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体喷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004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动体喷出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按压喷嘴头将存放在流动体存放部内的流动体从喷嘴头喷出的流动体喷出泵。
在这种以往的流动体喷出泵中,当按压喷嘴头使缸筒下降之后,为了在解除对喷嘴头的压力后使缸筒再度上升,作为一种弹簧张力部件使用了金属制的螺旋弹簧。并且,这个螺旋弹簧通常被设置在与流动体可发生接触的位置。
因此,存在着因不同种类流动体的性质,流动体对金属制螺旋弹簧腐蚀的问题。而且,在把这样的流动体喷出泵应用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场合下,螺旋弹簧中的金属成分有可能溶解到化妆品中,不利于卫生。
另外,这样的流动体喷出泵通常是通过树脂成型制作而成,但对这个流动体喷出泵进行废弃处理时,由于不易取除金属制的螺旋弹簧,所以还存在着不可能进行分类回收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虽然也可以采用树脂制的螺旋弹簧,但是这种弹簧很难达到充分满足流动体喷出泵所要求的弹簧张力。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螺旋弹簧的腐蚀和溶解的流动体喷出泵。

发明内容
第1项所述的发明是,通过按压设置在流动体存放部上方的喷嘴头,使存放在上述流动体存放部内的流动体从上述喷嘴头喷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上述流动体存放部上部的缸筒;在上述缸筒内可往复移动的活塞、通过连结上述喷嘴头和上述活塞;使施加在上述喷嘴头上的按压力传达到上述活塞,使上述活塞下降用的呈中空状的连结筒;通过上述连结筒,设置在上述连结筒的外周部,对上述活塞施加上升方向的弹簧张力的螺旋弹簧;随着上述活塞的上升动作使存放在上述流动体存放部内的流动体流入上述缸筒内的流入阀机构;随着上述活塞的下降动作,使流入上述缸筒内的流动体通过上述连结筒的内部流出到上述喷嘴头的流出阀机构。
第2项所述的发明是基于第1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流入阀机构具有设置在上述缸筒的下端部附近,在上述缸筒的内部被加压时,闭合形成在上述缸筒的下端部附近的连通上述流动体存放部与上述缸筒的开口部,并且,在上述缸筒的内部被减压时,开放形成在上述缸筒的下端部附近的连通上述流动体存放部与上述缸筒的开口部的第1阀机构。
第3项所述的发明是基于第2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阀机构具有可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支撑部件和设置在该支撑部件的外周面上的圆环。
第4项所述的发明是基于第1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流出阀机构具有设置在上述连结筒的上端附近,当按压上述喷嘴头时,开放形成在上述连结筒的上端附近的连通上述连结筒的内部与上述喷嘴头的开口部,并且,当解除了对上述喷嘴头的压力时,闭合形成在上述连结筒的上端附近的连通上述连结筒的内部与上述喷嘴头的开口部的第2阀机构。
第5项所述的发明是基于第4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阀机构在从其上部被上述喷嘴头按下时,开放形成在上述缸筒的上端部附近的连通上述缸筒的内部与上述喷嘴头的开口部。
第6项所述的发明是基于第5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阀机构被设置在上述喷嘴头的内部。
第7项所述的发明是基于第4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阀机构具有可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支撑部件和设置在该支撑部件的外周面上的圆环。
第8项所述的发明是基于第4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阀机构利用上述螺旋弹簧的弹簧张力闭合形成在上述连结筒的上端部附近的连通上述连结筒的内部与上述喷嘴头的开口部。
第9项所述的发明是基于第4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流出阀机构具有设置在上述连结筒的下端部附近,在按下上述喷嘴头时,开放形成在上述连结筒的下端部附近的连通上述缸筒的内部与上述连结筒的内部的开口部,并且,在解除了对上述喷嘴头的压力时,闭合形成在上述连结筒的下端部附近的上述缸筒的内部与上述连结筒的内部的开口部的第3阀机构。
第10项所述的发明是基于第1项至第9任意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流动体存放部具有硬质的缸筒部件和随着流动体的减少在上述缸筒部件内向上述喷嘴头方向移动的活塞部件。
图2是表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流动体喷出泵1的流动体容器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流动体喷出泵1和喷嘴头2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流动体喷出泵1和喷嘴头2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流动体喷出泵1和喷嘴头2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流动体喷出泵1的变形例和喷嘴头2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流动体喷出泵1和喷嘴头2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流动体喷出泵1和喷嘴头2的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流动体喷出泵1和喷嘴头2的纵剖视图在上述附图中,1—流动体喷出泵,2—喷嘴头,3—外盖,4—流动体存放部,11—喷出部,12—按压部,13—连结部件,14—螺扣部件,15—缸筒部件,16—活塞部件,21—连结筒,22—活塞,23—套筒,24—螺旋弹簧,25—第1阀机构,26—第2阀机构,27—第3阀机构,41-开口部,42—支撑部件,43—圆环,44—开口部,45—支撑部件,46—圆环,47—开口部,48—圆环,52—支撑部件,53—圆环,61—第2阀机构,63—第1阀机构,64—突起部,65—阀体,66—螺旋弹簧,71—阀体,72—螺旋弹簧。
这个流动体容器通常被使用作为存放一般称为凝胶的美容领域用的发胶和清洗剂等、或营养膏和按摩膏等的膏状物、或化妆水等的流动体等的容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把高粘度的流动体和半流动体或固化成果冻状的凝胶和膏状物等与通常的液体统称为流动体。
这个流动体容器由本发明的流动体喷出泵1、喷嘴头2、外盖3及在该内部的存放流动体的流动体存放部4构成。
喷嘴头2具有喷出流动体的喷出部11和在喷出流动体时被按压的按压部12。这个喷嘴头2通过连结部件13与后述的连结筒21形成连结,插拔自如地安装在流动体喷出泵1上。
而且,外盖3通过螺扣部件14拧合在形成在流动体存放部4上端上的螺扣部上。
另外,流动体存放部4具有圆筒状的缸筒部件15;在这个缸筒部件15内上下移动的活塞部件16;形成图中省去的多个通气孔的外盖17。在这个流动体存放部4中的缸筒部件15和流动体喷出泵1通过密封环形成液体密封状态的连接。
这个流动体容器通过使其在上下方向上往复地移动地按压喷嘴头2的按压部12,在后面具体说明的流动体喷出泵1的作用下,使存放在流动体存放部4内的流动体从喷嘴头2的喷出部11喷出。并且,随着流动体存放部4内流动体的减少,如图2所示的那样,活塞部件16在缸筒部件15内向喷嘴头的方向移动。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把

图1及图2中的上下方向规定为流动体容器中的上下方向。即,在这个实施例的流动体容器中,把图1所示的喷嘴头2一侧作为上方,把活塞部件16一侧作为下方。
下面,对这个发明的流动体喷出泵1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至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流动体喷出泵1和喷嘴头2的纵剖视图。另外,在这些图中,图3表示未对流动体喷出泵1施加应力时的放置状态,图4表示通过按压喷嘴头2的按压部12是连结筒21与活塞22一同下降的状态,而图5表示通过开放喷嘴头2使连结筒21与活塞22一同上升的状态。
这个流动体喷出泵1包括缸筒23;可在这个缸筒23内往复移动的活塞22;通过连结喷嘴头2和活塞22使施加在喷嘴头2上的按压力传达到活塞22使活塞22下降的中空状的连结筒21;设置在连结筒21的外周部的其弹簧力使活塞22上升的螺旋弹簧24;使存放在流动体存放部4内的流动体随着活塞22的上升动作流入缸筒23内的由第1阀25构成的流入阀机构;使流入缸筒23内的流动体随着活塞22的下降动作通过连结筒21从喷嘴头2流出的由第2、第3阀26、27构成的流出阀机构。
喷嘴头2与连结筒21形成只能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微小距离的连结,并且,在喷嘴头2的内周面与连结筒21的上端外周面之间设置有防止液体渗漏的圆环31。同样,连结筒21与活塞22形成只能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微小距离的连结。并且,在连结筒21的外周面与活塞22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防止液体渗漏的圆环32。
而且,在连结筒21的外周面上的活塞22的上方设置有圆环33,在活塞22的外周面与缸筒23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圆环34。
另外,为了使上述的螺旋弹簧24具有强的弹簧力,采用金属制的弹簧。不过,这个螺旋弹簧24被设置在连结筒21的外周部,所以与通过连结筒21内部的流动体不发生接触。
构成上述流入阀机构的第1阀25用于当缸筒23的内部被施加压力时,闭合形成在缸筒23下端部附近的连通流动体存放部4与缸筒23的开口部41,并且当缸筒23的内部被减压时,开放这个开口部41。
这个第1阀25具有在该前端形成伞状部的树脂制的支撑部件42和设置在这个支撑部件42的基端部外周面上的圆环43。并且,这个第1阀25在缸筒23的内部被施加压力时,如图4所示的那样,圆环43顶靠在缸筒23的下端部内周面上,使开口部41形成闭合。而在缸筒23的内部被减压时,如图5所示,圆环43离开缸筒23的下端部内周面,使开口部41形成开放。这时,通过支撑部件42的伞状部顶靠在缸筒23的下端部来限制圆环43的移动量。
构成上述流出阀机构的第2阀26用于在喷嘴头2被按压时,开放形成在连结筒21的上端部附近的连通连结筒21的内部与喷嘴头2的开口部44,并且在解除对喷嘴头2的压力时,闭合这个开口部44。
这个第2阀26具有设置在喷嘴头2内部的支撑部件45和设置在这个支撑部件45外周面上的圆环46。并且,这个第2阀26在喷嘴头2被压下时,如图4所示,按压力使支撑部件45移动,使圆环46从连结筒21的上端部内周面上离开,使开口部44开放。而在解除了对喷嘴头2的按压力时,如图5所示,螺旋弹簧24的弹簧力使支撑部件45移动,使圆环46顶靠在连结筒21的上端部内周面上,使开口部44闭合。
另外,作为第2阀26,除了如上所述的那样,具有设置在喷嘴头2内部的支撑部件45和设置在这个支撑部件45外周面上的圆环46外,也可以如图6所示的那样,使用与上述的第1阀25相同的具有在其前端形成有伞状部的树脂制的支撑部件52和设置在这个支撑部件52的基端部的外周面上的圆环53的阀。这时,在喷嘴头2被按下时,由喷嘴头2通过该伞状部来按下支撑部件52。
再次,参照图1-图5,构成上述流出阀机构的第3阀27用于在按下喷嘴头2时,开放形成在连结筒21的下端部附近的连通缸筒23的内部与连结筒21的内部的开口部47,并且在解除了对喷嘴头2的按压力时,闭合该开口部47。
这个第3阀27具有设置在连结筒21的下端部外周面上的圆环48。这个第3阀27在按下喷嘴头2时,如图4所示,连结筒21相对于活塞22呈相对的下降,使圆环48从形成在活塞22下端部上的阀座上离开,使开口部47形成开放。并且,在解除了对喷嘴头2的压力时,如图5所示,连结筒21相对于活塞呈相对的上升,使圆环48顶靠在形成在活塞22的下端部上的阀座上,使开口部47闭合。
另外,上述的各个圆环31、32、33、34、43、46、48是使用硅橡胶制的圆环。
下面,对具有上述的流动体喷出泵1的流动体喷出容器的流动体喷出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在初始期状态下,在螺旋弹簧24的作用下,使圆环46被强制地顶靠在连结筒21的上端部内周面上,使开口部44闭合。而且,同样地在螺旋弹簧24的作用下,使连结筒21相对于活塞22呈相对地上升,使圆环48顶靠在形成在活塞22的下端部上的阀座上,使开口部47闭合。而且,圆环43在圆环43及支撑部件42的自重的作用下,顶靠在缸筒23的下端部内周面上。
这样的初始状态由于2个开口部44、47通过圆环46、48形成可靠的闭合,所以即使在由于流动体的温度上升,存放在流动体存放部4内的流动体的压力升高的场合,也可以可靠地防止这个流动体从喷嘴头2喷出的现象。
如图4所示,在这个状态下,当喷嘴头2的按压部12被压下时,喷嘴头2相对于连结筒21呈相对的下降。这样,通过使设置在支撑部件45外周面上的圆环46从连结筒21的上端部内周面上离开,使开口部44开放。
如果进一步按下喷嘴头2的按压部12,则连结筒21的上端部与喷嘴头2形成对接,使连结筒21与喷嘴头2形成一体,一同下降。所以,连结筒21相对于活塞22呈相对的下降,使圆环48从形成在活塞22的下端部上的阀座上离开,使开口部47开放。
然后,如果再进一步按下喷嘴头2的按压部12,则设置在连结筒21外周面上的圆环33顶靠在活塞22的上端部上,使喷嘴头2与连结筒21和活塞22形成一体,一同下降。在这时,缸筒23的内部被加压,使圆环43顶靠在缸筒23的下端部内周面上,使开口部41闭合。这样,在缸筒23内的被加压的流动体通过开口部47、中空状的连结筒21及开口部44流到喷嘴头2的喷出部11,从这个喷出部11喷出。
如图4所示,在活塞22下降到行程的下端部后,如果解除对喷嘴头2施加的按压力,则在螺旋弹簧24的作用下,喷嘴头2相对于连结筒21呈相对地上升,同时连结筒21相对于活塞22呈相对地上升。因此,如图5所示,第2阀机构26通过使圆环46顶靠在连结筒21的上端部内周面上,使开口部44闭合。第3阀机构27通过使圆环48顶靠在形成在活塞22的下端部上的阀座上,使开口部47闭合。
然后,在螺旋弹簧24的作用下,使喷嘴头2与连结筒21和活塞22一同上升。这时,由于缸筒23的内部被减压,使圆环43从缸筒23的下端部内周面上离开,使开口部41开放,从而使流动体从流动体存放部流入到缸筒23内。然后,如图5所示,当活塞22移动到该升降行程的上端时,该上升动作停止。
通过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可把存放在流动体存放部4内的流动体通过喷嘴头2喷出。
下面,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图7至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流动体喷出泵1和喷嘴头2的纵剖视图。另外,在这些图中。图7表示未对流动体喷出泵1施加应力时的放置状态,图8表示通过按下喷嘴头2的按压部12使连结筒21与活塞22一同下降的状态,图9表示通过放开喷嘴头2使连结筒21与活塞22一同上升的状态。
这个实施例2的流动体喷出泵1与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1的流动体喷出泵1一样,也是安装在流动体存放部4的上部。另外,对与上述的实施例1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上述的实施例1中,使用了利用圆环43的第1阀机构25和利用圆环46的第2阀机构26。而在实施例2中,则是使用利用球状阀体71和将这个阀体71顶向一方的螺旋弹簧72的第1阀机构63、和利用球状阀体65和将这个阀体65顶向一方的螺旋弹簧66的第2阀机构61。
即,构成流入阀机构的第1阀机构63具有球状阀体71、和把这个阀体71作为阀座的顶向缸筒23的下端部的被支撑体69支撑的螺旋弹簧72。而且,这个第1阀机构63在缸筒23的内部被加压时,如图8所示,通过使阀体71顶靠在缸筒23的下端部内周面上,使开口部41闭合。而在缸筒23的内部被减压时,阀体71抵抗螺旋弹簧72的弹簧力,从缸筒23的下端部内周面上离开,使开口部41开放。
另外,构成流出阀的第2阀机构61具有球状阀体65、和把这个阀体65作为阀座的,顶向连结筒21的上端部的,被支撑体67支撑的螺旋弹簧66。而且,这个第1阀机构61在按下喷嘴头2时,如图8所示,通过使阀体65从连结筒21的上端部内周面上离开,使开口部44开放。而在解除了对喷嘴头2的压力时,如图9所示,阀体65抵抗螺旋弹簧66的弹簧力,顶靠在连结筒21的上端部内周面上,使开口部44闭合。
另外,上述的螺旋弹簧66、72与螺旋弹簧24不同,直接接触流动体。所以,这些螺旋弹簧66、72使用树脂制的弹簧。在这种场合下,只要这些螺旋弹簧66、72具有顶住阀体65、71的弹簧力即可,不需要具有像螺旋弹簧24那样大的弹簧力,所以即使使用树脂制的弹簧,在功能上不会发生问题。
下面,对具有实施例2的流动体喷出泵1的流动体喷出容器的流动体的喷出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初始状态时,在螺旋弹簧66的作用下,强制阀体65顶靠在连结筒21的上端部内周面上,使开口部44闭合。同样地,在螺旋弹簧24的作用下,连结筒21相对于活塞22呈相对的上升,圆环48顶靠在形成在活塞22的下端部上的阀座上,使开口部47闭合。阀体71在螺旋弹簧72的作用下,顶靠在缸筒23的下端部内周面上。
在这个状态下当按下喷嘴头2的按压部时,如图8所示,喷嘴头2相对于连结筒21呈相对的下降。这样,阀体65被设置在喷嘴头2内部的突起部64压下,抵抗螺旋弹簧66的弹簧力,从连结筒21的上端部内周面上离开,使开口部44开放。
如果进一步按下喷嘴头2的按压部12,则连结筒21的上端部与喷嘴头2形成对接,连结筒21与喷嘴头2形成一体,一同下降。从而使连结筒21相对于活塞22呈相对的下降,使圆环48从形成在活塞22的下端部上的阀座上离开,使开口部47开放。
然后,如果再进一步按下喷嘴头2的按压部12,则设置在连结筒21外周面上的圆环33顶靠在活塞22的上端部上,使喷嘴头2与连结筒21和活塞22形成一体,一同下降。在这时,缸筒23的内部被加压,使圆环43顶靠在缸筒23的下端部内周面上,使开口部41闭合。这样,在缸筒23内的被加压的流动体通过开口部47、中空状的连结筒21及开口部44流到喷嘴头2的喷出部11,从这个喷出部11喷出。
如图8所示,在活塞22下降到行程的下端部后,如果解除对喷嘴头2施加的按压力,则在螺旋弹簧24的作用下,喷嘴头2相对于连结筒21呈相对地上升,同时连结筒21相对于活塞22呈相对地上升。因此,如图9所示,第2阀机构61通过使阀体65顶靠在连结筒21的上端部内周面上,使开口部44闭合。而第3阀机构27通过使圆环48顶靠在形成在活塞22的下端部上的阀座上,使开口部47闭合。
然后,在螺旋弹簧24的作用下,使喷嘴头2与连结筒21和活塞22一同上升。这时,由于缸筒23的内部被减压,阀体71抵抗螺旋弹簧72的弹力从缸筒23的下端部内周面上离开,使开口部41开放,从而使流动体从流动体存放部流入到缸筒23内。然后,如图9所示,当活塞22移动到该升降行程的上端时,该上升动作停止。
通过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可把存放在流动体存放部4内的流动体通过喷嘴头2喷出。
依照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发明,由于可防止流动体与使活塞上升的螺旋弹簧发生接触,所以即使在具有强大弹力的金属制的螺旋弹簧,也可以有效地防止螺旋弹簧的腐蚀和金属成分的溶解。而且,在对废弃的流动体喷出泵进行废弃处理时,也可以容易地除去金属制的螺旋弹簧。
依照第3项所述的发明,其构成即简单又成本低,并且可确保开口部的闭合,防止流动体的泄漏。
依照第4项至第6项所述的发明,可以把通过第2阀机构之后的残留在流动体喷出泵内的流动体的残留量抑制到最小。
依照第7项所述的发明,由于第2阀机构利用螺旋弹簧的弹力来闭合形成在连结筒的上端部附近的连接连结筒的内部与上述喷嘴头的开口部,所以即使在使用像高粘度的液体或半流动体或者是固化成果冻状的凝胶或膏状物等的流动体的场合,也可以确保开口部的闭合。
依照第9项所述的发明,在第1阀机构及第3阀机构的作用下,即使存放在流动体存放部内的流动体被加压,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流动体的流出。
依照第10项所述的发明,本发明可应用在具有包括硬质缸筒部件和随着流动体的减少缸筒部件内向喷嘴头方向移动的活塞部件所构成的高密封性的流动体存放部的流动体容器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流动体喷出泵,通过按压设置在流动体存放部上方的喷嘴头,使存放在所述流动体存放部内的流动体从所述喷嘴头喷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流动体存放部上部的缸筒;在所述缸筒内可往复移动的活塞,通过连结所述喷嘴头和所述活塞,使施加在所述喷嘴头上的按压力传达到所述活塞,使所述活塞下降用的呈中空状的连结筒;通过所述连结筒设置在所述连结筒的外周部,对所述活塞施加上升方向的弹簧张力的螺旋弹簧;随着所述活塞的上升动作使存放在所述流动体存放部内的流动体流入所述缸筒内的流入阀机构;随着所述活塞的下降动作,使流入所述缸筒内的流动体通过所述连结筒的内部流出到所述喷嘴头的流出阀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体喷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阀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缸筒的下端部附近,在所述缸筒的内部被加压时,闭合形成在所述缸筒的下端部附近的连通所述流动体存放部与所述缸筒的开口部,并且,在所述缸筒的内部被减压时,开放形成在所述缸筒的下端部附近的连通所述流动体存放部与所述缸筒的开口部的第1阀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动体喷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阀机构具有可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支撑部件和设置在该支撑部件的外周面上的圆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体喷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阀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连结筒的上端附近,当按压所述喷嘴头时,开放形成在所述连结筒的上端附近的连通所述连结筒的内部与所述喷嘴头的开口部,并且,当解除了对所述喷嘴头的压力时,闭合形成在所述连结筒的上端附近的连通所述连结筒的内部与所述喷嘴头的开口部的第2阀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动体喷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阀机构在从其上部被所述喷嘴头按下时,开放形成在所述缸筒的上端部附近的连通所述缸筒的内部与所述喷嘴头的开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动体喷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阀机构被设置在所述喷嘴头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动体喷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阀机构具有可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支撑部件和设置在该支撑部件的外周面上的圆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动体喷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阀机构利用所述螺旋弹簧的弹簧张力闭合形成在所述连结筒的上端部附近的连通所述连结筒的内部与所述喷嘴头的开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动体喷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阀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连结筒的下端部附近,在按下所述喷嘴头时,开放形成在所述连结筒的下端部附近的连通所述缸筒的内部与所述连结筒的内部的开口部,并且,在解除了对所述喷嘴头的压力时,闭合形成在所述连结筒的下端部附近的所述缸筒的内部与所述连结筒的内部的开口部的第3阀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流动体喷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体存放部具有硬质的缸筒部件和随着流动体的减少在所述缸筒部件内向所述喷嘴头方向移动的活塞部件。
全文摘要
一种流动体喷出泵1,包括在缸筒23内可往复移动的活塞22;通过连结喷嘴头2和活塞22,使施加在喷嘴头2上的按压力传达到活塞22,使活塞22下降用的呈中空状的连结筒21;设置在连结筒21的外周部,对活塞22施加上升方向的弹簧张力用的螺旋弹簧24;随着活塞22的上升动作使存放在流动体存放部4内的流动体流入缸筒23内用的由第1阀机构25构成的流入阀机构;随着活塞22的下降动作,使流入缸筒23内的流动体通过连结筒21的内部流出到喷嘴头2用的由第2、第3阀机构26、27所构成的流出阀机构。这种流动体喷出泵能够有效地防止螺旋弹簧的腐蚀和溶解。
文档编号B65D83/14GK1406672SQ0112037
公开日2003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29日
发明者增田胜利 申请人:增田胜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