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漏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9930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渗漏瓶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于水瓶上的瓶盖,特别是一种通过直线运动的操作便能使瓶内的液体经由瓶盖倒出,并且具有良好防渗漏效果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所贩售的适合于外出携带的水瓶,大多设计为不需要将瓶盖与瓶身分离便能将瓶内的液体倒出,以便达到户外使用更为方便的目的。所述不需要将瓶盖与瓶身分离即能倒出瓶内液体的设计,大致上是在瓶盖上设置阀门机构,通过操作阀门机构开启或关闭便能控制瓶内的液体是否能经由该阀门倒出。
图4、图5为显示目前公知的具有阀门的水瓶瓶盖结构,主要包括有一盖本体A与一帽体B,其中,盖本体A上方具有一圆筒形的嘴部A2,嘴部A2外径具有一外凸缘A21,在嘴部A2内以多个肋条连接有位于中央的柱体A1。所述帽体B则在其下方设有分别位于内、外侧且呈同心的内筒体B2与外筒体B1,其中的内筒体B2外径几乎等于嘴部A2的内径;外筒体B1的内径则略大于嘴部A2外径,且在外筒体B1内侧下缘设置内凸缘B11;帽体B的中央则设置一出水孔B3。该帽体B与盖本体A组合的方式,是将内筒体B2套入嘴部A2内径,同时将外筒体B1套于嘴部A2外径。当帽体B被往下方压掣后,得以使柱体A1塞入出水孔B3而防止瓶内的水从出水孔渗漏(如图4所示);当需要喝水时,则将帽体B往上方拉起(如图5所示),让柱体A1脱离出水孔B3后,便能将瓶内的液体经由出水孔B3倒出。
前述公知的瓶盖的缺陷在于其柱体在塞入出水孔后固然具有防止瓶内液体流出的功能,但由于帽体的内筒体B2与嘴部A2的内径壁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摩擦使用后会弹性疲劳,导致内筒体B2与嘴部A2之间会产生缝隙,从而使瓶内的液体经由该缝隙渗出;特别是帽体往上方拉起时(如图5所示),由于内筒体B2与嘴部A2的接触面更短而更容易造成渗漏现象。
此外,由于其帽体的下端呈外露式的设计,以致于使用者若拉动帽体的力量过大时,也很容易使帽体上的内凸缘越过嘴部的外凸缘而导致帽体从嘴部分离,从而容易使帽体掉落地面而受到污染,更会因此使帽体重新组合回嘴部后产生更大的缝隙,让渗漏情形更为严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前述公知瓶盖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造成渗漏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防渗漏效果更为良好的瓶盖。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是在帽体与盖本体的嘴部的接触面之间设置一具备更高弹性与强度的结构,通过该结构使得帽体与嘴部之间的接触面获得更紧密的接触,避免产生缝隙而造成渗漏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特征,是使帽体组合于盖本体后,让帽体的下端缘隐蔽于盖本体内,藉以限制帽体下端缘向外侧扩张,从而达到防止帽体与盖本体分离的缺陷。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包括有一盖本体与一帽体;其中,盖本体具有一筒状的嘴部,该嘴部的外径的上方与下方分别设置一上凸缘与一下凸缘,且所述嘴部上端设置一迫紧塞,环绕该迫紧塞周边的嘴部上端具有贯穿孔,该贯穿孔的位置在所述迫紧塞与上凸缘之间。所述帽体为一筒状体,其一端为开口,另一端设有对应所述迫紧塞的出水孔,所述开口内缘设有内径小于所述下凸缘外径的倒钩,该帽体接近所述出水孔的内径略小于该上凸缘的外径。通过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当帽体套入盖本体的嘴部后,得以让所述上凸缘更紧密地接触于帽体内壁面,以便获得更佳的防渗漏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嘴部下端与盖本体连接处形成有凹环沟;帽体组合于该嘴部时,使帽体下端缘容纳于该凹环沟内,且帽体相对于嘴部移到至上死点时,该帽体的下端缘不超出凹环沟,因此,通过该凹环沟得以限制帽体下端缘往外侧扩张,进而避免帽体因受到过力拉大而使倒钩越过下凸缘,造成帽体与嘴部分离的缺陷。
归纳前述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并不需要额外增加组件,仅是对于帽体与盖本体做结构上的改变,便能获得更好的防渗漏效果,同时也能避免帽体轻易与盖本体分离所产生的缺陷。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盖本体与帽体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组合关系的平面剖视分解图;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盖本体与帽体组合后,帽体与盖本体在密合状态的结构的平面剖视图;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盖本体与帽体之间解除密合时的结构的平面剖视图;图4为显示公知瓶盖结构的平面剖视图;图5为图4所示的公知瓶盖结构的平面动作图。图中1 盖本体 11 嘴部111 贯穿孔 112 迫紧塞113 下凸缘 114 上凸缘115 中央通孔116 凹环沟12 内螺纹 2 帽体21 倒钩22 出水孔23 内壁面 A 盖本体A1 柱体A2 嘴部A21 外凸缘 B 帽体B1 外筒体 B11 内凸缘B2 内筒体 B3 出水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组件符号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该项领域的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包括有一盖本体1与一帽体2;其中,盖本体1具有提供于锁合在瓶口的外螺纹(图中未显示)的内螺纹12;盖本体1上面一体成型地设置一往上方突起的筒状嘴部11,该嘴部11可以成为上方的直径相对较小,而下方的直径相对较大的阶级状,在嘴部11上方的较小直径外壁面则一体成型出上凸缘114,而嘴部下方的较大直径外壁面则一体成型出下凸缘113;嘴部11上端可以形成为锥形状,并在该锥形状的锥面设置多个贯穿孔111,这些贯穿孔111所共同交集的中央则设置一迫紧塞112,进而使该些贯穿孔111的位置位于迫紧塞112与上凸缘114之间。优选地,还在嘴部11下端与盖本体1连接处形成有凹环沟116。
所述帽体2基本上为对应所述嘴部11的轮廓形状的筒状体,该帽体2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则设有对应所述迫紧塞112的出水孔22,帽体2接近出水孔22的内径略小于该上凸缘114的外径;所述开口内缘设有内径小于所述下凸缘113外径的倒钩21。
本实用新型的帽体2与盖本体1组合时,直接将帽体2的开口套于嘴部11外侧,并使倒钩21越过下凸缘113后让帽体2的下端缘套入凹环沟116内;由于帽体2接近出水口22的一段区域长度的内径略小于所述上凸缘114的外径,因此得以使帽体内径壁面与上凸缘114之间保持密切配合。通过此种结构,将帽体2下移后,能让迫紧塞112挤迫于帽体2的出水孔22而防止渗漏水(如图2所示),而将帽体2往上方移动后,则可以使迫紧塞112离开出水孔22(如图3所示),从而将瓶内的液体经由嘴部11的中央通孔115与贯穿孔111再从出水孔22倒出。再者,本实用新型最好设计为,当帽体2往上方移动,致使所述下凸缘113阻挡该倒钩21而使帽体到达上死点时,帽体的下端缘不外露出凹环沟116,因而能将帽体的下端缘限制在凹环沟116内,以避免帽体下端缘往外侧扩张,如此能防止帽体受到过大力量时造成倒钩21越过下凸缘113,以致帽体2脱离嘴部11的情况。
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具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以,凡是在相同的设计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防渗漏瓶盖,其特征在于,该瓶盖包括盖本体,具有一筒状的嘴部,该嘴部的外径的上方与下方分别设置一上凸缘与一下凸缘,且所述嘴部上端设置一迫紧塞,环绕该迫紧塞周边的嘴部上端具有贯穿孔,该贯穿孔的位置在所述迫紧塞与上凸缘之间;帽体,为一筒状体,其一端为开口,另一端设有对应所述迫紧塞的出水孔,所述开口内缘设有内径小于所述下凸缘外径的倒钩,该帽体接近所述出水孔的内径略小于该上凸缘的外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漏瓶盖,其中,所述嘴部下端与盖本体连接处形成有可供该帽体下端缘容纳其中的凹环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渗漏瓶盖,其中,所述上凸缘所在的嘴部外径,比该下凸缘所在的嘴部外径为小,以便使该嘴部形成为阶级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渗漏瓶盖,其中,所述帽体相对于嘴部移到至上死点时,该帽体的下端缘不超出所述凹环沟。
专利摘要一种防渗漏瓶盖,包括有一盖本体与一帽体,该盖本体具有一嘴部,嘴部的上端设置一迫紧塞,以及位于该迫紧塞周边的出水孔;嘴部的外径上、下方还分别设有上凸缘与下凸缘。帽体的内径下缘设有倒钩,以及在上端设有出水孔。该帽体活动地组合于盖本体的嘴部,使所述上凸缘恒保持一定压力地接触于帽体内径壁面,而下凸缘则位于倒钩上方,以便将帽体下移时,能让迫紧塞挤迫于该出水孔而防止渗漏水,而将帽体往上方移动后,则可以使迫紧塞离开出水孔,从而将瓶内的液体经由出水孔倒出;另外通过下凸缘阻挡该倒钩而限制帽体的移动行程,以避免帽体脱离嘴部。
文档编号B65D47/12GK2797237SQ200520018079
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6日
发明者洪明桦 申请人:洪明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