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641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张力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力控制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快速且正确的感应线材传输 时的张力变化,以确保供线张力稳定的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习见绕线作业的张力控制装置,如


图1所示,是在一基座10表侧设有可受驱动的 调整盘11。在所述调整盘11周侧设有线槽111,另外在所述调整盘11旁侧部位依需要分 别设有前导轮105、中导轮103、后导轮104及一夹线组件12。所述夹线组件12是由二具有 相对夹合弹性的片状体所组成。一长形的弹性连动杆20 —端以一连动轴201枢设在所述 基座10表面,所述连动轴201另外还结合一能感测枢转角度的感应元件(未绘出);弹性 连动杆20另一端则设有一线转向导引元件202 ;在所述弹性连动杆20中段设有一结合片 23,在所述结合片23上设有多个调整孔231。一弹性元件26以一端定位在所述基座1表 侧,弹性元件26的另一端则钩持在上述其中一调整孔231内,以使所述弹性连动杆20具有 一回复的枢转弹性,同时,利用改变所述弹性元件26与不同位置调整孔231的结合,能对弹 性连动杆20形成不同力矩而产生不同的弹性拉力。在弹性连动杆20中段临弹性元件26 一旁侧的基座10上设有一挡止件24,以限制所述弹性连动杆20的偏摆。在操作时,一由外 部线卷伸出的线材5是先通过夹线组件12整直之后,再通过前导轮105、中导轮103的转折 导引,伸入所述调整盘11的线槽111内,利用所述调整盘11的转动动作,将线材5从线卷 中拉出,并形成一推送动作,所述线材5再经由后导轮104转折输送,最后在所述线转向导 引元件202形成一转折,并向外导引到外部的绕线装置。由于外部绕线装置在作业时,在不 同的工序时会有不同的线材5供应速率需求,因此所述线材5会以不同的张力对所述引线 元件202形成不同程度的抽拉,此时,弹性连动杆20需先以本身的弯曲弹性吸收所述线材 5的拉力。若所述弯曲弹性无法完全吸收所述线材5的拉力,则弹性连动杆20开始带动连 动轴201同步枢转,以拉动弹性元件26伸长。所述感应元件能同时通过感测连动轴201枢 转角度的不同而判断线材5的张力大小。最后依所述线材5的张力大小产生一回馈信号, 以改变所述调整盘11的转速,使其送线速率能够配合外部的绕线装置作业的需要,进而避 免不当的供线速率造成断线或松脱的情形。然而,上述结构在实际应用时,由于所述弹性连动杆20为了吸收所述线材5的拉 张力变化,会产生频繁的往复弯曲与枢转。这种不稳定的变形与转动往往无法快速的反应 线材5的瞬间拉张力变化,使所述感应元件无法立即有效感知而驱使调整盘11作出相对的 反应。因此常有因瞬间异常拉张力造成断线的情形,进而使绕线作业中断,影响生产效率。有鉴于习见的张力控制装置有上述缺点,发明人针对上面这些缺点进行了研究和 改进,终于产生了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张力控制器,能确保稳定的供线张力,能避免发生断线的情形,提高生产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张力控制器。包括一基座,至少具有 一可受控制而运转的调整盘,以供将线材由线卷中拉出,并向一张力驱动元件推送;一弹性 连动杆,是一个具有回复弹性的长形体,其一端结合在所述基座上,另一端则设有一线转向 导引元件,所述线转向导引元件可承接所述张力驱动元件送出的线材,并导引到外部线材 需求端;所述张力驱动元件,是枢设在所述基座上的调整盘和引线元件之间,其一端设有 一线转向导引元件,其另一端形成一枢设部位,且同步运动一感测元件,使所述线材在移动 时,是以调整盘与弹性连动杆的线转向导引元件间的线材拉张力驱使所述张力驱动元件转 动,并以所述感测元件感应所述张力驱动元件的转动程度,进而产生一回馈信号以控制所 述调整盘的线材推送速率。依上述结构,所述张力驱动元件是设在偏移于线材输送路径上的位置,使线材在 输送移动过程中,对张力驱动元件产生一偏向拉张力。依上述结构,所述张力驱动元件是形成一摆臂体,且其摆动端是受线材的偏向拉 引。依上述结构,所述张力驱动元件另结合一弹性回复元件,以使所述张力驱动元件 具有一回复原位的弹性。依上述结构,所述张力驱动元件上设有多个调整孔,所述多个调整孔是供所述弹 性回复元件分别连结,以形成不同的张力感测灵敏度。依上述结构,所述张力驱动元件与线转向导引元件之间的线材输送移动路径上, 设有一能夹合所述线材的缓冲夹线组件。依上述结构,所述弹性连动杆是枢设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弹性连动杆另结合一 弹性元件,使其具有一枢转回原位的弹性。依上述结构,所述弹性连动杆是枢设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弹性连动杆另结合一 弹性元件,使其具有一枢转回原位的弹性。依上述结构,所述弹性连动杆是枢设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弹性连动杆另结合一 弹性元件,使其具有一枢转回原位的弹性。依上述结构,所述弹性连动杆的中段设有多个调整孔,所述多个调整孔是供所述 弹性元件分别连结,以形成不同的拉力弹性。依上述结构,所述弹性连动杆的中段二旁侧各设有一凸起的挡止件。依上述结构,所述弹性连动杆的中段二旁侧各设有一凸起的挡止件。依上述结构,所述调整盘与张力驱动元件之间设有至少一导轮。依上述结构,所述调整盘与张力驱动元件之间设有至少一导轮。本实用新型能快速反应线材的瞬间拉力变化并驱使调整盘作出及时快速反应,使 供线拉力稳定,避免了因瞬间异常拉力造成断线进而使绕线作业中断的情形,提高了生产 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习见张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动作示意图(一);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动作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要包括基座1、弹性连动杆2、张力驱动元件 3及缓冲夹线组件4等部分。其中所述基座1具有一容置空间15,在所述容置空间15内设 有至少一相关的控制电路板151及一动力源112 (例如为伺服马达)。所述动力源112可驱 动一设置在基座1的调整盘11转动,且在所述调整盘11周侧设有线槽111,另外在基座1 表面的调整盘11旁侧部位依需要分别设有第一、二导轮13、14及一夹线组件12。所述夹线 组件12是由二具有相对夹合弹性的片状体所组成。弹性连动杆2是一细长形杆体,一端是 经一枢轴21枢设在所述基座1表面,另一端则设有一线转向导引元件22 (例如为一导轮)。 在所述弹性连动杆2中段设有一结合片23,所述结合片23上设有多个调整孔231。一弹性 元件26 (例如为弹簧)是以一端定位在所述基座1表侧,另一端则钩持杂上述其中一调整 孔231内,以使所述弹性连动杆2具有一回复的枢转弹性。利用所述弹性元件26改变与不 同位置的调整孔231结合,能对弹性连动杆2形成不同力矩从而产生不同的弹性拉力。另 使所述基座1在弹性连动杆2中段二旁侧部位各设有一挡止件24、25,以限制所述弹性连 动杆2的偏摆范围。张力驱动元件3是形成一摆臂体,其一端通过一连动轴31枢设在所述 基座1上,所述连动轴31结合一设在容置空间15内的感测元件311。所述张力驱动元件 3另一端为活动端,是延伸到所述调整盘11与引线元件22之间偏斜位置,且在所述活动端 部设有一线转向导引元件32 (例如为一导轮)。在张力驱动元件3的中段设有多个调整孔 33,一弹性回复元件34 (例如为弹簧)是以一端定位在所述基座1表侧,且所述弹性回复元 件34的另一端则是钩持在上述其中一调整孔33内,以使所述张力驱动元件3具有一回复 的枢转特性;同时利用所述弹性回复元件34改变与不同位置的调整孔33结合,能对张力驱 动元件3形成不同力矩从而产生不同的弹性拉力,以形成不同的张力感测灵敏度。缓冲夹 线组件4的结构是与所述夹线组件12相同,是由二具有相对夹合弹性的片状体所述组成。如图4、5所述,实际操作时,一由外部线卷伸出的线材5是先通过夹线组件12,以 将所述线材整直之后,再伸入调整盘11的线槽111内,利用所述调整盘11的转动,能将线 材5由线卷中拉出,并形成一推送动作。所述线材5通过第一导轮13转折输送,以导入张 力驱动元件3的线转向导引元件32形成一回绕,再通过缓冲夹线组件4,经第二导轮14转 折输送到弹性连动杆2的线转向导引的元件22。在所述线转向导引元件22形成一转折,并 向外导引至外部的线材需求端(即绕线装置)。当所述调整盘11转动时,通过其线槽111拉动通过夹线组件12的线材5,以形成 一推送动作。而由于一般外部(即绕线)作业时,往往在不同的工序时会有不同的线材5供 应速率需求,因此会对所述线转向导引元件22形成不同程度的抽拉。此时,所述弹性连动 杆2先以本身的弯曲弹性吸收所述线材5的拉力;若所述弯曲弹性无法完全吸收所述线材 5的拉力,则所述弹性连动杆2开始枢转,且拉动弹性元件26(即弹簧)伸长。同时所述线 材5在调整盘11、线转向导引元件22之间产生一拉张力,所述拉张力通过由线转向导引元件32拉扯所述张力驱动元件3,使之克服弹性回复元件34的弹力而带动所述连动轴31同 步转动。通过所述感测元件311感应所述连动轴31也即张力驱动元件3的转动程度,产生 一回馈信号输入所述控制电路板151,由所述控制电路板151通过动力源112控制所述调整 盘11改变其转速。举例而言,当调整盘11的送线速率过慢而无法满足外部(即绕线)作 业所需时,所述线材5会对线转向导引元件22形成一较大的拉张力,使所述张力驱动元件3 产生一较大的枢转量,所述感测元件311感知后会通过控制电路板151控制所述动力源112 增加调整盘11的转速,以提升送线速率;反之,若外部(即绕线)作业较慢时,线材5对线 转向导引元件22的拉张力较小,使所述张力驱动元件3枢转量减少或未枢转,此时感测元 件311会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板151控制所述动力源112降低所述调整盘11的转速,以配合 作业的需求而同步减缓送线速率。上述结构中,由于感测线材5拉张力的张力驱动元件3是与吸收不稳定抽拉动作 的弹性连动杆2完全分离的结构设计,加以所述缓冲夹线组件4夹持所述线材5,可进一步 缓冲所述线材5对线转向导引元件22及其对应的所述弹性连动杆2突然作用的拉张力,使 所述感测元件311得以精确且迅速地感应所述张力驱动元件3的转动程度也即承受的张力 大小,并能适时改变调整盘11的转速,以达到最佳的配合送线效果。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张力控制器确实可达成迅速感应线材传输的张力变 化,以维持供线张力稳定的功效,实为一个具有新颖性及进步性的创作,因此依法提出申请 实用新型专利。上述说明的内容,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说明,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手段与范畴所述延伸的变化、修饰、改变或等效置换者,也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 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张力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至少具有一可受控制而运转的调整盘,以供将线材从线卷中拉出,并向一张力驱动元件推送;一弹性连动杆,是一个具有回复弹性的长形体,其一端结合在所述基座上,另一端则设有一线转向导引元件,所述线转向导引元件能承接所述张力驱动元件送出的线材,并导引到外部线材需求端;所述张力驱动元件,是枢设在所述基座上的调整盘和引线元件之间,其一端设有一线转向导引元件,其另一端形成一枢设部位,且同步运动一感测元件,使所述线材在输送移动时,是以调整盘与弹性连动杆的线转向导引元件间的线材拉张力驱使所述张力驱动元件转动,并以所述感测元件感应所述张力驱动元件的转动程度,进而产生一回馈信号以控制所述调整盘的线材推送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力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驱动元件是设在偏移于线 材输送路径上的位置,使线材在输送移动过程中,对张力驱动元件产生一偏向拉张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力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驱动元件是形成一摆臂体, 且其摆动端是受线材的偏向拉引。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张力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驱动元件结合一 弹性回复元件,以提供所述张力驱动元件一回复原位的弹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张力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驱动元件上设有多个调整 孔,所述多个调整孔是供所述弹性回复元件分别连结,以形成不同的张力感测灵敏度。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张力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驱动元件和弹性 连动杆的线转向导引元件间的线材输送移动路径上,设有一能夹合所述线材的缓冲夹线组 件。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张力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动杆是枢设在 所述基座上,且所述弹性连动杆另结合一弹性元件,使其具有一枢转回原位的弹性。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张力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动杆是枢设在所述基座 上,且所述弹性连动杆另结合一弹性元件,使其具有一枢转回原位的弹性。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张力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动杆是枢设在所述基座 上,且所述弹性连动杆另结合一弹性元件,使其具有一枢转回原位的弹性。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张力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动杆的中段设有多个调 整孔,所述多个调整孔是供所述弹性元件分别连结,以形成不同的拉力弹性。
11.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张力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动杆的中段二 旁侧各设有一凸起的挡止件。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张力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动杆的中段二旁侧各设 有一凸起的挡止件。
13.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张力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盘与张力驱动元 件之间设有至少一导轮。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张力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盘与张力驱动元件之间设 有至少一导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张力控制器。包括一基座,至少具有一可受控制而运转的调整盘;一弹性连动杆,是一具有回复弹性的长形体,其一端结合在所述基座上,另一端则设有一线转向导引元件;一张力驱动元件,枢设在所述基座上的调整盘和引线元件之间,其一端设有一线转向导引元件,其另一端形成一枢设部位,且同步运动一感测元件。所述感测元件能感应出所述张力驱动元件的转动程度,并产生一回馈信号以控制所述调整盘的线材推送速率。本实用新型能快速反应线材的瞬间拉力变化并驱使调整盘作出及时快速反应,使供线拉力稳定,避免了因瞬间异常拉力造成断线进而使绕线作业中断的情形,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65H59/38GK201574005SQ200920074509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7日
发明者陈铭山 申请人:张昆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