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971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板车,其包括:主体部分,设置有供使用者置放脚部的平台;前轮;转向装置,将所述前轮连接到所述主体部分上,使前轮可以绕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置放平台的转向轴转动;后轮,连接到所述主体部分上。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滑板车既有小直径轮子的,通常为10到12厘米,外面套设有聚氨酯;又有直径较大轮子的,通常超过12厘米,外面套设有聚氨酯、橡胶、亦或轮胎,轮胎中可设有或也可不设有内胎。一般来说,具有小直径轮子的滑板车更加稳定,而具有较大直径轮子的滑板车运行的更加流畅,但操纵起来也更加困难。

发明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完全创新的滑板车,特别适合用于具有较大直径轮子的滑板车,优选为超过15厘米。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通过具有接下来的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的滑板车来实现。权利要求构成了此处提出的涉及本发明的技术启示的主要部分。一种滑板车,包括:主体部分,设置有供使用者置放脚部的平台;前轮;转向装置,将前轮连接到主体部分上,使前轮可以绕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置放平台的转向轴转动;及后轮,连接到所述主体部分上;其中,所述滑板车的前轮和/或后轮没有轮毂。优选的是,所述前轮包括连接所述主体部分的内圈或类似结构,内圈不能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以及通过轴承装置中的插装结构与所述内圈同轴安装的外圈或类似结构,夕卜圈可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其中所述前轮的内圈与所述主体部分相连,内圈可以通过所述转向装置绕所述转向轴转动。优选的是,所述后轮包括连接所述主体部分的内圈或类似结构,内圈不能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以及通过轴承装置中的插装结构与所述内圈同轴安装的外圈或类似结构,夕卜圈可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其中所述后轮的内圈与所述主体部分刚性连接。优选的是,所述后轮包括连接所述主体部分的内圈或类似结构,内圈不能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以及通过轴承装置中的插装结构与所述内圈同轴安装的外圈或类似结构,夕卜圈可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其中所述后轮的内圈与所述主体部分刚性连接。优选的是,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前轮中的内圈相连,其中所述转向装置具有直接固定在所述前轮中的内圈的相应位置上的连接部,连接部位于所述前轮的假想旋转轴的下方。优选的是,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后轮中的内圈相连,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具有直接固定在后轮中的内圈的相应位置上的连接部,连接部位于所述后轮的假想旋转轴的下方。优选的是,所述主体部分分别与所述前轮和后轮中的内圈相连。
优选的是,主体部分具有直接固定在后轮中的内圈的相应位置上的连接部,连接部位于所述后轮的假想旋转轴的下方;所述转向装置具有直接固定在所述前轮中的内圈的相应位置上的连接部,连接部位于所述前轮的假想旋转轴的下方。优选的是,所述前轮中的所述内圈与所述主体部分相连,使得内圈可绕基本上垂直于置放平台的第一转向轴转动,所述转向装置包括架杆或手把管,其安装为能够绕第二转向轴转动所述主体部分,第二转向轴垂直于所述置放平台,但不同于所述第一转向轴。优选的是,在所述主体部分的纵向方向上,所述第二转向轴比所述第一转向轴更接近于所述置放平台。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和第二转向轴基本上彼此平行。优选的是,所述转向装置包括传动装置,目的在于当绕所述第二转向轴转动所述手把或手把管时,使得所述前轮中的所述内圈可绕所述第一转向轴转动。优选的是,所述传动装置为四连杆机构或类似结构,所述第一和第二转向轴相当于连杆机构中的两个固定连接点。优选的是,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突出在前面的臂部,在俯视图中基本上呈C形,其远端位于所述前轮的所述内圈中,且承载第一转向轴。上面所提及的优选结构导致从主体部分到轮子的重力传输点位于轮子的假想旋转轴的下方,上述方式使得滑板车更加稳定。另外,上述结构能够使滑板车装设一个较大直径的前轮,与此同时还能维持一个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滑板车和车把的主体结构,使得使用者能够采取一种与具有小直径轮子的滑板车通常采用的基本上相同的安装方式。


现将本发明仅通过非限制性实施例进行描述,关于附图,其中:图1为本发明描述的滑板车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至图4为从不同方向观察滑板车前部的结构详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各种具体的细节被阐述,目的在于更深入的理解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可能没有提供更多的具体细节,或其他方法、部件、材料等。换句话说,目前已经存在的结构、材料、或操作方法没有被详细描述以免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被掩盖。说明书中的文字描述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而不是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中描述的滑板车在附图中是以附图标记10来标示。一般,其包括:主体部分2,设置有供使用者置放脚部的置放平台4 ;前轮6 ;转向装置8,将所述前轮连接到所述主体部分上,并使前轮可以绕基本上垂直于置放平台4的转向轴I转动;后轮12,连接到所述主体部分上。具体来说,本发明的滑板车中的前轮6和后轮12都安装在主体部分上,且彼此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本发明的滑板车的一个重要特征,轮子6和12中一个或两个轮子没有轮毂。在各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同附图中显示的,每个轮子都包括连接主体部分2的内圈(前轮中用6a指代,后轮中用12a指代),或类似结构,内圈不能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以及通过轴承装置(图中未示)中的插装结构与内圈同轴安装的外圈(前轮中用6b指代,后轮中用12b指代),或类似结构,外圈可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外圈上套设有例如橡胶套或作为轮子胎面的轮胎,两个轮子上的都是用附图标记32指代。轴承装置可以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类型,适配所述目的,例如轧辊轴承的滚动轴承或滚珠轴承。在各个实施例中,如同附图中显示的,后轮的内圈12a是刚性连接到主体部分上,同时前轮的内圈6a也是连接到主体部分上,如此内圈就可以通过上述转向装置绕第一转向轴I转动。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主体部分2分别与两个轮子6和12内部的内圈6a、12a相连。在各个实施例中,如同附图中显示的,主体部分具有直接固定在内圈12a的相应位置上的连接部2a ;优选的是,连接部2a位于后轮假想旋转轴的下方。类似地,在各个实施例中,转向装置具有直接固定在内圈6a的相应位置上的连接部8a,优选的是,连接部8a位于前轮假想旋转轴的下方。上面所提及的优选结构导致从主体部分2到轮子6和12的重力传输点位于轮子6和12的假想旋转轴的下方,上述方式使得滑板车更加稳定。应该注意到的是,上面提到的连接部可以是其所述领域内已知的任何结构形式,因此这里不再详细描述,而只是简单的介绍。在各个实施例中,这些部件的连接可以通过例如螺栓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内圈上的连接部分可以是加厚的和开设有孔的,以便容纳固定螺栓,而且转向装置和主体部分上的连接部也可以呈现相应的孔,以便结合所述螺栓。在各个实施例中,如同附图中显示的,前轮的内圈6a连接到主体部分上,从而内圈可以绕着上述第一转向轴I转动,同时转向装置还包括架杆或手把管14,其安装为能够绕第二转向轴II转动主体部分,第二转向轴II垂直于所述置放平台4,但不同于第一转向轴I。特别是,第二转向轴II比第一转向轴更靠近置放平台4。架杆或手把管14的安装方式是为便于其绕第一转向轴I在主体部分2的套管34中转动,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本领域的已知技术。应该注意的是,上述结构能够使滑板车装设一个较大直径的前轮,与此同时还能维持一个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滑板车和车把的主体结构,使得使用者能够采取一种与具有小直径轮子的滑板车通常采用的基本上相同的安装方式。尤其是,在各个实施例中,如同附图中显示的,置放平台4相对地接近地面,且手把管恰好相对设置在所述置放平台的前端,更确切的说是容纳于套管部分34,优选的是手把管采用一个与置放平台本身基本上正交的方向设置。在各个实施例中,如同附图中显示的,第一和第二转向轴基本上是彼此平行设置的,优选的是设置在相同的假想平面上,且轮子6也在此假想平面上。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转向轴在主体部分的纵向方向上的距离使得前轮几乎与主体部分上的套管部分相切(明显的是,彼此并没有接触)。正如图1中所示的那样,本发明的滑板车结构是极其紧凑的。在各个实施例中,如同附图中显示的,转向装置8包括一个传动装置,其目的在于当绕第二转向轴II转动手把时,使得前轮的内圈可绕第一转向轴I转动。在各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同附图中显示的,所述传动装置是四连杆机构,其中,第一和第二转向轴相当于连杆机构的两个固定连接点。在各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同附图中显示的,所述传动装置是拉杆机构,其中,可绕第一和第二转向轴旋转的分别是两个等长的曲柄18,从而使得手把14绕第二转向轴II的转动量与内圈6a绕第一转向轴I的转动量
保持一致。在实施例中,主体部分2连接前轮内部的内圈6a,主体部分包括一个突出在前面的臂部2b,在俯视图中其基本上呈C形,其远端位于前轮内部,且承载第一转向轴I。如此,连接两个曲柄18的四连杆机构的连杆(由附图标记22指代)具有一个俯视时与前臂形状基本相同的C形轮廓,且其安装在相对应的所述臂部的下面或上面。图3和图4中从前轮的两个端角方向显示了所述传动装置的结构形式。如图3和图4中显示的那样,也就是,臂部2b和连杆22都是C形结构,从而能够实现转动角的要求,以及转动方向接近所述外形轮廓从底部到端部的曲率(如图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且不会使连杆22或/和臂部2b接触到轮子。而且,在各个实施例中,转动装置包括一个拔出构件(未示出),其目的在于限制前轮的转动角度,以便防止其接触到连杆22或臂部2b。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则下,设计细节和实施例可以变化,清楚的是,说明书中仅通过非限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而从属权利要求中涉及的方案并没有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此,应该注意的是,上面对两个轮子6和8进行的各种结构的描述实际上也可以被认为仅是对一个轮子的描述。例如,可能仅是前轮6没有轮毂,其与上面所述的转动装置8相联合,亦或仅是后轮12。
权利要求
1.一种滑板车,包括: 主体部分(2),设置有供使用者置放脚部的平台; 前轮⑶; 转向装置(8),将前轮连接到主体部分上,使前轮可以绕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置放平台(4)的转向轴(1)转动;及 后轮(12),连接到所述主体部分(2)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车的前轮和/或后轮出,12)没有轮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中所述前轮包括连接所述主体部分(2)的内圈(6a)或类似结构,内圈不能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以及通过轴承装置中的插装结构与所述内圈同轴安装的外圈(6b)或类似结构,外圈可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其中所述前轮的内圈与所述主体部分相连,内圈可以通过所述转向装置(8)绕所述转向轴(I)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车,其中,所述后轮包括连接所述主体部分(2)的内圈(12a)或类似结构,内圈不能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以及通过轴承装置中的插装结构与所述内圈同轴安装的 外圈(12b)或类似结构,外圈可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其中所述后轮的内圈与所述主体部分刚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中,所述后轮包括连接所述主体部分(2)的内圈(12a)或类似结构,内圈不能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以及通过轴承装置中的插装结构与所述内圈同轴安装的外圈(12b)或类似结构,外圈可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其中所述后轮的内圈与所述主体部分刚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车,其中,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前轮中的内圈^a)相连,其中所述转向装置具有直接固定在所述前轮中的内圈的相应位置上的连接部(8a),连接部位于所述前轮的假想旋转轴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板车,其中,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后轮中的内圈(12a)相连,其中所述主体部分(2)具有直接固定在后轮(12)中的内圈的相应位置上的连接部(2a),连接部位于所述后轮的假想旋转轴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板车,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分别与所述前轮和后轮中的内圈(6a, 12a)相连。
8.如权利要求3和7中任一所述的滑板车,其中,主体部分(2)具有直接固定在后轮(12)中的内圈的相应位置上的连接部(2a),连接部(2a)位于所述后轮的假想旋转轴的下方;所述转向装置具有直接固定在所述前轮中的内圈的相应位置上的连接部(8a),连接部(Sa)位于所述前轮的假想旋转轴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所述的滑板车,其中,所述前轮(6)中的所述内圈(6a)与所述主体部分(2)相连,使得内圈可绕基本上垂直于置放平台的第一转向轴(I)转动,所述转向装置包括架杆或手把管(14),其安装为能够绕第二转向轴(II)转动所述主体部分(2),第二转向轴(II)垂直于所述置放平台,但不同于所述第一转向轴(I)。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板车,其中,在所述主体部分的纵向方向上,所述第二转向轴(II)比所述第一转向轴(I)更接近于所述置放平台。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滑板车,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转向轴基本上彼此平行。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所述的滑板车,其中,所述转向装置包括传动装置,目的在于当绕所述第二转向轴(II)转动所述手把或手把管(14)时,使得所述前轮中的所述内圈可绕所述第一转向轴(I)转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滑板车,其中,所述传动装置为四连杆机构或类似结构,所述第一和第二转向轴(I,II)相当于连杆机构中的两个固定连接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滑板车,其中,所述主体部分(2)包括突出在前面的臂部(2b),在俯视图中基本上呈C形,其远端位于所述前轮的所述内圈^a)中,且承载第一转向轴 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板车,包括主体部分(2),设置有供使用者置放脚部的平台;前轮(6);转向装置(8),将前轮连接到主体部分上,使前轮可以绕基本上垂直于置放平台(4)的转向轴(I)转动;及后轮(12),连接到所述主体部分(2)上。滑板车的轮子(6,12)没有轮毂。本发明的滑板车导致从主体部分到轮子的重力传输点位于轮子的假想旋转轴的下方,上述方式使得滑板车更加稳定。
文档编号B62K3/00GK103158811SQ20121006199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4日
发明者M·斯特罗皮亚纳 申请人:曼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