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及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8864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及车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及车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连接于车辆纵梁上,具有支撑主体,支撑主体被设置成刚性结构,于支撑主体上连接有减震器安装部;支撑部,与所述车辆纵梁相对固连,并形成对所述支撑主体的支撑;支撑主体因所述支撑部的支撑而与所述车辆纵梁于车辆高度方向上形成间距设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装设有该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的车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支撑主体可因支撑部的支撑而与车辆纵梁于车辆高度方向上形成间距设置,从而保证了减震器在使用时相对于车辆纵梁而具有较大的运动空间,即提高减震器使用时的减震效果,其结构简单可靠,有很好的实用性。
【专利说明】
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及车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的车架。
【背景技术】
[0002]车架减震器安装结构是汽车减震器的装配基体和承载基体,其可实现汽车减震器与车梁的连接,同时还可承受来自减震器的各种力矩。现有车辆中的车架减震器安装结构在竖直方向上与车架纵梁基本平齐,当车辆经过山路、沙漠戈壁等较恶劣路况时,由于减震器在竖直方向上无法形成较大的行程,因此导致减震器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减震性能和运动特性,进而也影响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以提高减震器安装后的减震效果。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种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设置连接于车辆纵梁上,具有:
[0006]支撑主体,所述的支撑主体被设置成刚性结构;于所述支撑主体上连接有减震器安装部;
[0007]支撑部,与所述车辆纵梁相对固连,并形成对所述支撑主体的支撑;所述支撑主体因所述支撑部的支撑而与所述车辆纵梁于车辆高度方向上形成间距设置。
[0008]进一步的,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支撑主体之间连接有包合在所述支撑主体外部的、U形的连接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的内部中空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器安装部包括固连于所述支撑主体上的支座,以及固连于所述支座上并与减震器构成螺连的螺纹连接部。
[0011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连接部为具有内螺纹的连接管。
[0012]进一步的,于所述支座上固连有可抵接于所述支撑主体上的抵接板。
[0013]进一步的,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内部形成有空腔。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主体由端面形状为倒置U形的上扣板和U形的下扣板扣合固连
ntjD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上扣板和下扣板固连部分,与所述支撑部和支撑主体的固连部分,
于车辆竖直方向层叠设置。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0017](I)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通过设置支撑主体,在支撑主体上设置减震器安装部可便于减震器的安装,同时将支撑主体设置为刚性结构可保证减震器使用时的稳定性;而通过设置与车辆纵梁相对固连的支撑部,使得支撑主体可因支撑部的支撑而与车辆纵梁于车辆高度方向上形成间距设置,可保证减震器在使用时相对于车辆纵梁而具有较大的运动空间,而提高减震器使用时的减震效果。
[0018](2)通过在支撑部和支撑主体之间设置U形的连接板,且连接板包含于支撑主体外部,可使得连接板形成对支撑主体的包裹,由此一方面可便于支撑部与支撑主体的安装连接,另一方面也可增加支撑部和支撑主体的连接强度。
[0019](3)将支撑部设置成内部中空结构,可减轻支撑部的重量,以实现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的轻量化设计。
[0020](4)减震器安装部通过设置螺纹连接部与减震器连接,可简化连接方式,并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
[0021](5)螺纹连接部为具有内螺纹的连接管,可便于螺纹连接部与减震器的拆装。
[0022](6)在支座上固连可与支撑主体抵接的抵接板,可便于支座与支撑主体的精确定位,实现快速安装。
[0023](7)支撑主体的内部形成有空腔,一方面可减轻支撑主体的整体重量,另一方面也可便于在支撑主体上设置工艺孔,以用于电泳时的漏液。
[0024](8)通过上扣板和下扣板扣合形成中空的支撑主体,一方面便于支撑主体的插装,另一方面也可降低支撑主体的材料成本。
[0025](9)上扣板和下扣板固连部分与支撑部和支撑主体的固连部分,于车辆竖直方向层叠设置,可使得上扣板、下扣板以及支撑部呈交错设置,进一步增加了支撑部与支撑主体的连接强度。
[002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架,包括具有车辆纵梁的车架主体,于所述车架主体上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
[0027]本实用新型的车架和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8]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与车辆纵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支撑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图2的右视图;
[003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减震器安装部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支撑主体,101-上扣板,102-上扣板,103-工艺孔,2_车辆纵梁,3_支撑部,301-支撑内板,302-支撑外板,4-连接板,5-减震器安装部,501-支座,5011-支板,502-螺纹连接部,503-加强板,504-抵接板,6-螺栓,7-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9]实施例一
[0040]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连接于车辆纵梁上,由图1结合图2所示,该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包括支撑主体1、以及与车辆纵梁2相对固连、并形成对支撑主体I支撑的支撑部3。本实施例中支撑主体I为刚性结构,且可因支撑部3的支撑而与车辆纵梁2于车辆高度方向上形成间距设置,由此可保证减震器在使用时相对于车辆纵梁2具有较大的运动空间,以提高减震器使用时的减震效果。
[0041 ]为了减轻支撑主体I的重量,本实施例中在支撑主体I的内部形成有空腔,如图2和图3所示,该支撑主体I由端面形状为倒置U形的上扣板101和U形的下扣板102扣合固连而成,并可在支撑主体I上设置工艺孔103,以用于电泳时的漏液孔。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为设于支撑主体I两端处的两个,其与支撑主体I可直接固连,但为了便于支撑部3与支撑主体I的安装连接,同时也增加支撑部3和支撑主体I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在支撑部3和支撑主体I之间连接有包合在支撑主体I外部的连接板4。如图2、图4和图5所示,连接板4整体呈U形,其内壁与支撑主体I的外壁贴合,此时连接板4两侧壁的上端面可与支撑主体I的上端面相平齐,但为了节省连接板4的材料,同时保证连接板4与支撑主体I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可将连接板4两侧壁上端面置于支撑主体I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中部处。
[0042]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呈内部中空设置,以简化其自身重量。如图2和图4所示,该支撑部3由支撑内板301和支撑外板302扣合而成,支撑内板301和支撑外板302的横截面可为U形,此时支撑部3的横截面为方形。当然,支撑内板301和支撑外板302的横截面还可其他形状,比如为弧形,此时支撑部3的横截面可为圆形或椭圆形。
[0043]为了便于减震器与支撑主体I的安装,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支撑主体I上连接有减震器安装部5。该减震器安装部5为两个,并分别靠近支撑部3设置。本实施例中减震器安装部5包括固连于支撑主体I上的支座501,以及固连于支座501上并与减震器构成螺连的螺纹连接部502。由图2结合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支座501包括分别与支撑主体I两侧壁焊接的支板5011,以及连接两个支板2011之间的加强板503,而螺纹连接部502则为分别设于两个支板5011上的具有内螺纹的连接管,两个连接管共中心线设置,具体在与减震器7连接时,先将减震器7置于两个连接管之间,并保证减震器7的安装通孔分别与连接管的螺纹孔相对应,最后通过螺栓6与连接管的配合实现对减震器的安装。
[0044]为了便于支座501与支撑主体I的定位,以实现快速安装,本实施例中在支座501上固连有抵接板504。如图6所示,该抵接板504为形成于加强板503上边缘处的翻边,通过设置翻边可增加加强板503与支撑主体I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定位的精确性。
[0045]为了进一步增加支撑部3与支撑主体I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上扣板101和下扣板102固连部分与连接板4和支撑主体I的固连部分,于车辆竖直方向层叠设置。具体可如图5所示,上扣板101的外壁与下扣板102的内壁固定,而连接板4的两侧壁的内表面与下扣板102的外壁固定,此时,上文所述的支板5011则设于下扣板102上。由于焊接连接强度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部3和支撑主体I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上扣板101和下扣板102、以及下扣板102与连接板4的连接方式可为焊接。
[0046]实施例二
[0047]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架,包括具有车辆纵梁的车架主体,在车架主体上设有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使用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可保证车架在使用时,设置在车架上的减震器具有良好的吸能效果。
[00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设置连接于车辆纵梁(2)上,其特征在于具有: 支撑主体(I),所述的支撑主体(I)被设置成刚性结构;于所述支撑主体(I)上连接有减震器安装部(5); 支撑部(3),与所述车辆纵梁(2)相对固连,并形成对所述支撑主体(I)的支撑;所述支撑主体(I)因所述支撑部(3)的支撑而与所述车辆纵梁(2)于车辆高度方向上形成间距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支撑部(3)和所述支撑主体(I)之间连接有包合在所述支撑主体(I)外部的、U形的连接板(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的内部中空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安装部(5)包括固连于所述支撑主体(I)上的支座(501),以及固连于所述支座(501)上并与减震器构成螺连的螺纹连接部(5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连接部(502)为具有内螺纹的连接管。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支座(501)上固连有可抵接于所述支撑主体(I)上的抵接板(504)。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支撑主体(I)的内部形成有空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I)由端面形状为倒置U形的上扣板(101)和U形的下扣板(102)扣合固连而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扣板(101)和下扣板(102)固连部分与所述连接板(4)和支撑主体(I)的固连部分,于车辆竖直方向层叠设置。10.一种车架,包括具有车辆纵梁的车架主体,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车架主体上连接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减震器安装装置。
【文档编号】B60G13/00GK205553848SQ201620388791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8日
【发明人】桂军, 王亮, 陈龙华, 马江丰, 程振兴, 管艳艳, 高杰, 陈丰, 高敬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