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迷雾祛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1861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玻璃迷雾祛防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迷雾祛防器,尤其是用于祛防摩托车头盔玻璃、汽车玻璃上迷雾、冰花的祛防器。
背景技术
骑过摩托车的人往往有如下体会在冬天,天气寒冷时骑车,最好戴上全封闭头盔,盖下挡风玻璃,但是有一个问题觉得很麻烦。也就是说,天越冷,人呼吸时哈出的热气,在头盔玻璃上形成的迷雾就越多,而且很容易出现象汗珠般的水滴,使骑车人向前观察的视线模糊,有时几乎看不清前方情况,这对于骑摩托车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为了安全,人们又不得不掀起玻璃,这样,在冬天里的人脸部会感到很冷,这是一件非常讨厌的事情。在此以前,人们还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经常开汽车的人也有如下体会当车内外温度差较大时,在汽车内玻璃上也会产生迷雾。在冬天,气温降到约-5℃以下时,不但能形成迷雾,而且在晚间还会在汽车内外玻璃、内外的观后镜上形成冰花。高档的汽车虽然可用开空调、前吹风的办法祛除,但需要浪费汽车电瓶的电能或汽油的热能,祛除冰花还得浪费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假如是低档车,空调功能不好,或者是不喜欢用空调的驾驶员,那么迷雾和冰花也是汽车驾驶员一件头痛的事情。况且在汽车外观后镜上的冰花,靠汽车内空调是祛除不了的。据我所知,在此以前还没有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能够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摩托车头盔玻璃、汽车玻璃上的迷雾,有利于冬天保暖和行车安全,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迷雾再生的液体和器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如下方式来达到上述目的的。
制作一套玻璃迷雾祛防器,用类似牙膏壳的具有尖形瓶嘴的瓶身,在瓶身内灌入迷雾祛防液体,并将瓶身末尾封住,平时使用时挤压瓶身,让液体从尖形瓶嘴处流出几滴,并根据使用对象的需要控制滴数。滴出后及时用瓶盖盖住,并旋紧,防止外漏。
一至二滴液滴滴到摩托车头盔玻璃上后,再用迷雾祛防专用刷的刷身将液滴在整块玻璃上涂抹均匀,使整块玻璃上都有一层基本均匀的祛防液体。有了这层祛防液体,再用嘴哈气时,假如玻璃上不再形成迷雾,说明涂抹均匀、效果良好。假如有局部仍能形成迷团,则说明涂抹不匀,需重复上述过程步骤,直到满意为止。
迷雾祛防专用刷的刷身装在刷柄上,刷身可用柔软的绒布包裹海绵或泡沫塑料制造。平时为了防止污染,可在刷身处外加有机玻璃或透明塑料制成的护套。
至于迷雾祛防液体,可以用我自己发明的,也可以选择前人已经发明的多种液体中效果好的。因为本人发明迷雾祛防液体后,准备申请专利前,网上检索发现,有五六种已经申请专利的不同组分的液体。由于本人工作较忙、时间紧张等原因,迷雾祛防液体也就暂且不另外申请专利了。
自己发明迷雾祛防液体的过程,简要叙述如下。
首先运用分子运动理论分析迷雾与冰花形成的原因当空气中的水分子遇到较冷的玻璃上时液化成小水珠,小水珠由于引力与表面张力的作用逐渐增大,使玻璃平面形成凹凸不平的起伏点,从而使人的视线发生折射,观察到的物体扭曲形变,这就是玻璃上的迷雾,假如小水珠的温度降到0℃以下,就会凝固成固体,这就是冰花。
有什么方法可以阻止水分子在玻璃上形成迷雾呢?继续分析有关的规律,发现迷雾形成必定存在温度差,而热能的传递与物质的密度有关。比方说人体的直接感觉,夏天躺在木板上较热,在竹板上较凉,在水泥地上更凉,这说明一般情况下,物质的密度越大,传热的速度越快。
其次,迷雾的形成还与液体与固体的密度差有关。
再运用深层次的纳米分子引力技术理论进行分析,现代高中物理理论告诉我们,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为(0.1mm~100mm)的科学技术。研究表明,在纳米尺度内会发生很多新的现象,在技术上会有很多新进展。
分子的引力与分子的直径也有一定的联系。钨原子的直径约0.2nm,水分子的直径约0.4nm,蛋白质的分子直径约10nm。一般情况下,物质密度较小的物质其分子直径反而越大。要寻找一种分子直径比水分子大的物质,可以从不浸润水的植物或动物毛上去寻找。经过这一纳米分子引力理论的指导和实际查找,并通过成百上千次的实验,终于找到几种植物提取液加到某一种液体内,制作成迷雾祛防液体。并在摩托车头盔、汽车上反复实践,筛选出一种效果最好的液体精华,用在摩托车头盔上效果很好,在其玻璃上搽涂上迷雾祛防液体后,用嘴哈气,立竿见影,就哈不上迷雾了,而且持续效果20至30天。
虽然没有精密仪器测出该物质的分子直径,但从纳米分子有关理论及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方法,可估算出这种液体的分子直径大约在nm数量级。运用纳米分子引力理论,通过实践找到了几种物质,也达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但是光有迷雾祛防液体,如果涂得太厚,则有一种玻璃不平整的感觉,影响视察效果,而且浪费迷雾祛防液体的成本。为此,我又进行研究,制作了一套能均匀涂抹的玻璃迷雾祛防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玻璃迷雾祛防器能很好地将迷雾祛防液体搽涂于摩托车头盔上,哈气时迷雾不能产生,在冬天时既保暖利于健康,又利于驾车安全。而且这种液体涂于玻璃上,并非是产生化学反应而起作用,主要是通过分子间引力作用,改变水分子表面张力而引起的物理变化,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子在玻璃上不能凝结成团,所以该液体对人体无毒害,经测试,这液体的酸碱度呈中性,涂上玻璃后不起化学反应,对玻璃也无损害,只是该液体涂得太厚时,看上去略有影响,所以迷雾祛防液体要涂抹均匀,而且涂层越薄,透明效果越好。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迷雾祛防瓶的结构图图2是迷雾祛防专用刷的结构图图3是玻璃迷雾祛防器的组合图图中1.瓶盖,2.瓶嘴,3.瓶身,4.刷身,5.刷柄,6.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瓶身(3)可采用牙膏用复合管式塑料管,注入祛防液体后尾部用高温封闭。瓶嘴(2)为尖嘴形,尖端处仅为输出管,出孔较小,便于控制液滴,靠近瓶身处有外螺纹。瓶盖(1)采用圆锥形瓶盖,盖内有内螺纹,旋紧时可以封闭瓶口,不让祛防液体漏出来。
在图2中,刷柄(5)采用塑料制作,上面刻有防滑花纹,作为使用时的手柄。刷身(4)内容为海绵或泡沫塑料,富有弹性,便于随玻璃形状贴紧玻璃平面或弧形表面,使祛防精均匀搽涂。刷身的大面积处用于汽车玻璃;刷身的两端用于全封闭头盔的玻璃。在海绵外包有韧性塑料袋,防止海绵吸入大量的祛防液体或水分,在刷身的最外层为涤纶类绒布,既不吸收大量水分,又有柔和的表面,可以很好的保护玻璃。
在图3中,将迷雾祛防瓶与迷雾祛防专用刷两部分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一套玻璃迷雾祛防器。它可以分两部分,也可以组合在一个包装盒中。
具体实施的方法如下所述。首先将易生迷雾的玻璃表面用干净的毛巾擦拭干净,然后从瓶中挤出祛防液体滴在玻璃上方(摩托车头盔1滴、汽车玻璃每片约4~5滴),最后用专用刷将祛防液体在玻璃上均匀搽涂。
涂好后,用口哈气,玻璃上已不再形成迷雾。假如有部分尚未涂到,则需补涂。只要能均匀搽涂于玻璃表面,祛防液体涂层越薄透明效果越好。搽涂一次,一般能维持20天左右,空气中水蒸汽越多,持续时间越短;涂层越厚,持续时间越长。
权利要求1.玻璃迷雾祛防器,它是由迷雾祛防瓶的瓶盖(1)、尖形瓶嘴(2)、内装迷雾祛防液体的瓶身(3)、迷雾祛防专用刷的刷身(4)、刷柄(5)、护套(6)组成的器材,其特征是该祛防器由迷雾祛防瓶和祛防专用刷两部分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迷雾祛防器,其特征是迷雾祛防瓶的瓶口具有锥形的尖嘴、有螺纹配合的瓶盖,瓶身内装迷雾祛防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迷雾祛防器,其特征是迷雾祛防专用刷由刷柄、刷身、护套组成,其刷身内容有海绵或弹性类泡沫、塑料隔水袋及绒布。
专利摘要玻璃迷雾祛防器,是一种能够祛防摩托车头盔玻璃、汽车玻璃上迷雾生成的一套器材。其特征是它由迷雾祛防瓶的瓶盖(1)、尖形瓶嘴(2)、瓶身(内装迷雾祛防液体)(3)、迷雾祛防专用刷的刷身(4)、刷柄(5)、护套(6)构成。本实用新型根据分子引力理论,使水蒸汽形成迷雾表面的引力、张力发生物理变化,从而有效地防止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而形成迷雾,因此该设计的内容对人体无毒害;液体的酸碱度呈中性,对玻璃无损害。本实用新型在摩托车头盔上使用后立刻见效,哈气时不能再形成迷雾,能起到天冷时既保暖、又有利于驾车安全的作用。在汽车玻璃上使用,能有效地防止迷雾的再生与冰花的形成。
文档编号B65D81/00GK2918418SQ200520108228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8日
发明者楼国康 申请人:楼国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