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470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纸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产品,尤其涉及一种纸盒。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通用的纸盒的设计大多需要借助外部工具或材料(例如书钉和胶带 等)才能完成,这样制作出的纸盒存在一些缺点,如成本高,制作复杂。因为传统的纸盒需 要由多片纸板拼连而成,然后用书钉或胶带将其固定,使其工艺繁琐复杂,并且产生了额外 的费用,需要更多的制作时间和精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纸盒。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纸盒所述纸盒包含有一盒体,所述盒体由一形成 有若干预定折痕的纸板,经由折痕折合、黏贴后所形成,所述盒体包括通过折痕依次连接的 第一内侧板、第一外侧板、底板、第四外侧板、顶板、第七外侧板和第七内侧板;所述底板的 上侧通过折痕依次连接有第二外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底板的下侧通过折痕依次连接有第三 外侧板和第三内侧板;顶板的上侧通过折痕依次连接有第五外侧板和第五内侧板;顶板的 下侧通过折痕依次连接有第六外侧板和第六内侧板;第一外侧板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 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第二外侧板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三加强板和第四加强板,第 三外侧板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五加强板和第六加强板,第四外侧板的两个侧边分别设 置有第七加强板和第八加强板,第五外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九加强板,第六外侧板的一侧 设置有第十加强板,第七外侧板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十一加强板和第十二加强板,且 第一加强板与第三加强板通过折痕相连,第二加强板与第五加强板通过折痕相连,第四加 强板与第七加强板通过折痕相连,第六加强板与第八加强板通过折痕相连,第九加强板与 第十一加强板通过折痕相连,第十加强板与第十二加强板通过折痕相连;第二内侧板的两 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壁和第二连接壁,第三内侧板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壁和 第四连接壁,第七内侧板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五连接壁和第六连接壁,第一内侧板的一 侧边上设置与第一连接壁相配合的第一缺口,第一内侧板的另一侧边上设置有与第三连接 壁相配合的第三缺口,第五内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五连接壁相配合的第五缺口,第六内 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第六连接壁相配合的第六缺口,所述盒体的第四外侧板的内侧面上设 置有第四内侧板,第四内侧板的一侧边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壁相配合的第二缺口,第四内 侧板的另一侧边上设置有与第四连接壁相配合的第四缺口,且第一内侧板、第二内侧板、第 三内侧板、第五内侧板、第六内侧板和第七内侧板分别折叠后贴合在第一外侧板、第二外侧 板、第三外侧板、第五外侧板、第六外侧板和第七外侧板的内侧;第一连接壁通过胶水固定 在第一外侧板的内侧面上且与第一缺口相配合,第二连接壁通过胶水固定在第四外侧板的 内侧面上且与第二缺口相配合,第三连接壁通过胶水固定在第一外侧板的内侧面上且与第 三缺口相配合,第四连接壁通过胶水固定在第四外侧板的内侧面上且与第四缺口相配合,CN
第五连接壁通过胶水固定在第五外侧板的内侧面上且与第五缺口相配合,第六连接壁通过 胶水固定在第六外侧板的内侧面上且与第六缺口相配合;第一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折叠 后贴合在第二内侧板和第二外侧板之间,第二加强板和第五加强板折叠后贴合在第三内侧 板和第三外侧板之间,第四加强板和第七加强板折叠后贴合在第二内侧板和第二外侧板之 间,第六加强板和第八加强板折叠后贴合在第三内侧板和第三外侧板之间,第九加强板和 第十一加强板折叠后贴合在第七内侧板和第七外侧板之间,第十加强板和第十二加强板折 叠后贴合在第七内侧板和第七外侧板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制成的纸盒,成本低,且外观美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纸盒的盒体的展开状态平面实例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纸盒的第四外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 图9是本实用新型纸盒的折叠过程示意图。图中1、第一内侧板,2、第一外侧板,3、底板,4、第四外侧板,5、顶板,6、第七外侧 板,7、第七内侧板,8、第二内侧板,9、第二外侧板,10、第三外侧板,11、第三内侧板,12、第五 内侧板,13、第五外侧板,14、第六外侧板,15、第七外侧板,16、第一加强板,17、第二加强板, 18、第三加强板,19、第四加强板,20、第五加强板,21、第六加强板,22、第七加强板,23、第八 加强板,24、第九加强板,25、第十加强板,26、第十一加强板,27、第十二加强板,28、第一连 接壁,29、第二连接壁,30、第三连接壁,31、第四连接壁,32、第五连接壁,33、第六连接壁, 34、第一缺口,35、第二缺口,36、第三缺口,37、第四缺口,38、第五缺口,39、第六缺口,40、第 四内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纸盒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图2和图9所示,一种纸盒包含有一盒体,所述盒体由一形成有若干预定折 痕的纸板,经由折痕折合、黏贴后所形成,所述盒体包括通过折痕依次连接的第一内侧板1、 第一外侧板2、底板3、第四外侧板4、顶板5、第七外侧板6和第七内侧板7 ;所述底板3的 上侧通过折痕依次连接有第二外侧板9和第二内侧板8 ;底板3的下侧通过折痕依次连接 有第三外侧板10和第三内侧板11 ;顶板5的上侧通过折痕依次连接有第五外侧板13和第 五内侧板12 ;顶板5的下侧通过折痕依次连接有第六外侧板14和第六内侧板15 ;第一外 侧板2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板16和第二加强板17,第二外侧板9的两个侧边 分别设置有第三加强板18和第四加强板19,第三外侧板10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五加 强板20和第六加强板21,第四外侧板4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七加强板22和第八加强 板23,第五外侧板13的一侧设置有第九加强板24,第六外侧板14的一侧设置有第十加强 板25,第七外侧板6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十一加强板26和第十二加强板27,且第一加 强板16与第三加强板18通过折痕相连,第二加强板17与第五加强板20通过折痕相连,第 四加强板19与第七加强板22通过折痕相连,第六加强板21与第八加强板23通过折痕相 连,第九加强板24与第十一加强板26通过折痕相连,第十加强板25与第十二加强板27通 过折痕相连;第二内侧板8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壁28和第二连接壁29,第三内侧
4板11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壁30和第四连接壁31,第七内侧板7的两侧边分别设 置有第五连接壁32和第六连接壁33,第一内侧板1的一侧边上设置与第一连接壁28相配 合的第一缺口 34,第一内侧板1的另一侧边上设置有与第三连接壁30相配合的第三缺口 36,第五内侧板12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五连接壁32相配合的第五缺口 38,第六内侧板15的 一侧设置有与第六连接壁33相配合的第六缺口 39,所述盒体的第四外侧板4的内侧面上 设置有第四内侧板40,第四内侧板40的一侧边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壁29相配合的第二缺 口 35,第四内侧板40的另一侧边上设置有与第四连接壁31相配合的第四缺口 37,且第一 内侧板1、第二内侧板8、第三内侧板11、第五内侧板12、第六内侧板15和第七内侧板7分 别折叠后贴合在第一外侧板2、第二外侧板9、第三外侧板10、第五外侧板13、第六外侧板14 和第七外侧板6的内侧;第一连接壁28通过胶水固定在第一外侧板2的内侧面上且与第一 缺口 34相配合,第二连接壁29通过胶水固定在第四外侧板4的内侧面上且与第二缺口 35 相配合,第三连接壁30通过胶水固定在第一外侧板2的内侧面上且与第三缺口相配合36, 第四连接壁31通过胶水固定在第四外侧板4的内侧面上且与第四缺口 37相配合,第五连 接壁32通过胶水固定在第五外侧板13的内侧面上且与第五缺口 38相配合,第六连接壁33 通过胶水固定在第六外侧板14的内侧面上且与第六缺口 39相配合;第一加强板16和第三 加强板18折叠后贴合在第二内侧板8和第二外侧板9之间,第二加强板17和第五加强板 20折叠后贴合在第三内侧板11和第三外侧板10之间,第四加强板19和第七加强板22折 叠后贴合在第二内侧板8和第二外侧板9之间,第六加强板21和第八加强板23折叠后贴 合在第三内侧板11和第三外侧板10之间,第九加强板24和第i^一加强板26折叠后贴合 在第七内侧板7和第七外侧板6之间,第十加强板25和第十二加强板27折叠后贴合在第 七内侧板7和第七外侧板6之间。图3 图9是本实用新型纸盒的折叠过程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并分段具体描述 纸盒各个制作步骤。如图1所示,首先将一纸板经过裁切和压痕制成盒体的展开结构,所述盒体包括 通过折痕依次连接的第一内侧板1、第一外侧板2、底板3、第四外侧板4、顶板5、第七外侧 板6和第七内侧板7 ;所述底板3的上侧通过折痕依次连接有第二外侧板9和第二内侧板 8 ;底板3的下侧通过折痕依次连接有第三外侧板10和第三内侧板11 ;顶板5的上侧通过 折痕依次连接有第五外侧板13和第五内侧板12 ;顶板5的下侧通过折痕依次连接有第六 外侧板14和第六内侧板15 ;第一外侧板2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板16和第二加 强板17,第二外侧板9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三加强板18和第四加强板19,第三外侧板 10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五加强板20和第六加强板21,第四外侧板4的两个侧边分别 设置有第七加强板22和第八加强板23,第五外侧板13的一侧设置有第九加强板24,第六 外侧板14的一侧设置有第十加强板25,第七外侧板6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十一加强板 26和第十二加强板27,且第一加强板16与第三加强板18通过折痕相连,第二加强板17与 第五加强板20通过折痕相连,第四加强板19与第七加强板22通过折痕相连,第六加强板 21与第八加强板23通过折痕相连,第九加强板24与第十一加强板26通过折痕相连,第十 加强板25与第十二加强板27通过折痕相连;第二内侧板8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 壁28和第二连接壁29,第三内侧板11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壁30和第四连接壁 31,第七内侧板7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五连接壁32和第六连接壁33,第一内侧板1的一侧边上设置与第一连接壁28相配合的第一缺口 34,第一内侧板1的另一侧边上设置有与第 三连接壁30相配合的第三缺口 36,第五内侧板12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五连接壁32相配合的 第五缺口 38,第六内侧板15的一侧设置有与第六连接壁33相配合的第六缺口 39。如图2 所示,第四内侧板4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壁29相配合的第二缺口 35和与第四连 接壁31相配合的第四缺口 37。然后将第四内侧板40通过胶水固定在第四外侧板4的内表 面上,固定位置如图3所示。结合图3和图1所示,将第五外侧板13、第七外侧板6和第六外侧板14折叠至与 顶板5垂直,此时,第九加强板24、第十加强板25、第十一加强板26、第十二加强板27随之 折叠,且第九加强板24的外表面与第十一加强板26的外表面贴合,第十加强板25的外表 面与第十二加强板27的外表面贴合,然后将第九加强板24和第十一加强板26 —起折叠至 第十一加强板26的内表面与第七外侧板6的内表面贴合,将第十加强板25和第十二加强 板27 —起折叠至第十二加强板27的内表面与第七外侧板6的内表面贴合。如图4所示,先分别将第五连接壁32和第六连接壁33折叠至与第七内侧板7垂 直,然后分别折叠第五内侧板12、第六内侧板15和第七内侧板7,使第五内侧板12贴合在 第五外侧板13内侧,第六内侧板15贴合在第六外侧板14内侧,第七内侧板15贴合在第七 外侧板6内侧,且第五缺口 38与第五连接壁32相配合,第六缺口 39与第六连接壁33相配 合,并用胶水分别涂抹在第五内侧板12与第五外侧板13的接触面上,第五外侧板13与第 五连接壁32的接触面上,第六外侧板14与第六内侧板15的接触面上,第六外侧板14与第 六连接壁33的接触面上,第七外侧板6与第七内侧板7的接触面上,使它们黏贴固定。如图5所示,分别将第七加强板22、第二外侧板9、第一外侧板2、第三外侧板10、 第八加强板23折叠至与底板3垂直,此时,第一加强板16、第二加强板17、第三加强板18、 第五加强板20随之折叠,且第一加强板16的外表面与第三加强板18的外表面贴合,第二 加强板17的外表面与第五加强板20的外表面贴合。然后将第一加强板16和第三加强板 18 一起折叠至第三加强板18的内表面与第二外侧板9的内表面贴合,将第二加强板17和 第五加强板20 —起折叠至第五加强板20的内表面与第三外侧板10的内表面贴合——如 图6所示。如图7所示,折叠第四外侧板4至与底板3垂直,此时第四加强板19和第七加强 板22随之折叠,第六加强板21与第八加强板23随之折叠,且第四加强板19的外表面与第 七加强板22的外表面贴合,第六加强板21的外表面与第八加强板23的外表面贴合,然后 将第四加强板19与和第七加强板22 —起折叠至第四加强板19的内表面与第二外侧板9 的内表面贴合,将第六加强板21与第八加强板23 —起折叠至第六加强板21的内表面与第 三外侧板10的内表面相贴合。如图8所示,先分别折叠第一连接壁28和第二连接壁29至与第二内侧板8垂直, 将第三连接壁30和第四连接壁31折叠至与第三内侧板11垂直,然后将第一内侧板1折叠 至与第一外侧板2的内表面贴合,将第二内侧板8折叠至与第二外侧板9的内表面相贴合, 将第三内侧板11折叠至与第三外侧板10的内表面相贴合,此时,第一连接壁28、第二连接 壁29、第三连接壁30、第四连接壁31分别于第一缺口 34、第二缺口 35、第三缺口 36、第四缺 口 37相配合。将胶水分别涂抹在第一内侧板1与第一外侧板2的接触面上,第一外侧板2 与第一连接壁28的接触面上,第一外侧板2与第三连接壁30的接触面上,第二内侧板8与
6第二外侧板9的接触面上,第三外侧板10与第三内侧板11的接触面上,第二连接壁29与 第四外侧板4的接触面上,第四连接壁31与第四外侧板4的接触面上,使它们分别黏贴固 定。最后就形成如图9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示的纸盒。 本实用新型尽可能的充分合理利用了整张纸板,避免了材料的浪费从而降低了生 产成本,且省去了多片纸板拼接工序,制作过程简单。本实用新型采用纸板制成,因此更加 环保,且对内装物品不会造成损伤,从而起到很好保护物品的作用。
权利要求一种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纸盒包含有一盒体,所述盒体由一形成有若干预定折痕的纸板,经由折痕折合、黏贴后所形成,所述盒体包括通过折痕依次连接的第一内侧板、第一外侧板、底板、第四外侧板、顶板、第七外侧板和第七内侧板;所述底板的上侧通过折痕依次连接有第二外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底板的下侧通过折痕依次连接有第三外侧板和第三内侧板;顶板的上侧通过折痕依次连接有第五外侧板和第五内侧板;顶板的下侧通过折痕依次连接有第六外侧板和第六内侧板;第一外侧板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第二外侧板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三加强板和第四加强板,第三外侧板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五加强板和第六加强板,第四外侧板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七加强板和第八加强板,第五外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九加强板,第六外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十加强板,第七外侧板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第十一加强板和第十二加强板,且第一加强板与第三加强板通过折痕相连,第二加强板与第五加强板通过折痕相连,第四加强板与第七加强板通过折痕相连,第六加强板与第八加强板通过折痕相连,第九加强板与第十一加强板通过折痕相连,第十加强板与第十二加强板通过折痕相连;第二内侧板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壁和第二连接壁,第三内侧板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壁和第四连接壁,第七内侧板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五连接壁和第六连接壁,第一内侧板的一侧边上设置与第一连接壁相配合的第一缺口,第一内侧板的另一侧边上设置有与第三连接壁相配合的第三缺口,第五内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五连接壁相配合的第五缺口,第六内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第六连接壁相配合的第六缺口,所述盒体的第四外侧板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四内侧板,第四内侧板的一侧边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壁相配合的第二缺口,第四内侧板的另一侧边上设置有与第四连接壁相配合的第四缺口,且第一内侧板、第二内侧板、第三内侧板、第五内侧板、第六内侧板和第七内侧板分别折叠后贴合在第一外侧板、第二外侧板、第三外侧板、第五外侧板、第六外侧板和第七外侧板的内侧;第一连接壁通过胶水固定在第一外侧板的内侧面上且与第一缺口相配合,第二连接壁通过胶水固定在第四外侧板的内侧面上且与第二缺口相配合,第三连接壁通过胶水固定在第一外侧板的内侧面上且与第三缺口相配合,第四连接壁通过胶水固定在第四外侧板的内侧面上且与第四缺口相配合,第五连接壁通过胶水固定在第五外侧板的内侧面上且与第五缺口相配合,第六连接壁通过胶水固定在第六外侧板的内侧面上且与第六缺口相配合;第一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折叠后贴合在第二内侧板和第二外侧板之间,第二加强板和第五加强板折叠后贴合在第三内侧板和第三外侧板之间,第四加强板和第七加强板折叠后贴合在第二内侧板和第二外侧板之间,第六加强板和第八加强板折叠后贴合在第三内侧板和第三外侧板之间,第九加强板和第十一加强板折叠后贴合在第七内侧板和第七外侧板之间,第十加强板和第十二加强板折叠后贴合在第七内侧板和第七外侧板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纸盒,包含有盒体,所述盒体由一形成有若干预定折痕的纸板,经由折痕折合、黏贴后所形成,所述盒体包括通过折痕连接的第一内侧板、第一外侧板、底板、第四外侧板、顶板、第七外侧板、第七内侧板、第二外侧板、第二内侧板、第三外侧板、第三内侧板、第五外侧板、第五内侧板、第六外侧板、第六内侧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盛装物品的场所。
文档编号B65D5/20GK201597804SQ20092029216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0日
发明者赵文伟 申请人:江苏梁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