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旋转轮胎的轮胎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3171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旋转轮胎的轮胎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拆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胎拆装装置。
背景技术
轮胎的拆装是轮式车辆在生产装配或维修时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大型轮胎质量大,往轮毂上装配时,轮胎与轮毂的螺孔和螺栓对正难,需通过人力拨动轮胎旋转实现对正,非常费时费力。一般可旋转轮胎的轮胎夹持装置只有气动夹紧一种工作方式,不能满足轮胎拆卸和装配时的姿态微调需要,造成轮胎拆装困难;而且在夹持状态下无法旋转轮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可旋转轮胎的轮胎夹持装置。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在基座上设有驱动组件、同步皮带传送装置、第一托杆、第二托杆、夹爪、气动夹紧组件和手动夹紧组件;
驱动组件为气动马达,同步皮带传送装置包括同步皮带轮、涨紧轮和同步皮带,驱动组件和同步皮带传送装置连接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并带动其旋转,
气动夹紧组件和手动夹紧组件与夹爪连接,气动夹紧组件包括气缸和丝杠,手动夹紧组件包括手轮和丝杠,气缸和夹爪连接并随其一起在滑轨上运动。优选的,在基座上托杆的内侧下方设有可拆卸的副托杆。副托杆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对较小轮径的轮胎起到支撑作用。优选的,在基座上夹爪的下方设有第一滚轮,在基座上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的内侧分别设有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对轮胎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也减少了轮胎转动时的阻力。夹爪用来夹紧轮胎,使其牢牢地固定。轮胎拆卸和装配时用手动夹紧结构,夹持力较小,便于轮胎在拆卸和装配位置的姿态微调。而转运轮胎时,转换为气动夹紧结构,夹持力大,保证轮胎转运安全。驱动组件连接托杆并带动其旋转,轮胎装配时通过该机构拨动轮胎旋转,使轮胎与轮毂的螺孔和螺栓快速对正,提高大型轮胎的装配效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气动夹紧机构和手动夹紧机构,设置气动马达驱动的轮胎旋转结构,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轮胎进行气动夹持与手动夹持的无障碍转换,以及转动和进行姿态调整,提高了轮胎的拆卸和装配的效率,保证轮胎拆卸、转运和装配的安全。


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中1、手轮,2、气缸,3、夹爪,4、滚轮,5、副托杆,6、第一托杆,7、同步皮带传送装置,
8、气动马达,9、滑块,10、滑块,11、丝杠,12、滑轨,13、第二托杆。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所示,可旋转轮胎的轮胎夹持装置,包括基座,在基座上设有驱动组件、同步皮带传送装置、第一托杆、第二托杆、夹爪、气动夹紧组件和手动夹紧组件.
驱动组件为气动马达8,同步皮带传送装置7包括同步皮带轮、涨紧轮和同步皮带,气动马达8和同步皮带传送装置7连接第一托杆6和第二托杆13并带动其旋转。。气动夹紧组件和手动夹紧组件与夹爪连接,气动夹紧组件包括气缸2和丝杠11,手动夹紧组件包括手轮I和丝杠11,气缸2和夹爪3连接并随其一起在滑轨12上运动。夹爪3用来夹紧轮胎,使其牢牢地固定,轮胎拆卸和装配时用手动夹紧组件,夹持力较小,便于轮胎在拆卸和装配位置的姿态微调。在转运轮胎时,采用气动夹紧组件,夹持力大,保证轮胎转运安全。 气动马达8和同步皮带传送装置7连接第一托杆6和第二托杆13,装配时通过该机构拨动轮胎旋转,使轮胎与轮毂的螺孔和螺栓快速对正,提高大型轮胎的装配效率。
权利要求
1.可旋转轮胎的轮胎夹持装置,包括基座,其特征在于在基座上设有驱动组件、同步皮带传送装置、第一托杆、第二托杆、夹爪、气动夹紧组件和手动夹紧组件; 驱动组件为气动马达,同步皮带传送装置包括同步皮带轮、涨紧轮和同步皮带,驱动组件和同步皮带传送装置连接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并带动其旋转, 气动夹紧组件和手动夹紧组件与夹爪连接,气动夹紧组件包括气缸和丝杠,手动夹紧组件包括手轮和丝杠,气缸和夹爪连接并随其一起在滑轨上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旋转轮胎的轮胎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基座上托杆的内侧下方设有可拆卸的副托杆。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旋转轮胎的轮胎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基座上夹爪的下方设有第一滚轮,在基座上第一托杆和第二托杆的内侧分别设有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旋转轮胎的轮胎夹持装置,包括基座,在基座上设有驱动组件、同步皮带传送装置、第一托杆、第二托杆、夹爪、气动夹紧组件和手动夹紧组件,驱动组件为气动马达,同步皮带传送装置包括同步皮带轮、涨紧轮和同步皮带,驱动组件和同步皮带传送装置连接托杆并带动其旋转,气动夹紧组件和手动夹紧组件与夹爪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气动夹紧机构和手动夹紧机构,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轮胎进行气动夹持与手动夹持的无障碍转换、转动及姿态调整,提高了轮胎的拆卸和装配的效率。
文档编号B60B29/00GK102825977SQ20121030205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3日
发明者薛兰柱, 董卫华, 李士彦, 石晓原, 李亚民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军械雷达修理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