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换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968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换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变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换挡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变速器分为内变速器和外变速器两种,外变速器是采用开放式链条机构为传动系统,通过拨动安装于自行车前方的换挡器使链条变换到不同的飞轮上实现不同的链条传动比,由于外变速器裸露在外,因此比较容易生锈,而且容易受到外力的干扰,所以经常需要定期维护保养,内变速器主要是以行星齿轮机构作为传动主体,被密封在花鼓内部,经过多层特殊密封材料保护,所以雨水、灰尘、油垢等无法进入,故无需定期保养,实现了免保养的优点。内变速器主要由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及换挡装置构成,现有技术中的换挡装置普片存在如下技术缺陷:1、结构过于复杂,工人维修起来难度较大,2、换挡稳定性较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自行车换挡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换挡顺利牢靠的自行车换挡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行车换挡装置,包括,中心传动轴、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超越离合器及换挡组件,所述第一传动件及第二传动件分别套设于中心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与中心传动轴之间形成收容腔,所述超越离合器包括中心传动轴上的内棘轮、第一传动件内的第一外棘轮、第二传动件内的第二外棘轮、弹性卡设于内棘轮上并与第一外棘轮相配合的数个第一棘爪及弹性卡设于内棘轮上并与第二外棘轮相配合的数个第二棘爪,所述换挡组件包括套设于中心传动轴上并且位于收容腔内的换挡套及用于驱动换挡套沿中心传动轴的轴向移动的驱动装置,换挡套的内壁一端设置有用于套住第一棘爪的第一功能面,换挡套的内壁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套住第二棘爪的第二功能面。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自行车换挡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中心传动轴内的拨档杆及用于连接拨档杆和换挡套的连接件,所述拨档杆沿径向设置有与连接件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所述换挡套沿径向设置有与连接件相配合的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所述中心传动轴设置内棘轮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沿中心传动轴轴向延伸的长槽,所述中心传动轴内设有用于安装拨档杆的第三安装孔,所述长槽与第三安装孔相贯通,所述连接件收容于长槽内并可相对于长槽的纵长方向作来回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自行车换挡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套设于中心传动轴上的拨档件及用于连接换挡套与拨档件的连接杆,所述拨档件设置于收容腔外,所述换挡套的内 壁设有第一卡槽或第一卡扣部,所述拨档件的内壁设有第二卡槽或第二卡扣部,所述连接杆包括长条形基部、自基部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一卡勾及自基部另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二卡勾,所述第一卡勾与换挡套的第一卡槽或第一卡扣部相配合,所述第二卡勾与拨档件的第二卡槽或第二卡扣部相配合,所述中心传动轴安装内棘轮的位置处设有用于收容连接杆基部的轴向凹糟,所述轴向凹槽与内棘轮的棘爪安装槽错开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自行车换挡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挡套的第一功能面和第二功能面均为锥面台阶面,所述第一功能面作用于第一棘爪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功能面作用于第二棘爪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自行车换挡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棘爪的上表面为平面或锥面台阶面,所述第二棘爪的上表面为平面或锥面台阶面。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自行车换挡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传动件与第一外棘轮采用过盈配合或者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传动件与第二外棘轮采用过盈配合或者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自行车换挡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棘轮与中心传动轴采用过盈配合或者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自行车换挡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档杆的一端设有限位圆弧槽。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自行车换挡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档件的外壁设置有环形槽或环形凸台。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自行车换挡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为连接销或连接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自行车换挡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外力移动拨档杆或拨档件可带动换挡套沿中心传动轴的轴向移动,换挡套套住对应的棘爪,使棘爪脱离所配合的外棘轮,从而使与该外棘轮相连接的传动件处于空挡,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换挡装置通过在棘爪及换挡套上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锥面台阶面,从而使换挡更加顺利牢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自行车换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中心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换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换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中心转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7中:1、中心传动轴,10、安装孔,11、收容腔,12、长槽,13、轴向凹糟,2、第一传动件,3、第二传动件,4、超越离合器,40、内棘轮,400、棘爪安装槽,41、第一外棘轮,42、第二外棘轮,5、换挡组件,50、拨档杆,500、限位圆弧槽,501、通孔,51、换挡套,510、第一销孔,511、第二销孔,512、 第一功能面,513、第二功能面,52、连接销,53、换挡套,530、第一卡槽,54、拨档件,540、第二卡槽,55、连接杆,550、基部,551、第一卡勾,552、第二卡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行车换挡装置,其由中心传动轴1、第一传动件2、第二传动件3、超越离合器4及换挡组件5几部分组成。

请继续参阅说明书附图2所示,所述中心传动轴1呈长条形设置,其横截面呈圆形设置,所述中心传动轴1内设有用于安装拨档杆50的安装孔10,所述安装孔10贯通整个中心传动轴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孔10的孔轴与中心传动轴1的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一传动件2及第二传动件3均套设于中心传动轴1上,所述第一传动件2、第二传动件3与中心传动轴1之间形成收容腔11用于容置换挡套51,换挡套可在该收容腔11内来回移动。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4所示,所述超越离合器4包括中心传动轴1上的内棘轮40、第一传动件2内的第一外棘轮41、第二传动件3内的第二外棘轮42、弹性卡设于内棘轮40上并与第一外棘轮41相配合的数个第一棘爪(未图示)及弹性卡设于内棘轮40上并与第二外棘轮42相配合的数个第二棘爪(未图示),其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超越离合器的工作原理相同。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棘轮40设置于中心传动轴1的正中间位置并与中心传动轴1一体成型,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棘轮40与中心传动轴1之间也可以采用过盈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棘轮41与第一传动件2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外棘轮42与第二传动件3一体成型,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棘轮41与第一传动件2也可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外棘轮42与第二传动件3也可采用过盈配合。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5所示,所述换挡组件5包括:安装于中心传动轴1内的拨档杆50及套设于中心传动轴1上的换挡套51,所述拨档杆50的一端设有限位圆弧槽500,从而可限定拨档杆50的运动范围。所述拨档杆50、换挡套51及中心传动轴1三者之间通过连接销52连接,所述拨档杆50沿径向设置有供连接销52穿过的通孔501,所述换挡套51沿径向设置有与连接销52相配合的第一销孔510及第二销孔511,所述第一销孔510、第二销孔511及通孔501三者的孔轴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中心传动轴1设置内棘轮的位置处设有两个沿轴向延伸的长槽12,两个长槽12分别位于同一条直径线的两端,两个长槽12分别与中心传动轴1内用于安装拨档杆50的安装孔10相贯通,所述连接销52收容于两个长槽12内并可相对于两个长槽12的纵长方向作来回移动。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在换挡套上仅设置一个与连接销相配合的销孔,在中心传动轴上仅设置一个长轴,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是采用连接销52来对拨档杆50、换挡套51及中心传动轴1三者进行一个连接,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诸如螺栓之类的其他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换挡套51的内壁一端设有第一功能面512,所述换挡套51的内壁另一端设有第二功能面513,所述第一功能面512作用于第一棘爪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功能面513作用于第二棘爪的上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功能面512、第二功能面513、第一棘爪的上表面及第二棘爪的上表面均为锥面台阶面,这样使得换挡更加顺利牢靠,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功能面512、第二功能面513、第一棘爪的上表面及第二棘爪的上表面也可为平面。

本实施例中自行车换挡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换挡时,外力移动拨档杆50,拨档杆50带动换挡套51沿中心传动轴1的轴向移动,当换挡套51向第一传动件2位置移动时,换挡套51内壁一端的第一功能面512与第一棘爪的上表面相接,换挡套51套住第一棘爪,第一棘爪脱离第一传动件2内的第一外棘轮41,此时第一传动件2为空档;当换挡套51向第二传动件3移动时,换挡套51内壁另一端的第二功能面513与第二棘爪的上表面相接,换挡套51套住第二棘爪,第二棘爪脱离第二传动件3内的第二外棘轮42,此时第二传动件3为空档。

实施例2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换挡组件及中心传动轴的结构,请参阅说明书附图6及附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换挡组件包括:套设于中心传动轴1上的换挡套53、套设于中心传动轴1上的拨档件54及用于连接换挡套53与拨档件54的连接杆55, 所述拨档件54的外壁设置有环形槽或环形凸台。所述换挡套53设置于收容腔11内,所述拨档件54设置于收容腔11外,所述换挡套53的内壁设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槽530,所述拨档件54的内壁设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槽540,所述连接杆55包括长条形基部550、自基部550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一卡勾551及自基部550另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二卡勾552,所述第一卡勾551与换挡套53的第一卡槽530相配合,所述第二卡勾552与拨档件54的第二卡槽540相配合,所述中心传动轴1安装内棘轮40的位置处设有用于收容连接杆基部550的轴向凹糟13,所述轴向凹槽13与内棘轮的棘爪安装槽400错开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在拨档件54及换挡套53内分别设置卡槽来与对应的卡勾进行配合的,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在拨档件54及换挡套53内设置卡扣部来与卡勾相配合。换挡时,外力移动拨档件54,拨档件54带动换挡套53沿中心传动轴的轴向移动,从而实现换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自行车换挡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外力移动拨档杆可轻松实现换挡,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换挡装置通过在棘爪及换挡套上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锥面台阶,从而使换挡更加顺利牢靠。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