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式计量油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4503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压式计量油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日用轻工生产领域的推行合理膳食的新型产品,提供一种 计量使用食用油的器具,尤其是采用气压结构的具有计量功能的油壶。
背景技术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的生 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每人每月半斤油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但是,许多 人对合理膳食存在误区,使得诸如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及糖尿病之 类的疾病找上门来。据权威人员研究,过量摄取油脂是导致此类疾病发生 的原因之一。所以,控制用油量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健康用油量为每人每天不超过25克,这一用量足以满足人体对热量的 需求和营养的吸收。然而,在家庭中所使用的油壶只是一个加油的容器, 烹饪时,只凭感觉操作,并没有加油数量的概念。因此具体控制用油量颇 有一定的难度。 发明内容
为了推动科学合理膳食的健康理念的普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用 油的计量油壶,使用者可以按量用油,坚持日久,可以避免过量用油对身 体带来的疾患。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储油壶上部设置一个 加气筒以便于使其增压,使食油在压力条件下从储油壶通过与其相联通的 管道流入计量筒,通过筒内油面的高度计量。
该计量油壶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容量为500克的储油壶,储油壶 的上盖与其密封连接,用螺丝固定,上盖内用螺纹固定一个加气筒,加气 筒内有活塞,活塞中部装有可以上下活动的密封圈,以便在向储油壶加气 后活塞返回时,对加气筒充气。活塞上部的连杆伸出油壶盖外,连杆上端 固定一个打气手柄。弹簧套在连杆外,按压打气手柄,活塞可以回复原位。 在加气筒的下端设有单向阀,为向储油壶加气的通道。另一部分为计量筒 (标有刻度以克为单位,容量50克),筒下部有管道与储油壶相连接,中 间设置手动阀门,在计量筒下端有溢流通道,亦设有溢流手动阀门。这一 装置在自流或加压(在计量筒内欲取油量液面超过储油壶液面情况下必须 打气加压)条件下,完成先计量,后用油的过程。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是,由于有了先将食油导入计量筒实施计量再排出 的功能,烹饪加油多少就有了数量的概念,防止用油过量,使用日久,必 然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l是产品的正视图。
图2是产品的右侧视图。



图1中l.计量筒盖,2.浮动塞,3.计量筒,4.手动溢流阀门,5. 手动阀门,6.油壶盖,7.加气筒,8.密封圈,9.打气手柄,IO.弹簧,11. 活塞,12.单向阀,13.弹簧,14.加气筒下盖,15.注油弯头,16.储油壶。
在图2中3.计量筒,4.手动溢流阀门,6.油壶盖,9.打气手柄,11. 活塞,12.单向阀,13.弹簧,14.加气筒下盖,15.注油弯头,16.储油壶, 17.背螺,18.螺帽,19.弹簧垫,20.注油弯头盖,21.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2所示,将储油壶[16]的注油弯头盖[20]旋开,倒入食用油,然后 旋紧此盖。由
图1所示,手握打气手柄[9]向储油壶[16]打气,打4 5下 即可,旋转手动阀门[5]至'通'位置,食用油从储油壶[16]流入计量筒〔3], 当计量筒[3]液面上升至所设定的刻度时,速将手动阀门[5]旋至'止'位 置。然后打开手动溢流阀门[4],食油自流泄下,再将手动溢流阀门[4]关 闭。随着储油壶[16]内液面降低,压力即下降,此时可再向储油壶[16]加气。
权利要求一种气压式计量油壶,设置一个具有加气功能的储油壶,其特征是在与储油壶[16]密封连接的油壶盖[6]内,设一个与其螺纹连接的加气筒[7],其下端装有单向阀[12],加气筒[7]内装有活塞[11],活塞[11]中间套入密封圈[8],与活塞[11]一体的活塞杆伸出油壶盖[6]外,活塞杆上端固定打气手柄[9],有弹簧[10]套在活塞杆外。
专利摘要一种气压式食用油计量油壶,该产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容量为500克的储油壶,另一部分为容量50克并标有刻度(以克为单位)的计量筒,二者下部用管道联通,管道中间设置手动阀门。储油壶的上盖与其密封连接,用螺钉固定,上盖内用螺纹连接一个加气筒,加气筒内设置活塞,活塞上部的连杆伸出储油壶盖外,连杆上端固定一个打气手柄,弹簧套在连杆外,按压打气手柄,活塞可以回复原位。加气筒的下端设有单向阀,为向储油壶加气的通道。计量筒与储油壶平行安装,计量筒下端有溢流通道,设有手动阀门。这一装置在自流或加压条件下,先后操作两个阀门,使食油先流入计量筒计量,然后排出。健康膳食用油量为每人每天不超过25克,利用该技术产品,可以准确控制用油量。本产品由无毒的PS塑料制成,操作方便,适合家庭使用。
文档编号B65D83/00GK201243984SQ200820090279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3日
发明者孟昭祥 申请人:孟昭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