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线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7779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卷线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条材巻绕装置,具体是一种巻线盘。
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的巻线盘一般包括内部具有容腔的壳体,容腔内枢设有转 盘,转盘上同轴固定有能同转盘一起转动的巻簧,而转盘的定位机构则轴接 在机壳上。由于巻簧的作用,只需解锁定位机构,绕置在转盘上的条材便被 自动巻入壳体内,简化了收容工作,也方便了条材的安全存放。因此这种巻 线盘常被大量用于巻绕各类用电设备的电源接线。现有的如上述常规巻线盘的定位机构,虽然在结构细节上千差万别,但 其主要的结构特征依旧如下包括一 "Z"字型拨杆,拨杆的中部设有固定 轴,通过固定轴将拨杆轴接在机壳的内壁上,其一端露出机壳外形成拨板供 使用者从外部拨动,另一端固定有卡块顶触转盘外沿;固定轴上套有弹簧, 弹簧的一端定位在机壳内壁的一凸出部上,另一端定位在固定轴的卡块上。 这样,拨杆在不受外力的时候,因为弹簧的作用,卡块挤压在转盘上,靠两 者之间的摩擦力使转盘定位。然而这类定位机构存在如下缺点1、由于是 依靠卡块和转盘之间的摩擦力来止动转盘,这就要求卡块和转盘之间的摩擦 力必须始终要大于巻簧的力;然而由于卡块与转盘之间直接接触,且接触面 较大,无可避免的会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卡块的磨损使摩擦力下降, 而降低止动性能。2、 "Z"字型拨杆的传动性能不稳定,因此机壳外部的拨 板的作用效果差,且每次需要用手费力按压拨板,使用起来也不方便,往往 引起误操作,况且拨杆露出机壳的外部也容易磨损,降低手感。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背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定位 机构性能可靠,操作方便的巻线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巻线盘,包括固定有枢轴的机壳、枢设 在机壳内的转盘、同轴固定在转盘上的巻簧和可使转盘定位的定位机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棘轮、棘爪和棘爪弹簧,棘轮固定在枢轴上;棘 爪枢接在转盘表面的一个凸轴上, 一端经棘爪弹簧与转盘连接固定,而另一 端为止动部;所述棘轮周缘上成型有齿形部和非齿形部,且齿形部和非齿形部环棘轮周向间隔分布;前述止动部可藉由转盘的单向转动.而卡止于齿形部 的任一齿槽内。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述定位机构类似于一个单向棘爪机构,即棘爪上的止 动部能够在转盘收线转动时卡止于棘轮齿形部的齿槽内,使得转盘只能朝着 放线的方向单向转动;然而与单向棘爪机构所不同的是,该定位机构的棘轮 上还有着与齿形部间隔排布的非齿形部,当继续朝着放线方向转拨转盘时, 棘爪的止动部会落入非齿形部,由于没有了齿槽的搁止,在巻簧势能释放作 用下,转盘自动进行收线转动。因为棘爪是可活动枢转的,其上的止动部在 与齿形部的第一颗齿碰触时会偏转方向,即被打离原来能与齿槽配合卡止的 最佳位置,所以即使在转盘自动收线转动的过程中止动部再次经过齿形部也 无法被齿槽卡止。直到棘爪上的止动部进入另一非齿形部,此时收线工作也 结束,需要再次放线操作时,棘爪在棘爪弹簧的复位作用下枢转,使得其上 的止动部回到能与齿槽配合卡止的最佳位置,恢复单向棘轮机构的工作特 性。本实用新型为了更好的实现其定位机构的机能,棘爪上的止动部最好呈 弯钩状,而所述齿形部呈扇形,数量至少为两个并关于枢轴中心对称。本实用新型的转盘上可以成型一凹腔容纳巻簧,巻簧一端固定在枢轴 上,另一端卡止在凹腔周壁的一个凸部上,前述定位机构位于凹腔内并在巻 簧下部。且所述棘轮中部成型有非圆形截面套管,并套设在非圆形截面枢轴 上固定;套管上成型有卡槽,巻簧一端就卡止于该卡槽内。本实用新型巻线盘可以用于绕置各种条材,当然也包括电源接线,以绕 置电源接线为例,本实用新型在前述主要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较为详细的 技术方案如下所述机壳由顶盖和底盖组成,具有纵向通孔的枢轴固定在底 盖上并穿出顶盖,穿出部分成型有螺纹连接螺母固定顶盖和底盖。所述转盘 上绕制有电源接线。该电源接线由输入电缆和输出电缆构成,输入电缆一端 为三相插头,另一端从转盘侧壁上伸入转盘内并分出三路接线与底盖内底部 的三相触点连接固定;输出电缆的一端也分出三路接线并从底盖外底部与前 述三相触点连接固定,并由绝缘盖密封,而另一端穿过枢轴内的纵向通孔在 顶盖外形成电器接头。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接线上套设有位于机壳外部的阻滞件,该阻滞件无法通过机壳上的电源接线过孔。阻滞件为常规技术,可以任意收紧在电源接线 上与电源接线一同活动,本实用新型采用这类阻滞件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止 动性能,保证收放尤其是电源接线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1、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机构结构简单精巧,需要收线操作时,只需继续 向外拉动条材便可实现定位机构的解锁,操作方便。2、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机构藏在机壳内,没有外置设施,磨损小,结构 性能稳定,可靠性高。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半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盘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盘俯视图(带有巻簧);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盘俯视图(转盘相对图1转过一定角度)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盖内部接线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盖外部接线示意图;其中1、枢轴;2、机壳;21、顶盖;22、底盖;3、转盘;31、凸轴; 32、凸部;4、巻簧;5、棘轮;51、齿形部;511、齿槽;52、非齿形部; 53、套管;6、棘爪;61、止动部;7、棘爪弹簧;8、凹腔;9、输入电缆; 91、三相插头;10、输出电缆;11、三相触点;12、绝缘盖;13、电器接头; 14、阻滞件;15、螺母;16、封装条;17、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巻线盘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先由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固定有枢轴1的机壳2、枢设 在机壳2内的转盘3、同轴固定在转盘3上的巻簧4和可使转盘3定位的定 位机构。所述机壳2进一步由顶盖21和底盖22组成,.具有纵向通孔的枢轴1 固定在底盖22上并穿出顶盖21,穿出部分成型有螺纹连接螺母15固定顶 盖21和底盖22。当然顶盖21和底盖22之间还如常规技术一样卡箍有封装 条16。顶盖21上成型有开有连接孔的连接片17,方便与用电器连接。图l 上为了清楚的表示枢轴1穿出顶盖21的部分铣有螺纹,故省去了螺母15。转盘3上绕制有电源接线,该电源接线由输入电缆9和输出电缆10构 成,输入电缆9 一端为三相插头91,另一端从转盘3侧壁上伸入转盘3内 并分出三路接线与底盖22内底部的三相触点ll连接固定,如图8示意的那 样,当然具体的触点接线方式及相关的小型部件作为常规技术不再标出。输 出电缆10的一端也分出三路接线并从底盖22的外底部与前述三相触点11 连接固定,如图9示意的那样,同样具体的触点接线方式及相关的小型部件 作为常规技术不再标出。底盖22的外底部的上述接线区域进一步由绝缘盖 12密封;输出电缆10的另一端三线汇聚后穿过枢轴1内的纵向通孔在顶盖 21外形成电器接头13,该电器接头13在图2上标出。本实施例的电源接线上还套设有位于机壳1外部的阻滞件14,该阻滞 件14无法通过机壳1上的电源接线过孔。阻滞件为常规技术,可以任意收 紧在电源接线上与电源接线一同活动,本实用新型采用这类阻滞件的目的是 进一步提高止动性能,保证收放尤其是电源接线的使用安全性。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机构包括棘轮5、棘爪 6和棘爪弹簧7,棘轮5固定在枢轴上;棘爪6枢接在转盘3表面的一个凸 轴31上, 一端经棘爪弹簧7与转盘3连接固定,而另一端为止动部61,该 止动部呈弯钩状。所述棘轮5周缘上成型有齿形部51和非齿形部52,且齿形部51和非 齿形部52环棘轮5周向间隔分布;所述齿形部51呈扇形,数量至少为两个 并关于枢轴1中心对称。本实施例中转盘3上进一步成型一凹腔8容纳巻簧4,巻簧4 一端固定 在枢轴1上,另一端卡止在凹腔8周壁的一个凸部32上,前述定位机构位 于凹腔8内并在巻簧4下部。棘轮5中部成型有非圆形截面套管53,并套 设在非圆形截面枢轴1上固定;套管53上成型有卡槽,巻簧4一端卡止于 该卡槽内。本实施例的上述定位机构类似于一个单向棘—爪机构,即棘爪上的止动部 61能够在转盘3收线转动时(如图4中的转盘3顺时针转动)卡止于棘轮 齿形部51的齿槽511内,使得转盘3只能朝着放线的方向(如图4中的转 盘3逆时针转动)单向转动;然而与单向棘爪机构所不同的是,该定位机构 的棘轮5上还有着与齿形部51间隔排布的非齿形部52,当继续朝着放线方 向转拨转盘3时,棘爪6的止动部61会落入非齿形部52,由于没有了齿槽 511的搁止,在巻簧4势能释放作用下,转盘3自动进行收线转动。因为棘 爪6是可活动枢转的,其上的止动部61在与齿形部的第一颗齿碰触时会偏 转方向,(如图6中所示的状态)即被打离原来能与齿槽配合卡止的最佳位 置,所以即使在转盘3自动收线转动的过程中止动部61再次经过齿形部51 也无法被齿槽511卡止。直到棘爪6上的止动部61进入另一非齿形部,此 时收线工作也结束,需要再次放线操作时,棘爪6在棘爪弹簧7的复位作用 下枢转,使得其上的止动部61回到能与齿槽511配合卡止的最佳位置,恢 复单向棘轮机构的工作特性。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机构结构简单精巧,需要收线操作时,只需 继续向外拉动条材便可实现定位机构的解锁,操作方便。同时定位机构藏在 机壳内,没有外置设施,磨损小,结构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当然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尤其是其定 位机构可以有多种等效表现方式,同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绕置电源接线以外 的条材,只需改变一些常规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卷线盘,包括固定有枢轴(1)的机壳(2)、枢设在机壳(2)内的转盘(3)、同轴固定在转盘(3)上的卷簧(4)和可使转盘(3)定位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棘轮(5)、棘爪(6)和棘爪弹簧(7),棘轮(5)固定在枢轴上;棘爪(6)枢接在转盘(3)表面的一个凸轴(31)上,一端经棘爪弹簧(7)与转盘(3)连接固定,而另一端为止动部(61);所述棘轮(5)周缘上成型有齿形部(51)和非齿形部(52),且齿形部(51)和非齿形部(52)环棘轮(5)周向间隔分布;前述止动部(61)可藉由转盘(3)的单向转动而卡止于齿形部(51)的任一齿槽(511)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巻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61)呈弯 钩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巻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部(51)呈扇 形,数量至少为两个并关于枢轴(1)中心对称。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巻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3)上成型一 凹腔(8)容纳巻簧(4),巻簧(4) 一端固定在枢轴(1)上,另一端卡止 在凹腔(8)周壁的一个凸部(32)上,前述定位机构位于凹腔(8)内并在 巻簧(4)下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巻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5)中部成型 有非圆形截面套管(53),并套设在非圆形截面枢轴(1)上固定;套管(53) 上成型有卡槽,巻簧(4) 一端卡止于该卡槽内。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巻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2)由顶盖(21) 和底盖(22)组成,具有纵向通孔的枢轴(1)固定在底盖(22)上并穿出 顶盖(21),穿出部分成型有螺纹连接螺母(15)固定顶盖(21)和底盖(22)。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巻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3)上绕制有 电源接线。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巻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线由输入电 缆(9)和输出电缆(10)构成,输入电缆(9) 一端为三相插头(91),另 一端从转盘(3)侧壁上伸入转盘(3)内并分出三路接线与底盖(22)内底 部的三相触点(11)连接固定;输出电缆(10)的一端也分出三路接线并从 底盖(22)外底部与前述三相触点(11)连接固定,并由绝缘盖(12)密封,而另一端穿过枢轴(1)内的纵向通孔在顶盖(21)外形成电器接头(13)。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巻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线上套 设有位于机壳(1)外部的阻滞件(14),该阻滞件(14)无法通过机壳(1) 上的电源接线过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卷线盘,包括固定有枢轴的机壳、枢设在机壳内的转盘、同轴固定在转盘上的卷簧和可使转盘定位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棘轮、棘爪和棘爪弹簧,棘轮固定在枢轴上;棘爪枢接在转盘表面的一个凸轴上,一端经棘爪弹簧与转盘连接固定,而另一端为止动部;所述棘轮周缘上成型有齿形部和非齿形部,且齿形部和非齿形部环棘轮周向间隔分布;前述止动部可藉由转盘的单向转动而卡止于齿形部的任一齿槽内。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机构结构简单精巧,需要收线操作时,只需继续向外拉动条材便可实现定位机构的解锁,操作方便。同时定位机构藏在机壳内,没有外置设施,磨损小,结构性能稳定,可靠性高。
文档编号B65H75/34GK201126903SQ20072004164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6日
发明者马三剑 申请人:苏州科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