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3485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贮存器,特别是一种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垃圾桶,包括有桶体和桶盖,当需要投扔垃圾时,需要通过手动打开桶盖,然后再将垃圾扔入桶体内。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需要通过手动进行打开或关闭桶盖,这样将带来卫生感染的隐患,同时使用也不方便。
发明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卫生的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包括有桶体和桶盖,其结构要点在于,桶体和桶盖之间的连接处安装有一种弹簧,同时,该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还包括有红外控制电路和机械驱动装置红外控制电路包括有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放大器、比较器、基准电路、驱动电路和微电脑控制器,其中,红外接收器、放大器和比较器依序电连接,基准电路的基准输出端与比较器连接,而比较器的触发输出端则与微电脑控制器电连接,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的感应端构成一红外感应窗,其安装在桶体上部,微电脑控制器具有第一脉冲装置,其通过微电脑控制器的一信号输出端与红外发射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微电脑控制器的另一信号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电连接,机械驱动装置包括有驱动执行件和原动器,其中驱动执行件的一端与桶盖传动连接,另一端则与原动器传动连接,红外控制电路的驱动电路的驱动输出端与原动器的控制端连接。
微电脑控制器通过第一脉冲装置发出一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控制红外线发射器向空间发出一红外信号,当有障碍物靠近时,红外信号经障碍物反射回红外线接收器,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该信号后,转换成相应的微弱电信号,该信号需要通过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以便于处理,然后该被放大的信号送入比较器,并和基准电路中的基准信号进行比较,当放大后的信号大于基准电压,则比较器输出一触发信号以触发微电脑控制器通过信号输出端发出指令信号送给驱动电路,驱动电路驱动原动器,原动器带动驱动执行件动作,从而带动桶盖开启。
由于桶体和桶盖之间具有一弹簧,该弹簧用于提供一个作用力以平衡桶盖的重力,使桶盖在关闭时处于失重的状态,所以驱动执行件可以轻易的、无需太大功率地打开桶盖,当桶盖被打开后,弹簧与桶盖的作用力基本消失,桶盖在驱动执行件的作用下保持打开的状态,此时桶盖有受重力作用;当障碍物离开红外控制电路的红外区域,红外接收器不再接收到反射的红外信号,驱动执行件的作用力消失,由于桶盖的重力略大于弹簧的作用力,因此桶盖可在重力作用下关闭,关闭后再次因弹簧的作用力而处于失重状态。
这样人体就无需手动触接垃圾桶来开启或关闭桶盖,而只需有障碍物靠近便可打开垃圾桶并完成投扔垃圾的动作,使用方便,并屏除了卫生感染的隐患。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具体为桶体和桶盖连接处的弹簧为一种扭簧。进一步可以为一种圆柱螺旋扭转弹簧,该弹簧主要用于各种装置的压紧和储能,在本实用新型中,其主要作为储能的作用,储蓄抵消桶盖重力的能量,使机械驱动装置可以轻易地打开桶盖,而不需要耗费较大的功率来打开桶盖。
红外控制电路还包括有一手动按键装置,其安装在桶体的上部。进一步可以具体为手动按键装置安装在桶体上部位于桶盖开口处的前方。
该手动按键装置包括有手动开盖按键装置和手动关盖按键装置,二者分别与微电脑控制器的控制输入端连接。
此时,手动按键装置的操作优先于红外接收器的控制操作,当手动按键装置进行操作时,红外接收器的控制操作将被中断操作,这样将方便在需要时进行手动操作。
手动开盖按键装置和手动关盖按键装置可以同体安装在一互动按钮中,也可以分开安装在不同的按钮中。这里的互动按钮为一种双开关的按钮,该按钮每动作一次就会顺序出现以下的操作开盖、关盖、无动作。
红外感应窗可以进一步具体为该红外感应窗安装在桶体上部位于桶盖开口处的前方。
这样,当垃圾物体靠近红外感应窗时,将方便垃圾物体从桶盖开口处扔入桶体内。在红外感应窗附近还可以安装一操作台,其上分布有手动开盖按键装置和手动关盖按键装置的开关元件。
微电脑控制器可以进一步具体为微电脑控制器还包括有正向驱动装置和反向驱动装置,二者均与驱动电路电连接。
由于要带动桶盖的开和关需要原动器提供至少两种的操作方式,即正向和反向,驱动电路自身很难给原动器提供两种不同的驱动信号,因此需要微电脑控制器提供两种驱动装置,从而给驱动电路两种不同的驱动信号,进而触发驱动电路提供原动器两种不同的信号源,原动器也就因此可以提供两种以上的操作方式。例如,当原动器为一种直流电机时,正向驱动装置可以通过驱动电路提供正转的信号源,使电机可以正向转动,而反向驱动装置则可以通过驱动电路提供反转的信号源,使电机可以反向转动。
微电脑控制器的第一脉冲装置可以进一步具体为微电脑控制器通过第一脉冲装置发出窄脉冲信号,使之控制红外线发射器向空间发出红外线脉冲信号;第一脉冲装置所发出的脉冲信号的周期为2~8HZ,脉冲宽度为20μs~200μs。
由于桶盖的动作时间很短,故采用微电脑控制器发送窄的脉冲来控制发射红外线,例如,微电脑控制器控制每1秒平均发射5个单脉冲,脉冲宽度为80μs,则占空比b=80μs×5/1秒=0.0004,如果红外发射器的峰值电流为100mA,则实际的平均电流I=100mA×0.0004=0.04mA,这样就显示了发送窄脉冲控制红外线发射器的优势其工作耗电量小,可长期使用电池供电,带来了使用上的方便性。
微电脑控制器还可以进一步具体为微电脑控制器还包括有第一延时装置和第二延时装置,第一延时装置的一端与微电脑控制器的中央指令装置连接,另一端则通过微电脑控制器的电源控制端口而与放大器、比较器和基准电路的电源端电连接,而第二延时装置的一端与电源控制端口连接,另一端则与第一脉冲装置的控制端连接。
这样,电路中的放大器、比较器和基准电路的电源端是由微电脑控制器的电源控制端控制的,只有在红外发射器准备开始发送脉冲信号,并触发微电脑控制器时,才打开放大器、比较器和基准电路的电源,而一旦测试完毕立即关闭其电源,这样可进一步节省红外控制电路的耗电,使之能够采用容易购置的电池作为电源,增加使用的方便性。
而第二延时装置的延时时间一般应大于10μs。在初始化的状态下,第一延时装置开始延时计时,时间一到,放大器、比较器和基准电路先得电,然后第二延时装置才开始延时计时,时间到后第一脉冲装置才发出脉冲信号,即第一脉冲装置将异步于放大器、比较器和基准电路的得电而发出脉冲信号,此时相对延缓的异步时间差可以使放大器、比较器和基准电路在得电后有一个稳定电路的过程。
除此以外,微电脑控制器还包括有第二脉冲装置,第二脉冲装置的触发端则通过微电脑控制器的一输入端口而与红外发射器连接;第二脉冲装置所发出的为一串脉冲周期不等宽的编码脉冲信号。
第二脉冲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也与红外发射器的触发输入端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干扰物导致红外控制电路的误操作。故可在第一脉冲装置发出后,若红外接收器有接收到障碍物的返回信号,则再触发微电脑控制器的第二脉冲装置从红外发射器发出周期不等宽编码脉冲信号,使之作进一步的判断,由于不等宽周期的编码脉冲信号的抗干扰性好,故解决抗干扰的问题,进一步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更佳的实用性,也使使用上更为方便了。
桶体和桶盖之间的连接可以进一步具体为桶盖与桶体沿桶体一侧沿铰接,驱动执行件具有一顶杆,顶杆顶端也与桶盖铰接,同时该铰接中心点偏离桶盖与桶体的铰接点。
这样,桶盖就可以在顶杆的作用下动作,当顶杆被顶起,则桶盖被打开,当顶杆落下,则桶盖关闭。
桶体可以进一步具体为桶体包括有外桶和内桶,内桶套装在外桶中,此时红外控制电路与机械驱动装置均安装在外桶中。
此时,桶盖与外桶的一侧铰接,外桶中安装有电子元件和机械部件,内桶为一光桶,打开桶盖就可取出内桶,这样将便于使用和清洗。
或桶体包括有上桶体和下桶体,上桶体套盖在下桶体上,套盖接合处的上桶体的外侧沿大于下桶体的外侧沿,红外控制电路与驱动装置均安装在上桶体中。
此时,桶盖与上桶体的一例铰接,上桶体中安装有电子元件及机械部件,而下桶体的功能只是贮装垃圾,使得下桶体的结构简单,便于清洗,同时安装在上桶体的驱动执行件也更为简单驱动执行件包括扇齿轮、减速齿轮组和传动齿轮,其中扇齿轮固接在桶盖与上桶体的铰接处的一侧,扇齿轮、传动齿轮、减速齿轮组与原动器依序传动连接。
此时的原动器可以是一种电机,由于从电机输出的转动速度较快,可经减速齿轮组进行减速,然后再经传动齿轮组将减速后的正反转运动传输到固接在铰接处的扇齿轮,从而实现桶盖的上翻开启和下翻关闭。减速齿轮组可以是一级减速齿轮组,也可以是多级减速齿轮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红外控制电路和驱动装置安装在垃圾桶上,使之可以根据障碍物的靠近自动感应而打开或关闭桶盖,这样就无需对垃圾桶进行手动控制,屏除了卫生感染的隐患,又方便了生活。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红外控制电路的框架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电脑控制器的工作流程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红外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4中红外感应窗和操作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桶体和桶盖铰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所述上桶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图7中标示的7A、即上桶体与下桶体连接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所示为图7中标示的7B、即驱动执行件放大的结构示意图;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示说明1、桶体2、桶盖21、红外感应窗22、操作台11、上桶体
12、下桶体13、外桶14、内桶3、弹簧4、红外控制电路41、红外发射器42、红外接收器43、放大器44、比较器45、基准电路46、驱动电路47、微电脑控制器471、第一脉冲装置472、第二脉冲装置473、第一延时装置474、第二延时装置475、中央指令装置476、电源控制端口 48、手动开盖按键装置49、手动关盖按键装置5、机械驱动装置51、原动器511、电磁离合器512、直流电机52、驱动执行件520、带磁吸体的曲柄521、顶杆522、扇齿轮523、减速齿轮组524、传动齿轮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包括桶体1、桶盖2、弹簧3、红外控制电路4和机械驱动装置5,红外控制电路4和机械驱动装置5均安装在桶体1中,以下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对电路进行实施说明参照附图1,机械驱动装置5包括原动器51和驱动执行件52,原动器51为一种直流电机;红外控制电路4包括有红外发射器41、红外接收器42、放大器43、比较器44、基准电路45、驱动电路46、微电脑控制器47、手动开盖按键装置48和手动关盖按键装置49;其中微电脑控制器47包括第一脉冲装置471、第二脉冲装置472、第一延时装置473、第二延时装置474、中央指令装置475、电源控制端口476、正向驱动装置478和反向驱动装置479。
红外接收器42通过放大器43与比较器44的一输入端电连接,基准电路45的基准输出端与比较器44的另一输入端电连接,而比较器44的输出端则与中央指令装置475的RB4输入口连接;微电脑控制器的第一脉冲装置471和第二脉冲装置472分别通过RB3输出端和RB2输出端而与红外发射器41触发连接。微电脑控制器47的第一延时装置473的一端与中央指令装置475连接,另一端则通过电源控制端口476的RB6输出端口与放大器43、比较器44和基准电路45的电源端电连接,而第二延时装置474的一端与电源控制端口476连接,另一端则与第一脉冲信号装置471的控制端连接,同时中央指令装置475的两输出端口还分别与第一脉冲装置471和第二脉冲装置472电连接;另外中央指令装置475分别通过正向驱动装置478的RA0输出端口和反向驱动装置479的RA1输出端口而与驱动电路46电连接(在此,当正向驱动装置的RA0输出端的电平为1时,输出正转信号,当反向驱动装置的RA1输出端的电平为1时,输出反转信号),然后驱动电路46通过直流电机51与驱动执行件52机械连接;中央指令装置475的另外两输入端口RA3和MCLR分别与手动开盖按键装置48和手动关盖按键装置49电连接。
下面我们对上述的微电脑控制器的工作流程进行说明参照附图2,其流程如下程序初始状态下,第一延时装置延时330ms后,电源控制端口置RB6=1,从而使放大器、比较器和基准电路得电;进入第二次延时,第二延时装置延时20μs,延时完毕,第一脉冲装置通过RB3输出端口向红外发射器发送一窄脉冲,如果红外接收器收到该脉冲信号,即中央指令装置的RB4输入端口收到触发信号,则第二脉冲装置被触发并通过RB2口向红外发射器再发出一串编码脉冲信号,如果红外接收器没收到第一次窄脉冲或是没收到第二次的编码脉冲信号,即中央指令装置的RB4输入端口没有收到触发信号,则返回初始延时状态;如果红外接收器收到该串编码脉冲信号,即中央指令装置的RB4输入端口收到触发信号,则微电脑控制器的控制端RA0、RA1发出驱动控制信号,驱动电路46将触发直流电机正转1s,从而带动桶盖打开,中央指令装置开始延时3s以便于投扔垃圾,延时完毕后,微电脑控制器的第二脉冲装置再发出脉冲信号,如果红外接收器没收到该脉冲信号,即中央指令装置的RB4输入端口没有收到触发信号,表示障碍物已离开红外控制区,驱动电路触发直流电机反转1s以关闭桶盖;如果红外接收器有收到该脉冲信号,即中央指令装置的RB4输入端口收到了触发信号,表示障碍物尚未离开红外控制区,则中央指令装置再延时3s,然后再由第二脉冲装置发出脉冲信号检测是否还有障碍物,如此反复检测,直到障碍物离开控制区,才关闭桶盖。
以下我们将对上述红外控制电路的框架示意图所对应的电路原理图进行描述参照附图3,由电阻R1、R16、三极管Q1和红外发射管D1构成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管D2构成红外接收器;电容C1~C5、电阻R2~R5及运算放大器IC1A和IC2B构成放大器,运算放大器IC1A、IC1B的型号均为LM358;电阻R6和R7构成基准电路;运算放大器IC2构成比较器;微电脑控制芯片IC3(型号为CF745)、电阻R9和电容C6构成微电脑控制器;电阻R10~R13和三极管Q2~Q5构成驱动电路;电阻R14和微动开关S1构成手动开盖按键装置;电阻R8和微动开关S2构成手动关盖按键装置;M为直流电机;IC3的RA0端口为正向驱动装置478的输出端口,而IC3的RA1端口反向驱动装置479的输出端口。以上电子元件的连接关系详见附图3。而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由IC3的输出端口RB3发出一负脉冲信号,通过Q1驱动红外发射管D1,使D1向空间发射一红外脉冲信号,该信号如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后被红外接收管D2接收,通过放大器电路放大后,在IC2单元中与基准电路输出的基准电压比较后,由IC2的1脚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被IC3的RB4输入端口接收后,使IC3的RA0=1,RA1=0,从而控制驱动电路中的Q2和Q5导通,直流电机M正转1秒,带动相应的机械动作打开桶盖,之后,IC3的RA0=0,RA1=0(即正反向驱动装置均不动作)圾桶保持开盖3秒,如障碍物离开红外探测范围,则IC3的RA0=0,RA1=1控制驱动电路中的Q2和Q5截止,Q3和Q4导通,直流电机M反转1秒,并带动相应的机械动作关闭桶盖,完成一个开关盖的过程。在附图3所示的电路图中,R1、R16、R8、R10~R14起限流作用,R9、C6和IC3的OSC1组成微电脑控制芯片的振荡主频,C7则起滤波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对本实施例的垃圾桶结构进行机械方面的实施描述
参照附图4,桶体1包括有外桶13和内桶14,外桶13和内桶14均呈圆柱型,桶盖2与外桶13沿外桶13的一侧铰接并具有A铰接点,原动器51为一种直流电机,而驱动执行件52则包括曲柄520和顶杆521,其中顶杆521一端与桶盖2铰接并具有B铰接点,A铰接点和B铰接点之间相距10cm,曲柄520的一端与顶杆521铰接,另一端则与直流电机传动连接,当直流电机得到驱动信号后将带动曲柄520向上摆动,从而带动顶杆向上运动,顶开桶盖;而当直流电机失去驱动信号,则将带动曲柄520向下摆动,从而带动顶杆向下运动,关闭桶盖。
参照附图5,桶盖2上具有一红外感应窗21和操作台22,红外感应窗21和操作台均装在桶盖2开口处的前方。红外发射装置41和红外接收装置42的感应元件安装在红外感应窗21中,而手动开盖按键装置48和手动关盖按键装置49的微动开关均安装在操作台22上。
参照附图6,在桶体1和桶盖2的铰接处具有一弹簧3,该弹簧3为一种纽簧,其用于提供一个作用力以平衡桶盖的重力,使桶盖在关闭时处于失重的状态,所以驱动执行件可以轻易的、无需太大功率地打开桶盖,当桶盖被打开后,弹簧与桶盖的作用力基本消失,桶盖在驱动执行件的作用下保持打开的状态,此时桶盖有受重力作用,可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关闭桶盖。
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的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的红外控制电路部分说明与实施例1相同。
参照附图7,桶体1包括有上桶体11和下桶体12,上桶体11套盖在下桶体12上,套盖接合处的上桶体11的外侧沿大于下桶体12的外侧沿(具体详见附图9),桶盖2与上桶体11的一侧铰接,上桶体11中安装有电子元件及机械部件,而下桶体12的功能是贮装垃圾,使得下桶体12的结构简单,便于清洗。
参见附图8,这是上桶体11的俯视结构图,可以看到红外接收器42和红外发射器41的感应窗安装在桶盖2开口的前方,同样手动开盖按键装置48和手动关盖按键装置49的按键开关也安装在桶盖2开口的前方。桶盖2与上桶体11的铰接处具有一弹簧3,该弹簧3为一种钮簧,其具体放大结构示意可见附图6。红外控制电路4及垃圾桶的电池均安装在上桶体11与桶盖2铰接处后部空腔中。
参见附图9,驱动执行件52,包括扇齿轮522、减速齿轮组523和传动齿轮524,其中扇齿轮522固接在桶盖2与上桶体11的铰接处的一侧,扇齿轮522、传动齿轮524、减速齿轮组523与原动器51(即直流电机)依序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1.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包括有桶体(1)和桶盖(2),其特征在于,桶体(1)和桶盖(2)之间的连接处安装有至少一个弹簧(3),同时,该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还包括有红外控制电路(4)和机械驱动装置(5)红外控制电路(4)包括有红外发射器(41)、红外接收器(42)、放大器(43)、比较器(44)、基准电路(45)、驱动电路(46)和微电脑控制器(47),其中红外接收器(42)、放大器(43)和比较器(44)依序电连接,基准电路(45)的基准输出端与比较器(44)连接,而比较器(44)的触发输出端则与微电脑控制器(47)电连接,红外线发射器(41)和红外线接收器(42)的感应端构成一红外感应窗(21),其安装在桶体(1)上部,微电脑控制器(47)具有第一脉冲装置(471),其通过微电脑控制器(47)的一信号输出端与红外发射器(41)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微电脑控制器(47)的另一信号输出端则与驱动电路(46)电连接,机械驱动装置(5)包括有原动器(51)和驱动执行件(52),其中驱动执行件(52)的一端与桶盖(2)传动连接,另一端则与原动器(51)传动连接,红外控制电路(4)的驱动电路(46)的驱动输出端与原动器(51)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桶体(1)和桶盖(2)连接处的弹簧(3)为一种扭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其特征在于,红外控制电路(4)还包括有一手动按键装置,其安装在桶体(1)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手动按键装置安装在桶体(1)上部位于桶盖(2)开口处的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手动按键装置还包括有手动开盖按键装置(48)和手动关盖按键装置(49),二者均与微电脑控制器(47)的控制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手动开盖按键装置(48)和手动关盖按键装置(49)可以同体安装在一互动按钮中,也可以分开安装在不同的按钮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其特征在于,红外感应窗(21)安装在桶体(1)上部位于桶盖(2)开口处的前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微电脑控制器(47)还包括有正向驱动装置(478)和反向驱动装置(479),二者均与驱动电路(46)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微电脑控制器(47)还包括有第二脉冲装置(472),第二脉冲装置(472)的触发端则通过微电脑控制器(47)的一输入端口而与红外发射器(4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微电脑控制器(47)还包括有第一延时装置(473)和第二延时装置(474),第一延时装置(473)的一端与微电脑控制器(47)的中央指令装置(475)连接,另一端则通过微电脑控制器(47)的电源控制端口(476)而与放大器(43)、比较器(44)和基准电路(45)的电源端电连接,而第二延时装置(474)的一端与电源控制端口(476)连接,另一端则与第一脉冲信号装置(471)的控制端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桶体(1)与桶盖(2)沿桶体一侧沿铰接,驱动执行件(52)具有一顶杆,顶杆顶端也与桶盖(2)铰接,同时该铰接中心点偏离桶盖(2)与桶体(1)的铰接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桶体(1)包括有上桶体(11)和下桶体(12),上桶体(11)套盖在下桶体(12)上,套盖接合处的上桶体(11)的外侧沿大于下桶体(12)的外侧沿,桶盖(2)与上桶体(11)的一侧铰接,红外控制电路(4)与驱动装置(5)均安装在上桶体(11)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其特征在于,驱动执行件(52)包括扇齿轮(521)、减速齿轮组(522)和传动齿轮(523),其中扇齿轮(521)固接在桶盖(2)与上桶体(11)的铰接处的一侧,扇齿轮(521)、传动齿轮(523)、减速齿轮组(522)与原动器(51)依序传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桶体(1)包括有外桶(13)和内桶(14),内桶(14)套装在外桶(13)中,桶盖(2)与外桶(13)的一侧铰接,红外控制电路(4)与驱动装置(5)均安装在外桶(13)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贮存器,特别是一种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包括有桶体和桶盖,其结构要点在于,桶体和桶盖之间的连接处安装有一种弹簧,同时,该红外感应自动开盖垃圾桶还包括有红外控制电路和机械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红外控制电路和驱动装置安装在垃圾桶上,使之可以根据障碍物的靠近自动感应而打开或关闭桶盖,这样就无需对垃圾桶进行手动控制,根除了卫生感染的隐患,又方便了生活。
文档编号B65F1/16GK2683598SQ200420024220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9日
发明者林翠雯, 陈江群 申请人:林翠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