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显启机构的容器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538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显启机构的容器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尤其涉及容器如酒瓶的盖子。
背景技术
目前,酒类产品生产厂家所关心的问题是他们销售到市场上还未到 最终消费者手中的酒产品是否能够保证其不被非法开启。为了达到这个目 的,人们通常采取 一 些预防手段以确保产品在卖出前不被开启。
虽然现有技术中的许多显启装置都有较好的显启效果,但还是不能够 完全满足所有生产厂家的要求。 一方面来说,需要保证瓶盖便于制造,其 次需要保证瓶盖封塞时能够达到足够的速度,不会出现损坏或者瓶盖本身 变形现象。另一方面来说,瓶盖完全安装好后它的显启结构应该很好地固 定在封塞结构固定部件下面。瓶子生产厂商对这一点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除此之外,带割线的瓶盖割线处应该很容易被扭断,不能出现瓶盖在瓶子 上打滑现象。
俄国专利申请RU63328 (国际分类B65D 39/06,
公开日2007.05.27) 公开了一种用于液体盛装瓶的封塞装置,该封塞装置包括计量塞和球形衬 垫,计量塞包括带有入口和出口的壳体和置于圆锥形插入件中的可移动衬 垫,圆锥形插入件的较大直径部与球形衬垫相邻并可以轴向移动,壳体表 面的上部设有环形槽和螺紋,壳体表面的下部设有开口,该开口的底侧具 有向内的固定件,计量塞由此可被固定在金属帽上,金属帽具有环形压槽, 在该计量塞的帽上设有舌片,在封闭装置装配时,该舌片可被刚性的环形 槽压迫翻转,因而该金属帽是独立构件。但是,该封闭装置不能显示非法打 开瓶子,不能防止金属帽回撤到初始位置。此外,需要用较大的力气拧开瓶 盖,装配过程包括复原,这使装配变得复杂。
俄国专利申请2005123103/22 (国际分类B650 41/23,
公开日2006.03.10) 公开了一种带有显启结构的安全瓶盖,该瓶盖包括金属外套和带显启结构的 塑料螺紋衬套。该螺紋衬套通过机械装配或粘贴方式密实的连接在一起。这 种瓶盖的显启是通过位于螺紋下部的靴形显示条来完成。金属外套是由两个
3相连部分组成,并且螺故衬套带有彩色的显示条。连接处缩口收边到显示条 中,当打开瓶盖时上述两条中的一条就会毁坏,显示条就会显露出来,说明 瓶盖已被开启。但是这种安全瓶盖的结构不能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较高的要 求,并且装配过程复杂,不能保证完全的密封性和想要的开启检验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想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 单、密封性能好的容器盖,在未授权打开容器的情况下能显示容器曾被打 开,并且使装配过程简单。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显启机构的容器盖,包括固定在容器颈 部上的固定件,该固定件包括伸入容器口内的密封村套和靠近容器口的凹
部;固定连接在该固定件上的中套,例如可通过中套下端的凸部嵌入并固 定在所述凹部内,以将该中套与固定件密封固定在一起;以可移动方式安 置在中套上的上盖,包括位于其中心部位的顶杆和底部上的凸缘,在容器 盖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上盖的下端与固定件相抵接;该容器盖还设有阀 元件,其位于密封衬套上端的阀座内,用于密封住容器口;以及具有带切 线的压痕槽,该压痕槽将所述外盖分为上外盖和下外盖,其特征在于,所 述显启机构为喇p八形,其一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而另一端为自由端,该 自由端由外盖在所述压痕槽处压靠在所述上盖的下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在打开容器的上盖后,压靠在上盖下端 的弹性显启机构可越过下外盖弹出,可阻止上外盖和上盖在开启后又回到 其初始位置,这样可以表明容器盖曾被打开。
在上述容器盖中,固定件还包括定位部,该固定件通过将所述定位部 抵接在容器口的凸缘上,以固定在该容器颈部上。当然,也可以想到其它 的固定安装方式,例如可用粘接剂将直接将该固定件粘接在容器颈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外盖可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用 粘接剂粘接的方式,或者通过机械装配的方式;而下外盖可以轴向不可动 的方式固定在该固定件上,例如通过粘接剂直接将两者粘接在一起,或者 通过机械装配固定连接。
在上述容器盖中,借助于顶杆将阀元件顶在阀座内以及上盖底部的凸 缘将容器口密封住,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合适的密封方式。
在上述容器盖中,在上盖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内螺紋,在该中套外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紋,从而上盖和中套通过外螺紋和内螺紋相互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该喇叭形的弹性显启机构,优选从该显启机构 的与固定件相连的一端到其自由端的厚度逐渐减小。当柠下上盖后,该弹 性显启机构自动恢复原状并越过下外盖弹出。在这里,该弹性显启机构也 可以与固定件一体制成。该显启机构可用肉眼看到,能起到证明容器盖已 经开启的功能。为了使显启机构能有更好的显启效果,显启机构优选采用 能明显区别于外盖的颜色。
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盖结构筒单、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价格合理并 且密封性能好,在装配工艺相对简单的前提下提高了产品的验启功能,能 满足用户对产品高质量的要求。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盖的总体示意图2为图1中所示容器盖的剖视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4为再次封闭容器盖时的容器盖的剖视图5为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一览表
l-中套;2-容器颈部;3-固定件;4-上盖;5-外盖;6-阀元件;7-中套凸部; 8-切线;9-阀座;10-顶杆;ll-凸缘;12-上盖底部;13-上外盖;14-下外盖; 15-定位部;16-显启机构;17-密封衬套;18-固定件凹部;19-压痕槽;a-压痕槽到上外盖顶部的距离;b-压痕槽上连接线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容器如酒瓶 的容器盖,该容器盖安装在容器颈部2上。容器盖具有作为外盖5的圆柱 形金属套筒,容器盖的其它组成部分均置于外盖5的空腔内。容器盖包括 固定件3,该固定件3包括固定到容器颈部外缘的定位部15、伸入容器口 内的密封衬套17和靠近瓶口处的凹部18。该容器盖进一步包括中套1, 它通过位于其下端的凸部7嵌入到固定件的凹部18中与该固定件3固定连接,也可以用其它合适的方式将中套固定在固定件3上。该容器盖还具有上盖4,所迷上盖4包括位于其中心部位的顶杆IO和底部12上的凸缘11,其下端与固定件3相抵接,上盖4以可轴向移动的方式安置在中套1上。该容器盖还包括阀元件6和金属外盖5,其中阀元件6位于所述密封衬套17上方的阀座9内,金属外盖5上还设有压痕槽19,该外盖5通过压痕槽19分成上外盖13和下外盖14。为了方便拧开容器盖,在该压痕槽19的中间设有切线8 (参见图1 )。
根据本实用新型,固定件3被固定不动地,确切说以不可沿容器颈部2的纵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容器颈部2上,例如通过定位部15抵接在容器口的凸缘上。当然,也可以想到其它的固定安装方式,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可用粘接剂直接将该固定件3粘接在容器颈部2上。
在中套l的外表面上,至少在外表面的局部形成有外螺紋;上盖4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内螺紋,用于与中套l的外螺紋相互连接。在容器盖处于封闭状态时,借助于上用上盖4上的顶杆10顶在阀座9内的阔元件和该上盖底部12上的凸缘将容器口密封住,以确保容器盖的密封性。
有利地是,上外盖13可通过粘接或机械装配的方式与上盖4固定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想到其它合适的连接方式。而下外盖14也可以通过粘接或机械装配方式轴向不可动地固定在固定件3上。
如图3所示,在所述固定件3与所述上盖4相抵接的位置设有弹性显启机构16,该显启才几构为喇叭形,其一端与固定件3连接,而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由外盖5在所述压痕槽19处压靠在所述上盖4的下端。优选从该弹性显启机构16的与固定件3相连的一端到其敞开的自由端的厚度逐渐减小。当拧下上盖4后,该弹性显启机构自动恢复原状并越过下外盖14弹出。在这里,该弹性显启机构16也可以与固定件3—体制成。该显启机构可以用肉眼看到,能起到证明容器盖已经开启的功能。为了使显启机构能有更好的显启效果,显启机构优选采用能明显区别于外盖的颜色。
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盖的装配和操作过程如下所述。
如图2所示,首先通过定位部15和伸入容器口内的密封衬套17将固定件3固定在容器颈部2上;然后将阀元件6置于阀座9内,接下来在固定件3的凹部18中嵌入中套1的凸部7,确保将中套1与所述固定件3固定连接;将上盖4旋到中套1上,借助于用上盖4的顶杆顶在阀座9内的岡元件6和该上盖4底部的凸缘11密封住容器口 ,然后将金属外盖4套在上盖4和固定件3上;接下来在外盖5上距其顶部距离为a处即上盖4与显启机构16的抵接处进行压痕形成压痕槽19,从而使显启机构16压靠在上盖4的下端。为了易于拧开容器盖,在该压痕槽19的中间还设有切线8,未切开部分(连接线)的长度和宽度b都应根据外盖5的尺寸来选择,要确保容器盖的切线处很容易被扭断,而不会出现容器盖在容器上的打滑现象。
如上所述,在容器盖的密闭状态下,上盖4和上外盖13可通过粘接或机械装配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上盖4和上外盖13可以整体移动。当通过相互接合的上盖4上的内螺紋和中套1上的外螺紋使上盖4旋转上移时,外盖5上的切线8处的连接线发生机械断裂,外盖5被分成上外盖13和下外盖14。打开上盖4后,柔软有弹性的显启机构16将会越过下外盖14弹出。该显启机构16可以肉眼看到,能起到证明容器盖已经开启的功能。为了使显启机构16的有更好的显启效果,通常将显启才几构16选用的颜色能明显区别于外盖5的颜色。在上盖4完全开启后,阀元件6打开,液体就可从容器中流出。如图4和图5所示,当再次封闭容器盖时,通过上述螺紋接合,拧动可整体移动的上盖4和上外盖13向下移动,上外盖13的下端抵接在弹出的显启机构16上,导致上盖4和上外盖13不能返回其初始位置,因而上外盖13不能罩住显启机构16,结果,人们始终可以很容易用肉眼看到露在外面的显启机构16。这种情况下,顶杆10也不能接触到阀元件6,从而不能将容器口密封住。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实施例来说明的,但本专业的技术人员阅读上述说明并研究附图后会明白,可以有多种更改、添加、替换和等同物。因此,本实用新型涵盖所有这些更改、添加、替换和等同物,它们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范围之内。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再以上的说明中用数值表示各元件的尺寸、形状和/或相互位置关系,因为这些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
权利要求1.一种带显启机构的容器盖,包括固定件(3),固定在容器颈部(2)上,并且包括伸入容器口内的密封衬套(17)和靠近瓶口处的凹部(18);中套(1),与所述固定件(3)固定相连;上盖(4),包括位于其中心部位的顶杆(10)和底部(12)上的凸缘(11),并以可移动的方式安置在所述中套(1)上,所述上盖(4)的下端与固定件(3)相抵接;阀元件(6),位于所述密封衬套(17)上端的阀座(9)内;金属外盖(5),设有带切线(8)的压痕槽(19),将所述外盖(5)分为上外盖(13)和下外盖(1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件(3)上与所述上盖(4)相抵接的位置设有弹性显启机构(16),该显启机构为喇叭形,其一端与所述固定件(3)连接,而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由外盖(5)在所述压痕槽(19)处压靠在所述上盖(4)的下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还 包括定位部(15),该定位部(15)抵接在容器口处的凸缘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通 过粘接方式固定在该容器颈部(2)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盖(13) 与所述上盖(4)固定连接,而下外盖(14)以轴向不可动的方式与所述 固定件(3)相连。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显启机构 (16)从与该固定件(3)连接的一端到所述自由端的厚度逐渐减小。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通过用所述顶杆(10) 将阀元件(6)顶在阀座(9)内和所述凸缘(11)将容器口密封住。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盖(4)的 内表面上形成有内螺紋,在该中套(1)外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紋,该上盖 (4)通过内外螺紋相互连接的方式置于所述中套(1)上。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套(l)的下 端设有凸部(7),该凸部(7)嵌入固定在所述凹部(18)内。
专利摘要一种带显启机构的容器盖,包括固定在容器颈部(2)上的固定件,该固定件(3)包括伸入容器口内的密封衬套(17)和靠近容器口的凹部(18);与固定件固定连接的中套(1);以可移动方式安置在中套(1)上的上盖(4),其下端与固定件相抵接;该容器盖还设有阀元件(6)和具有带切线的压痕槽(19)的外盖(5),压痕槽将所述外盖分为上外盖(13)和下外盖(14),其中在该固定件上与所述上盖相抵接的位置设有喇叭形弹性显启机构(16),其一端与所述固定件(3)连接,而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由外盖(5)在压痕槽(19)处压靠在所述上盖(4)的下端。
文档编号B65D47/04GK201292070SQ20082011556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5日
发明者安德烈·波佐门斯基克夫, 罗曼·莫霍夫 申请人:石都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