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下加强横梁、车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580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前下加强横梁、车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下加强横梁,其中,该前下加强横梁(1)包括管状梁(3)和设置在所述管状梁(3)两端的用于与前接梁连接的托架(2)。本实用新型中的前下加强横梁(1)由于采用管状梁(3),在路面状况较差,发生扭转时,使管状梁(3)的整个截面受扭,从而避免应力集中,提供较高的扭转刚度,于是整车可靠性能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整车在高速行驶时的操作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该前下加强横梁的车架及车辆。
【专利说明】前下加强横梁、车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强横梁,具体地,涉及一种前下加强横梁。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安装有该前下加强横梁的车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0002]车架扭转刚度对车架乃至整车性能影响至关重要,如扭转刚度不足,会使安装在车架上的部件甚至整个车架受扭,并会提升车架的应力,导致整车可靠性能较差,同时也影响整车在高速行驶时的操作稳定性。
[0003]目前许多车辆的车架前端均增加前接梁结构,采用该结构后可以增加车架前端内侧的宽度,能有效地增大冷却系统的空间,方便整车动力升级。前下加强横梁安装于前接梁上,在保证车架扭转刚度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前下加强横梁为槽型结构,如图1所示,结构较单薄,车架扭转刚度明显不足,从而导致整车操作稳定性较差。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前下加强横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前下加强横梁,该前下加强横梁具有较高的扭转刚度。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该前下加强横梁的车架及车辆,从而该车架及车辆具有较高的扭转刚度。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下加强横梁,其中,该前下加强横梁包括管状梁和设置在所述管状梁两端的用于与前接梁连接的托架。
[0008]优选地,所述管状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托架焊接。
[0009]优选地,所述托架包括用于与所述前接梁连接的前接梁安装部、用于与所述管状梁连接的管状梁安装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前接梁安装部和所述管状梁安装部的连接部。
[0010]优选地,所述托架的所述前接梁安装部上设置有安装孔。
[0011]优选地,所述托架的所述管状梁安装部具有与所述管状梁的外周匹配的空心结构,且所述空心结构上设置有用于焊接的开口。
[0012]优选地,所述托架的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塞焊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管状梁的截面匹配。
[0013]优选地,所述管状梁为圆管梁。
[0014]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架,包括左前接梁、右前接梁和前下加强横梁,其中,所述前下加强横梁为上述的前下加强横梁,所述前下加强横梁分别通过两个所述托架连接于所述左前接梁和所述右前接梁。
[0015]此外,本实用信心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其中,所述车架为上述车架。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的前下加强横梁由于采用管状梁,在路面状况较差,发生扭转时,使管状梁的整个截面受扭,从而避免应力集中,提供较高的扭转刚度,于是整车可靠性能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整车在高速行驶时的操作稳定性。
[0017]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现有技术中前下加强横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前下加强横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托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管状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I前下加强横梁 2托架
[0025]3管状梁4前接梁安装部
[0026]5管状梁安装部 6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8]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左、右”通常是指车辆装配完成后,按车辆中的位置定义的。“内、外”是按包括关系定义的。
[002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下加强横梁,其中,该前下加强横梁I包括管状梁3和设置在管状梁3两端的用于与前接梁连接的托架2。
[0030]本实用新型中的前下加强横梁I由于采用管状梁3,在路面状况较差,发生扭转时,使管状梁3的整个截面受扭,从而避免应力集中,提供较高的扭转刚度,于是整车可靠性能提闻,同时也提闻了整车在闻速行驶时的操作稳定性。
[003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管状梁3为截面封闭的实心梁或空心梁,当然截面外环可以是任意形状,如果是空心梁的话,内环的形状也不单一,如可以是实心的方形梁也可以是空心的“回”形梁,或者外环为方形,内环为圆形均可。
[0032]在上述基本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管状梁3的两端分别与托架2焊接。管状梁3与托架2为固定连接,既可以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铆接或者使用紧固件连接,都可实现固定目的,此处采用的焊接方式。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前下加强横梁I承受扭转刚度时受力均匀,管状梁3上的固定点应该尽量均匀分布。
[0033]为了能够将管状梁3安装于前接梁上,托架2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托架2包括用于与前接梁连接的前接梁安装部4、用于与管状梁3连接的管状梁安装部5以及用于连接前接梁安装部4和管状梁安装部5的连接部6。其中,前接梁安装部4可以设置为任何形状,只要满足其与前接梁上的安装部匹配,能够实现安装即可,可以为安装孔或吊钩或吊耳。管状梁连接部5同样可以设置为多种形式,以方便安装管状梁3,如在管状梁安装部5和管状梁3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相应的安装孔并通过穿过安装孔的螺栓和螺母连接,从而将托架2和管状梁3连接。连接部6用于将管状梁安装部5及前接梁安装部4固定在一起,例如可以为板状件,管状梁安装部5和前接梁安装部4可以分别固定(例如焊接)在该板状件的两侧。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连接部6的形式,只要能够连接管状梁安装部5和前接梁安装部4即可。
[0034]在更加具体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或图3所示,托架2的前接梁安装部4上设置有安装孔。装配时,例如可以将螺栓穿过该安装孔和前接梁上与该安装孔匹配的安装孔,再用螺母固定即可将托架2固定于前接梁上。
[0035]为了能够将托架2与管状梁3更好地连接,托架2的管状梁安装部5具有与管状梁3的外周匹配的空心结构,且空心结构上设置有用于焊接的开口。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时,首先将管状梁3插入管状梁安装部5上设置的空心结构中,然后将两者的重叠部分的边缘进行焊接,为了增大焊接面,空心结构上去除部分材料形成开口。需要说明的是,开口的形状并不单一,如图2和图3中所示就有两种开口,一种为去除较大面积材料形成的开口,另一种为去除较小面积材料形成的开口。为了受力均匀,应尽量均匀分布焊接点。
[0036]为了更进一步地增大托架2与管状梁3的焊接面,如图2和图3所示,托架2的连接部6上设置有用于塞焊的通孔,通孔与管状梁3的截面匹配。安装时可以将管状梁3穿过连接部6,使管状梁3的端面与连接部6的端面平齐,继而将重叠部分的边缘进行焊接。
[0037]为了减轻结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管状梁为圆管梁。如图4所示,管状梁3为空心梁,此时管状梁3的截面形状为圆环,此种结构利于整个截面受扭,避免应力集中。
[003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架,包括左前接梁、右前接梁和前下加强横梁1,其中,该前下加强横梁I为上述的前下加强横梁1,该前下加强横梁I分别通过两个托架2连接于左前接梁和右前接梁。
[0039]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其中,该车架为上述的车架。
[0040]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下加强横梁I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且能够将扭转刚度提高5.5%,安装时只需在现有前接梁的结构基础上安装该前下加强横梁1,无需改变前接梁的安装方式及制造模具,对整车上其他部件安装位置及方式均无影响。
[0041]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43]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前下加强横梁,其特征在于,该前下加强横梁(I)包括管状梁(3)和设置在所述管状梁(3 )两端的用于与前接梁连接的托架(2 ),所述托架(2 )包括用于与所述前接梁连接的前接梁安装部(4)、用于与所述管状梁(3)连接的管状梁安装部(5)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前接梁安装部(4)和所述管状梁安装部(5)的连接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加强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梁(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托架(2)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加强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2)的所述前接梁安装部(4)上设置有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加强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2)的所述管状梁安装部(5)具有与所述管状梁(3)的外周匹配的空心结构,且所述空心结构上设置有用于焊接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加强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2)的所述连接部(6)上设置有用于塞焊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管状梁(3)的截面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加强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梁(3)为圆管梁。
7.一种车架,包括左前接梁、右前接梁和前下加强横梁(I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加强横梁(I)为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前下加强横梁(1),所述前下加强横梁(I)分别通过两个所述托架(2)连接于所述左前接梁和所述右前接梁。
8.—种车辆,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为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架。
【文档编号】B62D21/03GK203511772SQ201320581009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8日
【发明者】侯铺云, 刘光勇, 丁立燕, 杨瑞梅, 武郡威, 孙秀芹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