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晃动的把手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2355发布日期:2023-04-01 00:25阅读:49来源:国知局
抑制晃动的把手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安装于车辆的车把(handle bar)的把手(handle)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安装于以两轮车为代表的车辆的车把的把手开关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把手开关装置的开关外壳内设置定位突起,使突起与形成于车把的嵌合孔相卡合,由此完成把手开关装置相对于车把的定位。此外,专利文献2将定位突起的前端设定为锥形状,由此使得定位突起没有间隙地嵌合于嵌合孔。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9-188783号公报
6.专利文献2:wo2010/00156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8.然而,难以将定位突起抵接于车把的嵌合孔的整个圆周方向。因此,根据定位突起和嵌合孔的卡合状态,存在在把手开关装置处产生晃动的情况。
9.本发明更为确实地抑制在把手开关装置处产生的晃动。
10.(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
1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把手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开关外壳,其安装于车辆的车把;以及定位突起,其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开关外壳,或者固定于所述开关外壳,通过与形成于所述车把的嵌合孔相卡合来将所述开关外壳相对于所述车把的位置定下来,在所述定位突起与所述车把的所述嵌合孔相卡合的状态下,在所述定位突起和所述嵌合孔重叠的区域,所述定位突起的剖面形状构成为所述车把的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比与所述定位突起的突出方向和所述轴线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小。
12.(发明的效果)
13.根据本发明,可以更为确实地抑制在把手开关装置处产生的晃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把手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15.图2为示出板的图。
16.图3为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17.图4为沿图3的b-b线的剖视图。
18.图5为示出变形例的定位突起的立体图。
19.图6为变形例的定位突起的剖视图。
20.图7为变形例的定位突起的剖视图。
21.图8为变形例的定位突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23.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把手开关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该把手开关装置100安装于以两轮车为代表的车辆的车把10。此外,用于安装把手开关装置100的车把可以为圆筒状,其不限定于两轮车的车把,也可以是三轮车辆或者四轮车辆的车把。
24.在把手开关装置100中,作为包覆车把10的右端部的开关外壳,具有前外壳11和后外壳12。前外壳11和后外壳12配置于车辆的行进方向的大致前后。配置于驾驶员侧的前外壳11安装有各种开关。例如,开关13为发动机停止开关。开关14为示险开关(hazard switch)。开关15为启动开关。前外壳11和后外壳12通过两根螺钉41、42来彼此紧固连接,由此以从前后方向夹住车把10的方式相对于车把10固定下来。前外壳11和后外壳12均用树脂一体形成。
25.车把10由金属构成。嵌合孔10a形成于车把10。金属制的板20通过螺钉17、18固定于后外壳12的内侧。板20的详细结构将于后文叙述,板20形成有定位突起30。前外壳11和后外壳12彼此紧固连接,由此定位突起30卡合于车把10的嵌合孔10a。由此,在车把10的轴线方向(中心轴x1方向)和以中心轴x1为中心的车把10的旋转方向(圆周方向)上,完成开关外壳相对于车把10的定位。
26.图2为示出板20的图。图3为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板20具有平坦的第一基部21和平坦的第二基部22。第一基部21和第二基部22通过斜面部来连接。延设部27通过屈曲部来从第二基部22延伸设置(图3)。
27.第一基部21中的孔26是供紧固连接前外壳11和后外壳12的螺钉41通过的孔。通过第一基部21的孔23来将螺钉17螺合于后外壳12,同时,通过延设部27的孔25来将螺钉18螺合于后外壳12。第二基部22的孔24是螺合螺钉18时的让位孔(clearance hole)。
28.图4为沿图3的b-b线的剖视图。定位突起30一体地形成于作为金属部件的板20。定位突起30形成为从第二基部22向车把10的中心轴x1突出。在夹着第二基部22而从车把10的相反侧观察时,定位突起30为向中心轴x1所在的一侧凹陷的凹部。定位突起30的前端部为大致平坦的顶面部35。
29.如图4所示,定位突起30具有第一壁部31、第二壁部32、第三壁部33和第四壁部34。这些壁部的各前端通过顶面部35来彼此连接(图2、图3)。定位突起30的轮廓形成为前端细的锥形状。即,壁部31~34的外部面为锥形状。此外,壁部33、34的外部面也可以不是锥形状,例如,可以与定位突起30的突出方向相平行。定位突起30被设计为在突出方向上,可以在卡合区域r0(图3)与嵌合孔10a卡合。即,在定位突起30与嵌合孔10相卡合的状态下,定位突起30和嵌合孔10在卡合区域r0重叠。
30.如图4所示,将与定位突起30的突出方向正交并与中心轴x1平行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轴线方向),将与突出方向和轴线方向相正交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考虑外接于定位突起30的假想圆c0。假想圆c0为包含于与定位突起30的突出方向相垂直的假想平面的假想圆。在图4中,作为与假想圆c0之一一致的圆,示出远离嵌合孔10a的中心轴x1的一侧的端位置。定位突起30具有越靠近突出方向前端,则假想圆c0的直径越小的区域。卡合区域r0包含
于该区域。至少在卡合区域r0中,定位突起30的剖面形状为环状。重心g示出该剖面形状的重心位置。
31.通常来说,车把为圆柱形状而嵌合孔为圆形,因此锥形状的定位突起具有牢牢地抵接于车把的轴线方向上的嵌合孔的两端位置的倾向。在定位突起主要卡合于车把的轴线方向上的嵌合孔的两端位置的情况下,存在沿轴线方向的晃动小但旋转方向上的晃动变大的问题。旋转方向上的晃动容易被用户察觉,因此希望尽力避免。因此,如下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着眼于定位突起30和嵌合孔10a的卡合关系,抑制晃动。
32.第一壁部31、第二壁部32各自具有沿着假想圆c0的圆弧部31a、32a。第一壁部31和第二壁部32相当于位于第二方向上的两端部的一对圆弧状壁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壁部31和第二壁部32的一端部之间通过第三壁部33来连接,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壁部31和第二壁部32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四壁部34来连接。
33.关于定位突起30的剖面形状,第二方向为长度方向。即,至少在卡合区域r0中,关于定位突起30的剖面形状,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宽度b1比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b2短(小)。由此,第三壁部33和第四壁部34在第二方向(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不与嵌合孔10a卡合,第一壁部31和第二壁部32与嵌合孔10a卡合。因此,定位突起30在第二方向上被确实地定位于嵌合孔10a。进而,抑制了沿以中心轴x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开关外壳相对于车把10的晃动。
34.若对定位突起30的形状的特征和作用换一种说法,则如下。定位突起30形成有让位部33x、34x,所述让位部33x、34x用于在定位突起30和嵌合孔10a相卡合的状态下,在第一方向上,在定位突起30和嵌合孔10a之间确保间隙s1、s2。即,对于前端为平坦的圆锥形状,通过形成让位部33x、34x,来使定位突起30的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部在第二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不与嵌合孔10a抵接。由此,定位突起30通过第一壁部31的圆弧部31a和第二壁部32的圆弧部32a来与嵌合孔10a卡合。
35.此外,即使在开关外壳受到沿第一方向的力的情况下,第二方向上的圆弧部31a、32a的各一端或者各另一端也与嵌合孔10a牢固地卡合。由此,限制向第一方向的开关外壳的位移,因此车把10的轴线方向上的晃动不会变大。
36.根据本实施方式,存在越靠近突出方向前端则外接于定位突起30的假想圆c0的直径越小的区域r0。至少,在区域r0中,关于定位突起30的剖面形状,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宽度b1比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b2短。由此,可以抑制把手开关装置100相对于车把10的在以中心轴x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晃动。因此,可以更为确实地抑制在把手开关装置处产生的晃动。
37.此外,定位突起30具有中空的凹部,因此有助于节约材料、轻量化。即使定位突起30具有这样的形状,但由于具有与嵌合孔10a相卡合的圆弧部31a、32a的壁部31、32的前端部通过顶面部35来彼此连接,因此可以确保定位突起30的高强度。此外,在卡合区域r0中,定位突起30的剖面形状为环状,由此也可以确保高强度。此外,从进一步提高强度的观点出发,也可以将定位突起30设置为实心结构而不是凹部形状。
38.此外,定位突起30一体地形成于作为固定于开关外壳的金属部件的板20,因此可以在抑制部件数量的同时,提高耐久性。
39.此外,定位突起30可以形成为与开关外壳一体,也可以固定于开关外壳。即,定位
突起30没有必要必须形成于板20,也可以构成为与开关外壳一体。例如,如图5中作为变形例而示出的那样,定位突起30可以为金属部件且构成为与后外壳12一体。基座36一体地形成于后外壳12。通过嵌件成型等来将作为金属销的定位突起30设置于后外壳12的基座36。由此,金属制的定位突起30形成为与树脂制的后外壳12一体。或者,金属制的定位突起30通过压入来固定于后外壳12。
40.或者,定位突起30也可以一体地形成于开关外壳。在该情况下,使用图5进行说明,则通过注射成型来将基座36和定位突起30一体地形成于树脂制的后外壳12。此外,在所有的例子中,基座36可以是像凸台一样的形态。此外,基座36不是必需的。
41.使用图6~图8来说明变形例的定位突起30。图6~图8为变形例的定位突起30的剖视图,与图4相对应。
42.与图4示出的例子相比,图6示出的定位突起30具有去除了第三壁部33和第四壁部34的结构。壁部31、32的前端部通过顶面部35来彼此连接。壁部31、32、假想圆c0与嵌合孔10a的卡合关系与图4示出的例子相同。
43.与图4示出的例子相比,图7示出的定位突起30具有去除了第一壁部31和第二壁部32的结构。其中,第二方向上的第三壁部33的两端部具有沿着假想圆c0的圆弧部33a1、33a2。同样地,第二方向上的第四壁部34的两端部具有沿着假想圆c0的圆弧部34a1、34a2。壁部33、34的前端部通过顶面部35来彼此连接。圆弧部33a1、33a2、34a1、34a2与嵌合孔10a相卡合。
44.图8示出的定位突起30具有越接近突出方向前端则直径越小的柱部37a、37b、38a、38b。柱部37a、37b、38a、38b的前端部通过顶面部35来彼此连接。柱部37a、37b、38a、38b与嵌合孔10a相卡合。
45.在图4示出的例子、图6~图8示出的变形例中,定位突起30的前端部均没有必要通过像顶面部35那样的平坦的壁来连接。例如,定位突起30的前端可以是尖的,可以是各壁部、各柱部在定位突起30的前端位置连接的结构。
46.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定位突起30设置于后外壳12,但也可以设置于前外壳11。
47.在上述的例子中,作为把手开关装置100,示出安装于车把10的右端部的装置,但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安装于车把10的左端部的把手开关装置。
48.此外,没有必要必须使嵌合孔(或者假想圆c0)的曲率与圆弧部31a、32a的曲率一致。例如,可以将与嵌合孔10a相卡合的位置的圆弧部31a、32a的曲率设定为比嵌合孔10a小(曲率半径相对大),圆弧部31a、32a均在多个位置抵接于嵌合孔10a。如此地,可以使得车把10和把手开关装置100的固定状态更为可靠。
49.以上,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叙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特定的实施方式,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各种方式也属于本发明。
50.本技术要求2020年6月1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20-105964号的优先权,并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编入本说明书中。
51.(附图标记的说明)
52.10:车把;10a:嵌合孔;11:前外壳;12:后外壳;20:板;
53.30:定位突起;31~34:壁部;33a1、33a2、34a1、34a2:圆弧部;
54.35:顶面部;37a、37b、38a、38b:柱部;100:把手开关装置;
55.c0:假想圆;r0:区域;b1、b2:最大宽度;
56.s1、s2:间隙;33x、34x:让位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