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和具有此车轮的轮对和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4461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车轮和具有此车轮的轮对和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轮,其中部轮毂用于与车轴过盈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上开设有注油通路,所述注油通路包括位于所述轮毂外表面上的注油口、导油孔和位于过盈配合面上的出油口,所述注油口、所述导油孔和所述出油口彼此连通。如此设计,可以使得过盈配合的轮毂和车轴在拆卸时候更加方便,减少人工成本。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所述车轮的轮对,及包括该轮对的转向架。
【专利说明】
车轮和具有此车轮的轮对和转向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转向架附属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轮和具有此车轮的轮对和转向架。【背景技术】
[0002]轨道列车上包括车厢和转向架两个部分,其中转向架对车厢内乘客的舒适程度起到的关键性的作用,一方面,承受转向架以上各个部分的重量;保证车辆顺利通过曲线;同时,缓和线路不平顺对车辆的冲击,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运行平稳性,确保必要的轨道黏着,并把轨道接触处产生的轮周牵引力传递给车体;产生必要的制动力,使得车辆在规定距离减速或停车。
[0003]在转向架中,轮对组成又是一个及其重要的结构,它是机车车辆上与钢轨相接触的部分,由左右两个车轮牢固地压装在同一根车轴上所组成。轮对的作用是保证机车车辆在钢轨上的运行和转向,承受来自机车车辆的全部静、动载荷,把它传递给钢轨,并将因线路不平顺产生的载荷传递给机车车辆各零部件。此外,机车车辆的驱动和制动也是通过轮对起作用的。
[0004]现有技术中,轮毂与车轴通过过盈配合连接,受过盈配合这种特殊紧固形式的限制,在拆卸时,有着极高的难度。
[0005]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技术进行优化设计,以改善拆卸便利性。【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的车轮,用于方便拆卸轮毂与车轴。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轮,其中部轮毂用于与车轴过盈配合,所述轮毂上开设有注油通路,所述注油通路包括位于所述轮毂外表面上的注油口、导油孔和位于过盈配合面上的出油口,所述注油口、所述导油孔和所述出油口彼此连通。
[0008]优选地,所述注油口包括至少两级注油口。
[0009]优选地,所述注油口包括第一注油口和第二注油口,所述第一注油口为外大内小的锥台状的空腔,所述第二注油口为沿着所述第一注油口长度方向朝所述轮毂内部延伸的圆柱状空腔;
[0010]所述第一注油口的最小半径大于所述第二注油口的半径。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注油口和所述第二注油口的轴线重合。
[0012]优选地,所述导油孔包括第一导油孔和第二导油孔,
[0013]所述第一导油孔为沿着所述第二注油口的轴线方向朝所述轮毂内侧延伸的圆柱状空腔;
[0014]所述第二导油孔为垂直于所述第一导油孔长度方向的朝车轴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空腔。
[0015]优选地,所述出油口为外大内小的锥台状,所述出油口的小端与所述第二导油孔连接,所述出油口的大端位于所述轮毂的与车轴的过盈配合面上。[〇〇16]除此之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轮对,包括相适配的车轴和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采用如前所述的车轮。
[0017]本申请又提出了一种转向架,包括构架及其下方的轮对,所述轮对采用如前所述的轮对。
[0018]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轮轮毂进行了改进,其轮毂上开设有注油通路,该注油通路包括位于轮毂外表面上的注油口、导油孔和位于过盈配合面上的出油口, 由此,通过注油口、所述导油孔和所述出油口彼此连通关系;实际维修操作时,自注油口压入润滑油,并自出油口浸至轮毂与车轴的过盈配合面之间,从而可便利的实现拆卸。
[00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注油口为外大内小的锥台状的空腔, 相当于敞口造型;如此设置,便于高压注油枪方便对心对正,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002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出油口为锥台状的设计,为了注出的润滑油与车轴能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起到更好的润滑作用。
[0021]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方案中,导油孔斜向插入车轴内部,此种设计的好处是, 当注油完成后,导油孔内部的润滑液不会由于重力的作用向外流出,保持了车间环境的整洁,避免了油污污染环境。【附图说明】[〇〇22]图1为第一实施例所述车轮与车轴的装配关系剖视图;[〇〇23]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 1-2 中:[〇〇25] 车轴1、轮毂2、注油口 3、第一注油口 3.1、第二注油口 3.2、导油孔4、第一导油孔 4.1、第二导油孔4.2、出油口 5。【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〇〇27] 实施例1:
[0028]请参见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车轮与车轴的装配关系剖视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如图所示,本方案所述车轮的中间部位为轮毂2,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是,车轴1插装于轮毂2中且两者过盈配合。本方案的核心发明点之一在于,在轮毂2上开设有注油通路。
[0030]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注油通路为一个从轮毂2外通向过盈连接面的一个通路,它的主要作用是外接高压注油枪,内接车轴1与轮毂2的配合面。该注油通路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位于所述轮毂2外表面上的注油口 3、导油孔4和位于过盈配合面上的出油口 5;注油口 3、导油孔4和出油口 5彼此连通形成内部空腔。[〇〇31]为了更好的完成注油的工作,可以对注油口 3作进一步的优化,注油口 3处设置了至少两级注油口。下面为了描述清楚简洁,仅以图中所示两级注油口3进行表述,但并不限定,本申请方案中的注油口 3数量仅有两级。[〇〇32] 如图2所示,两级注油口3分别为第一注油口3.1和第二注油口3.2。其中,第一注油口 3.1为外大内小的锥台状的空腔,第二注油口 3.2为沿着所述第一注油口 3.1长度方向朝所述轮毂2内部延伸的圆柱状空腔。应当理解,这里对第一注油口 3.1和第二注油口 3.2的空腔形状限定,仅为一个具体的实现形式,目的仅为说明。注油口从外向内平均孔径由大变小,而文中所描述的形状是出于工艺角度考虑的一种比较容易实现的形式;显然,所述第一注油口 3.1的最小半径大于所述第二注油口 3.2的半径。[〇〇33]如此设置的优势在于,由于第一注油口 3.1是与高压油枪进行接触,为了是高压油枪更好的定位,我们采用一个类似于坡台的形式,使得高压油枪可以更好的定位;相比较而言,内部设置有第二注油口 3.2的作用在于,通过孔径的变化起到了夹紧注油枪端部的作用,防止由于压力过高,注出的润滑油从注油孔内喷出。
[0034]作为对此实施例的补充,第一注油口 3.1和第二注油口 3.2的轴线重合,此种设置的目的依然是为了加强注油枪和注油孔之间的密封作用。
[003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导油孔4也可以包括第一导油孔4.1和第二导油孔4.2。其中,第一导油孔4.1水平设置,第二导油孔4.2竖直设置;第一导油孔4.1为沿着第二注油口 3.2的轴线方向朝轮毂2内侧延伸的圆柱状空腔;第二导油孔4.2为垂直于第一导油孔4.1长度方向的朝车轴1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空腔。[〇〇36]另外,本方案中的出油口 5也作进一步的改进。如图2所示,出油口 5设计为外大内小的锥台状,出油口 5的小端与导油孔4连接;该出油口 5的大端位于所述轮毂2的与车轴1的过盈配合面上,在过盈配合面上,进一步增加了出油口 5与车轴1的接触面积。如此设置,利于将润滑油更加快速地接触到车轴1,并使润滑油充分浸润轮毂2和车轴1之间的紧密空隙中,方便将两者分离开来。
[0037]特别说明的是,导油通路的布置形式不局限本实施例所述的垂直交叉状布置,根据实际加工需要也可以斜向布置。[〇〇38] 实施例2:
[0039]除前述车轮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轮对,包括相适配的车轴1和车轮,在车轮上设置有具有如实施例1所述的车轮。
[0040]实施例3:
[0041]除前述车轮和轮对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转向架,包括构架及其下方的轮对,具有如实施例2所述的车轮。[〇〇42]特别说明的是,转向架的其他构成非本申请的核心发明点所在,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〇〇4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4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轮和具有此车轮的轮对和转向架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车轮,其中部轮毂用于与车轴过盈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上开设有注油通 路,所述注油通路包括位于所述轮毂外表面上的注油口、导油孔和位于过盈配合面上的出 油口,所述注油口、所述导油孔和所述出油口彼此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口包括至少两级注油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口包括第一注油口和第二注油口, 所述第一注油口为外大内小的锥台状的空腔,所述第二注油口为沿着所述第一注油口长度 方向朝所述轮毂内部延伸的圆柱状空腔;所述第一注油口的最小半径大于所述第二注油口的半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油口和所述第二注油口的轴线重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孔包括第一导油孔和第二导油孔, 所述第一导油孔为沿着所述第二注油口的轴线方向朝所述轮毂内侧延伸的圆柱状空腔;所述第二导油孔为垂直于所述第一导油孔长度方向的朝车轴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空腔。6.如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为外大内小的锥台状, 所述出油口的小端与所述第二导油孔连接,所述出油口的大端位于所述轮毂的与车轴的过 盈配合面上。7.—种轮对,包括相适配的车轴和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 项所述的车轮。8.—种转向架,包括构架及其下方的轮对,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为权利要求7所述的 轮对。
【文档编号】B60B27/02GK205601504SQ201620280629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4月6日
【发明人】程建会, 宋庆伟, 姜朝勇, 宋有为
【申请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