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包装袋的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581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体包装袋的气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包装袋的气阀,特别是一种由上、下气阀膜片及耐热印刷等构成的气阀,将该气阀夹置于上、下膜片之间,作为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入口装置,并可形成气密,防止气体的逃逸。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气体包装袋的气阀有若干相关技术,例如我国台湾的第245227、363600号专利申请等。台湾第245227号专利申请的包装袋上设有一气阀,该气阀是以延伸片将气嘴封口。台湾第363600号专利申请则以一拉链带作为闭锁件,将气阀封闭,防止气体逃逸。
但是,无论是以延伸片或者以一拉链带封闭气阀开口,其结构皆比较复杂,造成生产的不方便。而对于一个包装袋上具有一个以上气室,每一个气室皆各自有一独立之气阀的,如果仍然以传统技术中的延伸片或拉链带作为气阀封口,则其构造将更加复杂,制造上也更为困难,无形中将大幅度提高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所作的创新和改进,提供一种气体包装袋的气阀,新结构的气阀将克服传统技术结构复杂、制造困难,制造成本过高等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阀方案是气体包装袋的气阀,是由一上气阀膜、一下气阀膜,中间夹设复数个耐热印刷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热印刷是以一预定的间隔排列设置,并具有一预定的长度,且该间隔及长度是配合气体包装袋的复数个气室而决定的。
对上述方案的优化方案是上气阀膜的厚度为30~35μm为较佳。而下气阀膜的厚度为30~35μm为较佳。上气阀膜、下气阀膜可以采用塑料、塑胶等材料制作,例如采用PE或类似材料。
将该上、下气阀膜所构成的气阀夹置于上、下膜之间,以组成一气体包装袋。当充气完成,结束进气之操作时,气室内部的高压气体将推压上、下气阀膜偏向上膜的一侧,并使上、下气阀膜紧密贴压于上膜,形成气密,防止气体从气室内逃逸。
本实用新型以一个简单的膜片构造,作为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入口及防止气体逃逸的装置,使气体包装袋能具有缓冲保护收容物的功能。除了提高生产速度,还能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但该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


图1为本申请气体包装袋的气阀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在A-A处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阀组合在气体包装袋膜片的制造过程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气阀组合于气体包装袋上的示意图;图5为气体由本实用新型的气阀进入气室内的示意图;图6为充气完成时,气阀封闭气室入气口的示意图;图7为气体包装袋结束充气时,膨胀成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包装袋的气阀20,参照图1,及图1在A-A处的剖视图(图2)该气阀是由一上气阀膜25及一下气阀膜26,中间夹设复数个耐热印刷33所组成。所述的耐热印刷33是以一预定的间隔排列设置,它由气阀20的一端开始,延伸至适当长度,所述的间隔及长度是配合气体包装袋的复数个气室而决定的。设置耐热印刷33的主要目的是当气阀20在经后续之热压印刷处理时,可以避免上、下气阀膜25、26被热封黏结,使充气操作时气体无法充入。也就是耐热印刷33在于使充气操作时,作为气体进入的气嘴。而单一片气阀膜的厚度仅约30~35μm,完成后的整体气阀20的厚度亦仅为60~70μm左右。
将完成后之气阀20以成卷的形态置于热印刷机器上,参照图3合并上膜21后,经铜模23以高热印刷将两者结合,接着再合并下膜22后,以另一铜模24进行热印刷,将三者结合在一起,然后再经后续的前后封袋印刷、冷却整形、折袋机之折袋、及切断分割等步骤(图中未示),即可完成如图4所示之气体包装袋1,而此时气阀20已封入上上、下膜21、22之间。当气体由进气口2灌入气体包装袋1,气体沿着气阀20的上、下气阀膜25、26间进入气室。请参照图5因为耐热印刷33是介于上、下气阀膜25、26之间,因此即使气体包装袋经过好几道高热印刷处理,仍然可以防止上、下气阀膜25、26黏结在一起,使气体可快速由气阀20进入气室内。参照图6当结束进气操作,气室内部的高压气体将推压上气阀膜25及一下气阀膜26之两层膜片偏向上膜21一侧,并使上、下气阀膜紧密贴于上膜21上。因为上、下气阀膜25、26皆是由厚度仅为30~35μm的EP塑料材质薄膜所制成,因此当充气完成,气室内的高压气体将推压上、下气阀膜25、26紧贴于上膜21,封闭气室之入气口,形成气密状态。参照图7充气完成后的气体包装袋1膨胀成型的示意图。当将欲收容物品置入该气体包装袋1所围成之空间,借由各充气气室的保护,即可对该收容物品产生缓冲保护的功能,避免收容物品于运输途中受到外力的冲击而损坏。而本实用新型的气阀20以简单的构造夹置于上、下膜之间,即可作为复数气室的进气气嘴,不须再对该复数气室分别一一设置进气气嘴,可以提高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之气体包装袋的气阀,以一简单的膜片构造,作为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入口及防止气体逃逸的气阀装置,使气体包装袋具有缓冲保护之功能,适合于产业上之实用性。该气阀结构简单,除了能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之外,还能提高生产的速度,具有增进功效的进步性。本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之前未见于刊物,具有新颖性。
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公开的实施方案,本发明将覆盖在专利权利要求书中所描述的范围,以及权利要求范围的各种变型和等效变化。
权利要求1.一种气体包装袋的气阀,是由上气阀膜(25)、下气阀膜(26)以及夹设在上气阀膜和下气阀膜中间的复数个耐热印刷(33)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印刷(33)以一预定的间隔排列设置,并具有一预定的长度,且该间隔及长度是配合气体包装袋的复数个气室而决定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包装袋的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气阀膜(25)的厚度为30μm~35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包装袋的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气阀膜(26)的厚度为30μm~35μm。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气体包装袋的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气阀膜(25)和下气阀膜(26)的材质采用EP塑料或塑胶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包装袋的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气阀膜(25、26)所构成的气阀,是夹置于上膜(21)和下膜(22)之间,以组成一气体包装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包装袋的气阀,其特征在于,气体经所述上、下气阀膜(25、26)之间进入各气室;充气结束后,上、下气阀膜偏向上膜(21)的一侧并紧密贴于上膜(21)上。
专利摘要气体包装袋的气阀,是由一上气阀膜、一下气阀膜,中间夹设复数个耐热印刷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热印刷是以一预定的间隔排列设置,并具有一预定的长度,且该间隔及长度是配合气体包装袋的复数个气室而决定的。所述的上气阀膜的厚度为30~35μm。所述的下气阀膜的厚度为30~35μm。将其夹置于上、下膜之间,以组成一气体包装袋。本实用新型以一个简单的膜片构造,作为气体包装袋的充气入口及防止气体逃逸的装置,使气体包装袋能具有缓冲保护收容物的功能。除了提高生产速度,还能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B65D33/01GK2772981SQ20042008701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3日
发明者陈黛华 申请人:佳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