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9823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包括设在汽车后地板下边靠左的部位设有第一横筋和位于第一横筋之上的第二横筋、设在汽车后地板上边靠左的部位设有第三横筋、从上至下设在汽车后地板中部的多排横筋,还包括一道设在汽车后地板左边并与多排横筋连通的竖筋,其特征是:在汽车后地板中部从左至右设有多列竖筋,多列竖筋与多排横筋垂直连通。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仅仅改变了后地板筋的布置方式,未增加质量;本发明使得后地板的刚度比现有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更好;本发明很大程度改善了噪声传递函数的结果,提升了NVH性能;适合所有平地板筋的布置,也适合高地板微型客车在大平面上筋的布置。
【专利说明】 一种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噪声传递函数,即在底盘和发动机系统与车身的接附点处施加单位载荷,测得人耳处声压的噪声级,是衡量车辆NVH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后地板结构的好坏对各接附点的噪声传递函数有直接的影响。现有后地板结构,其筋的分布不合理,筋的分布方式单一,只有横筋而没有竖筋,该结构的缺陷会导致后地板局部刚度不足,使后地板模态与声腔模态在特定频率处存在较严重的耦合现象,导致噪声传递函数结果不理想,影响驾驶员和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设计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该布置结构能够增强后地板刚度,改变后地板的模态频率,进而改善噪声传递函数的结果,满足NVH性能的要求,改善驾驶员和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0004]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包括设在汽车后地板下边靠左的部位设有第一横筋和位于第一横筋之上的第二横筋、设在汽车后地板上边靠左的部位设有第三横筋、从上至下设在汽车后地板中部的多排横筋,还包括一道设在汽车后地板左边并与多排横筋连通的竖筋,其特征是:在汽车后地板中部从左至右设有多列竖筋,多列竖筋与多排横筋垂直连通。
[0005]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其特征是:在汽车后地板中部从上至下设有7排横筋,7排横筋中的第一排横筋、第四排横筋和第五横筋为连续横筋,其余为间断横筋;
在汽车后地板中部从左至右设有8列竖筋,8列竖筋中的第一列竖筋和第五列竖筋为间断竖筋,其余为连续竖筋;
第一列竖筋上段与第一排横筋垂直连通、且上端与第三横筋连通而下端与第一排横筋连通;第一列竖筋下段与第四排横筋、第五排横筋、第六排横筋和第七排横筋垂直连通、且下端与第二排横筋连通;
第二列竖筋与第四排横筋和第五排横筋垂直连通;
第三列竖筋第四列竖筋分别与第一排横筋、第二排横筋、第三排横筋、第四排横筋、第五排横筋、第六排横筋和第七排横筋垂直连通;
第五列竖筋上段与第一排横筋和第二排横筋垂直连通、且上端与汽车后地板上边的一道短横筋连通;第五列竖筋下段与第四排横筋、第五排横筋、第六排横筋和第七排横筋垂直连通;
第六列竖筋与第三排横筋、第四排横筋和第五排横筋垂直连通;
第七列竖筋和第八列竖筋分别与第一排横筋、第二排横筋、第三排横筋、第四排横筋、第五排横筋、第六排横筋和第七排横筋垂直连通。
[0006]进一步,所述各列竖筋的侧面与汽车后地板平面的夹角为155度。
[0007]进一步,所述各列竖筋的顶面与侧面、各列竖筋的侧面与汽车后地板平面的连接处均为圆角。
[000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仅仅改变了后地板筋的布置方式,未增加质量;
(2)本发明使得后地板的刚度比原先设计更好;
(3)本发明很大程度改善了噪声传递函数的结果,提升了NVH性能。
[0009]本发明适合所有平地板筋的布置,也适合高地板微型客车在大平面上筋的布置,本发明在不改变地板材料及料厚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横筋布置到提高了地板刚度及模态,优化了噪声传递函数,提升了整车NVH性能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现有比较常见的地板筋布置结构俯视图;
图2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图1为现有比较常见的地板筋布置结构,在地板下边靠左的部位设有第I横筋1-1和位于第I横筋之上的第II横筋I 一 2,在地板上边靠左的部位设有第III横筋I 一 4,在地板的中部从上至下设有七排横筋,其中第一排横筋、第四排横筋和第五横筋为连续横筋,其余为间断横筋,地板的左边设有一道与七排横筋连通的竖筋1-3,其它部位再无与横筋相连通的竖筋。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平地板微车均采用这种结构。该结构的缺陷会导致后地板局部刚度不足,使后地板模态与声腔模态在特定频率处存在较严重的耦合现象,导致噪声传递函数结果不理想,影响驾驶员和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0012]参见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包括设在汽车后地板下边靠左的部位设有第一横筋2 — 11和位于第一横筋之上的第二横筋2 — 12、设在汽车后地板上边靠左的部位设有第三横筋2 — 14、从上至下设在汽车后地板中部的7排横筋,还包括一道设在汽车后地板左边并与多排横筋连通的竖筋2 — 13,在汽车后地板中部从左至右设有8列竖筋,多列竖筋与8排横筋垂直连通。
[0013]在汽车后地板中部从上至下设有7排横筋,7排横筋中的第一排横筋、第四排横筋和第五横筋为连续横筋,其余为间断横筋;
在汽车后地板中部从左至右设有8列竖筋,8列竖筋中的第一列竖筋和第五列竖筋为间断竖筋,其余为连续竖筋;
第一列竖筋上段2 — I与第一排横筋垂直连通、且上端与第三横筋2 — 14连通而下端与第一排横筋连通;第一列竖筋下段2 - 2与第四排横筋、第五排横筋、第六排横筋和第七排横筋垂直连通、且下端与第二排横筋连通;
第二列竖筋2 - 3与第四排横筋和第五排横筋垂直连通;
第三列竖筋2 - 4第四列竖筋2 - 5分别与第一排横筋、第二排横筋、第三排横筋、第四排横筋、第五排横筋、第六排横筋和第七排横筋垂直连通;
第五列竖筋上段2 - 6与第一排横筋和第二排横筋垂直连通、且上端与汽车后地板上边的一道短横筋连通;第五列竖筋下段2 - 7与第四排横筋、第五排横筋、第六排横筋和第七排横筋垂直连通;
第六列竖筋2 - 8与第三排横筋、第四排横筋和第五排横筋垂直连通;
第七列竖筋2 - 9和第八列竖筋2 - 10分别与第一排横筋、第二排横筋、第三排横筋、第四排横筋、第五排横筋、第六排横筋和第七排横筋垂直连通。
[0014]所述各列竖筋的侧面与汽车后地板平面的夹角为155度。
[0015]所述各列竖筋的顶面与侧面、各列竖筋的侧面与汽车后地板平面的连接处均为圆角,圆角半径R为10 mm。
[0016]本发明在现有地板筋布置结构布置的基础上,增加了数条竖筋的布置并一定程度改变了原有横筋的布置方式。本发明是10条横筋,且各横筋的断面均如图3所示,筋高10mm,所述各列竖筋的顶面与侧面、各列竖筋的侧面与汽车后地板平面的连接处均为圆角,圆角半径R为10 mm。
[0017]本发明的特点在于汽车后地板中部所布置的横筋与地板竖筋交错相连,呈“十”字交叉状。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包括设在汽车后地板下边靠左的部位设有第一横筋(2 - 11)和位于第一横筋之上的第二横筋(2 - 12)、设在汽车后地板上边靠左的部位设有第三横筋(2 - 14)、从上至下设在汽车后地板中部的多排横筋,还包括一道设在汽车后地板左边并与多排横筋连通的竖筋(2 - 13),其特征是:在汽车后地板中部从左至右设有多列竖筋,多列竖筋与多排横筋垂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其特征是:在汽车后地板中部从上至下设有7排横筋,7排横筋中的第一排横筋、第四排横筋和第五横筋为连续横筋,其余为间断横筋;在汽车后地板中部从左至右设有8列竖筋,8列竖筋中的第一列竖筋和第五列竖筋为间断竖筋,其余为连续竖筋; 第一列竖筋上段(2 — I)与第一排横筋垂直连通、且上端与第三横筋(2 — 14)连通而下端与第一排横筋连通;第一列竖筋下段(2 - 2)与第四排横筋、第五排横筋、第六排横筋和第七排横筋垂直连通、且下端与第二排横筋连通; 第二列竖筋(2 - 3)与第四排横筋和第五排横筋垂直连通; 第三列竖筋(2 - 4)第四列竖筋(2 - 5)分别与第一排横筋、第二排横筋、第三排横筋、第四排横筋、第五排横筋、第六排横筋和第七排横筋垂直连通; 第五列竖筋上段(2 - 6)与第一排横筋和第二排横筋垂直连通、且上端与汽车后地板上边的一道短横筋连通;第五列竖筋下段(2 - 7)与第四排横筋、第五排横筋、第六排横筋和第七排横筋垂直连通; 第六列竖筋(2 - 8)与第三排横筋、第四排横筋和第五排横筋垂直连通; 第七列竖筋(2 - 9)和第八列竖筋(2 - 10)分别与第一排横筋、第二排横筋、第三排横筋、第四排横筋、第五排横筋、第六排横筋和第七排横筋垂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各列竖筋的侧面与汽车后地板平面的夹角为155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地板筋的布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各列竖筋的顶面与侧面、各列竖筋的侧面与汽车后地板平面的连接处均为圆角。
【文档编号】B62D25/20GK103507865SQ201210221469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30日
【发明者】牛时光, 刘恒荣, 李利, 张松波, 袁登木, 黄永旺, 刘小洪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