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648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式自行车,架体部包括主架体和轴连接于所述主架体上的主梁和副梁;主架体由梁连接杆、支撑杆、后轮连杆及加固杆组成,梁连接杆、支撑杆、后轮连杆在杆体的一端相互固定连接,梁连接杆、支撑杆、后轮连杆及加固杆围成以梁连接杆和后轮连杆为邻边、支撑杆为对角线的四边形框架结构,梁连接杆的延伸部设有主梁连接孔和副梁连接孔,支撑杆的延伸部设有榫头,后轮连杆的末端设有后轮卡接槽;主梁的前端与前叉管轴连接,主梁的末端设有挡块及快锁机构,挡块与快锁机构间设有用于与榫头相卡接的空隙,主梁的中部与主梁连接孔销轴连接;副梁分别与前叉管和副梁连接孔销轴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打开、占地面积小且结构稳固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折叠式自行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是一种折叠式自行车。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折叠自行车通常采用多处弯折结构来实现整体体积的缩小,这种方法在打开或合并车体的时候通常需要逐步完成,操作起来较浪费时间;大多数折叠式自行车常因采用易于折叠的结构,在减少占地面积的同时,缺少了相应的稳固性,而且对于自行车的车把及脚踏板部分往往无法实施折叠机构。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打开、占地面积小且结构稳固的折叠式自行车。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包括架体部、车把部、鞍座部、车轮部、曲柄链轮部和轴连接于曲柄链轮部的脚踏板;车把部依次通过前叉管和前叉连接于前车轮的轴心处,所述架体部包括主架体和轴连接于主架体上的主梁和副梁;所述主架体由梁连接杆、支撑杆、后轮连杆及加固杆组成,梁连接杆、支撑杆、后轮连杆在杆体的一端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梁连接杆与支撑杆之间、支撑杆与后轮连杆之间都通过加固杆相连接,使梁连接杆、支撑杆、后轮连杆及加固杆围成以梁连接杆和后轮连杆为邻边、支撑杆为对角线的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梁连接杆、支撑杆和后轮连杆均设有延伸部,所述梁连接杆的延伸部设有主梁连接孔和副梁连接孔,所述支撑杆的延伸部设有榫头,所述后轮连杆的前端设有用于与后轮连接的后轮卡接槽;所述主梁的前端与前叉管轴连接,主梁的末端设有挡块及快锁机构,所述挡块与快锁机构间设有用于与所述榫头相卡接的空隙,所述主梁的中部与所述主梁连接孔销轴连接;副梁分别与前叉管和副梁连接孔销轴连接;鞍座部固定连接于快锁机构的上方。
[0005]所述快锁机构包括由套接部和固定部组成的固定体、和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上的手柄、弹簧及卡扣,所述套接部套接于所述主梁的末端的外侧并与主梁末端的挡块间留有空隙,所述固定部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中心贯穿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顶杆的末端伸入至所述套接部与榫头间留有空隙内。
[0006]在所述固定部内的顶杆末端固定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卡齿部露于所述固定部外侦U,并卡接于所述榫头的下方。
[0007]所述榫头表面为弧形面。
[0008]所述架体部连接有后货架,所述后货架包括承托架、主梁连接杆和后轮连接杆,所述主梁连接杆的一端与承托架固定,另一端转动连接与主梁上;所述后轮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销轴连接于承托架和后轮轴心处。
[0009]所述主梁连接杆上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固定于所述加固杆上的承托杆相接触。[0010]所述副梁在与副梁连接孔相连的一端设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卡接于梁连接杆上。
[0011]所述主梁与副梁在与前叉管连接的一端设有弯折部。
[0012]所述脚踏板通过脚踏杆连接于曲柄链轮部,所述脚踏杆由相互啮合的两段踏杆部组成,两段踏杆在啮合处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任一一段踏杆部铰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扣合与两段踏杆部的啮合处,所述脚踏板通过连接杆与脚踏杆的脚踏板连接端转动连接。
[0013]所述车把部包括两端设有缺口的车把套管、定位块和套接于定位块上的把手部,定位块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把套管的两端,所述车把套管内设有拉簧,所述拉簧与所述定位块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上设有限位块;所述把手部设有挂钩。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以梁连接杆和后轮连杆为邻边、支撑杆为对角线的四边形框架结构为主车架体,保持了车体的稳固性,同时,通过该主车架体与自行车其他部件的销轴连接实现车体的可折叠性,尤其是通过快锁结构可以实现快速打开或折叠自行车的作用,操作更为方便快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副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快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后货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脚踏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实用新型两段踏杆部分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实用新型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车把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是图9车把套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_承托杆、2-车把部、3-鞍座部、4-前车轮、5-曲柄链轮部、6-脚踏板、7-前叉管、8-前叉、9-主架体、10-主梁、11-副梁、12-榫头、13-后轮卡接槽、14-挡块、15-快锁机构、16-空隙、17-主梁连接孔、18-副梁连接孔、19-套接部、20-固定部、21-手柄、22-弹簧、23-卡扣、24-顶杆、25-卡接块、26-后货架、27-承托架、28-主梁连接杆、29-后轮连接杆、30-支撑部、31-后轮支架、32-弯折部,61-脚踏杆、62-踏杆部、63-销轴、64-限位板、65-脚踏板连接端、201-车把套管、202-定位块、203-把手部、204-拉簧、205-限位块、206-挂钩、901-梁连接杆、902-支撑杆、903-后轮连杆、904-加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包括架体部、车把部2、鞍座部3、车轮部、曲柄链轮部5和轴连接于曲柄链轮部5的脚踏板6。车把部2依次通过前叉管7和前叉8连接于前车轮4的轴心处,架体部包括主架体9和轴连接于主架体上的主梁10和副梁11。如图2所示,主架体9由梁连接杆901、支撑杆902、后轮连杆903及加固杆904组成,梁连接杆901、支撑杆902、后轮连杆903在杆体的一端相互固定连接,梁连接杆901与支撑杆902之间、支撑杆902与后轮连杆903之间都通过加固杆904相连接,使梁连接杆901、支撑杆902、后轮连杆903及加固杆904围成以梁连接杆901和后轮连杆903为邻边、支撑杆902为对角线的四边形框架结构。其中,梁连接杆901、支撑杆902和后轮连杆903均设有延伸部,梁连接杆901的延伸部设有主梁连接孔17和副梁连接孔18,支撑杆902的延伸部设有榫头12,后轮连杆903的末端设有后轮卡接槽13 ;主梁10的前端与前叉管7轴连接,主梁10的末端设有挡块14及快锁机构15,挡块14与快锁机构15间设有用于与榫头12相卡接的空隙16,主梁10的中部与主梁连接孔17销轴连接;副梁11分别与前叉管7和副梁连接孔18销轴连接;图3是本实用新型副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了使副梁的连接更加稳固,在与副梁连接孔18相连一端的副梁11处设有卡接块25,该卡接块25卡接于梁连接杆901上;主梁10与副梁11在与前叉管7连接的一端设有弯折部32,鞍座部3固定连接于快锁机构15的上方。
[002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自行车的快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快锁机构15包括由套接部19和固定部20组成的固定体、和连接于固定部20上的手柄21、弹簧22及卡扣23,套接部19套接于主梁10的末端外侧并与主梁10末端的挡块14间留有空隙,固定部20内设有弹黃22,弹黃22的中心贯芽有顶杆24,顶杆24的顶端与手柄21固定连接,顶杆24的末端伸入至套接部19与榫头12间留有空隙内。固定部20内的顶杆24的末端固定有卡扣23,卡扣23的卡齿部露于固定部20外侧,并卡接于榫头12的下方。
[002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自行车的后货架的结构示意图。在架体部连接有后货架26,后货架26包括承托架27、主梁连接杆28和后轮连接杆29,主梁连接杆28的一端与承托架27固定,主梁连接杆28另一端转动连接于主梁10上;后轮连接杆29的两端分别销轴连接于承托架27和后轮的轴心处。
[0030]为了使后货架具有更强的承托能力和稳固性,主梁连接杆28上设有支撑部30,支撑部30与固定于加固杆904上的承托杆I相接触。
[0031]为了使自行车折叠后的体积更小,对脚踏板6也加入了可折叠结构,如图7-8所示,脚踏板6通过脚踏杆61连接于曲柄链轮部5,脚踏杆61由相互啮合的两段踏杆部62组成,两段踏杆部62在啮合处通过销轴63转动连接,在任一一段踏杆部62铰接有限位板64,该限位板64扣合于两段踏杆部62的啮合处,用于固定啮合后的两端踏板部,防止在自行车打开使用的过程中啮合部位松动打开,脚踏板6通过连接杆与脚踏杆61的脚踏板连接端65转动连接。图7中优选销轴连接。如图7-8所示,当折叠时,可先将脚踏板转动至脚踏板连接端65所在的踏杆部一侧,然后打开限位板64,将两段踏杆部62从啮合处分离并通过销轴使两段踏板重叠,此时,整个脚踏板的缩小成一段踏杆部的长度,有效节省了空间。
[0032]图9-10示出了车把部2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小自行车折叠后所占据的空间。车把部2包括两端设有缺口的车把套管201、用于加固车把部2的定位块202和套接于定位块202上的把手部203,定位块202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车把套管201的两端,使定位块202可绕销轴旋转。定位块202上设有限位块205,以限定把手部203的旋转范围,使定位块202可绕销轴做90度旋转;车把套管201内设有拉簧204,拉簧204与定位块202固定连接;在把手部203的上还设有挂钩206,挂钩206优选设置于刹车手柄207上,用于折叠后将车把部2固定于主架体上。[0033]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需要折叠自行车时,只需要控制图3所示的快锁机构15的手柄21使顶杆24将位于空隙16内的榫头12挤出,然后通过向后拉车把部,使车的前后轮尽量靠近,即可实现车体最大程度的折叠,为了使折叠后的自行车稳固立于地面上,在后轮的轴心处固定有后轮支架31。
[0034]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包括架体部、车把部、鞍座部、车轮部、曲柄链轮部和轴连接于曲柄链轮部的脚踏板;车把部依次通过前叉管和前叉连接于前车轮的轴心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部包括主架体和轴连接于主架体上的主梁和副梁;所述主架体由梁连接杆、支撑杆、后轮连杆及加固杆组成,梁连接杆、支撑杆、后轮连杆在杆体的一端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梁连接杆与支撑杆之间、支撑杆与后轮连杆之间都通过加固杆相连接,使梁连接杆、支撑杆、后轮连杆及加固杆围成以梁连接杆和后轮连杆为邻边、支撑杆为对角线的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梁连接杆、支撑杆和后轮连杆均设有延伸部,所述梁连接杆的延伸部设有主梁连接孔和副梁连接孔,所述支撑杆的延伸部设有榫头,所述后轮连杆的前端设有用于与后轮连接的后轮卡接槽;所述主梁的前端与前叉管轴连接,主梁的末端设有挡块及快锁机构,所述挡块与快锁机构间设有用于与所述榫头相卡接的空隙,所述主梁的中部与所述主梁连接孔销轴连接;副梁分别与前叉管和副梁连接孔销轴连接;鞍座部固定连接于快锁机构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锁机构包括由套接部和固定部组成的固定体、和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上的手柄、弹簧及卡扣,所述套接部套接于所述主梁的末端的外侧并与主梁末端的挡块间留有空隙,所述固定部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中心贯穿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顶杆的末端伸入至所述套接部与榫头间留有空隙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内的顶杆末端固定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卡齿部露于所述固定部外侧,并卡接于所述榫头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表面为弧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部连接有后货架,所述后货架包括承托架、主梁连接杆和后轮连接杆,所述主梁连接杆的一端与承托架固定,另一端转动连接与主梁上;所述后轮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销轴连接于承托架和后轮轴心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连接杆上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固定于所述加固杆上的承托杆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梁在与副梁连接孔相连的一端设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卡接于梁连接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与副梁在与前叉管连接的一端设有弯折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通过脚踏杆连接于曲柄链轮部,所述脚踏杆由相互啮合的两段踏杆部组成,两段踏杆在啮合处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任一一段踏杆部铰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扣合与两段踏杆部的啮合处,所述脚踏板通过连接杆与脚踏杆的脚踏板连接端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部包括两端设有缺口的车把套管、定位块和套接于定位块上的把手部,定位块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把套管的两端,所述车把套管内设有拉簧,所述拉簧与所述定位块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上设有限位块;所述把手部设有挂钩。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3511922SQ201320653102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3日
【发明者】盛天宇 申请人:盛天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