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丙烯酸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775256发布日期:2023-10-21 04:47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丙烯酸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胶粘剂,尤其是涉及一种丙烯酸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胶粘剂是用于将同质或者异质物体表面粘合在一起的一种胶粘材料。目前现有的胶粘剂种类繁多,如塑料胶粘剂、金属胶粘剂、皮革胶粘剂以及织物胶粘剂等。现有胶粘剂基本都是用于粘接同类性质物体的,如塑料与塑料的粘接,金属与金属的粘接,以及皮革与皮革的粘接等。对于性质相差极大的两种物体的粘接,一直是加工制造业领域的难题。

2、tpr材料是一种热塑性橡胶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制品、五金工具、箱包轮子、运动器材、玩具制品、汽车配件、医疗制品、线材线缆、电子电器、通讯仪表以及鞋材制品等。在使用时,经常需要将tpr材料与金属材料进行固定连接,胶粘即为最方便的连接方式。然而,tpr材料与金属材料之间的性质差异较大,故二者的粘结难度较大,现有的胶粘剂均难以保证较好实现tpr材料与金属材料的粘结。

3、综上所述,急需一种粘接强度高,且粘度较低、耐高温性能较为优异的胶粘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粘接强度高,且粘度较低、耐高温性能较为优异的胶粘剂,本申请提供一种丙烯酸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2、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丙烯酸胶粘剂,所述丙烯酸胶粘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tpr8~12份,丙烯酸酯单体20~35份,丙烯酸羟乙酯4~8份,甲基丙烯酸丁酯3~8份,苯乙烯6~10份,丙烯酸单体1~5份,氟单体0.5~1.5份,偶联剂0.5~1.5份,乙酸乙酯15~25份,甲基环己烷15~20份。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设计了以tpr、丙烯酸单体、氟单体、偶联剂以及其它反应原料进行接枝反应形成的丙烯酸胶粘剂,使得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具有较强的粘合性能,能够与tpr材料之间形成牢固的粘接,对金属材料也具有较强的粘接强度,能够有效将tpr材料与金属材料进行牢固粘接,同时,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还能够用于粘接塑料材料和金属材料,且也具有较佳的粘接性能;另外,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中,通过接枝改性,并添加有特定的反应原料,使得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且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的粘度较低,固含量较高,固化时间短,易于进行涂覆操作。

4、可选的,所述丙烯酸胶粘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tpr10~12份,丙烯酸酯单体30~32份,丙烯酸羟乙酯4~5份,甲基丙烯酸丁酯4~5份,苯乙烯8~10份,丙烯酸单体3~4份,氟单体0.8~1.2份,偶联剂0.8~1.2份,乙酸乙酯20~22份,甲基环己烷16~18份。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中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进行了进一步限定,能够在降低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的粘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的粘接强度。

6、可选的,所述丙烯酸酯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丙烯酸酯单体进一步限定为甲基丙烯酸甲酯,能够进一步提高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的粘接强度。

8、可选的,所述丙烯酸单体选自丙烯酸。

9、可选的,所述氟单体选自有机氟单体。

10、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有机氟单体选自有机氟树脂。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氟单体进一步限定为有机氟树脂,能够进一步提高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的稳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保障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的粘接强度。

12、可选的,所述偶联剂选自硅烷偶联剂。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偶联剂进一步限定为硅烷偶联剂,能够使得在制备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时,进一步促成各单体之间形成网状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的粘接强度。

14、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丙烯酸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s1、按重量份数,将tpr、丙烯酸单体、氟单体以及偶联剂混合,在100~160℃温度,搅拌混合条件下,进行接枝反应,制得接枝聚合树脂;

16、s2、按重量份数,将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乙酸乙酯以及甲基环己烷,添加至步骤s1制得的接枝聚合树脂中,搅拌混合均匀,制得混合胶液;

17、s3、将步骤s2制得的混合胶液,在100~160℃温度下,进行加热反应,制得丙烯酸胶粘剂。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较为方便地制得粘接强度高、粘度较低、耐高温性能较为优异的丙烯酸胶粘剂。

19、可选的,所述步骤s1中,接枝反应在氮气保护的环境下进行。

20、可选的,所述步骤s3中,加热反应在氮气保护的环境下进行。

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本申请设计了以tpr、丙烯酸单体、氟单体、偶联剂以及其它反应原料进行接枝反应形成的丙烯酸胶粘剂,使得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具有较强的粘合性能,能够与tpr材料之间形成牢固的粘接,对金属材料也具有较强的粘接强度,能够有效将tpr材料与金属材料进行牢固粘接。

23、2.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还能够用于粘接塑料材料和金属材料,且具有较佳的粘接性能。

24、3.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中,通过接枝改性,并添加有特定的反应原料,使得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

25、4.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的粘度较低,固含量较高,固化时间短,易于进行涂覆操作。

26、5.本申请的制备方法较为简单,原料易于获取,制备成本相对低廉。

27、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申请设计了一种丙烯酸胶粘剂,所述丙烯酸胶粘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tpr8~12份,丙烯酸酯单体20~35份,丙烯酸羟乙酯4~8份,甲基丙烯酸丁酯3~8份,苯乙烯6~10份,丙烯酸单体1~5份,氟单体0.5~1.5份,偶联剂0.5~1.5份,乙酸乙酯15~25份,甲基环己烷15~20份。

30、本申请的丙烯酸胶粘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31、s1、按重量份数,将tpr、丙烯酸单体、氟单体以及偶联剂混合,在100~160℃温度,搅拌混合条件下,进行接枝反应,制得接枝聚合树脂;

32、s2、按重量份数,将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乙酸乙酯以及甲基环己烷,添加至步骤s1制得的接枝聚合树脂中,搅拌混合均匀,制得混合胶液;

33、s3、将步骤s2制得的混合胶液,在100~160℃温度下,进行加热反应,制得丙烯酸胶粘剂。

34、为保证接枝反应的顺利进行,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的制备方法中,在步骤s1和步骤s3中,接枝反应和加热反应优选在氮气保护的环境下进行。



技术特征:

1.一种丙烯酸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胶粘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tpr8~12份,丙烯酸酯单体20~35份,丙烯酸羟乙酯4~8份,甲基丙烯酸丁酯3~8份,苯乙烯6~10份,丙烯酸单体1~5份,氟单体0.5~1.5份,偶联剂0.5~1.5份,乙酸乙酯15~25份,甲基环己烷15~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胶粘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tpr10~12份,丙烯酸酯单体30~32份,丙烯酸羟乙酯4~5份,甲基丙烯酸丁酯4~5份,苯乙烯8~10份,丙烯酸单体3~4份,氟单体0.8~1.2份,偶联剂0.8~1.2份,乙酸乙酯20~22份,甲基环己烷16~1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单体选自丙烯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单体选自有机氟单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丙烯酸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氟单体选自有机氟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选自硅烷偶联剂。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丙烯酸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接枝反应在氮气保护的环境下进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丙烯酸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加热反应在氮气保护的环境下进行。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丙烯酸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TPR8~12份,丙烯酸酯单体20~35份,丙烯酸羟乙酯4~8份,甲基丙烯酸丁酯3~8份,苯乙烯6~10份,丙烯酸单体1~5份,氟单体0.5~1.5份,偶联剂0.5~1.5份,乙酸乙酯15~25份,甲基环己烷15~20份。另一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上述丙烯酸胶粘剂的制备方法。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胶粘剂的粘接强度高,且粘度较低、耐高温性能较为优异。

技术研发人员:李元良,岳胜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康利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