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酸合成量子点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03419发布日期:2023-08-22 12:01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酸合成量子点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量子点合成,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除酸合成量子点的方法。


背景技术:

1、量子点是一类新型的纳米材料。常见的量子点材料有ii-vi族、iii-v族、i-iii-vi族等。量子点本身具有全色域显示、窄频带连续光谱、色彩纯度高、色彩还原能力强和显色性卓越等优势,而且具有稳定性强、寿命长、不易老化等优点,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场景。

2、现有制备量子点技术存在反应速率过快、不易量产、量子产率低等缺点,而究其原因是合成过程中产生的酸不能很好的除去造成的,残余的酸会加快反应的速度,导致波长红移过快,因此研发一种除去量子点合成中产生的酸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除酸合成量子点的方法。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本发明提供一种除酸合成量子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抽真空排气状态下,将阳离子前驱体、酸配体与有机溶剂加热至80-120℃反应20-30min后再升温至150-180℃搅拌10-20min,得到初步除酸的反应溶液;然后将反应溶液与阴离子前驱体在第一温度下反应,得到纳米团簇,再将纳米团簇在第二温度下反应得到量子点。

4、本发明提供一种核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包括:采上述的方法制备量子点核,然后对量子点核进行包覆,得到核壳量子点。

5、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除酸合成量子点的方法,利用共沸原理,使量子点合成过程中产生的酸与有机溶剂形成低沸点的共沸物,在抽真空排气过程中,在溶解原料和后续的反应过程中,可以持续抽出体系中产生的酸,从而使反应顺利进行,得到高发光效率的量子点。



技术特征:

1.一种除酸合成量子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抽真空排气状态下,将阳离子前驱体、酸配体与有机溶剂加热至80-120℃反应20-30min后再升温至150-180℃搅拌10-20min,得到初步除酸的反应溶液;然后将所述反应溶液与阴离子前驱体在第一温度下反应,得到纳米团簇,再将所述纳米团簇在第二温度下反应得到量子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抽真空排气状态下,将阳离子前驱体、酸配体与有机溶剂加热至110℃反应30min后升温至170℃搅拌30min,使固体粉末完全溶解,得到初步除酸并混合均匀的反应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为80-1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度为220-2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配体包括十一烯酸、十二酸、十四酸、十六酸、十八酸、油酸和硬脂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包括甲苯、四氯化碳、正辛烷、正庚烷、氯苯、1-溴丁烷、2-溴丁烷、1,2-二溴乙烷和氯代异戊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前驱体包括醋酸镉、氯化锌、醋酸锌、醋酸铜、醋酸铟、氯化铟、氯化锌和氯化铅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离子磷的前驱体包括三(三甲基硅基)磷、三(三乙基硅基)膦、三(三苯基硅基)膦、三(二甲基胺基)膦和三(二乙基胺基)膦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前驱体与所述酸配体的摩尔比为1:2-6:1,所述阳离子前驱体与所述阴离子磷前驱体的摩尔比为1:5-1:1。

9.一种核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量子电点核,然后对所述量子点核进行包覆,得到所述核壳量子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zns,znses或znse对所述量子点核进行包覆,得到所述核壳量子点。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酸合成量子点的方法,属于量子点合成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抽真空排气状态下,将阳离子前驱体、酸配体与有机溶剂加热至80‑120℃反应20‑30min后再升温至150‑180℃搅拌10‑20min,得到初步除酸的反应溶液;然后将反应溶液与阴离子前驱体在第一温度下反应,得到纳米团簇,再将纳米团簇在第二温度下反应得到量子点。上述方法利用共沸原理,可以将量子点合成过程中产生的酸与有机溶剂产生共沸物从而将酸除去,提高量子点的荧光发光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丁云,程陆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福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