乙烯与乙酸乙烯酯的混合比例为1:(1~2)。

9、优选地,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at-10或抗氧剂7910。

10、优选地,所述防老剂为防老剂4010、防老剂3100或防老剂4020。

11、优选地,所述光稳定剂为光稳定剂770。

12、优选地,还包括着色助剂1份~10份,所述着色剂为炭黑n330。

13、一种如上所述的复合型热熔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4、称取聚烯烃树脂、抗氧剂、增强改性剂、防老剂和光稳定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然后加热至聚烯烃熔融后加入增粘剂,继续搅拌,得到高性能的复合型热熔胶。

15、优选地,第一次所述搅拌时间为15min~30min,第二次所述搅拌时间为15min~30min,所述加热温度为120℃~150℃。

16、一种如上所述的复合型热熔胶在管道防腐中的应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具体有益效果为:

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高低温、防辐射且抗老化的高性能热熔胶,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可广泛使用于管道密封防腐等场景,通过特定配方的增粘树脂的加入,增加了热熔胶的粘度,从而达到粘接物体对被粘接物体之间的剥离强度要求;所选塑料改性剂聚乙烯(pe)与乙酸乙烯酯(eva),提高了配方体系的强度等级及温度等级,从而使此体系的在保持其他性能优异的情况下,可以满足-50℃~140℃下使用,搭接剪切强度满足gb/t7124;通过添加抗氧剂、防老剂和光稳定剂等助剂大幅度的提升了材料的抗老化性,从而增加了该材料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型热熔胶,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热熔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改性剂为聚乙烯与乙酸乙烯酯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热熔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与乙酸乙烯酯的混合比例为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热熔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at-10或抗氧剂79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热熔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老剂为防老剂4010、防老剂3100或防老剂40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热熔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稳定剂为光稳定剂77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热熔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着色助剂1份~10份,所述着色剂为炭黑n330。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型热熔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型热熔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所述搅拌时间为15min~30min,第二次所述搅拌时间为15min~30min,所述加热温度为120℃~150℃。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型热熔胶在管道防腐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一种复合型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密封防腐材料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管道防腐材料性能较差的问题。所述复合型热熔胶,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聚烯烃树脂60份~200份,增粘树脂20份~80份,增强改性剂5份~30份,抗氧剂1份~10份,防老剂1份~3份,光稳定剂1份~3份;所述聚烯烃树脂为乙烯‑丙烯酸丁酯、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或两者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中乙烯‑丙烯酸丁酯与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比例为(2~3):1;所述增粘树脂为萜烯酚树脂、萜烯树脂或C5石油树脂以及聚异丁烯的混合物,混合比例为(1~2):(2~3):(1~2)。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志,李成维,张昕,王志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科英华长春高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