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小型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用起落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0817发布日期:2020-08-18 18:5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小型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用起落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落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小型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用起落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微小型旋翼无人机以其体积小、成本低、对起飞降落场地要求不高,携带使用方便,且具有垂直起降和悬停能力的特点,正受到军队、武警和公安特种作战部队越来越多的重视,已经广泛用于执行航拍侦察、现场监视等轻量级任务。随着机载武器站技术和微小型弹药技术的日益成熟,通过向微型无人机加装火力打击装置实现进行火力打击已经成为了可能,如2018年中国华科尔研制的fe15消防灭火无人机系统和深圳轻准科技与湖南军工集团联合研发的qzu-01武装无人机系统,他们都通过加装火力打击系统的方式,实现了旋翼无人机的火力打击功能。

现阶段的旋翼无人机起落架通常为安装在无人机底部的四个支撑杆,此种结构以大角度直接固定在无人机的底部,不能转动,重量高,拆装不方便,占用空间大,而火力打击系统大多体积较大,且需要跟随目标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现有的起落架会遮挡火力打击系统弹道,严重限制无人机的打击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重量高、拆装不方便、占用空间大、不能跟随火力平台转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微小型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用起落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微小型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用起落架,包括两根连杆,且两个所述连杆相互平行设置,每个所述连杆的两端均套设有减震裹脚,每两个对应的所述减震裹脚之间的连杆上均套装有两个三通连接器,且每个所述三通连接器均紧邻对应的减震裹脚设置,每两个对应的所述三通连接器中均相互配合插入有弯杆,所述弯杆的两个末端插入对应的三通连接器上的连接口后均通过螺钉固定。

优选的,所述连杆均为碳纤维管。

优选的,所述减震裹脚为软橡胶套,且所述减震裹脚与连杆过盈配合。

优选的,所述弯杆为铝合金管,所述弯杆包括直线管、圆弧管,所述直线管的两个末端上均固定安装有圆弧管,所述直线管上正中处沿长度轴线方向开有两个螺钉孔。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微小型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用起落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的起落架质量轻,强度高,拆装方便,可以直接连接在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上,跟随火力打击平台运动,既满足了无人机起降的要求,也满足了火力打击平台打击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微小型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用起落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微小型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用起落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微小型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用起落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连杆1101、减震裹脚1102、三通连接器1103、弯杆1104、螺钉孔11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微小型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用起落架,包括两根连杆1101,连杆1101均为碳纤维管,碳纤维管质量轻,强度高,大大降低了起落架整体重量,并提高了起落架整体的强度。

且两个连杆1101相互平行设置,每个连杆1101的两端均套设有减震裹脚1102,减震裹脚1102为软橡胶套,且减震裹脚1102与连杆1101过盈配合,橡胶减震裹脚可以在无人机起降的过程中,在起落架与地面接触的过程中,为无人机提供缓冲,从而充分减少了地面冲击力对于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内部精密电子设备的影响。

每两个对应的减震裹脚1102之间的连杆1101上均套装有两个三通连接器1103,且每个三通连接器1103均紧邻对应的减震裹脚1102设置,每两个对应的三通连接器1103中均相互配合插入有弯杆1104,弯杆1104的两个末端插入对应的三通连接器1103上的连接口后均通过螺钉固定,利用三通连接器1103将弯杆1104与连杆1101固定连接,使得起落架的安装拆卸十分简单,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将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的起落架取下后拆卸成单独的零件,从而大大提高了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的便携性。弯杆1104为铝合金管,弯杆1104包括直线管、圆弧管,直线管的两个末端上均固定安装有圆弧管,直线管上正中处沿长度轴线方向开有两个螺钉孔1105,螺钉孔用于与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的连接,在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需要跟随目标转动的过程中,起落架会跟随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一起转动,这样就不会遮挡火力打击系统的弹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微小型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用起落架,包括两根连杆(1101),且两个所述连杆(1101)相互平行设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杆(1101)的两端均套设有减震裹脚(1102),每两个对应的所述减震裹脚(1102)之间的连杆(1101)上均套装有两个三通连接器(1103),且每个所述三通连接器(1103)均紧邻对应的减震裹脚(1102)设置,每两个对应的所述三通连接器(1103)中均相互配合插入有弯杆(1104),所述弯杆(1104)的两个末端插入对应的三通连接器(1103)上的连接口后均通过螺钉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小型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101)均为碳纤维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小型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裹脚(1102)为软橡胶套,且所述减震裹脚(1102)与连杆(1101)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小型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杆(1104)为铝合金管,所述弯杆(1104)包括直线管、圆弧管,所述直线管的两个末端上均固定安装有圆弧管,所述直线管上正中处沿长度轴线方向开有两个螺钉孔(110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落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微小型无人机火力打击平台用起落架,包括两根连杆,且两个所述连杆相互平行设置,每个所述连杆的两端均套设有减震裹脚,每两个对应的所述减震裹脚之间的连杆上均套装有两个三通连接器,且每个所述三通连接器均紧邻对应的减震裹脚设置,每两个对应的所述三通连接器中均相互配合插入有弯杆,所述弯杆的两个末端插入对应的三通连接器上的连接口后均通过螺钉固定。本实用新型具有强度高、质量轻、拆装方便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光;周惠民;文颀;邓宏彬;彭腾;刘野;刘培君;顾虎;涂绪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宏大和创防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宏海兴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8.29
技术公布日:2020.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