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推力吸收装置的飞行器推进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58251发布日期:2023-03-22 12:5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包括推力吸收装置的飞行器推进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飞行器推进组件,包括用于吸收由发动机产生的推力的装置,该发动机通过发动机附件固定在吊挂架下方。


背景技术:

2.专利申请ep 3792182披露了一种推进组件,该推进组件在前部(以飞行器在空中的行进方向为参考)包括前发动机附件,在后部包括后发动机附件,并且在两个发动机附件之间包括用于吸收发动机推力的装置。
3.参照图1,在上述申请中描述的推力吸收装置1包括两个推力连杆2、3,这两个推力连杆布置在推进组件的竖直中间平面v的两侧,并且每个推力连杆具有连接到发动机的前端和通过吊具5铰接到主配件4的后端2a、3a。吊具5被安装成在主配件4上绕旋转轴线r枢转,该旋转轴线布置在竖直中间平面v中并且正交于用于传递推力的平均平面p,该平均平面包括两个连杆2、3的纵向轴线。吊具5布置在主配件4的两个臂4a、4b之间,所述臂相对于竖直中间平面v彼此对称。
4.两个连杆2、3通过单一连接销l固定到吊具5,该单一连接销水平安装并且布置在用于传递力的平均平面p中,并且正交于旋转轴线r。连接销l通过安装在每个连杆2、3的后端2a、3a处的球形接头环插入吊具5的支承件5a中,并且位于吊具的每一侧上。连接销l一方面将连杆无游隙地机械连接到吊具5,另一方面通过主配件4的两个臂4a、4b将连杆有游隙地机械连接到主配件4。
5.这种推力吸收装置1的优点在于,通过水平安装的连接销l来安装连杆2、3使得能够优化紧凑性以及操作者从推进组件的左侧和右侧的触及。
6.然而,这种推力吸收装置1的设计导致在连杆2、3与吊具5的每个界面处产生指向装置侧面和外部的平面外的力(沿着图1中箭头u的力),并且这些平面外的力最终可能会导致球形接头环的过早磨损。
7.因此,需要修改如上所述的力吸收装置的设计,以弥补此缺陷,同时仍然通过水平安装的连接销固位连杆的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旨在完全或部分满足此需求。为此,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推进组件,包括通过发动机附件悬挂在吊挂架下方的发动机,这些发动机附件在前部包括前发动机附件,在后部包括后发动机附件,并且在两个发动机附件之间包括推力吸收装置,穿过发动机纵向轴线的竖直中间平面将推进组件分成左、右两部分,推力吸收装置包括固定在吊挂架下方的主配件、和两个连杆,这两个连杆布置在竖直中间平面的两侧,并且每个连杆具有铰接到发动机的前端和通过吊具铰接到主配件的后端,该吊具被安装成在主配件上绕旋转轴线枢转,一方面,该旋转轴线正交于用于传递推力的平均平面,该平均平面平行于两个连杆中的每一个连杆的纵向轴线,另一方面,该旋转轴线布置在竖直中间平面中,两个连杆的纵向轴
线沿推进组件从前到后的方向会聚,第一连杆通过第一连接销铰接到吊具,该第一连接销平行于用于传递推力的平均平面并且垂直于第一连杆的纵向轴线延伸,第二连杆通过第二连接销铰接到吊具,该第二连接销平行于用于传递推力的平均平面并且垂直于第二连杆的纵向轴线延伸。
9.如上所述的推进组件,其中,所述吊具包括用于将所述连杆紧固到所述吊具的两个紧固突耳,第一紧固突耳与所述第一连杆相关联,第二紧固突耳与所述第二连杆相关联,其中与连杆相关联的每个紧固突耳平行于所述连杆的纵向轴线延伸。
10.如上所述的推进组件,其中,正交于所述旋转轴线并且穿过所述吊具的连接销、被称为等待连接销无游隙地安装在所述吊具上,并且通过两个臂将所述吊具有游隙地机械连接到所述主配件,所述两个臂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竖直中间平面的两侧,并且所述吊具布置在所述两个臂之间。
11.如上所述的推进组件,其中,所述等待连接销插入穿过所述吊具的两个同轴孔口,所述孔口布置在所述吊具的两个相对侧翼中的每一个侧翼中,所述侧翼布置在所述中央配件的两个臂之间。
12.如上所述的推进组件,其中,所述两个相对侧翼彼此平行延伸。
13.如上所述的推进组件,其中,每个侧翼的所述孔口的侧翼是两个止挡件,所述主配件的u形夹臂接纳在所述两个止挡件之间。
14.如上所述的推进组件,其中,所述推力吸收装置和所述后发动机附件)是分离的。
附图说明
15.在阅读以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之后,本发明的上述特征以及其他特征将更加清楚地显而易见,所述描述参照附图给出,在附图中:
16.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推力吸收装置的立体图;
17.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附接到飞行器机翼的推进组件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18.图3是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所示的推进组件的推力吸收装置的立体图;
19.图4是图3中的推力吸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20.图5是图3中的推力吸收装置的俯视图,展示了在推力吸收装置正常操作情况下的主要力路径;
21.图6是类似于图5的视图,展示了在推力吸收装置失效的第一种情况下启动的辅助力路径;
22.图7是类似于图5的视图,展示了在推力吸收装置失效的第二种情况下启动的另一辅助力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23.关于图2,推进组件e具有固定在飞行器机翼30下方的吊挂架20和具有短舱50的涡轮机40,该短舱围绕悬挂在吊挂架20上的发动机60。发动机60沿着纵向轴线x从前向后延伸。吊挂架20具有朝向地面定向的平面下表面20a。
24.在描述中,与位置相关的术语参考箭头av,该箭头表示在发动机60提供的推力的
影响下推进组件/机翼在空中的前进方向。竖直中间平面v是穿过纵向轴线x并且正交于地面(也就是说正交于水平面)并且将推进组件e分成左、右两部分(应当注意,在附图所示的示例中,左、右部分相对于竖直中间平面v彼此对称)的平面。
25.发动机60到吊挂架20的固定通过发动机附件的组件来确保,这些发动机附件固定到吊挂架20以及还有发动机60。这些发动机附件在前部包括前发动机附件80,在后部包括后发动机附件90,并且在前发动机附件与后发动机附件之间包括推力吸收装置100。将不再更详细地描述前发动机附件80和后发动机附件90。
26.参照图3至图5,推力吸收装置100具有固定到吊挂架的下表面20a的主配件110、铰接到主配件110的吊具120、以及用于吸收发动机推力的连杆101、102,所述连杆布置在竖直中间平面v的两侧。
27.每个连杆101、102具有铰接到发动机60的前端101b、102b和铰接到吊具120的后端101a、102a,并且每个连杆沿着轴线t1、t2(被称为力传递轴线)纵向延伸。两个力传递轴线t1、t2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并且沿推进组件e从前到后的方向彼此靠近(换句话说,轴线t1、t2沿推进组件e从前到后的方向会聚)。包含两个力传递轴线t1、t2的平面被称为用于传递推力的平均平面p。
28.吊具120被安装成在主配件110上关于旋转轴线r1(被称为主轴线)枢转,该旋转轴线正交于用于传递推力的平均平面p,并且包括在竖直中间平面v中。
29.吊具120包括与连杆101、102的两个单独连接件。根据本发明,第一连杆101和相应地第二连杆102与吊具120之间的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销l1和相应地第二连接销l2,这些连接销平行于用于传递推力的平均平面p并且正交于第一连杆101和相应地第二连杆102的力传递轴线t1、t2延伸。吊具120与每个连杆101、102的这种连接防止了在每个吊具-连杆界面处产生平面外的力。
30.详细地,主配件110包括压靠在吊挂架的下表面20a上的平面底部113。主配件110例如通过使用穿过在底部113中为此目的设置的通孔a的四个张紧螺钉(未示出)固定到吊挂架20。
31.中央凸缘114布置在底部113的前部,并且平行于用于传递推力的平均平面p朝向前部延伸。在中央凸缘114中形成有通孔115,并且通孔的孔轴线包括在竖直中间平面v中,并且该通孔的孔轴线垂直于用于传递力的平均平面p。
32.吊具120在前部部分包括用于固定连杆101、102的连杆的紧固接口121,然后在后部部分包括用于将吊具120固定到主配件110的u形夹122。吊具120具有垂直于用于传递力的平均平面p的竖直对称平面。
33.吊具120的u形夹122由彼此平行的两个臂122a-b形成。两个臂122a-b中的每一个臂均包括通孔123。两个臂122a-b的孔123的孔轴线是同轴的,并且两个孔123具有相同的尺寸。
34.吊具120与主配件110之间的主轴线r1的枢转连接是通过主配件110的中央凸缘114布置在吊具的u形夹122的臂122a-b之间以及连接销(未示出)装配在支承件124中而形成的,该支承件紧密配合地插入中央凸缘114的通孔115以及还有臂122a-b的孔123中。当主轴线r1的枢转连接可操作时,吊具120的两个臂122a-b平行于用于传递力的平均平面p延伸。
35.连杆的紧固接口由两个平面紧固突耳125、126形成,这两个平面紧固突耳朝向吊具120的前部延伸。两个紧固突耳125、126彼此间隔开并且相对于吊具的竖直对称平面对称。
36.每个紧固突耳125、126专用于连杆101、102,位于竖直中间平面v的相同侧,并且沿着所述连杆的纵向轴线t1、t2延伸。因此,一个紧固突耳125沿着力传递轴线t1延伸,而另一个紧固突耳126沿着力传递轴线t2延伸。
37.对于每个紧固突耳125、126,以相同的方式,通道孔125a、126a布置在紧固突耳上。球形接头环125b、126b插入每个通道孔125a、126a中。对于连杆101、102中的每一个连杆,以相同的方式,紧固突耳125、126插入位于连杆后端101a、102a的u形夹101c、102c的两个平行臂之间。无游隙地装配穿过连杆的u形夹101c、102c并且无游隙地装配在球形接头环125b、126b中的连接销l1、l2连接吊具120和连杆101、102。每个连接销l1、l2因此平行于用于传递推力的平均平面p并且正交于与连杆101、102相关联的力传递轴线t1、t2延伸。
38.此外,连杆101、102与吊具120的每个连接销l1、l2正交于主轴线r1,因此基本上平行于水平面。与通过竖直安装的销进行安装相比,通过水平安装的连接销l1、l2安装每个推力连杆101、102显著地增加了对吊具与连杆之间的连接件触及。
39.有利地,推力吸收装置100包括主配件110与吊具120之间的辅助力吸收界面。辅助力吸收界面在主要力吸收界面破坏(也就是说主轴线r1的枢转连接破坏)的情况下启动。
40.位于连杆的紧固接口121与主轴线r1的枢转连接之间的辅助力吸收界面由旋转轴线r2(被称为辅助轴线)的枢转连接形成,该辅助轴线包括在用于传递力的平均平面p中并且正交于主轴线r1。辅助轴线r2因此基本上平行于水平面。
41.为了实现辅助力吸收界面,主配件110包括由两个臂116a-b形成的u形夹116,这两个臂分布在中央凸缘114的两侧并且相对于竖直中间平面v彼此对称。两个臂116a-b中的每一个臂均沿着平行于竖直中间平面v的平面延伸。每个臂116a-b包括圆形形状的孔口117,并且两个臂116a-b的孔口相同并且同轴。
42.连接销l3(被称为等待连接销)通过插入两个孔口117中的每一个孔口而有游隙地安装在中央配件110的u形夹116上,并且该连接销紧密配合地插入穿过吊具120。详细地,等待连接销l3插入穿过吊具120的两个同轴孔口127,其中每个孔口127布置在吊具120的侧翼128(在图4中仅一个可见)上。两个孔口127因此布置在吊具120的两个相对侧翼上,并且这两个侧翼128布置在中央配件110的两个臂116a-b之间。因此,一个侧翼128面向臂116a-b中的每一个臂。
43.在图3和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两个相对侧翼128彼此平行延伸,并且每个侧翼128在吊具120的前部通过连杆的紧固接口121的紧固突耳125、126延伸。
44.在每个侧翼128处,每个孔口127的侧翼是两个边缘128a-b,这两个边缘沿着平行的平面延伸,朝向吊具120的外部并且垂直于吊具的竖直对称平面突出。
45.在吊具120的每一侧上,主配件110的u形夹臂116a-b接纳在两个突出边缘128a-b之间,但是只要主要力吸收界面是可操作的,就不与突出边缘接触。提供功能性游隙,使得当主要力吸收界面可操作时,臂116a-b与突出边缘128a-b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约几毫米(例如:2mm至3mm),并且臂116a-b与吊具的侧翼128之间的最小距离也是约几毫米(例如:2mm至3mm)。
46.突出边缘128a-b用作端部止挡件,用于在辅助力吸收界面启动时限制吊具120相对于主配件110的旋转移动,如将在下面解释的。
47.在推力吸收装置正常操作的情况下(图5),吊具120可以在用于传递力的平均平面p中枢转,以便吸收由连杆101、102传递的发动机60的力。旋转的角度幅度在竖直中间平面v的每一侧由配件的臂116a-b限制。
48.在这种情况下,力路径(被称为主要力路径)依次从每个连杆101、102传递到吊具120,然后传递到主配件110,最终传递到吊挂架20。吊具120与主配件110之间的力传递通过主轴线r1的紧密枢转连接来实现。在图5中,箭头线示出了一个连杆101的主要力路径。另一连杆102的主要力路径将与其对称。
49.在主要力吸收界面破坏的情况下,吊具120将在发动机60的重量作用下沿着用于传递力的平均平面p移动,直到等待连接销l3与主配件110的臂116a-b之间的游隙被移除。在移除游隙后,吊具120绕主轴线r1的旋转被阻止,而绕辅助轴线r2的旋转被释放,旋转幅度由侧翼128的突出边缘128a-b限制。吊具120绕辅助轴线r2的摆动幅度因此受到限制,从而不会损坏部件。
50.在这种情况下,力路径(被称为辅助力路径)依次从每个连杆101、102传递到吊具120,传递到主配件110,最终传递到吊挂架20。吊具120与主配件110之间的力传递通过等待连接销l3来实现。在图6中,箭头线示出了在主要力吸收界面破坏的情况下一个连杆101的辅助力路径。另一连杆102的辅助力路径将与其对称。
51.借助连接销系统的设计,连杆101、102总是被防止相对于吊具120平移移动,因为在主要力吸收界面破坏的情况下,应用了等待连接销l3。
52.在连杆-吊具界面破坏(也就是说,在竖直中间平面v的一侧上,紧固突耳125、126或连杆101、102与紧固突耳125、126之间的连接销l1、l2破坏)的情况下,吊具120不再平衡,并且这将导致吊具绕主轴线r1旋转。在竖直中间平面v的连杆-吊具界面未被破坏的一侧,吊具120将沿着用于传递力的平均平面p朝向前部移动,直到等待连接销l3与中央配件110的臂之间的游隙被移除。
53.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60的所有力仅在竖直中间平面v的连杆-吊具界面未被破坏的一侧上行进。在图7中,箭头线示出了力路径,该力路径依次从连杆102穿过未被破坏的连杆-吊具界面传递到吊具120,传递到主配件110,然后最终传递到吊挂架20。连杆与主配件110之间的力传递通过主轴线r1的枢转连接和辅助轴线r2的枢转连接来实现。
54.尽管本发明已经描述了后发动机附件90和推力吸收装置100彼此不同并且分离的情况,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另一种构造是可能的,其中推力吸收装置100的主配件110与后发动机附件90是一体的(例如:同一个部件实现后发动机附件和推力吸收装置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