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365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承载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承载输送系统,特别是关于一种在转运机台时自动掀门的承载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制造中,经常需要将某一产品在不同的工位之间输送,一般会使用可移动的台车将承载物运送到产线入口或固定工位处,或者从产线出口处将承载物运送到可移动的台车上。现有技术中,先将可移动的台车与固定平台对接,再通过人工或传输机构将承载物在二者之间输送。另外,为了防止承载物在移动的过程中掉落,台车和固定平台的四周经常都设置有挡边。现有技术中,为了使承载物能够在台车与固定平台之间顺利移动,一般是在对接端设置可活动的挡板作为挡边,当台车与固定平台对接时手动将挡板压下,但这样操作起来很麻烦,且极易出现夹手等工伤事故。同时,在压住挡板输送承载物的过程中可移动的台车与固定平台容易出现错位,从而无法完成输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承载输送系统,以达到实现自动打开挡边且准确对位卡接的目的。本发明的承载输送系统包含第一平台以及可与该第一平台对接或分离的第二平台。第一平台具有第一承载面和第一对接端。第二平台具有第二承载面和第二对接端,该第一平台与该第二平台通过该第一对接端和该第二对接端的对接,使承载物在该第一承载面和该第二承载面之间输送。该第一平台包含设置于该第一对接端的第一叉板,该第一叉板沿平行于该第一承载面的方向突出于该第一平台。该第二平台包含设置于该第二对接端的第二挡板和限位部,该第二挡板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二平台,且该第二挡板在不受外力时沿垂直于该第二承载面的方向设置。当该第一对接端和该第二对接端对接时,该第一平台的第一叉板推倒该第二平台的第二挡板,且该第一叉板配合于该第二平台的限位部,用以限制该第一平台与该第二平台之间的相对位移。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承载输送系统,第一平台包含两个第一叉板,限位部包含第二对接端的两个边缘,当第一对接端和第二对接端对接时,两个第一叉板分别抵接于第二对接端的两个边缘,用以限制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之间的相对位移。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承载输送系统,第一叉板的尾端具有卡钩结构,该卡钩结构在第一叉板推倒并压住第二挡板时抵接于该第二挡板,用以限制该第一平台与该第二平台的分离。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承载输送系统,第一叉板通过螺丝锁固于第一平台上。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承载输送系统,第二挡板通过扭簧连接于第二平台,当第一叉板离开第二挡板时,该扭簧的弹力驱使该第二挡板恢复到垂直于该第二承载面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承载输送系统,第一平台还包含设置于第一对接端的第一挡板,该第一挡板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一平台,且该第一挡板在不受外力时沿垂直于第一承载面的方向设置;该第二平台还包含设置于第二对接端的第二叉板,该第二叉板沿平行于第二承载面的方向突出于该第二平台;当第一对接端和第二对接端对接时,第二平台的第二叉板同时推倒第一平台的第一挡板。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承载输送系统,第二平台包含两个第二挡板,第二叉板设置于两个第二挡板之间且对应于第一挡板。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承载输送系统,第二叉板的尾端具有卡钩结构,该卡钩结构在第二叉板推倒并压住第一挡板时抵接于该第一挡板,用以限制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的分
1 O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承载输送系统,第二叉板通过螺丝锁固于第二平台上。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承载输送系统,第一挡板通过扭簧连接于第一平台,当第二叉板离开第一挡板时,该扭簧的弹力驱使该第一挡板恢复到垂直于第一承载面的方向。通过本发明,利用叉板和挡板的配合即可实现在对接过程中的自动推开挡边,同时,利用叉板的特殊设计可以增强对接后输送过程的稳定度。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承载输送系统在分离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承载输送系统在对接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挡板与平台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叉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分别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承载输送系统1在分离和对接状态的示意图。承载输送系统1包含第一平台11以及可与第一平台11对接或分离的第二平台12。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平台可以为可移动的台车,第二平台可以为固定的产线工位,反之亦可;或者,第一、第二平台都为可移动的平台,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第一平台11具有第一承载面110和第一对接端111。第二平台12具有第二承载面120和第二对接端121,第一平台11与第二平台12通过第一对接端111和第二对接端 121的对接,使承载物(图未示)在第一承载面110和第二承载面120之间输送。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即平行于图1中的XY平面)可以由放置于移动架体上的置物板形成,也可以在表面设置多个缓冲垫,此处属于公知技术且不属于本发明的重点,故不再赘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平台11包含设置于第一对接端111的第一叉板112,第一叉板112沿平行于第一承载面110的方向突出于第一平台11。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叉板112 可以通过螺丝锁固于第一平台11上,优选地,第一叉板112相对第一承载面110的高度可以调节。第二平台12包含设置于第二对接端121的第二挡板122和限位部123,第二挡板 122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平台12,且第二挡板122在不受外力时沿垂直于第二承载面120 的Z方向设置(如图1所示的状态)。请结合参见图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挡板122通过扭簧1 连接于第二平台12,当第一叉板112离开第二挡板122时,该扭簧的弹力可驱使第二挡板122恢复到垂直于第二承载面120的方向。请继续参见图2,当第一对接端111和第二对接端121对接时,第一平台11的第一叉板112推倒第二平台12的第二挡板122,且第一叉板112配合于第二平台12的限位部123,用以限制第一平台11与第二平台12之间的相对位移。此处的限位部可以通过与第一叉板的卡合、套接或利用摩擦力、磁吸力等常用技术手段来限制第一平台11与第二平台12之间在X方向和Y方向的相对位移。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平台11可以包含两个第一叉板112,限位部123包含第二对接端121的两个边缘1231 (图2中仅标识出了左侧的一个),当第一对接端111和第二对接端121对接时,两个第一叉板112分别抵接于第二对接端121的两个边缘1231,用以限制第一平台11与第二平台12之间的相对位移。此处设计利用现有的第二对接端的构造,可以实现对X方向相对位移的限制或进一步加强X方向的稳定度。请结合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叉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叉板112的尾端具有卡钩结构1120,卡钩结构1120在第一叉板112推倒并压住第二挡板122时抵接于第二挡板122,用以限制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的分离。此设计利用在叉板尾端的卡钩结构,可以实现对Y方向相对位移的限制或进一步加强Y方向的稳定度。在实际应用中,分离时可将第二平台12的第二挡板122向下压,第一叉板112的卡钩便与第二平台12分离,然后推开第一平台11即可。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平台11还包含设置于第一对接端 111的第一挡板113,第一挡板113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平台11,且第一挡板113在不受外力时沿垂直于第一承载面110的Z方向设置;第二平台12还包含设置于第二对接端121的第二叉板124,第二叉板IM沿平行于第二承载面120的Y方向突出于第二平台12 ;当第一对接端111和第二对接端121对接时,第二平台12的第二叉板124同时推倒第一平台11 的第一挡板113。该实施例适用于两个平台上都有挡板的情况,与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不再赘述。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平台12包含两个第二挡板122,第二叉板IM设置于两个第二挡板122之间且对应于第一挡板113。如图5所示,第二叉板IM的尾端也可以具有卡钩结构1M0,卡钩结构1240在第二叉板IM推倒并压住第一挡板113时抵接于第一挡板113, 用以限制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的分离。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叉板1 可以通过螺丝锁固于第二平台12上。第一挡板113也可以通过扭簧连接于第一平台11,当第二叉板IM离开第一挡板113时,该扭簧的弹力驱使第一挡板113恢复到垂直于第一承载面110的方向。通过本发明,当移动台车与另一平台对接时,移动台车的叉板会推倒另一平台的转门,另一平台的叉板也会推倒移动台车的转门,从而使挡门平躺且叉板压在挡门上使对接端开口持续打开,以此使台车上的承载物能顺利移动。利用将该扭簧卡入挡板,当叉板离开挡门上时,扭簧使挡门自动恢复垂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叉板和挡板的配合即可实现在对接过程中的自动开合档门,同时,利用叉板的简单设计还增强了对接后输送过程的稳定度,减少了两个平台之间错位的发生。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以及上述实施例的组合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承载输送系统,包含第一平台,其具有第一承载面和第一对接端;以及可与该第一平台对接或分离的第二平台,该第二平台具有第二承载面和第二对接端, 该第一平台与该第二平台通过该第一对接端和该第二对接端的对接,使承载物在该第一承载面和该第二承载面之间输送;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平台包含设置于该第一对接端的第一叉板,该第一叉板沿平行于该第一承载面的方向突出于该第一平台;该第二平台包含设置于该第二对接端的第二挡板和限位部,该第二挡板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二平台,且该第二挡板在不受外力时沿垂直于该第二承载面的方向设置;当该第一对接端和该第二对接端对接时,该第一平台的第一叉板推倒该第二平台的第二挡板,且该第一叉板配合于该第二平台的限位部,用以限制该第一平台与该第二平台之间的相对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平台包含两个第一叉板,该限位部包含该第二对接端的两个边缘,当该第一对接端和该第二对接端对接时,该两个第一叉板分别抵接于该第二对接端的两个边缘,用以限制该第一平台与该第二平台之间的相对位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叉板的尾端具有卡钩结构, 该卡钩结构在该第一叉板推倒并压住该第二挡板时抵接于该第二挡板,用以限制该第一平台与该第二平台的分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叉板通过螺丝锁固于该第一平台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挡板通过扭簧连接于该第二平台,当该第一叉板离开该第二挡板时,该扭簧的弹力驱使该第二挡板恢复到垂直于该第二承载面的方向。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平台还包含设置于该第一对接端的第一挡板,该第一挡板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一平台,且该第一挡板在不受外力时沿垂直于该第一承载面的方向设置;该第二平台还包含设置于该第二对接端的第二叉板,该第二叉板沿平行于该第二承载面的方向突出于该第二平台;当该第一对接端和该第二对接端对接时,该第二平台的第二叉板同时推倒该第一平台的第一挡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平台包含两个第二挡板,该第二叉板设置于该两个第二挡板之间且对应于该第一挡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叉板的尾端具有卡钩结构, 该卡钩结构在该第二叉板推倒并压住该第一挡板时抵接于该第一挡板,用以限制该第一平台与该第二平台的分离。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叉板通过螺丝锁固于该第二平台上。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挡板通过扭簧连接于该第一平台,当该第二叉板离开该第一挡板时,该扭簧的弹力驱使该第一挡板恢复到垂直于该第一承载面的方向。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关于一种承载输送系统,包含第一平台以及可与该第一平台对接或分离的第二平台,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通过第一对接端和第二对接端的对接,使承载物在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之间输送。该第一平台包含设置于第一对接端的第一叉板。第二平台包含设置于第二对接端的第二挡板和限位部,第二挡板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平台,且第二挡板在不受外力时沿垂直于第二承载面的方向设置。当该第一对接端和该第二对接端对接时,该第一平台的第一叉板推倒该第二平台的第二挡板,且该第一叉板配合于该第二平台的限位部,用以限制该第一平台与该第二平台之间的相对位移。
文档编号B65G35/00GK102431780SQ20111032804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5日
发明者郑忠正, 锺佳伸, 陈文杰 申请人: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