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翔伞翼及一种动力滑翔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0958发布日期:2020-08-18 18:52阅读:10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翔伞翼及一种动力滑翔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器材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滑翔翼及一种动力滑翔伞。



背景技术:

滑翔伞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欧洲,是由一批热爱跳伞、滑翔翼的飞行人员发明的飞行运动,不仅在发达国家非常流行,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人喜爱并加入进来。滑翔伞是一种飞行器,滑翔伞通常主要由翼型伞衣、伞绳、背带系统和操纵系统四大部分组成。滑翔翼与滑翔伞不同,滑翔翼有一个刚性框架,能保持翼体的三角形的形状,而滑翔伞的伞衣则靠空气压力维持其梭形、椭圆形、橄榄形的形状,利用操纵绳控制方向。

滑翔伞的翼型伞衣也称伞翼,是滑翔伞产生升力和承受载荷的主要部件。翼型伞衣由上翼面、下翼面和沿翼展方向有规律分布的数十个成形翼肋构成。上下翼面与翼肋缝合,形成特定的伞翼形状。伞衣前缘按照翼肋的横向排列,构成一定尺寸的进气口。由于伞衣后缘是完全封闭的,所以上下翼面与各翼肋之间便形成了一个个用于储存空气的气室。

当伞衣与空气做相对运动时,空气由进口进入气室,因伞衣后缘封闭而不能排出,在空气冲压力作用下,伞衣内腔产生一定的压力,使这种柔性伞衣保持一定的刚性和形状。为了使进气口便于空气流入,每片翼肋的进气口部位都缝有具一定硬度、光洁挺括的塑料加强片。在翼肋上的不同部位,还开有大小及数量不等的圆孔,目的是使各气室间的空气可沿翼展方向流动,用于平衡整个伞衣内部的压强,以利于保持整个伞衣形状,避免伞衣充气时因部分受力不匀而塌陷。

伞衣的形状、面积以及与气流相对运动的速度都对升力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伞衣的形状是升力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滑翔伞翼及一种应用该滑翔伞翼型的无人动力滑翔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

一种滑翔伞翼,包括弧形的伞翼主体,所述伞翼主体的前缘具有向伞翼主体下后方伸展的下扰流翼,所述下扰流翼与伞翼主体的前缘之间为弧形平滑过渡,所述下扰流翼与伞翼主体之间设有结构支撑部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扰流翼自中部向两端渐进朝向后方延伸,所述伞翼主体自中心向两端逐步缩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扰流翼游离边缘与伞翼主体的距离自中部向两端逐步缩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结构支撑部件为气囊或竖翼。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竖翼上连接有牵引绳。

一种动力滑翔伞,包括动力装置和伞翼,所述动力装置与伞翼通过牵引绳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翼为上述滑翔伞翼。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力装置电连接有遥控装置,所述遥控装置包括遥控接收器和遥控器,所述遥控接收器与电连装置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动力电池、控制系统、电机和螺旋桨,电机驱动螺旋桨旋转,所述控制系统与动力电池和电机电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翔伞翼及一种应用该滑翔伞翼型的无人动力滑翔伞,通过伞翼主体的前缘设置的下扰流翼,使经过伞翼的气流产生更大的升力,能够明显改善滑翔伞的性能,延长滑翔距离,提高无人动力滑翔伞的续航时间和续航里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滑翔伞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滑翔伞翼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滑翔伞翼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滑翔伞翼自中部剖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滑翔伞翼自中部剖开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滑翔伞翼自中部剖开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附图2至6所示,一种滑翔伞翼,包括弧形的伞翼主体1,所述伞翼主体1的前缘具有向伞翼主体1下后方伸展的下扰流翼2,所述下扰流翼2与伞翼状态1的前缘之间为弧形平滑过渡,所述下扰流翼2与伞翼主体1之间设有结构支撑部件。

所述下扰流翼2自中部向两端渐进朝向后方延伸,所述伞翼主体1自中心向两端逐步缩窄。

所述下扰流翼2游离边缘与伞翼主体1的距离自中部向两端逐步缩小。

所述结构支撑部件为气囊或竖翼3。本实施例中为与伞翼主体垂直设置的竖翼3。

所述竖翼3上连接有牵引绳4。

实施例2:如附图1至6所示,一种动力滑翔伞,包括动力装置和伞翼,所述动力装置与伞翼通过牵引绳4连接,所述伞翼为实施例1中所述的滑翔伞翼。

所述动力装置5电连接有遥控装置,所述遥控装置包括遥控接收器和遥控器,所述遥控接收器与电连装置电连接。遥控接收器和遥控器是常见设备,不赘述。

所述动力装置5包括动力电池、控制系统、电机和螺旋桨,电机驱动螺旋桨旋转,所述控制系统与动力电池和电机电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滑翔伞翼,包括弧形的伞翼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翼主体的前缘具有向伞翼主体下后方伸展的下扰流翼,所述下扰流翼与伞翼主体的前缘之间为弧形平滑过渡,所述下扰流翼与伞翼主体之间设有结构支撑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翔伞翼,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扰流翼自中部向两端渐进朝向后方延伸,所述伞翼主体自中心向两端逐步缩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翔伞翼,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扰流翼游离边缘与伞翼主体的距离自中部向两端逐步缩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翔伞翼,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支撑部件为气囊或竖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滑翔伞翼,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翼上连接有牵引绳。

6.一种动力滑翔伞,包括动力装置和伞翼,所述动力装置与伞翼通过牵引绳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翼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滑翔伞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动力滑翔伞,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装置电连接有遥控装置,所述遥控装置包括遥控接收器和遥控器,所述遥控接收器与电连装置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动力滑翔伞,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动力电池、控制系统、电机和螺旋桨,电机驱动螺旋桨旋转,所述控制系统与动力电池和电机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翔伞翼及一种应用该滑翔伞翼型的无人动力滑翔伞,包括弧形的伞翼主体,所述伞翼主体的前缘具有向伞翼主体下后方伸展的下扰流翼,所述下扰流翼与伞翼主体的前缘之间为弧形平滑过渡,所述下扰流翼与伞翼主体之间设有结构支撑部件。本实用新型通过伞翼主体的前缘设置的下扰流翼,使经过伞翼的气流产生更大的升力,能够明显改善滑翔伞的性能,延长滑翔距离,提高无人动力滑翔伞的续航时间和续航里程。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李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坊市慧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9
技术公布日:2020.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