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印机卷收的感应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4348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网印机卷收的感应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版印刷机,特别是指 一种针对网版印刷机其辅助印 刷完毕后的薄膜物料平稳巻收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网版印刷被称为万能印刷。它能在各种承印材料上进行印刷,如各种塑胶、 纺织品、金属、玻璃、陶瓷等材料,进而广泛应用于广告、美术、建筑、出版、
印染、以及电子等工业领域。尤其是电子工业,网版印刷技术占有率高达90% , 如生产一台电视机,便需用到多种网版印刷技术,如开关、操作盘、显示屏、 图像防腐、印刷电路板等都离不开网版印刷,网版印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位置分别设置一可夹擎网版的夹持臂,且在网版印刷机两侧设输送机器,利用 巻筒式输送装置将印材输送经过网版下方,再将油墨上在网版上后将网版印至 印材上,达到网版印刷的目的。而印刷完成后的薄膜物料,表面上的油墨未干, 故需通过烘干装置将油墨烘干,最后再将固化后的薄膜物料通过巻收装置巻收 成捆。
请参阅图1、图1A所示,其是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先前申请的中国台湾专 利公报第482106号网版印刷机巻收设备结构改良专利案(以下简称现有案), 所述的现有案实用发明内容中揭示有料片18经网印机10印刷后,是通过真空 待料区24以及滚筒16的设置,将其辅助巻动至后方的烘干装置12以及巻收装 置14作烘干后的巻收作业。而一般料片18进入所述的真空待料区24时,通过 所述的抽风马达的抽风吸力,会使其巻动时呈下垂的构态。然而,因为当料片 18巻动时,所述的真空待料区24并无法控制通过的料片18其垂下的长度距离 或位置,而料片18本身又是一种薄膜塑胶,因此若料片18垂下的长度较长, 而离设置所述的抽风口的底部较近时,便会造成所述的料片18较大的巻动阻力, 进而令巻动中的料片18容易产生扭曲的皱折变形,造成巻收作业品质以及效率的不良影响,而此种情形对于厚度在lmm以下的料片18影响更为明显,需加 以改善。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乃针对前述现有实用新型问题深入探讨,并 凭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过长期努力 的研究与发展,终于成功的开发出本实用新型网印机巻收的感应控制结构,以 改善现有结构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网印机巻收的感应控制结构,其是令 用来巻收薄膜物料的巻收机其巻收速度的控制,能在所述的薄膜物料自动输送 的过程中,与所述的薄膜物料位于风箱内的位置高低作对应,使薄膜物料印刷 后的烘干、巻收作业更为平稳、确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网印机巻收的感应控制结构,包含一网版印刷机,所述的网版印刷机 将薄膜物料印刷完毕后,所述的薄膜物料经由设在后端的滚筒以及一风箱的辅 助巻动,而被巻收机平稳的巻收成捆,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风箱底部适当位置设有一感应元件,当印刷后的薄膜物料被抽风吸 引而以垂悬构态通过所述的风箱内的待料区时,所述的感应元件能感测出所述 的薄膜物料垂下时与底部间的差距,并将此差距信息传输至电控系统,用来控 制所述的巻收机巻收薄膜物料的转速,当所述的薄膜物料末端离底部距离较大 时,巻收的转速调慢,反之当所述的薄膜物料的末端离底部的距离较小时,则 巻收的转速加大,令薄膜物料的自动巻收作动更为确实、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令 薄膜物料的自动巻收作动更为确实、稳定。


图1是现有结构的组合平面示意图; 图1A是图1的A-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滚筒的组合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机台50;滚筒20;内部空间21;第一空间211;第二空间 212;气孔22;固定杆23;气道231;贯通孔232;分隔板24;垫片25;铁氟 龙27;风箱30;祠4+区31;抽风口 32;容室33;感应元件34;巻收才几40;转 轴41;滚轴42;薄膜物料51;动力装置52;抽风马达53。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网印机巻收的感应控制结构包含一网版 印刷机,所述的网版印刷机通过前端的送料机(图中未显示)以及后端的巻收 机40的作动输送,令欲印刷的薄膜物料51通过其机台50上方的平台而完成印 刷作业后,再通过一枢组在所述的机台50后端的滚筒20,以及相邻设在所述的 滚筒20 —侧的风箱30的辅助巻动,令所述的薄膜物料51持续平稳往后方输送, 并再经烘干步骤后,利用所述的巻收机40将其巻收成捆,其中
所述的滚筒20是利用一动力装置52带动旋转,其外壁上设有多数与内部 空间21连通的吸气孔22,并将一垫片25设在所述的滚筒20内壁。而内部空间 21中则设有一固定在印刷台两侧的固定杆23,所述的固定杆23的外壁上并固 定一纵向分隔板24,使所述的滚筒20的内部空间21可分为一靠外端的第一空 间211以及一靠内端的第二空间212,且所述的固定杆23的中间设有一气道231, 并以贯通孔232贯穿分隔板24,而^f吏所述的气道231与第一空间211连通,进 而能利用所述的气道231将所述的第一空间211内部的空气抽出。而能令所述 的薄膜物料51被位于所述的吸气孔22的吸附力量吸附在滚筒20上随滚筒20 旋转,并在吸附力量消除后自然垂落。又所述的垫片25与所述的滚筒20内壁 面接触的外表面并披覆有一层铁氟龙27,以增加其接触的密合度与旋转磨擦的 耐摩性。
所述的风箱30是上方呈开放构态的箱体,其内缘形成有一中空的待料区31, 而底部适当位置设有抽风口 32,外侧则^殳有与所述的抽风口 32接组并用来供应 抽风动力的抽风马达53。又所述的风箱30底部近中心适当位置形成有容室33, 可供一感应元件34设置,所述的感应元件34是一种超音波感测器,可感应与 相对物件间的距离,且其并与网版印刷机的电控系统连接,而能将感应的数据 传输至网版印刷机的电控系统。
据以当印刷后的薄膜物料51被抽风吸引而以垂悬构态通过所述的风箱30 内的待料区31时,能利用所述的感应元件34感测出所述的薄膜物料51垂下时与底部间的差距,并将此差距数据的信息传输至电控系统,用来控制所述的巻 收机40巻收薄膜物料51的转速。
所述的巻收机40 —般利用马达(图中未显示)带动转轴41转动,用来巻 收薄膜式物件的机器,其一侧枢设有若干用来辅助薄膜物料51巻收的滚轴42, 因为此机器是现有结构,不再赘述。主要是令所述的巻收机40巻动薄膜物料51 的转速,是对应该感应元件34感应该薄膜物料51位于所述的风箱30底部间的 距离而控制。例如,所述的电控系统可以与带动转轴41转动的马达电性连接, 使得巻收机40巻动薄膜物料51的转速能够被自由控制。而该电控系统是指网 版印刷机的电源与电子讯号控制的网络架构,包含控制面版(54)以及传输电 源与电子讯号的线路(图中未显示)等,因为这是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也即当所述的薄膜物料51末端离所述的风箱30底部距离较大时即位置较 高,所述的巻收机40巻收的转速调慢,令所述的薄膜物料51能向下垂落至适 当高度,反之当所述的薄膜物料51的末端离底部的距离较小时即位置太低,则 巻收的转速加大,令薄膜物料51末端向上提升至适当高度。以便能避免薄膜物 料51巻动输送行程中因张力不稳定而造成皱折变形的情形,使薄膜物料51的 自动巻收更为确实、稳定。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 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网印机卷收的感应控制结构,包含一网版印刷机,所述的网版印刷机将薄膜物料印刷完毕后,所述的薄膜物料经由设在后端的滚筒以及一风箱的辅助卷动,而被卷收机平稳的卷收成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箱底部适当位置设有一感应元件,当印刷后的薄膜物料被抽风吸引而以垂悬构态通过所述的风箱内的待料区时,所述的感应元件能感测出所述的薄膜物料垂下时与底部间的差距,并将此差距信息传输至电控系统,用来控制所述的卷收机卷收薄膜物料的转速,当所述的薄膜物料末端离底部距离较大时,卷收的转速调慢,反之当所述的薄膜物料的末端离底部的距离较小时,则卷收的转速加大,令薄膜物料的自动卷收作动更为确实、稳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印机巻收的感应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风箱底部适当位置开设有一容室,用来供所述的感应元件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印机巻收的感应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感应元件是超音波感测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网印机卷收的感应控制结构,包含一网版印刷机,所述的网版印刷机将薄膜物料印刷完毕后,是利用设在印刷作业后端的滚筒,以及风箱的辅助卷动,利用卷收机将所述的薄膜物料卷收成捆。主要是在所述的风箱底部中心适当位置设有一感应元件,当印刷后的薄膜物料被抽风吸引而以垂悬构态通过所述的风箱内的待料区时,所述的感应元件能感测出所述的薄膜物料垂下时与底部间的差距,并将此差距信息传输至电控系统,以当所述的薄膜物料的末端离底部距离较大时,所述的卷收机卷收的转速调慢,反之当所述的薄膜物料的末端离底部的距离较小时,则卷收的转速加大,令薄膜物料的自动卷收作动更为确实、稳定。
文档编号B65H18/00GK201320867SQ20082017900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5日
发明者陈崑明 申请人:明太网版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