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6071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纱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纱器。
背景技术
输纱器是一种输送纱线的装置,从输入端绕过绕纱轮后经过压力传感器后输出。 在输纱器的壳体内设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绕纱轮的中心连接,以驱动绕纱轮 转动。现有的输纱器的步进电机其加速度都比较低,而转动惯量较大,因而会影响纱线在绕 纱轮上的缠绕输送。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输纱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较大加速度、转动惯 量较低的步进电机的输纱器。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纱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 方有绕纱轮,所述的壳体内有步进电机,所述的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的绕纱轮的中心 连接,所述步进电机的转子呈片状,所述的片状的转子上冲设有永磁体;所述步进电机的定 子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所述的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均呈圆盖状,所述的第一定子和 第二定子对合将所述的转子夹在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之间;所述的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内均设有硅钢片,所述的第一定子内绕设有线圈,所 述的线圈夹在所述第一定子内的硅钢片和第二定子内的硅钢片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与现有的输纱器的使用方法相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步进电机的转子呈片状,故加速度可以做到很大,而 相应的转动惯量却比较小,这样就满足了绕纱工作过程的需求。另外,相应的定子作成上下 两个圆盖,在两个盖子中安装硅钢片,这样可以将整体的结构做得比较小,也满足整机小巧 的要求。

图1是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定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二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图3,一种输纱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方有绕纱轮,所述的壳 体内有步进电机,所述的步进电机的输出轴1与所述的绕纱轮的中心连接,所述步进电机 的转子2呈片状,所述的片状的转子2上冲设有永磁体;所述步进电机的定子包括第一定子 3和第二定子4,所述的第一定子3和第二定子4均呈圆盖状,所述的第一定子3和第二定子4对合将所述的转子2夹在第一定子3和第二定子4之间;所述的第一定子3和第二定子4内均设有硅钢片5,所述的第一定子3内绕设有线 圈6,所述的线圈6夹在所述第一定子3内的硅钢片和第二定子4内的硅钢片之间,相当于 线圈6绕在硅钢片上。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与现有的输纱器的使用方法相同。本实用新型的步进电机 的转子2呈片状,故加速度可以做到很大,而相应的转动惯量却比较小,这样就满足了绕纱 工作过程的需求。另外,相应的定子作成上下两个圆盖,在两个盖子中安装硅钢片,这样可 以将整体的结构做得比较小,也满足整机小巧的要求。
权利要求一种输纱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方有绕纱轮,所述的壳体内有步进电机,所述的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的绕纱轮的中心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电机的转子呈片状,所述的片状的转子上冲设有永磁体;所述步进电机的定子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所述的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均呈圆盖状,所述的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对合将所述的转子夹在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之间;所述的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内均设有硅钢片,所述的第一定子内绕设有线圈,所述的线圈夹在所述第一定子内的硅钢片和第二定子内的硅钢片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输纱器,包括壳体,壳体上方有绕纱轮,壳体内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绕纱轮中心连接,步进电机的转子呈片状,转子上冲设有永磁体;步进电机的定子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均呈圆盖状,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对合将转子夹在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之间;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内均设有硅钢片,第一定子内绕设有线圈,线圈夹在第一定子内的硅钢片和第二定子内的硅钢片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步进电机的转子呈片状,故加速度可以做到很大,而相应的转动惯量却比较小,这样就满足了绕纱工作过程的需求。另外,相应的定子作成上下两个圆盖,在两个盖子中安装硅钢片,这样可以将整体的结构做得比较小,也满足整机小巧的要求。
文档编号B65H51/22GK201722005SQ20102026647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6日
发明者胡如勇 申请人:胡如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