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列连翼式短距起降无人运输机

文档序号:34712045发布日期:2023-07-07 14:4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串列连翼式短距起降无人运输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人机,尤其涉及一种串列连翼式短距起降无人运输机。


背景技术:

1、当前,无人机在物流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在发生山洪、地震等灾情时,因陆地通道难以短时间内畅通,往往需要无人机空运紧急救援物资,所以无人机在紧急救援物资投放方面也展现出巨大潜力。现有物流领域的无人机主要为多旋翼类型、垂起固定翼类型和普通固定翼类型;其中多旋翼类型续航短、速度慢,难以胜任长距离紧急运输任务;垂起固定翼类型虽然续航长、速度快,但载重能力极低;普通固定翼类型则对起降场地要求过高,部署使用灵活性差。因此,现有无人机还难以胜任紧急救援物资投放工作,故亟需提供一种载重大、速度快、续航长且对起降场地要求较小的无人机来改善上述现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载重大、速度快、续航长且对起降场地要求较小的串列连翼式短距起降无人运输机。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串列连翼式短距起降无人运输机,包括机身、前翼、后翼、搭接翼和垂尾,所述机身的前部两侧分别固定设有所述前翼,所述机身的后部固定设有所述垂尾,所述垂尾的两侧固定设有对称设置的所述后翼,所述后翼高于所述前翼设置,所述前翼与对应侧的所述后翼的翼梢之间固定连接有搭接翼;两所述前翼上分别设有前推力组件,两所述后翼上分别设有后推力组件;所述机身上设有储运空间,所述机身上位于所述储运空间的底部设有投放开启组件。

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身的前端设有冷却进气口。

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翼和所述后翼均为克拉克y翼。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翼包括前翼梁,所述前翼梁上沿远离所述机身方向依次固定有若干前翼肋,所述前翼梁和所述前翼肋外覆盖有前翼蒙板。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翼梁和所述前翼蒙板均采用夹心泡沫材料制成。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投放开启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储运空间的底部处的投放门,所述储运空间的侧壁上转动安装有开启轴,所述开启轴上固定设有开启曲柄,所述开启曲柄与所述投放门之间铰接连接有开启连杆,所述开启轴连接有开启电机。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身的下部设有起落架。

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串列连翼式短距起降无人运输机,包括机身、前翼、后翼、搭接翼和垂尾,所述机身的前部两侧分别固定设有所述前翼,所述机身的后部固定设有所述垂尾,所述垂尾的两侧固定设有对称设置的所述后翼,所述后翼高于所述前翼设置,所述前翼与对应侧的所述后翼的翼梢之间固定连接有搭接翼;两所述前翼上分别设有前推力组件,两所述后翼上分别设有后推力组件;所述机身上设有储运空间,所述机身上位于所述储运空间的底部设有投放开启组件。本实用新型所述前翼和后翼高低错位布局,可大幅减小前后推力和升力干扰,使推力和升力效率最大化,因而四个推力组件容易实现更强的动力性能、更快的飞行速度;同时前后翼高低布局,还能提高升阻特性,降低起降场地要求,提高载重性能和续航。



技术特征:

1.串列连翼式短距起降无人运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前翼、后翼、搭接翼和垂尾,所述机身的前部两侧分别固定设有所述前翼,所述机身的后部固定设有所述垂尾,所述垂尾的两侧固定设有对称设置的所述后翼,所述后翼高于所述前翼设置,所述前翼与对应侧的所述后翼的翼梢之间固定连接有搭接翼;两所述前翼上分别设有前推力组件,两所述后翼上分别设有后推力组件;所述机身上设有储运空间,所述机身上位于所述储运空间的底部设有投放开启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列连翼式短距起降无人运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前端设有冷却进气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列连翼式短距起降无人运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翼和所述后翼均为克拉克y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列连翼式短距起降无人运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翼包括前翼梁,所述前翼梁上沿远离所述机身方向依次固定有若干前翼肋,所述前翼梁和所述前翼肋外覆盖有前翼蒙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列连翼式短距起降无人运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翼梁和所述前翼蒙板均采用夹心泡沫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列连翼式短距起降无人运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开启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储运空间的底部处的投放门,所述储运空间的侧壁上转动安装有开启轴,所述开启轴上固定设有开启曲柄,所述开启曲柄与所述投放门之间铰接连接有开启连杆,所述开启轴连接有开启电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列连翼式短距起降无人运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下部设有起落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串列连翼式短距起降无人运输机,包括机身、前翼、后翼、搭接翼和垂尾,机身的前部两侧分别固定设有前翼,机身的后部固定设有垂尾,垂尾的两侧固定设有对称设置的后翼,后翼高于前翼设置,前翼与对应侧的后翼的翼梢之间固定连接有搭接翼;两前翼上分别设有前推力组件,两后翼上分别设有后推力组件;机身上设有储运空间,机身上位于储运空间的底部设有投放开启组件。本技术前翼和后翼高低错位布局,可大幅减小前后推力和升力干扰,使推力和升力效率最大化,因而四个推力组件容易实现更强的动力性能、更快的飞行速度;同时前后翼高低布局,还能提高升阻特性,降低起降场地要求,提高载重性能和续航。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畅,冯加伟,吕阳,薛儒雷,袁烨,姜理想,刘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22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