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清除污泥的滚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916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清除污泥的滚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械的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滚筒。 技术背景
目前带式输送机的滚筒由轴、端盖和筒体等零件构成,筒体为圆柱形空筒,由钢板通过 巻筒、焊接、加工而成,筒体的二端和端盖固接,轴安装在筒体内并和筒体同心,其二端从 端盖穿出并和端盖固接,轴的二端和输送机支座上的轴承配合连接。由于煤矿井下现场条件 恶劣,带式输送机的滚筒在使用过程中,因潮湿等原因,粘附严重,没有有效地办法来清理, 目前只有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来清理,清理工作十分困难,不仅需要停机来完成清理工作, 而且清理很难彻底,长期以来,因清理滚筒而影响了煤炭生产运输工作,同时,也降低了胶 带和滚筒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具有自动清除滚筒上粘附物的自动清除污泥的 滚筒。
一种自动清除污泥的滚筒,包括圆柱形筒体,其特征是,筒体上有槽,筒体内设置有圆 锥形排料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筒体上槽的设置,特别是螺旋形槽的 设置,使筒体在旋转过程中,通过筒体和皮带之间的相对运动,使筒体上的粘附物从螺旋形 的槽中落入筒体内,同时,皮带上被清扫下来的附着物,也可通过螺旋槽落入筒体内,再通 过筒体内的锥形排料筒自动滑出滚筒,达到不需人工清扫,自动完成清除污泥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标号l外筒圈,2排料筒,3加强筋板,4左筒体,5内筒圈,6右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l、图2,所述筒体分为左筒体4和右筒体6,筒体上的槽为螺旋形槽,左筒体4 上的螺旋形槽的螺旋方向为左螺旋或右螺旋方向,右筒体6上的螺旋形槽的螺旋方向为右螺 旋或左螺旋方向,即右筒体6上的螺旋形槽的螺旋方向和左筒体4上的螺旋形槽的螺旋方向 相反;所述圆锥形排料筒2为中间大二头小的二个锥筒构成,二个锥筒通过内筒圈5固接在 一起;排料筒2和筒体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3,左筒体4和右筒体6的外端均设置有外筒圈1。本实用新型的筒体可以由钢板条在模板上缠绕制成,螺旋形槽为钢板条缠绕成筒体后自然形 成。工作时,随着筒体的转动、设备运转引起的震动以及筒体和皮带之间的相对运动,筒体 上的粘附物会在上述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顺槽落在排料筒2上,并沿着排料筒2的斜坡下滑 至筒外,完成粘附物的自动清除。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清除污泥的滚筒,包括圆柱形筒体,其特征是,筒体上有槽,筒体内设置有圆锥形排料筒(2)。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清除污泥的滚筒,其特征是,所述筒体分为左筒体(4)和右 筒体(6),筒体上的槽为螺旋形槽,左筒体(4)上的螺旋形槽的螺旋方向为左螺旋或右螺旋方 向,右筒体(6)上的螺旋形槽的螺旋方向为右螺旋或左螺旋方向;所述圆锥形排料筒(2)为中 间大二头小的二个锥筒构成,二个锥筒通过内筒圈(5)固接在一起;排料筒(2)和筒体之间设 置有加强筋板(3)。
3、 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清除污泥的滚筒,其特征是,左筒体(4)和右筒体(6)的外端 均设置有外筒圈(l)。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清除污泥的滚筒,包括圆柱形筒体,其特征是,筒体上有槽,筒体内设置有圆锥形排料筒。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筒体上螺旋形槽的设置,使筒体在旋转过程中,通过筒体和皮带之间的相对运动,使筒体上的粘附物从螺旋形的槽中落入筒体内,同时,皮带上被清扫下来的附着物,也可通过螺旋槽落入筒体内,再通过筒体内的锥形排料筒自动滑出滚筒,达到不需人工清扫,自动完成清除污泥的目的。
文档编号B65G39/07GK201372100SQ20092014331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3日
发明者周士强, 周春和, 张勇杰, 耿德群 申请人:凯盛重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