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口面积可调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1623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开口面积可调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储存物品的容器,特别涉及一种开口面积可调的容器。
背景技术
常用的储存物品的容器一般包括一个容器体和一个盖子,盖子可将容器体密封。 然而,由于盖子一般与容器体分离设置,当使用者将盖子与容器体分离后,容易将盖子放置 于他处而导致盖子丢失。此外,容器体的开口面积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于提供一开口面积可调的容器。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开口面积可调的容器,包括一容器体、一第一 盖子、一第二盖子、一第一合页结构及一第二合页结构;容器体包括一开口、一用于固定第 一盖子的第一固定结构、以及一用于固定第二盖子的第二固定结构;第一盖子通过第一合 页结构与容器体连接,第二盖子通过第二合页结构与第一盖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合页结构为第一盖子与容器体之间较薄的过渡结构;所述第 二合页结构为第一盖子与第二盖子之间较薄的过渡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子包括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一配合结构;第一本体通过第一 合页结构与容器体连接;第一配合结构设置在第一本体上,并与第一固定结构对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子进一步包括若干凸缘;凸缘设置在第一本体上,第一配合 结构设置在凸缘上。进一步地,所述凸缘在第一本体上排列形成一环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合结构沿着凸缘所组成的环状结构的周缘延伸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子包括一第二本体及一第二配合结构;第二本体通过第二 合页结构与第一盖子连接;第二配合结构设置在第二本体上,并与第二固定结构对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配合结构包括一设置在第二本体上的凸起及一设置在凸起上 的卡扣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容器进一步包括一第三盖子及一第三合页结构;容器体进一步包 括一用于固定第三盖子的第三固定结构;第三盖子通过第三合页结构与第二盖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二固定结构间隔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上述容器中的第一盖子、第二盖子通过第一合页结构、第二合 页结构直接或间接地与容器体连接,因此,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地开启第二盖子,或同 时开启第一盖子和所述第二盖子,进而可调整开口的开启面积。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容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容器的剖面示意图。[0017]图3为图1中容器的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3中容器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1中容器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图5中容器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容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容器100。所述容器100包括一中空的容器体 200、一第一盖子300及一第二盖子400。第一盖子300及第二盖子400可分别相对容器体 200运动而实现部分或全部开启或关闭作用。参考图2至图6,容器体200是由底壁210和侧壁220围成的大致呈筒状的结构, 其横截面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设计成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形状。容器体200可以由聚丙烯等 材料制成。为节省材料,可令侧壁220的厚度沿着容器体200的轴线朝向底壁210的方向 逐渐减小。容器体200具有一开口 230。如容器体200在图2中所处的位置时,开口 230位于 容器体200的顶部。在开口 230内,侧壁220上间隔地设有一第一固定结构240和一第二 固定结构250。第一固定结构240和第二固定结构250可以为凸点结构、凹点结构、卡孔或 卡钩等结构。第一固定结构240和第二固定结构250分别与第一盖子300及第二盖子400 对应设置,用于将第一盖子300及第二盖子400固定在开口 230处。第一盖子300用于部分地关闭开口 230。第一盖子300包括一第一本体330及一 第一配合结构340。第一本体330通过一第一合页结构360与容器体200转动地连接。第 一合页结构360可以为第一本体330与容器体200之间较薄的过渡结构,可反复折回。第 一配合结构340设置在第一本体330上,并与第一固定结构240对应设置。通过第一配合 结构340与第一固定结构240之间的相互连接,可利用第一盖子300将开口 230部分地关 闭。第一配合结构340可以为凸点结构、凹点结构、卡孔或卡钩等结构。第一盖子300可进一步包括若干凸缘350。凸缘350设置在第一本体330上,并朝 向容器体200内部延伸(容器100处于图2所处位置时)。凸缘350在第一本体330上可 排列形成一环状结构(如图5所示)。当然,凸缘350也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在第一本体330 上排列形成其它形状的结构。第一配合结构340可设置在凸缘350上,并可沿着凸缘350所 组成的环状结构或其他形状的结构的周缘延伸设置,以增大第一配合结构340的面积。通 过设置凸缘350,可增加第一配合结构340与第一固定结构240之间的作用面积,从而增大 两者之间的作用力。第二盖子400用于部分地关闭开口 230。第二盖子400包括一第二本体420及一 第二配合结构440。第二本体420通过一第二合页结构460与第一盖子300转动地连接。第二合页结 构460可以为第二本体420与第一本体330之间较薄的过渡结构,可反复折回。第二配合结构440设置在第二本体420上,并与第二固定结构250对应设置。通过第二配合结构440 与第二固定结构250之间的相互连接,可利用第二盖子400将开口 230关闭。第二配合结 构440包括一凸起442及设置在凸起442上的卡扣结构444。凸起442从第二本体420上 朝向容器体200内部延伸(容器100处于图2所处位置时),卡扣结构444可以为凸点结 构、凹点结构、卡孔或卡钩等结构。上述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容器100的具体结构,以下针对容器100的使用方 法做简要说明。图1及图2所示为容器100处于完全闭合状态时的示意图。此时,第一配合结构 340与第一固定结构240相互连接,从而使第一盖子300部分地覆盖开口 230。第二配合结 构440与第二固定结构250相互连接,从而使第二盖子400部分地覆盖开口 230。这样,第 一盖子300与第二盖子400 —起将开口 230全部关闭。与此同时,第二盖子400在垂直于 容器体200的轴线的方向上,在侧壁220外部延伸有一段距离而形成一帽沿422。图3及图4所示为容器100处于部分闭合或部分开启状态时的示意图。通过向上 推动帽沿422,可使第二配合结构440与第二固定结构250脱离连接,并可使第二盖子400 以第二合页结构460为轴心向上旋转约90度,即可将容器100部分开启。这时,可将容器 100内的物品倒出使用。当需要将容器100完全关闭时,可反向转动所述第二盖子400使得 第二配合结构440与第二固定结构250相互连接。图5及图6所示为容器100处于全部开启状态时的示意图。如上所述,当容器100 处于图4所示的部分开启状态时,可进一步转动第二盖子400,使第一配合结构340与第一 固定结构240脱离连接并可使第一盖子300以第一合页结构360为轴心向上旋转,即可将 容器100全部开启。当需要部分地覆盖开口 230时,可反向转动第一盖子300使得第一配 合结构340与第一固定结构240相互连接,即可使容器100处于部分闭合或部分开启状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地开启第二盖子400或同时开启第 二盖子400和第一盖子300,进而可调整开口 230的开启面积。综上所述,上述容器100中的第二盖子400和第一盖子300可以与容器体200 — 体制成,因此,可以避免丢失第二盖子400或第一盖子300。而且,第一盖子300、第二盖子 400通过第一合页结构360、第二合页结构460直接或间接地与容器体200连接,因此,可根 据实际需要,选择性地开启第二盖子400或同时开启第二盖子400和第一盖子300,进而可 调整开口 230的开启面积。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容器的立体示意图。图7中所示的结构与图1中 所示的结构相似,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图7中所示的结构进一步包括一第三盖子500 和一第三合页结构560。第三盖子500通过第三合页结构560与第二盖子400’连接。第三 盖子500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盖子400相同或相似的方式与容器体200连接。例如,容 器体200可进一步包括一用于固定第三盖子500的第三固定结构(图中未示出)。第一盖 子300、第二盖子400’、第三盖子500共同将容器体200密封。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开口面积可调的容器,包括一容器体,所述容器体包括一开口,其特征在于,所 述容器还包括一第一盖子、一第二盖子、一第一合页结构及一第二合页结构;所述容器体还 包括一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盖子的第一固定结构、以及一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盖子的第二固定 结构;所述第一盖子通过所述第一合页结构与所述容器体连接,所述第二盖子通过所述第 二合页结构与所述第一盖子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面积可调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页结构为所述 第一盖子与容器体之间较薄的过渡结构;所述第二合页结构为所述第一盖子与第二盖子之 间较薄的过渡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面积可调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子包括一第一 本体及一第一配合结构;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合页结构与所述容器体连接;所述第 一配合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并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口面积可调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子进一步包括 若干凸缘;所述凸缘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一配合结构设置在所述凸缘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口面积可调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在所述第一本体 上排列形成一环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口面积可调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沿着所 述凸缘所组成的环状结构的周缘延伸设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口面积可调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子包括一第二 本体及一第二配合结构;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第二合页结构与所述第一盖子连接;所述 第二配合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上,并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对应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口面积可调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包括一 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上的凸起及一设置在所述凸起上的卡扣结构。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开口面积可调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进 一步包括一第三盖子及一第三合页结构;所述容器体进一步包括一用于固定所述第三盖子 的第三固定结构;所述第三盖子通过所述第三合页结构与所述第二盖子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开口面积可调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间隔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口面积可调的容器,包括容器体、第一盖子、第二盖子、第一合页结构及第二合页结构;容器体包括开口、用于固定第一盖子的第一固定结构、以及用于固定第二盖子的第二固定结构;第一盖子通过第一合页结构与容器体连接,第二盖子通过第二合页结构与第一盖子连接。上述容器中的第一盖子、第二盖子通过第一合页结构、第二合页结构直接或间接地与容器体连接,因此,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地开启第二盖子,或同时开启第一盖子和第二盖子,进而可调整开口的开启面积。
文档编号B65D51/18GK201873097SQ201020582079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8日
发明者成若飞, 黎志敏 申请人: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