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及其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0881阅读:58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及其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及其车辆。
背景技术
现代的汽车越来越注重乘坐的舒适性,以致消费者往往将车的舒适性列为购买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特别是对于越野车,在穿越高山、峡谷、沙漠、雨林地区时,如果行驶在高低差特大的路面上,车轮会因受重不均而打滑,甚至悬空,从而减小了车轮的推动力,甚至失去推动力,大大降低了车辆的通过能力,并且使驾驶人员和乘客感觉非常颠簸和不舒适。对于改善因路面不平而影响车辆性能的问题,悬挂系统起到了关键作用。悬挂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 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悬挂系统分为独立式悬挂和非独立式悬挂。其中,非独立悬挂的车轮装在一根整体车轴的两端,当一边车轮运转跳动时,就会影响另一侧车轮也相应的跳动,使整个车身振动或倾斜。独立式悬挂的车轴分成两段,每只车轮用螺旋弹簧独立地安装在车架下面,当一边车轮发生跳动时,另一边车轮不受波及,车身的振动大为减少,汽车舒适性也得以很大的提升,现有的越野车大多使用独立式悬挂,以克服路面不平带来的不利影响。然而,这种独立式悬挂构造较复杂,承载力小,还会连带使汽车的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及其车辆,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独立式悬挂构造复杂,承载力小的缺点,并可以减小路面不平对车辆舒适度的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应用在全地形四驱越野车中,包括前桥、后桥、连接所述前和后桥的脊梁桥,所述前桥连接两个前轮,所述后桥连接两个后轮,所述脊梁桥分别通过第一工字摇摆架和第二工字摇摆架与所述前桥和所述后桥连接;所述脊梁桥由多个相互连接的矩形支撑框架组成,用于连接车架;还包括前连接轴、后连接轴和设置在两者之间调节前后桥四驱动轮适应地面高低的调节器,前连接轴、后连接轴以车辆的前后方向分别穿过所述支撑框架的前部和后部,并且所述前连接轴与所述第一工字摇摆架连接,所述后连接轴与所述第二工字摇摆架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工字摇摆架和所述第二工字摇摆架分别包括两个纵梁和一个横梁,所述横梁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纵梁中间连接,形成“工”字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具有凸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具有通孔,用于固定钢板弹簧。优选地,所述钢板弹簧由多片不等长和不等曲率的钢板叠合而成,所述钢板弹簧的第一片为主片,其两端弯成卷耳,并通过钢板弹簧销钉与所述工字摇摆架两端的通孔连接。优选地,所述调节器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轴线重合,与车辆前后方向一致,前连接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后连接轴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的轴线重合,与车辆左右方向一致;所述第一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也分别与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通过一沿车辆左右方向的横轴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包括发动机、车身和电气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及其车辆,车辆行驶在高低差特大的路面上时,每只车轮都能自动调节高低来适应高低差不平的地面。而且,车辆在高低差大的路面上行驶时,每只车轮在攀爬高处时不会随着车轮的升高而增加自身的受重,从而使车辆在攀爬翻越障碍上更轻松有力,大大增强了车辆的通过能力。另外,车辆在行驶时无论哪一只车轮升高或降低,车身的升高和降低只是车轮升高或降低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这种结构的车辆比现有的车辆在颠簸程度上减轻一半,从而使长时间驾驶和乘坐的人员更舒适。


下面根据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工字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 中工字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包括前桥1、后桥2、 连接前后桥的脊梁桥3。前桥1连接两个前轮,后桥2连接两个后轮。脊梁桥3分别通过第一工字摇摆架4和第二工字摇摆架5与前桥1和后桥2连接。其中,第一工字摇摆架4和第二工字摇摆架5结构相同,分别设置在脊梁桥3和前桥1的车轴之间,脊梁桥3和后桥2的车轴之间。以下以第一工字摇摆架4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两个纵梁41和一个横梁42,该两个纵梁41方向与车辆前后方向一致,该横梁42方向与车辆左右方向一致,该横梁42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梁41中间连接,形成“工”字型结构。每根纵梁41的两端分别设置凸出部分(可以为半圆型、半椭圆型、矩形、锯齿型或其他形状),该突出部分具有通孔,用于固定钢板弹簧6。因此,一根纵梁可以安装一个钢板弹簧6,该第一工字摇摆架4可以安装两个钢板弹簧6。钢板弹簧6又叫叶片弹簧,由多片不等长和不等曲率的钢板叠合而成,钢板弹簧6 的第一片(最长的一片)称为主片,其两端弯成卷耳,内装青铜或塑料或橡胶,并通过钢板弹簧销钉与工字摇摆架两端的通孔连接。一般情况下,工字摇摆架前端为固定铰链,也叫死吊耳,由钢板弹簧销钉将钢板弹簧前端卷耳部与工字摇摆架前端通孔连接在一起,前端卷耳孔中为减少摩损装有粉沫冶金、制成的衬套。后端卷耳通过钢板弹簧吊耳销将后端卷而与工字摇摆架后端通孔相连,后端可以自由摆动,形成活动吊耳。当车架受到冲击弹簧变形时两卷耳之间的距离有变化的可能。钢板弹簧6的中间用U形螺栓与车轴固定,并通过中心螺栓连接各弹簧片,并保证各片的装配时的相对位置。中心螺栓到两端卷耳中心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另外,为了增加主片卷耳的强度,可以将钢板弹簧的第二长片末端也弯成半卷耳,包在主片卷耳的外面,且留有较大的间隙,使得弹簧在变形时,各片间有相对滑动的可能。钢板弹簧6安装好后两端自然向上弯曲。钢板弹簧6除具有缓冲作用外,还有一定的减振作用,纵向布置时还具有导向传力的作用。钢板弹簧6在载荷作用下变形,各片之间因相对滑动而产生摩擦,可促使车架的振动衰减。各片间的干摩擦,车轮将所受冲击力传递给车架,且增大了各片的摩损。所以在装合时,各片间涂上较稠的润滑剂(石墨润滑脂)。脊梁桥3可以由多个相互连接的矩形支撑框架组成,用于连接车架。还包括前连接轴71和后连接轴72,前连接轴71、后连接轴72以车辆的前后方向分别穿过脊梁桥3的支撑框架的前部和后部,其中,前连接轴71穿过靠近第一工字摇摆架4 一侧的支撑框架并与第一工字摇摆架4连接,后连接轴72穿过靠近第二工字摇摆架5 —侧的支撑框架并与第二工字摇摆架5连接。该前连接轴71与第一工字摇摆架4的横梁中间连接,该后连接轴72 与第二工字摇摆架5的横梁中间连接。用于调节前后桥四驱动轮适应地面高低的调节器8位于前连接轴71和后连接轴 72之间。上述调节器8优选设置在靠近第二工字摇摆架5 —侧,即前连接轴71要比后连接轴72更长一些。调节器8包括第一齿轮81、第二齿轮82、第三齿轮83和第四齿轮84,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的轴线重合,与车辆前后方向一致,前连接轴71与所述第一齿轮 81连接,后连接轴72与所述第二齿轮82连接;第三齿轮83和第四齿轮84的轴线重合,与车辆左右方向一致;第一齿轮81分别与第三齿轮83、第四齿轮84啮合,第二齿轮82也分别与第三齿轮83、第四齿轮84啮合;第三齿轮83和第四齿轮84通过沿车辆左右方向的横轴9连接。当车辆右前轮遇到障碍物跳起时,首先通过第一工字摇摆架4的右侧钢板弹簧减少了一部分振动,余振动使得第一工字摇摆架4右侧抬起,带动前连接轴71转动,此时,第一齿轮81逆时针转动(从车尾向车头方向作为参考),带动第三齿轮83和第四齿轮84转动,进而使第二齿轮82顺时针转动(从车尾向车头方向作为参考),使第二工字摇摆架5产生向右侧偏转的扭矩,与第一工字摇摆架4受到的扭矩相反,达到平衡振动的作用。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大部分。其中,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其作用是使燃料燃烧产生动力,然后通过底盘的传动系驱动车轮使汽车行驶;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电气设备由电源和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组成。其中, 底盘为上述的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及其车辆,车辆行驶在高低差特别大的地面上时,每只车轮都能自动调节高低来适应高低差特大不平的地面。而且,车辆在高低差特别大的路面上行驶时,每只车轮在攀爬高处时不会随着车轮的升高而增加自身的受重,从而使车辆在攀爬翻越障碍上更轻松有力,大大增强了车辆的通过能力。另外,车辆在行驶时无论哪一只车轮压高或降低,车身的升高和降低只是车轮升高或降低的一半。也就是说这种结构的车辆比现有的车辆在颠簸程度上减轻一半,从而使长时间驾驶和乘坐的人员更舒适。上面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 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应用在全地形四驱越野车中,包括前桥、后桥、连接所述前和后桥的脊梁桥,所述前桥连接两个前轮,所述后桥连接两个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梁桥分别通过第一工字摇摆架和第二工字摇摆架与所述前桥和所述后桥连接;所述脊梁桥由多个相互连接的矩形支撑框架组成,用于连接车架;还包括前连接轴、后连接轴和设置在两者之间调节前后桥四驱动轮适应地面高低的调节器,前连接轴、后连接轴以车辆的前后方向分别穿过所述支撑框架的前部和后部,并且所述前连接轴与所述第一工字摇摆架连接,所述后连接轴与所述第二工字摇摆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字摇摆架和所述第二工字摇摆架分别包括两个纵梁和一个横梁,所述横梁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纵梁中间连接,形成“工”字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具有凸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具有通孔,用于固定钢板弹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弹簧由多片不等长和不等曲率的钢板叠合而成,所述钢板弹簧的第一片为主片,其两端弯成卷耳,并通过钢板弹簧销钉与所述工字摇摆架两端的通孔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轴线重合,与车辆前后方向一致,前连接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后连接轴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的轴线重合,与车辆左右方向一致;所述第一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也分别与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通过一沿车辆左右方向的横轴连接。
6.一种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包括发动机、车身和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地形四驱越野车底盘及其车辆,包括前桥、后桥、连接所述前和后桥的脊梁桥,所述前桥连接两个前轮,所述后桥连接两个后轮。所述脊梁桥分别通过第一工字摇摆架和第二工字摇摆架与所述前桥和所述后桥连接;所述脊梁桥由多个相互连接的矩形支撑框架组成,用于连接车架;还包括前连接轴、后连接轴和设置在两者之间调节前后桥四驱动轮适应地面高低的调节器,前连接轴、后连接轴以车辆的前后方向分别穿过所述支撑框架的前部和后部,并且所述前连接轴与所述第一工字摇摆架连接,所述后连接轴与所述第二工字摇摆架连接。在本发明中,车辆行驶在高低差特大的路面上时,每只车轮都能自动调节高低来适应高低差不平的地面。
文档编号B62D21/02GK102431592SQ20111036413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6日
发明者管中林 申请人:管中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