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481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在汽车普及的今天,汽车的安全性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据统计,在所有的交通碰撞事故中汽车发生正面碰撞包括斜碰的概率在60%左右,而偏置碰撞在所有正碰中占了很高的比例,因此汽车正面偏置碰撞的安全性成为了当前研究的 执占。汽车正面碰撞的能量大都由车辆前部结构的变形来吸收,而在车内有限的空间内,要完成足够的碰撞能量的耗散,要求汽车的吸能结构应具备较强的吸能能力。现有的汽车机舱包括前左纵梁、前右纵梁和散热器上横梁。现有的汽车在发生偏置碰撞时,位于车身撞击侧的前左横梁或前右横梁为直接的受力处,受力较为集中,碰撞能量的主要靠位于车身撞击侧的前左横梁或前右横梁来吸收耗散,而单一的前左横梁或前右横梁所能承受的撞击力较为有限,容易断裂或变形,从而使得整个汽车机舱都随之变形,机舱内布置的零件随着前围挡板一起侵入乘员舱,导致乘员舱的变形,影响乘员的生命安全,整车的安全性能较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将碰撞能量从撞击侧转移到非撞击侧,消除应力集中,提高安全性能的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汽车机舱包括前左纵梁、前右纵梁和散热器上横梁,其特征在于,本能量转移装置包括两根能量传递件;一根能量传递件的一端与前左纵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散热器上横梁的中部固定连接;另一根能量传递件的一端与前右纵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散热器上横梁的中部固定连接。本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通过两根能量传递件的作用,汽车发生偏置碰撞时,能够将一部分的碰撞能量从撞击侧转移到非撞击侧,使得汽车机舱各部位所受的碰撞能量较为均匀,有效的消除了碰撞时的应力集中,在耗散碰撞能量的过程中汽车机舱的变形较小,提高了汽车偏置碰撞的安全性能,较好的保证了乘员的安全。在上述的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中,所述的能量传递件为钢管。用钢管作为能量传递件,结构较为简单,易于成型,强度较高,成本低廉,同时能量转移的效果也较佳。在上述的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中,所述的两根所述能量传递件相对于汽车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能量传递件相对于汽车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在将碰撞能量均匀的从撞击侧转移到非撞击侧后,能够使得两侧所承受的碰撞能量较为均匀,消除了应力集中。在上述的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中,所述的能量传递件与前左纵梁或前右纵梁的连接处位于能量传递件与散热器上横梁连接处的下侧。能量传递件与前左纵梁和散热器上横梁之间以及能量传递件与前右纵梁和散热器上横梁之间均形成三角形结构,较为的牢固,所能承受的碰撞能量也较大,能够转移吸收的碰撞能量也较大。在上述的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中,所述的能量传递件与散热器上横梁之间的夹角为15° 30°。能量传递件与散热器上横梁之间的夹角在本申请的范围内,转移吸收碰撞能量的效果最好。在上述的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中,所述的能量传递件与前左纵梁的连接处位于左纵梁的前端面上;所述的能量传递件与前右纵梁的连接处位于前右纵梁的前端 面上。在上述的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中,所述的能量传递件与前左纵梁之间和能量传递件与前右纵梁之间均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能量传递件通过螺栓螺母与前左纵梁和前右纵梁连接,方便了安装和拆卸。在上述的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中,所述的能量传递件与散热器上横梁之间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能量传递件通过螺栓螺母与散热器上横梁连接,方便了安装和拆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具有以下优点I、在原有机舱的基础上增加两根能量传递件,能够将一部分的碰撞能量从撞击侧转移到非撞击侧,使得汽车机舱各部位所受的碰撞能量较为均匀,有效的消除了碰撞时的应力集中,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保证了乘员的乘车安全。2、增加的能量传递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成型,安装和拆卸都较为方便,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

图I是本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前左纵梁;2、前右纵梁;3、散热器上横梁;4、能量传递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I所示,本汽车机舱包括前左纵梁I、前右纵梁2和散热器上横梁3,本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包括两根能量传递件4,能量传递件4为钢管。一根能量传递件4的一端与前左纵梁I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散热器上横梁3的中部固定连接;另一根能量传递件4的一端与前右纵梁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散热器上横梁3的中部固定连接。 更具体地说,能量传递件4与前左纵梁I之间和能量传递件4与前右纵梁2之间均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能量传递件4与散热器上横梁3之间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能量传递件4与前左纵梁I的连接处位于左纵梁的前端面上,能量传递件4与前右纵梁2的连接处位于前右纵梁2的前端面上,能量传递件4与前左纵梁I或前右纵梁2的连接处位于能量传递件4与散热器上横梁3连接处的下侧。两根所述能量传递件4相对于汽车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能量传递件4与散热器上横梁3之间的夹角为15° 30°。本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在原有机舱的基础上增加两根能量传递件4,通过两根能量传递件4的作用,汽车发生偏置碰撞时,能够将一部分的碰撞能量从撞击侧转移到非撞击侧,使得汽车机舱各部位所受的碰撞能量较为均匀,有效的消除了碰撞时的应力集中,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保证了乘员的乘车安全。本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易于成型,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前左纵梁I、前右纵梁2、散热器上横梁3、能量传递件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汽车机舱包括前左纵梁(I)、前右纵梁(2)和散热器上横梁(3),其特征在于,本能量转移装置包括两根能量传递件(4);一根能量传递件(4)的一端与前左纵梁(I)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散热器上横梁(3)的中部固定连接;另一根能量传递件(4)的一端与前右纵梁(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散热器上横梁(3)的中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传递件(4)为钢管。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所述能量传递件(4)相对于汽车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传递件(4)与前左纵梁(I)或前右纵梁(2)的连接处位于能量传递件(4)与散热器上横梁(3)连接处的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4所述的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传递件(4)与散热器上横梁(3)之间的夹角为15° 30°。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4所述的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传递件(4)与前左纵梁(I)的连接处位于左纵梁的前端面上;所述的能量传递件(4)与前右纵梁(2)的连接处位于前右纵梁(2)的前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传递件(4)与前左纵梁(I)之间和能量传递件(4)与前右纵梁(2)之间均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传递件(4)与散热器上横梁(3)之间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靠撞击侧单一的前左横梁或前右横梁承受碰撞能量容易变形和断裂的问题。本汽车机舱包括前左纵梁、前右纵梁和散热器上横梁,本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包括两根能量传递件;一根能量传递件的一端与前左纵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散热器上横梁的中部固定连接;另一根能量传递件的一端与前右纵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散热器上横梁的中部固定连接。本汽车机舱偏置碰撞能量转移装置能够将一部分的碰撞能量从撞击侧转移到非撞击侧,消除应力集中,提高汽车安全性能,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成型,安装和拆卸都较为方便。
文档编号B62D25/08GK202624381SQ20122018796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
发明者王志涛, 门永新, 彭鸿,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