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发动机无人机尾翼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9890发布日期:2021-09-25 10:22阅读:52来源:国知局
双发动机无人机尾翼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特别涉及双发动机无人机尾翼传动结构,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无人机目前主要有油动无人机和电动无人机,电动无人机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最大起飞重量小、续航时间段,在低起飞重量、短续航的场景下应用具有优势,油动无人机可实现大的起飞重量、续航能力长,但结构复杂、成本高,适用于要求的起飞重量大、续航时间长的应用场合,由于单旋翼只有旋翼而不具有固定的机翼,这样就是节省了很大的起飞场地和置地空间,其运输及应用作业的场景可以非常灵活,但这类大起飞重量的无人机需要的大排量的发动机,目前在我国小排量的发动机基本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应用在无人机上也能够满足要求,但对于大排量(如250cc以上)的发动机还主要靠进口,进口发动机的价格较国产发动机价格要翻倍甚至更高,即使这样,还有很多能够用于无人机上国外的发动机对我国禁售,而且国外的发动机即使实现了较大的起飞重量,但发动机本身重量偏大,在整体起飞重量一定的情况下,其最大载荷受到了限制,申请人在无人机的开发研究中深刻的认识到了上述情况,试图通过开发双发动机的无人机,采用两个国产的小排量的发动机同时驱动一根主轴来实现进口的大排量的发动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但在单旋翼无人机上,尾翼同样需要驱动,传统的单发动机的尾翼驱动采用的是从变速箱中引出动力,通过皮带扭转90度后驱动与尾翼同轴的被动带轮,传统的这种方式下皮带需要扭转90度,这导致位于尾管中的皮带容易打架,特别在皮带较为松弛的情况下,皮带打架的发生会影响尾翼的传动,造成飞行不稳,还需要有皮带张紧装置,这些结构若用在前后两个发动机的无人机上将变得更为复杂,所以在开发双发动机无人机时,尾翼的驱动也需要研发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双发动机无人机的尾翼驱动提供一种传动机构。
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双发动机无人机尾翼传动结构,包括尾翼,所述的尾翼与被动带轮同轴安装在尾管后端,尾管连接在机身上,在机身上固定设置有变向减速机,变向减速机的输入轴与输出轴在空间上正交,变向减速机的输入轴上固定连接有输入轮,输入轮通过发动机输出轴上的驱动轮或者变速箱输出轴上的驱动轮驱动,变向减速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输出轮,输出轮与被动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
5.进一步的;所述的双发动机无人机具有两台前后布置的发动机,两台发动机向同一方向驱动主轴;每台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至离合器,离合器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同步轮,在靠近变速箱出转动设置有从动同步轮,主动同步轮与从动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与从动同步轮同轴固定设置有输入齿轮,在主轴上固定连接有输出齿轮,两个输入齿轮均与输出齿轮相啮合,两个输入齿轮分别位于输出齿轮的前后,与位于后部的主动同步轮同轴设置有驱动带轮,驱动带轮与变向减速机的输入轮通过皮带传动。
6.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传动机构采用变向减速机,驱动带轮与变向减速机的输入轮通过皮带传动,变向减速机的输入轴与输出轴在空间上正交,从变向减速机到被动同步轮传动的皮带不需要再扭转90度,为双发动机的无人机尾翼传动找到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尾翼传动结构用在无人机上的示意图。
8.图2是本图1中截取的部分示意图。
9.图3是双发动机驱动主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1.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各标记为:1:被动带轮;2:尾管;3:变向减速机;4:输入轮;5:输出轮;6:发动机a;7:离合器a;8:主动同步轮a;9:驱动带轮;10:从动同步轮a;11:发动机b;12:离合器b;13:主动同步轮b;14:从动同步轮b;15:变速箱;16:主轴;17:输出齿轮;18:输入齿轮a;19:输入齿轮b。
12.如附图所示,双发动机无人机尾翼传动结构,包括尾翼,所述的尾翼与被动带轮1同轴安装在尾管2后端,尾管2连接在机身上,在机身上固定设置有变向减速机3,变向减速机的输入轴与输出轴在空间上正交,变向减速机的输入轴上固定连接有输入轮4,输入轮通过发动机输出轴上的驱动轮或者变速箱输出轴上的驱动轮驱动,变向减速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输出轮5,输出轮5与被动带轮1之间通过皮带传动。
13.所述的双发动机无人机具有两台前后布置的发动机,两台发动机如图中的发动机a6、发动机b11所示,两台发动机向同一方向驱动主轴;以单侧的发动机驱动为例说明,发动机a的输出轴连接至离合器a7,离合器a7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同步轮a8,在靠近变速箱处转动设置有从动同步轮a10,主动同步轮a与从动同步轮a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与从动同步轮a同轴固定设置有输入齿轮a18,在主轴上固定连接有输出齿轮17,两个输入齿轮均与输出齿轮相啮合,图中发电机b驱动的输入齿轮b如19所示,两个输入齿轮分别位于输出齿轮17的前后,与位于后部的主动同步轮同轴设置有驱动带轮9,驱动带轮与变向减速机的输入轮4通过皮带传动。
14.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双发动机无人机尾翼传动结构,包括尾翼,所述的尾翼与被动带轮同轴安装在尾管后端,尾管连接在机身上,其特征在于:在机身上固定设置有变向减速机,变向减速机的输入轴与输出轴在空间上正交,变向减速机的输入轴上固定连接有输入轮,输入轮通过发动机输出轴上的驱动轮或者变速箱输出轴上的驱动轮驱动,变向减速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输出轮,输出轮与被动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动机无人机尾翼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发动机无人机具有两台前后布置的发动机,两台发动机向同一方向驱动主轴;每台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至离合器,离合器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同步轮,在靠近变速箱处转动设置有从动同步轮,主动同步轮与从动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与从动同步轮同轴固定设置有输入齿轮,在主轴上固定连接有输出齿轮,两个输入齿轮均与输出齿轮相啮合,两个输入齿轮分别位于输出齿轮的前后,与位于后部的主动同步轮同轴设置有驱动带轮,驱动带轮与变向减速机的输入轮通过皮带传动。

技术总结
双发动机无人机尾翼传动结构,包括尾翼,所述的尾翼与被动带轮同轴安装在尾管后端,尾管连接在机身上,在机身上固定设置有变向减速机,变向减速机的输入轴与输出轴在空间上正交,变向减速机的输入轴上固定连接有输入轮,输入轮通过发动机输出轴上的驱动轮或者变速箱输出轴上的驱动轮驱动,变向减速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输出轮,输出轮与被动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本传动机构为双发动机的无人机尾翼传动找到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翼传动找到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翼传动找到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技术研发人员:于进峰 孟令恩 张涛 武鹏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坤宇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2
技术公布日:2021/9/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