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置物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67846阅读:10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竹编置物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置物桶,尤其涉及一种可达到强度高、制造容易且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且具有组合工序简单,坚固耐用优点的竹编置物桶。
一般制造置物桶材料很多,例如陶瓷、玻璃、木材、塑胶、不锈钢等不一而足。而置物桶除了具有盛装物品的实用功能外,制作精致且造型优美的置物桶更具有装饰效果,而采用木材或竹材制造的置物桶由于具有古朴的特色,更是颇受欧美人士的喜爱,其普遍被用来放置首饰或各种小物品,尤其是表面为镂空造型者更具有特别的品味。
传统利用竹材所制造的置物桶,其结构主要包括有框体与编织体,其中的编织体是编织成具有多孔的造型,而其框体与编织体的组合结构,大体上是采用黏合的方式,或是以线材穿设缝合的方式将编织体固定在框体内侧。
然而,由于以黏合方式将编织体固定在框体的强度较差,因而容易脱落,而以线材缝合的方式则较费时费工,制造成本较高,因而其经济效益较差。因此,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前述传统竹材镂空置物桶所存在的缺点加以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编置物桶,其是采用凹凸配合的结构,将数个竹材呈纵向与横向交构形态组合固定在一起而构成置物桶的侧壁,以达到强度高、制造容易且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编置物桶,其上框亦采用竹材制成,并构成对应于各侧壁所围成的上端环周边,再利用固定梢或嵌掣板将上框与侧壁的上端嵌合固定,以达到组合工序简单,坚固耐用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编置物桶,其底座亦采用竹材制成,并构成对应于各侧壁所围成的下端环周边,再利用固定梢或嵌掣板将底座与侧壁的下端嵌合固定,亦达到组合工序简单,坚固耐用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竹编置物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侧壁、数个立柱、一上框、底座、数个压条;所述数个侧壁分别以数个纵竹条与横竹条相互榫接构成;所述数个立柱的断面呈L形状,供接合在前述两侧臂的垂直交接处;所述上框是结合在前述各侧壁与各立柱所构成的上端边;所述底座是结合在前述各侧壁与各立柱所构成的下端边;所述数个压条是结合在前述各侧壁的内侧面的两侧边与下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竹编置物桶,其中上框与底座的周壁分别设有数个穿孔,该侧壁接近上、下端的适当位置分别亦设有穿孔,该上框与底座分别组合于侧壁的上、下端后,利用固定梢穿入该穿孔及,以将上框与底座分别固定在侧壁的上端与下端。
前述的竹编置物桶,其中上框与底座的周壁角端分别设有数个槽孔,该立柱接近上、下端适当位置亦分别设有槽孔,使该上框与底座分别组合于立柱的上、下端后,再利用嵌掣板穿入该槽孔及,使上框与底座分别固定在立柱的上端与下端。
本实用新型可达到强度高、制造容易且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且具有组合工序简单,坚固耐用的优点。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形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壁编合结构的局部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框与立柱的另一种嵌合结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竹编置物桶,其是制成矩形体的桶体时,包括有四个侧壁1、一个上框2、一个底座3、四个立柱4与四个压条5;其中的四个侧壁1是构成矩形桶体的四个侧面;四个立柱4是结合在两侧壁1的交接处的外侧;四个压条5则结合在两侧壁1交接处的内缘两侧边与下端边;底座3则是结合在四个侧壁1与立柱4所构成的桶体下端;上框2则是结合在四个侧壁1与立柱4所构成的桶体上端。
再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框2是以竹材组构成一矩形的框体,并在其周壁设有穿孔21。前述的侧壁1是具有镂空孔的壁面形态;该侧壁1的结构是如图3所示,其包括有数个纵竹条11与数个横竹条12,在纵竹条11与横竹条12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凹槽111、121,借由凹槽111、121相互嵌合而将纵竹条11与横竹条12相互榫接以构成具有镂空孔的侧壁1。又于侧壁1接近上、下端与中间的适当位置分别设有穿孔13。图2所示同样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立柱4形成为断面呈L形状,并在立柱4的适当位置设有穿孔41。本实用新型的底座3为底面呈封闭状,且在周围具有壁面的座体,在各周壁的适当位置亦分别设有穿孔31。本实用新型的压条5是形成对应于前述各侧壁1的纵向两侧边与下边的长度。
又如图2所示,借由前述的元件,其组合过程如下所述先将各侧壁1排列组构成一矩形体的周边壁面,再将此四个侧壁1所围成的下端边套入底座3的壁面内缘,然后利用固定梢6穿过底座3与侧壁1下端的穿孔31与13,以将底座3和侧壁1固定在一起。再将各L形的立柱4贴合于相邻两侧壁1所垂直接合的外缘,并利用固定梢6穿过立柱4所设的穿孔41与侧壁1接近中间位置的穿孔13,以将侧壁1和立柱4固定。然后再将上框2套置于各侧壁1所围成的上端边,并利用固定梢6穿过上框2与侧壁1接近上端的穿孔21也13,以将上框2与侧壁1固定在一起。最后再在压条5的一面涂上黏着剂,并将压条5黏固于各侧壁1的纵向两侧与下端内缘,以确保侧壁1固定在上框2、底座3与立柱4的内侧面。
本实用新型对于上框2与立柱4结合方式的另外一种实施例是如图4所示,其可以在上框2的周壁各角端分别设置一槽孔22,使得槽孔22连通于上框2周壁的垂直两周壁;另外在侧壁接近上端适当位置亦分别设有槽孔42,使该上框2组合于四个侧壁1所围成的上端后,再利用嵌掣板7穿入该槽孔22及42,以将上框2与侧壁1的上端固定在一起。当然,此种结构也同样地适用于底座3与侧壁1的组合,其也可以在底座3的周壁各角端分别设置一槽孔,使得槽孔连通于底座3周壁的垂直两周壁;另外,在侧壁接近下端适当位置亦分别设置槽孔,使该底座3组合于四个侧壁1所围成的下端后,再利用嵌掣板穿入底座3与侧壁1的槽孔,以将底座3与侧壁的下端固定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竹编置物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侧壁、数个立柱、一上框、底座、数个压条;所述数个侧壁分别以数个纵竹条与横竹条相互榫接构成;所述数个立柱的断面呈L形状,供接合在前述两侧臂的垂直交接处;所述上框是结合在前述各侧壁与各立柱所构成的上端边;所述底座是结合在前述各侧壁与各立柱所构成的下端边;所述数个压条是结合在前述各侧壁的内侧面的两侧边与下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编置物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与底座的周壁分别设有数个穿孔(21)(31),该侧壁接近上、下端的适当位置分别设有穿孔(13),该上框与底座分别组合于侧壁的上、下端后,利用固定梢穿入该穿孔(21)(13)及(31)(13),以将上框与底座分别固定在侧壁的上端与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编置物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与底座的周壁角端分别设有数个槽孔(22),该立柱接近上、下端适当位置亦分别设有槽孔(42),使该上框与底座分别组合于立柱的上、下端后,再利用嵌掣板穿入该槽孔(22)及(42),使上框与底座分别固定在立柱的上端与下端。
专利摘要一种竹编置物桶,包括数个侧壁、数个立柱、一上框、底座、数个压条;数个侧壁分别以数个纵竹条与横竹条相互榫接构成;数个立柱的断面呈L形状,供接合在前述两侧臂的垂直交接处;上框是结合在各侧壁与各立柱所构成的上端边;底座是结合在各侧壁与各立柱所构成的下端边;数个压条是结合在各侧壁的内侧面的两侧边与下边。本实用新型可达到强度高、制造容易且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且具有组合工序简单,坚固耐用的优点。
文档编号B65D1/00GK2481630SQ0120756
公开日2002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20日
发明者王文灿 申请人:王文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