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电动代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97696发布日期:2022-11-30 13:2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电动代步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电动代步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电动代步车。


背景技术:

2.电动代步车作为一种介于自行车和摩托车之间的便捷交通工作,其动力系统结构简单易维护,现有电动代步车区别于电动滑板车之类的设备,具备驾驶安全性高和续航能力强的特点,受结构尺寸限制,现有电动代步车无法像电动滑板车一样折叠携带。
3.现有电动代步车在实现折叠收纳功能的同时,因折叠结构设计,导致作为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瓶安装空间狭小,无法使用市面上常见的铅酸电池,多采用定制化锂电池使用,增加了用户后期的电池更换成本以及配件采购难度,进一步的,电池安装空间的缩小,导致电动代步车的续航里程缩短,无法为用户提供持续稳定的骑乘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电动代步车,解决了现有设备存在的使用成本高和续航里程不足的问题。
6.技术方案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折叠电动代步车,包括轴套,所述轴套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折叠套件,所述轴套的外侧焊接有一体式车架,所述一体式车架的内侧顶部和底部均固设有置物仓,所述一体式车架的内侧中部卡接有罩壳,所述一体式车架的内侧中部固设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内装填有铅酸电池,所述一体式车架的右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后尾架和驱动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折叠套件包括转向管,该转向管的中部活动连接在轴套的中部,所述转向管的底端焊接有上联板,所述上联板的底端铰接有下联板,所述下联板的中部焊接有对接套,该下联板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液压减震器,所述液压减震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轴套,该下轴套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转向轮。
9.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管的中部螺纹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底端与下联板的外侧抵触,所述定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板,所述定位杆的底端与对接套的中部螺纹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后尾架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防撞梁,所述防撞梁的宽度与一体式车架的宽度相同。
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桥,该驱动桥的外侧焊接在一体式车架的右端底部,所述驱动桥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轮。
12.进一步的,所述一体式车架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焊接有打孔板,该打孔板的表面固设有座椅安装孔,所述支架与一体式车架之间预设有架空区。
13.有益效果
14.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电动代步车,通过该装置实现使用成本降低,本装置采用一体式车架,上联板与下联板的铰接,配合定位杆完成上联板和下联板之间的工作位置锁定和调整,其折叠结构刚性高,在保障车身结构刚性的同时,在一体式车架内划分电池仓和置物仓,对本装置上的空间进行划分处理,其中电池仓用于装填铅酸电池,降低本装置的后期使用成本和提升本使用安全性;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电动代步车,通过该装置实现续航里程提升,在一体式车架上预留出置物仓与电池仓,其中使用罩壳完成置物仓和电池仓的分隔,一体式制造的一体式车架在保障本装置的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增加了本装置的电池携带量,保障本装置的续航,改善本装置的骑乘体验;
17.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剖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体式车架结构的立体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套件结构的立体图。
22.附图标记
23.1-轴套;2-折叠套件;21-转向管;21a-定位杆;21b-调节板;22-上联板;23-下联板;24-对接套;25-液压减震器;26-下轴套;27-转向轮;3-一体式车架;4-置物仓;5-罩壳;6-电池仓;7-后尾架;71-防撞梁;8-驱动结构;81-驱动桥;82-驱动电机;83-驱动轴;84-驱动轮;9-支架;91-打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参照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电动代步车,包括轴套1,轴套1的中部活动连接有折叠套件2,轴套1的外侧焊接有一体式车架3,一体式车架3的内侧顶部和底
部均固设有置物仓4,一体式车架3的内侧中部卡接有罩壳5,一体式车架3的内侧中部固设有电池仓6,电池仓6内装填有铅酸电池,一体式车架3的右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后尾架7和驱动结构8。
28.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折叠套件2包括转向管21,该转向管21的中部活动连接在轴套1的中部,转向管21的底端焊接有上联板22,上联板22的底端铰接有下联板23,下联板23的中部焊接有对接套24,该下联板23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液压减震器25,液压减震器2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轴套26,该下轴套26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转向轮27。
29.上联板22与下联板23的铰接,配合定位杆21a完成上联板22和下联板23之间的工作位置锁定和调整,整体结构简单隔离,方便维护和操作。
30.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转向管21的中部螺纹连接有定位杆21a,定位杆21a的底端与下联板23的外侧抵触,定位杆21a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板21b,定位杆21a的底端与对接套24的中部螺纹连接。
31.转向管21内装配定位杆21a,其中定位杆21a的顶端设置调节板21b,方便用户通过调节板21b转动定位杆21a,接触定位杆21a与对接套24的螺纹连接,此时用户脚踩防撞梁71,一体式车架3的右端重量增加,以驱动轴83为转动中心开始偏转,下联板23在上联板22的底端偏转,完成转向轮27及液压减震器25的折叠收纳处理,本装置此时处于折叠状态。
32.进一步的通过定位杆21a对下联板23的抵触,完成转向轮27和液压减震器25的折叠后位置锁定。
33.本装置通过对液压减震器25与转向轮27进行折叠,对一体式车架3的主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一体式车架3上预留出置物仓4与电池仓6,其中使用罩壳5完成置物仓4和电池仓6的分隔,一体式制造的一体式车架3在保障本装置的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增加了本装置的电池携带量,保障本装置的续航。
34.本装置采用一体式车架3,保障车身结构刚性的同时,在一体式车架3内划分电池仓6,装填铅酸电池,降低本装置的后期使用成本和提升本使用安全性。
35.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后尾架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防撞梁71,防撞梁71的宽度与一体式车架3的宽度相同。
36.本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通过驱动轮84和防撞梁71与底面接触,为本装置在折叠后偏转90
°
竖直摆放提供支撑,其中防撞梁71在日常骑行过程中,为驱动轮84和驱动电机82提供防撞保护。
37.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驱动结构8包括驱动桥81,该驱动桥81的外侧焊接在一体式车架3的右端底部,驱动桥8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82,该驱动电机8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83,驱动轴8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轮84。
38.驱动电机82通过驱动轴83带动驱动轮84转动,整体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方便工厂快速生产加工。
39.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体式车架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支架9,支架9的顶端焊接有打孔板91,该打孔板91的表面固设有座椅安装孔,支架9与一体式车架3之间预设有架空区。
40.支架9与打孔板91配合,方便用户根据自身使用需求选择安装市面上的座椅,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在一体式车架3的顶部预留出的架空区增加用户的储物空间。
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某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