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压力调节功能的刹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3623发布日期:2023-03-17 22:50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压力调节功能的刹车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中刹车器的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压力调节功能的刹车器。


背景技术:

2.刹车,为车辆安全把关的重要一环,刹车的良窳,往往会关系到骑乘者的生命安全,尤其对于常需要处于高速竞技的骑乘者而言,若刹车的结构、效率不够周全完善,即使骑乘者行车技巧再高,亦无法随心所欲掌控自行车,特别是在高速行驶下,不论冲量、动能皆达到最高值,若无法顺利进行刹车,不论自身或他人的性命皆无法获得保障,更可能造成大规模的灾祸。
3.制动器是具有使运动部件(或运动机械)减速、停止或保持停止状态等功能的装置。是使机械中的运动件停止或减速的机械零件。俗称刹车、闸。制动器主要由制架、制动件和操纵装置等组成。有些制动器还装有制动件间隙的自动调整装置。为了减小制动力矩和结构尺寸,制动器通常装在设备的高速轴上,但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大型设备(如矿井提升机、电梯等)则应装在靠近设备工作部分的低速轴上。
4.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中,用于控制制动器的装置为刹车器(俗称闸把),闸把是刹车时的一个手柄,闸把用于在自行车刹车手柄、童车手柄、电动车刹车手柄、摩托车刹车手柄等。
5.传统的,在电动车、自行车、三轮车等车辆刹车钢丝的安装过程中,一般使用钢丝钳、扳手等传统工具配合蛮力进行拉紧。这种传统的钢丝拉紧方法存在很多不足,难以操作。例如:钢丝容易从钢丝钳或扳手中滑脱,而且不容易调节松紧,特别费时费力。
6.为追求刹车效率及精准性,目前市面上载具(如汽机车及自行车)均广泛采用油压式刹车,其原理是将一刹车油管一端与一刹车把手座的内部油路的输出端结合,而刹车油管另端则与一碟式刹车器结合,可由把手的按压而连动顶推内部油路一活塞杆,使油路内的压力通过刹车油管作用于碟式刹车器,而形成碟式刹车的操作。现有油压式刹车其油压管路为一封闭的管路,因刹车油不可调整导致刹车制动器其刹车片动作均为固定的,无法控制其动作的灵敏度,如此无法有效调整出适合载具的刹车力道。
7.如专利文献cn104554587b所示,公开了一种用于自行车防抱死的刹车压力调节装置。套筒外侧固定连接有外盖块,套筒中心内腔的两端均装有主活塞,外盖块内设有调整腔,外盖块与套筒上设有连通主活塞与调整腔的对接开口,调整腔通过外盖块与套筒之间的对接开口与套筒内腔相通,套筒中心内腔和调整腔内装有液压油;外盖块的调整腔内装有调整活塞,调整活塞的外端连接有弹性调整机构,套筒中心内腔两端的主活塞的外侧均连接有结构相同的与刹车线连接的伸缩主腔机构。
8.上述专利产品在实际应用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1、通过螺纹调节刹车的松紧度,但是其调整时的尺度难以把握,往往需要反复调整并测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相对而言较为麻烦;2、螺纹调节的配合方式,相关部件会沿着活塞方向发生位移,位移后必然会
产生一定的间隙,导致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刹车行程虚位,且手感松散,进而存在使用安全风险;3、其结构上更加复杂,占用更大的空间,不利于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9.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压力调节功能的刹车器
10.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压力调节功能的刹车器,包括刹车器本体、连接在刹车器本体其中一端上的把手、以及连接在刹车器本体另一端上的刹车管;所述的刹车器本体设有压力缸,所述的压力缸内设有受把手作用的活塞杆,所述的活塞杆与把手之间设有压力调节机构;
11.所述的压力调节机构包括有操作件、以及受操作件驱动的挡位组件;所述的挡位组件中具有若干级挡位,用户通过操作件切换挡位组件的挡位,挡位组件作用至活塞杆以调整活塞杆在压力缸内的初始位置,从而调节压力缸的工作体积。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挡位组件包括活动盘和固定盘,所述的活动盘与操作件连接,且所述活动盘作用于所述的活塞杆;
13.所述活动盘和固定盘的其中一者上开设有若干个尺寸不一的挡位槽,另一者上设有挡位块,所述的挡位块能够卡入至任意一个挡位槽中。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和活动盘的其中一者上设有传动块,另一者上设有传动槽,所述的传动块卡设在传动槽中,以使得操作件与活动盘形成传动配合。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操作件为一旋转体,所述的刹车器主体上开设有操作槽,所述的旋转体安装在所述的操作槽中,且所述的旋转体至少部分露出在刹车器本体外。
16.关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若干个所述的挡位槽环设在所述的挡位块上。
17.关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旋转体为自转体,其沿着活塞杆的轴心作旋转运动。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一预紧弹簧,所述的预紧弹簧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活动盘,以使得活动盘始终具有抵紧所述固定盘的运动趋势。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把手具有球头连接段,所述活塞杆的末端设有第一半球头腔,所述的刹车器本体中设有护套,所述的护套具有第二半球头腔,所述的第一半球头腔与第二半球头腔组合形成完整的传动腔,所述的球头连接段设置在所述的传动腔中。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的外壁上设有防滑纹。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刹车器本体内还设有调节缸,所述的调节缸与压力缸相互连通,且所述的调节缸与压力缸中均设有刹车油;
22.所述活塞杆的前端与压力缸的内壁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4.一、通过挡位组件中挡位槽的切换方式,代替现有的螺纹调节方式,挡位槽切换时的手感顿挫明显(且能够听到切换声音),能够被用户直观感受,因此更易把握松紧度调节
的尺度。
25.二、结构上更加简单,且几乎不占用多余空间(体积上与无松紧度调节的刹车器几乎一致),实际产品力强,实用性佳。
26.三、选用的预紧弹簧,能够始终提供一定的预紧力,以在使用过程中有效去填充调整后的零部件间隙,消除过紧过松的配合缺陷。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30.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1.图5是活塞杆与压力调节机构的局部拆分示意图。
32.图6是活塞杆与压力调节机构的另一拆分示意。
33.图7是活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是压力调节机构对活塞杆的松紧度调节前后的对比示意图。
35.图中:1、刹车器本体;2、把手;3、刹车管;4、压力缸;5、活塞杆;6、操作件;7、操作槽;8、活动盘;9、固定盘;10、挡位槽;11、挡位块;12、传动块;13、传动槽;14、预紧弹簧;15、球头连接段;16、第一半球头腔;17、护套;18、第二半球头腔;19、传动腔;20、防滑纹;21、调节缸;22、复位弹簧;a、活塞杆的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实施例一
40.参照图1~图8,一种具有压力调节功能的刹车器,包括刹车器本体1、连接在刹车器本体1其中一端上的把手2、以及连接在刹车器本体1另一端上的刹车管3;所述的刹车器本体1设有压力缸4,所述的压力缸4内设有受把手2作用的活塞杆5,所述的活塞杆5与把手2之间设有压力调节机构;
41.所述的压力调节机构包括有操作件6、以及受操作件6驱动的挡位组件,所述的挡
位组件中具有若干级挡位,用户通过操作件6切换挡位组件的挡位,挡位组件作用至活塞杆5以调整活塞杆5在压力缸4内的初始位置,从而调节压力缸4的工作体积。
42.上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的基础结构方案,调节刹车松紧度时的动作为:用户去调整操作件6(一般为拨动使其转动),操作件6的运动将带着挡位组件实现挡位的切换,挡位组件的切换将带动活塞杆5在压力缸4内的初始位置从调整前位置运动至调整后位置,进而压力缸4的工作体积大小将得到改变,作用至把手2上的液压压力也会有所不同,实现刹车松紧度的调节功能。
43.以上基础结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至少具有以下优势:一、通过挡位组件中挡位槽10的切换方式,代替现有的螺纹调节方式,挡位槽10切换时的手感顿挫明显(且能够听到切换声音),能够被用户直观感受,因此更易把握松紧度调节的尺度;二、结构上更加简单,且几乎不占用多余空间(体积上与无松紧度调节的刹车器几乎一致),实际产品力强,实用性佳。
44.优选的,所述的操作件6为一旋转体,所述的刹车器主体上开设有操作槽7,所述的旋转体安装在所述的操作槽7中,且所述的旋转体至少部分露出在刹车器本体1外,以便用户接触并进行调节操作。
45.实施例二
46.挡位组件的组成结构方案多种多样,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优选的下位结构方案,具体为:
47.参照图2~图8,所述的挡位组件包括活动盘8和固定盘9,所述的活动盘8与操作件6连接,且所述活动盘8作用于所述的活塞杆5;所述活动盘8和固定盘9的其中一者上开设有若干个尺寸不一的挡位槽10,另一者上设有挡位块11,所述的挡位块11能够卡入至任意一个挡位槽10中。
48.使用过程中,固定盘9相对刹车器本体1固定不动,操作件6相对活塞杆5的轴向位置保持不变,操作件6的转动将驱使活动盘8相对固定盘9转动,进而档位块在各个档位槽之间切换。借助于各个档位槽的尺寸不一的特性,固定盘9将驱动活动盘8靠近或远离活塞杆5,进而调整活塞杆5在压力缸4内的初始位置,达到调节刹车松紧的作用。
49.另一方面,用户实际接触的是操作件6,为了使得操作件6的动力传递至活动盘8,所采用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操作件6和活动盘8的其中一者上设有传动块12,另一者上设有传动槽13,所述的传动块12卡设在传动槽13中,以使得操作件6与活动盘8形成传动配合。
50.当然,操作件6与活动盘8之间的传动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优选方案,例如也可在两者之间设置齿轮传动组件或是带轮传动组件,此处不做特殊限定。
51.关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根据旋转体的转动特性,若干个所述的挡位槽10环设在所述的挡位块11上,因此能够在转动的过程中,实现挡位块11与对应挡位槽10的切换。
52.实施例三
53.背景技术中提及,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的螺纹调节方式,相关部件会沿着活塞方向发生位移,位移后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间隙,导致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刹车行程虚位,且手感松散,进而存在使用安全风险。
54.本实用新型的前述方案中可能也会存在相应的缺陷,即挡位槽10与挡位块11切换
前后,活动盘8与活塞杆5(或是固定盘9)之间的间隙可能会过松或过紧。为了彻底消除以上缺陷,所提供的解决方案为:
55.参照图4,还包括一预紧弹簧14,所述的预紧弹簧14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活动盘8,活动盘8在预紧弹簧14的作用下,使得活动盘8始终具有抵紧所述固定盘9的运动趋势,所选用的预紧弹簧14,能够始终提供一定的预紧力,以在使用过程中有效去填充调整后的零部件间隙,消除过紧过松的配合缺陷。
56.优选的,所述预紧弹簧14设置在传动槽13中,并与传动块12抵接,在起到预紧力的情况下,采用上述安装结构不占用多余的空间,属于较为优化的方案。
57.实施例四
58.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刹车器的一些基础结构,具体为:参照图2~图4,所述的把手2具有球头连接段15,所述活塞杆5的末端设有第一半球头腔16,所述的刹车器本体1中设有护套17,所述的护套17具有第二半球头腔18,所述的第一半球头腔16与第二半球头腔18组合形成完整的传动腔19,所述的球头连接段15设置在所述的传动腔19中。采用球头的方式,以使得把手2与活塞杆5之间的传动连接更加顺畅无阻。
59.优选的,所述操作件6的外壁上设有防滑纹20,在接触时提供更大的摩擦力,以便用户对操作件6进行转动。
60.优选的,本刹车器为油压刹车器,所述的刹车器本体1内还设有调节缸21,所述的调节缸21与压力缸4相互连通,且所述的调节缸21与压力缸4中均设有刹车油;在挡位切换及刹车使用过程中,调节缸21与压力缸4之间的刹车油适应性流动,以提供有效的液压力。另一方面,所述活塞杆5的前端与压力缸4的内壁之间设有复位弹簧22。复位弹簧22的工作原理主要有两点:一、把手2使用后,用户松开把手2,在复位弹簧22作用下将活塞杆5顶回至初始位置;二、挡位组件调节时,使得活塞杆5始终具有朝向挡位组件一侧移动的运动趋势,进而使得刹车松紧度的调节更加精准有效。
61.实施例五
6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旋转体为自转体,其沿着活塞杆5的轴心作旋转运动。自转体的设置的优势在于,在满足转动调节的基础上,所占用的空间最小,实现结构的最优化。
63.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均属于现有技术,故不作赘述。
6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