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链物流周转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2056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热链物流周转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链物流保温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效节能热链物流保温周转箱,特别涉及其内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式样的热链物流周转箱,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本身不带热源功能的塑料周转箱,它轻便易于运送,但缺点在于不能将食品保持在65℃以上,对于某些有特殊要求的食品无法进行保存,另一种是本身带热源的保温箱,它采用电热丝加热,其缺点在于使用时耗能较大,且外壳为金属材料制成,成本较高,笨重难以运送,且这两种物流周转箱的使用强度都不高,在使用中容易造成箱体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链物流周转箱,它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一些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链物流周转箱,它主要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与箱盖连接,箱体内侧或外侧设有加强筋,箱体内设有内胆,内胆的侧表面或底面覆有面发热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轻型保温效果好,多用途的保温箱,该保温箱采用轻质高强度塑料作外壳,并在箱体内外设置了加强筋,增加了产品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同时采用先进节能无机面发热元件为热源,这种新型的面发热元件保证了它比同类的金属电热元件节能30%以上,保温层采用轻质耐高温的纤维制品,内胆用轻质金属材料,内部设有温度控制系统,产品卫生、安全,易清洗,使用寿命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箱体1,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所述箱体与箱盖2连接,箱体同箱盖之间采用多道密封设计,提高了保温效果,箱体内侧或外侧设有加强筋3,使得箱体整体的牢固性有显著的提高,增加了热链物流周转箱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在具体实施时箱体内侧或外侧横向至少设有两根加强筋,纵向至少设有两根加强筋,箱体内设有内胆4,内胆的侧表面或底面覆有面发热体5,面发热体的功率可达180W,内胆与箱体之间至少设有两层隔热保温材料6,隔热保温材料为轻质耐高温阻燃的纤维制品,能有效地保温隔热,防止发热元件的热量散失,这些纤维制品在保温箱工作的温度下无挥发物产生,无污染,符合卫生要求,箱盖设置在箱体上部或侧面,箱体和箱盖均采用轻质、高强度工程塑料注塑而成,保证了轻质、安全,易于运输,同时设计结构为整体注塑,密封性较好,保温隔热性优于其它材料散热小更加节能,盖体下边延内侧设有垫片7,垫片下表面设有密封条8,面发热体与温控元件9连接,箱体一侧设有指示灯10。
空箱加热试验情况室温10℃左右通过加热,经过40分钟,箱内空气温度达到85℃,自动控温系统开始运行,进入保温阶段。
实用试验情况室温10℃左右,通电加热,经过30分钟箱体加热,装入25盒快餐盒饭,通电条件下保温2小时,关掉电源存放一小时,开箱后盒饭温度75℃,完全符合快餐热链生产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快餐热链生产销售配送而设计的一种热链物流周转箱,它能将箱内食品始终保持在65℃以上,确保食品不会变质,同时具有耗能少,重量轻,运输安全等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热链物流周转箱,它主要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与箱盖连接,箱体内侧或外侧设有加强筋,箱体内设有内胆,内胆的侧表面或底面覆有面发热体。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链物流周转箱,其特征在于箱体和内胆之间至少设有二层隔热保温材料。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链物流周转箱,其特征在于箱体内侧横向至少设有两根加强筋,纵向至少设有两根加强筋。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链物流周转箱,其特征在于箱体外侧横向至少设有两根加强筋,纵向至少设有两根加强筋。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链物流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设置在箱体上部或侧面。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链物流周转箱,其特征在于盖体下边延内侧设有垫片,垫片下表面设有密封条。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链物流周转箱,其特征在于面发热体与温控元件连接。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链物流周转箱,其特征在于箱体一侧设有指示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链物流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与箱盖连接,箱体内侧或外侧设有加强筋,箱体内设有内胆,内胆的侧表面或底面覆有面发热体,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节能、轻型保温效果好,多用途的保温箱,该保温箱采用轻质高强度塑料作外壳,并在箱体内外设置了加强筋,增加了产品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同时采用先进节能无机面发热元件为热源,这种新型的面发热元件保证了它比同类的金属电热元件节能30%以上,保温层采用轻质耐高温的纤维制品,内丹用轻质金属材料,内部设有温度控制系统,产品卫生、安全,易清洗,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B65D81/34GK2685274SQ20042002078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2日
发明者李灵炘, 屠时勉, 甄华生 申请人:上海依极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