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48863阅读:14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油漏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斗,尤其是一种用于给车辆加油的漏斗。
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同类的漏斗没有稳定的支撑装置,使用过程中要求放置于水平 的支撑面,对环境要求高;同时底部没有阀门设置,使用过程中会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本头'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 方便、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浪费的加油漏斗。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加油漏斗,包括本体、 手柄和输油管,其结构特点是,加油漏斗下端设置有支撑脚,本体底端设置有阀 门,阀门与本体转动连接,手柄上设置有开关,所述阀门与开关通过连接绳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油漏斗下端设置有三个支撑脚,支撑脚可拆卸。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阀门上与本体连接处设置有扭簧,本体上与阀门连接处设 置有橡胶塞,阀门与本体通过销钉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阀门上设置有阀门连接柱与阀门凹槽,所述开关上设置有 开关连接柱与开关凹槽,连接绳一端穿过阀门连接柱并固定在阀门凹槽内,另一 端穿过开关连接柱并固定在开关凹槽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上设置有圆槽,圆槽内设置有压簧,开关固定在手柄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三个支撑脚的设计可 以让漏斗在工作中放置于任何平面,方便并且稳固。支撑脚是可拆卸的方式,安 装拆卸十分方便。2、漏斗底部的阀门设计可以让漏斗在工作中通过按下开关带 动连接绳从而使阀门做向上运动而打开,使漏斗内的液体通过输油管快速并且准 确的倒入另一个小口径的容器,不会溢出造成浪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本体与手柄部分剖视图。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B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开关与阀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手柄与开关部分剖视图。图7为图6中C部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阀门与本体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阀门与本体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图8中D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l、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l、右支脚2、左支脚3、输油管4、 开关5、手柄6、后支脚7、连接绳8、阀门ll。右支脚2、左支脚3、固定在本 体1上,后支脚7固定在手柄6上。手柄6设置在本体1 一侧,手柄6上设置有 开关5。本体1底部设置有阀门11,输油管4 一端与本体1底端连通,另一端插 接设置在手柄6上。参见图2、图3、图4、图5,所述阀门11 一端设置有阀门连接柱9和阀门 凹槽16,连接绳8—端穿过阀门连接柱9然后固定在阀门凹槽16内,所述开关 5上设置有开关连接柱10和开关凹槽17,连接绳8的另一端穿过开关连接柱10 然后固定在开关凹槽17内。参见图6、图7,所述开关5上设置有圆槽18,压簧12设置在圆槽18内, 开关5固定在手柄6内。参见图8、图9、图10,阀门11根部设置有一U形槽19, U形槽19上开有 圆孔20,扭簧13设置在U形槽19内,本体l底端设置有用于安装阀门的圆孔 21,以销钉14穿入本体上圆孔21及阀门根部圆孔20来固定纽簧13和阀门11, 将阀门11与本体l连接起来。本体圆孔21位置还设置有橡胶塞15以防止漏斗 内液体渗出。使用时,对于大口径的容器,先将液体倒入漏斗中,然后直接倒入需要转移 的容器中。对于小口径的容器,.先将输油管的一端插入容器的瓶口,然后按下开 关打开阀门,使漏斗中的液体通过输油管流入容器。
权利要求1、一种加油漏斗,包括本体、手柄和输油管,其特征在于加油漏斗下端设置有支撑脚,本体底端设置有阀门,阀门与本体转动连接,手柄上设置有开关,所述阀门与开关通过连接绳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漏斗下端设置 有三个支撑脚,支撑脚可拆卸。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上与本体连接 处设置有扭簧,本体上与阀门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塞,阀门与本体通过销钉转动连 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上设置有阀门 连接柱与阀门凹槽,所述开关上设置有开关连接柱与开关凹槽,连接绳一端穿过 阀门连接柱并固定在阀门凹槽内,另一端穿过开关连接柱并固定在开关凹槽内。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上设置有圆槽, 圆槽内设置有压簧,开关固定在手柄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油漏斗,该加油漏斗,包括本体、手柄和输油管,其结构特点是,加油漏斗下端设置有支撑脚,本体底端设置有阀门,阀门与本体转动连接,手柄上设置有开关,所述阀门与开关通过连接绳连接。本实用新型优点1.三个支撑脚的设计可以让漏斗在工作中放置于任何平面,方便并且稳固。支撑脚是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拆卸十分方便。2.漏斗底部的阀门设计可以让漏斗在工作中通过按下开关带动连接绳从而使阀门做向上运动而打开,使漏斗内的液体通过输油管快速并且准确的倒入另一个小口径的容器,不会溢出造成浪费。
文档编号B67C11/04GK201099614SQ20072011497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1日
发明者峰 郭 申请人:汤 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