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行器以及飞行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92006发布日期:2023-10-11 13:2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行器以及飞行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飞行器,具体涉及一种飞行器以及飞行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电机效率、锂电池能量密度、导航和自主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上电机转速具备可快速调节而改变螺旋桨驱动力实现飞行控制的特点,研制实用型电动载人飞行器的条件已然成熟。目前正在研制中的载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构型可分为三类:旋翼或多旋翼、多旋翼与固定翼组合的复合翼或倾转旋翼、倾转翼。

2、其中,设置有固定翼的evtol飞行器构型,其固定翼结构自机身两侧向外延伸,占用空间较大,使得飞行器降落地面后无论是运输或停放空间都远大于具有相同载重量的私家汽车,也无法实现像私家车或出租车那样的所谓飞行出租车目标。以及,仅通过固定于飞行器上的旋翼控制飞行器前飞时,旋翼提供的前飞气流为上升气流的一部分,导致前飞效率低,活动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飞行器以及飞行运输装置,旨在解决固定翼飞行器占用空间大且旋翼飞行器前飞效率低、速度慢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飞行器,其中,所述飞行器包括机架、主旋桨、两个机翼以及两个副旋桨,所述机架前后向延伸设置;所述主旋桨安装于所述机架的后端;两个所述机翼分别安装于所述机架的前端两侧,且每一所述机翼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固定翼以及可沿前后向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翼末端的活动翼,以使得在所述活动翼的转动行程中,所述活动翼具有向下延伸的支撑位置、以及水平延展的飞行位置,所述活动翼的末端设置有滚轮,以使得位于所述支撑位置的所述活动翼作为前起落架,通过所述滚轮抵持支撑于支撑面;两个所述副旋桨对应安装于两个所述固定翼的末端,且所述副旋桨可沿左右向轴线转动设置,以使得在其转动行程上,具有竖向设置以提供升力的起落模式、以及水平设置以提供拉力的前飞模式。

3、可选地,所述固定翼的翼展长度为a,所述活动翼的翼展长度为b,则2/3≤a/b≤1。

4、可选地,在所述活动翼的转动行程中,还具有所述固定翼与所述活动翼折叠的收纳位置。

5、可选地,所述固定翼的后端设置有襟翼,且所述襟翼的翼展长度与所述固定翼的翼展长度一致;和/或,

6、所述活动翼的后端设置有副翼,且所述副翼的翼展长度为c,所述活动翼的翼展长度为b,则c≤0.5b。

7、可选地,所述机架后端的下方还转动安装有后起落架,在所述后起落架的转动行程上,具有向前转动贴附于所述机架的贴附状态、向下转动以抵持支撑面支撑所述飞行器的支撑状态以及向后转动至水平的飞行状态;

8、所述后起落架上设置有垂直尾翼,以在所述后起落架处于所述飞行状态时,所述垂直尾翼竖向设置,且所述垂直尾翼上设置有方向舵以控制所述飞行器的航向。

9、可选地,所述主旋桨包括共轴双旋桨。

10、可选地,所述共轴双旋桨的桨叶可折叠设置,以使得其具有折叠至所述机架上方的收纳状态。

11、可选地,所述主旋桨设置有前倾安装角,所述前倾安装角为θ,则θ<15°。

12、可选地,所述固定翼的下部与所述机架的侧部之间连接有一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被用于抵持支撑所述固定翼。

1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飞行运输装置,其中,所述飞行运输装置包括所述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包括机架、主旋桨、两个机翼以及两个副旋桨,所述机架前后向延伸设置;所述主旋桨安装于所述机架的后端;两个所述机翼分别安装于所述机架的前端两侧,且每一所述机翼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固定翼以及可沿前后向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翼末端的活动翼,以使得在所述活动翼的转动行程中,所述活动翼具有向下延伸的支撑位置、以及水平延展的飞行位置,所述活动翼的末端设置有滚轮,以使得位于所述支撑位置的所述活动翼作为前起落架,通过所述滚轮抵持支撑于支撑面;两个所述副旋桨对应安装于两个所述固定翼的末端,且所述副旋桨可沿左右向轴线转动设置,以使得在其转动行程上,具有竖向设置以提供升力的起落模式、以及水平设置以提供拉力的前飞模式,所述飞行器的所述机架下端用以挂持负载以进行飞行运输。

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旋桨安装在机身后端,始终提供主要动力,以维持所述飞行器的飞行。当安装在所述固定翼的所述副旋桨处于所述起落模式时,提供至少1/3起飞重量的动力,配合提供主动力的所述主旋桨维持所述飞行器的垂直起降和悬停状态,此时所述活动翼处于所述支撑位置,即所述活动翼沿所述副旋桨气流方向延伸,以减少所述机翼整体对气流造成的阻碍,提升气动效率;当所述副旋桨处于所述前飞模式时,所述副旋桨提供全部推力而不再提供升力,此时所述活动翼转动至所述飞行位置以水平延展且处于前飞气流内以提供原先所述副旋桨所提供的升力,得以维持所述飞行器的飞行。如此设置,一方面所述主旋桨始终处于动力提供状态,所述副旋桨进行模式切换以及所述活动翼进行位置切换时对维持所述飞行器的飞行状态影响较小,使得其两者可在飞行过程中活动转换,进而使得在所述飞行器的vtol(垂直起降)和前飞状态的飞行转换过程中较为稳定,容易控制,且通过所述副旋桨的模式切换,提供所述飞行器前飞动力,解决旋翼飞行器前飞效率低、速度慢的问题;另一方面,所述机翼设置成所述固定翼与所述活动翼结合,通过所述固定翼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保障所述机翼的结构强度,而所述活动翼可转动设置,减小对所述副旋桨气流造成的阻碍,以提升所述副旋桨在所述起落模式时的气动效率,且所述活动翼可在降落至地面时活动至所述支撑位置,以减小所述机翼自所述机架两侧向外延伸的长度,减小空间占用,同时通过设置于所述活动翼的末端的所述滚轮抵持支撑于支撑面以兼做所述前起落架使用,结构整合度高,设计巧妙实用性强,得以进一步压缩所述飞行器的尺寸,减小所述飞行器所占用的空间体积。



技术特征:

1.一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翼的翼展长度为a,所述活动翼的翼展长度为b,则2/3≤a/b≤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翼的转动行程中,还具有所述固定翼与所述活动翼折叠的收纳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翼的后端设置有襟翼,且所述襟翼的翼展长度与所述固定翼的翼展长度一致;和/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后端的下方还转动安装有后起落架,在所述后起落架的转动行程上,具有向前转动贴附于所述机架的贴附状态、向下转动以抵持支撑面支撑所述飞行器的支撑状态以及向后转动至水平的飞行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旋桨包括共轴双旋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轴双旋桨的桨叶可折叠设置,以使得其具有折叠至所述机架上方的收纳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旋桨设置有前倾安装角,所述前倾安装角为θ,则θ<1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翼的下部与所述机架的侧部之间连接有一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被用于抵持支撑所述固定翼。

10.一种飞行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飞行器,所述飞行器的所述机架下端用以挂持负载以进行飞行运输。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飞行器以及飞行运输装置,其中,飞行器包括机架、主旋桨、两个机翼以及两个副旋桨,机架前后向延伸设置;主旋桨安装于机架的后端;两个机翼分别安装于机架的前端两侧,且每一机翼包括固定安装于机架上的固定翼以及可沿前后向轴线转动安装于固定翼的活动翼,以使得在活动翼的转动行程中,活动翼具有向下延伸的支撑位置、以及水平延展的飞行位置,活动翼的末端设置有滚轮;两个副旋桨对应安装于两个固定翼的末端,且副旋桨可沿左右向轴线转动设置,以使得在其转动行程上,具有竖向设置以提供升力的起落模式、以及水平设置以提供拉力的前飞模式。本技术旨在解决固定翼飞行器占用空间大且旋翼飞行器前飞效率低、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郭士钧,龚俊强,黄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时代捷行
技术研发日:202304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