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埋式副翼的无人机结构

文档序号:35663190发布日期:2023-10-06 18:12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埋式副翼的无人机结构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内埋式副翼的无人机结构。


背景技术:

1、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2、基于现有技术中发现,现有的无人机结构的机翼位置保护结构大都为固定状态,从而导致其不便于对机翼进行检修,导致其不便于进行使用,且现有的无人机结构其副翼位置不便于进行调整,从而不便于根据飞行环境进行调整,从而不便于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埋式副翼的无人机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无人机结构的机翼位置保护结构大都为固定状态,从而导致其不便于对机翼进行检修,导致其不便于进行使用,且现有的无人机结构其副翼位置不便于进行调整,从而不便于根据飞行环境进行调整,从而不便于进行使用的问题。

2、本发明一种内埋式副翼的无人机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3、一种内埋式副翼的无人机结构,包括:飞行部、主动部、调节部、收缩部;所述飞行部包括:机体、防护架;所述机体的内部设有控制中枢;所述防护架为圆环状结构,防护架的外壁上设有圆环状凸起,防护架通过螺钉在飞行部的固翼架的顶部;所述主动部设置在飞行部的内部,主动部的控制块固定在固翼架上,控制块内部的旋转结构与机体的控制中枢通过电性连接;所述调节部设置在飞行部的内部,调节部的固定块固定在主动部的旋转杆的外壁上,调节部包括:翻转副翼;所述翻转副翼为长方形结构,翻转副翼上设有圆柱状凸起,翻转副翼转动连接在调节部的调节槽内;所述收缩部设置在飞行部的内部,收缩部的带动块螺纹连接在旋转杆上,收缩部的收缩块滑动连接在固定块上。

4、进一步的,所述飞行部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圆柱状结构,支撑架的底部设有支架,支撑架固定在机体的底部。

5、进一步的,所述固翼架为方形板状结构,固翼架上设有圆形通孔,固翼架上设有圆环状凸起,固翼架固定在机体的外壁上。

6、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部还包括:主翼;所述控制块为圆柱状结构;所述旋转杆为圆柱杆状结构,旋转杆的底部设有螺纹状凸起,旋转杆与控制块内部的旋转结构相连接;所述主翼为圆柱状结构,主翼的外壁上设有机翼,主翼固定在旋转杆的顶部。

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为圆环状结构,固定块的外壁上设有矩形凸起,固定块的矩形凸起外壁上设有长方形凹槽;所述调节槽为矩形凹槽,调节槽连接有t形凹槽,调节槽连接有圆柱状凹槽,调节槽设置在固定块的矩形凸起上。

8、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为t形块状结构,压块上设有顶紧弹簧,压块滑动连接在调节槽内。

9、进一步的,所述带动块为圆柱状结构,带动块上设有圆柱状凹槽,带动块连接有螺纹通孔;所述收缩块为圆环状结构,收缩块的外壁上设有矩形凸起,收缩块的矩形凸起上设有矩形凹槽,收缩块的矩形凹槽内设有矩形块,收缩块转动连接在带动块上。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在本装置中,设置了飞行部与主动部,通过将支撑架固定在机体的下方,从而便于对机体支撑,使其便于保持装置的整体稳定,从而便于其进行使用,而通过将机体的外壁行固定固翼架,从而便于对防护架进行固定,使其在对主翼与翻转副翼进行保护的同时便于进行拆卸,从而便于对其进行维护,而通过将控制块固定在固翼架上,从而便于通过内部旋转结构对旋转杆控制控制,从而便于带动主翼与翻转副翼进行转动,从而便于其进行使用;

12、2、在本装置中,设置了调节部,通过转动带动块,使其在螺纹的作用下控制收缩块进行位置移动,从而便于控制收缩块进行下移,使其在下移的同时解除对翻转副翼的约束,从而使翻转副翼展开,同时压块在顶紧弹簧的作用下从调节槽内弹出,并对展开的翻转副翼进行锁紧,从而便于保持翻转副翼的稳定,使其便于通过展开的翻转副翼辅助主翼进行转动,从而便于辅助装置进行飞行,从而便于其进行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埋式副翼的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飞行部(1)、主动部(2)、调节部(3)、收缩部(4);所述飞行部(1)包括:机体(101)、防护架(104);所述机体(101)的内部设有控制中枢;所述防护架(104)为圆环状结构,防护架(104)的外壁上设有圆环状凸起,防护架(104)通过螺钉在飞行部(1)的固翼架(103)的顶部;所述主动部(2)设置在飞行部(1)的内部,主动部(2)的控制块(201)固定在固翼架(103)上,控制块(201)内部的旋转结构与机体(101)的控制中枢通过电性连接;所述调节部(3)设置在飞行部(1)的内部,调节部(3)的固定块(301)固定在主动部(2)的旋转杆(202)的外壁上,调节部(3)包括:翻转副翼(303);所述翻转副翼(303)为长方形结构,翻转副翼(303)上设有圆柱状凸起,翻转副翼(303)转动连接在调节部(3)的调节槽(302)内;所述收缩部(4)设置在飞行部(1)的内部,收缩部(4)的带动块(401)螺纹连接在旋转杆(202)上,收缩部(4)的收缩块(402)滑动连接在固定块(30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埋式副翼的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部(1)还包括:支撑架(102);所述支撑架(102)为圆柱状结构,支撑架(102)的底部设有支架,支撑架(102)固定在机体(101)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埋式副翼的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翼架(103)为方形板状结构,固翼架(103)上设有圆形通孔,固翼架(103)上设有圆环状凸起,固翼架(103)固定在机体(101)的外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埋式副翼的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部(2)还包括:主翼(203);所述控制块(201)为圆柱状结构;所述旋转杆(202)为圆柱杆状结构,旋转杆(202)的底部设有螺纹状凸起,旋转杆(202)与控制块(201)内部的旋转结构相连接;所述主翼(203)为圆柱状结构,主翼(203)的外壁上设有机翼,主翼(203)固定在旋转杆(202)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埋式副翼的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301)为圆环状结构,固定块(301)的外壁上设有矩形凸起,固定块(301)的矩形凸起外壁上设有长方形凹槽;所述调节槽(302)为矩形凹槽,调节槽(302)连接有t形凹槽,调节槽(302)连接有圆柱状凹槽,调节槽(302)设置在固定块(301)的矩形凸起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埋式副翼的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3)还包括:压块(304);所述压块(304)为t形块状结构,压块(304)上设有顶紧弹簧,压块(304)滑动连接在调节槽(302)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埋式副翼的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块(401)为圆柱状结构,带动块(401)上设有圆柱状凹槽,带动块(401)连接有螺纹通孔;所述收缩块(402)为圆环状结构,收缩块(402)的外壁上设有矩形凸起,收缩块(402)的矩形凸起上设有矩形凹槽,收缩块(402)的矩形凹槽内设有矩形块,收缩块(402)转动连接在带动块(401)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埋式副翼的无人机结构,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以解决有的无人机结构其副翼位置不便于进行调整,从而不便于根据飞行环境进行调整,从而不便于进行使用的问题,包括:飞行部;所述主动部设置在飞行部的内部;所述调节部设置在飞行部的内部;所述收缩部设置在飞行部的内部。通过转动带动块,使其在螺纹的作用下控制收缩块进行位置移动,从而便于控制收缩块进行下移,使其在下移的同时解除对翻转副翼的约束,从而使翻转副翼展开,同时压块在顶紧弹簧的作用下从调节槽内弹出,并对展开的翻转副翼进行锁紧,从而便于保持翻转副翼的稳定,使其便于通过展开的翻转副翼辅助主翼进行转动,从而便于辅助装置进行飞行。

技术研发人员:仲旦彦,金怡君,杨洪,李欢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